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人工湿地技术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净化雨水水质和削减雨洪峰值的重要技术。将海绵城市雨水人工湿地滞蓄容积分为前置调蓄池/塘的有效滞蓄容积和湿地床的有效滞蓄容积两部分进行探讨,给出了详细计算公式和合理选择前置调蓄池/塘出水控制方式的要点,并说明了雨水人工湿地随降雨情况而改变的运行方式。以重庆市棕榈泉雨水人工湿地为例,利用有效滞蓄容积计算公式,分析了人工湿地对降雨径流的滞蓄效果,表明人工湿地年雨水滞蓄总量达到了汇水区地表径流总量的72%,其中前置调蓄池作用很大,占滞蓄总量的96. 5%,尤其对规模小的人工湿地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设置雨水调蓄池是城市雨水利用的有效措施,但目前国内还未有设置调蓄池的雨水管道设计计算方法.为此,结合雨水管道设计的推理法和管道空隙容积理论,提出了通过设置雨水调蓄池,使上游雨水全部持续进入调蓄池而延长下游管道的汇流时间t,的合理假设,计算下游雨水管道的降雨历时应包括地面集水时间t1、折减条件下管道流行时间mt2和上游管道的设计流量充满调蓄池的时间t3,从而得到了适用于设置调蓄池的雨水管道设计公式,并将其应用于西北某规划科技园的雨水利用系统的管道设计中,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提高了系统的雨水调蓄功能,并降低了管道造价.  相似文献   

3.
连续时序降雨量法在雨水调蓄池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尔  曾祥英 《中国给水排水》2013,29(1):56-58,63
针对雨水调蓄池有效容积的传统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时序降雨量的新计算方法,该方法以区域实际降雨情况为依据,通过对调蓄池周期性工作过程的模拟,确定调蓄池降雨截流率拟合曲线及模拟方程,并根据雨水截流率目标确定调蓄池的容积。将该方法应用于昆明市主城区东南片两座雨水调蓄池的设计中,结果表明,由该方法确定的调蓄池有效容积能够达到相关去除效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概率分析法计算下凹式绿地对雨水径流的截留效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规划层面的评价下凹式绿地雨水径流截留效率的概率分析方法.在分析上海地区近20年降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获得当地的降雨特性参数以及相关降雨特性概率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确定降雨径流超出下凹容积导致发生溢流的概率,最终从概率平均的意义上估算一定下凹深度绿地的年雨水蓄渗效率,从而为下凹式绿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加剧,过度开发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同时,水循环系统也发生了改变。采用PCSWMM模型来模拟天津大学新校区在2003—2012年间连续十年的降雨数据,分析讨论传统雨水管理系统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系统的差别,以及单独加载不同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效果。研究发现对于小于4 h的降雨,滞蓄水性能最好的是集水箱,其次为生态滞蓄池和渗透铺装。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对水平衡和洪水控制效果明显,并且对短时间降雨效果更为显著。生态滞蓄池、渗透铺装、集水箱这3种设施在不同指标中都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雨水蓄水池容积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雨水蓄水池有效容积与其工程投资、节水效益之间的关系,以降雨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根据小区面积推求该小区雨水蓄水池的经济容积的计算方法。以西安市某建筑小区为例,结合西安市的降雨资料,计算得出该小区的雨水蓄水池最佳设计容积。同时,通过折算不同规模和组成的小区的占地面积,确定了不同产流面积下的雨水蓄水池经济容积。  相似文献   

7.
初期雨水调蓄池是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主要措施.结合合肥市杏花排水系统调蓄池工程的初步设计,以InfoWorks CS排水管网水力模型为工具,探讨合理的调蓄池设计与运行参数,分析不同截流倍数与调蓄规模下溢流控制设施的长期运行效果.结果表明,该排水系统调蓄池合理的最高蓄满水位和开闸水位均为8.5 m;在现状2倍截流倍数下,调蓄池宜采用4~5 mm径流深度的容积;在有限范围内增加截流倍数对溢流污染削减效果的提高作用不显著;综合考虑系统运行效果和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推荐采用2倍截流倍数和较大的调蓄容积来达到溢流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雨水收集利用不仅能够缓解城市洪涝灾害,还可以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雨水收集容器设计是雨水资源化关键技术之一,其中雨水收集容器容积设计直接影响着城市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雨水收集效率和经济效益。该研究旨在探讨城市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中的雨水收集容器容积设计问题,综合梳理国内外现有设计方法,归纳概括为经验公式法、理论分析法和工程效益法。通过阐述雨水收集容器的概念与分类,总结雨水收集容器容积设计方法,以及分析国内外雨水收集容器容积设计方法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成都路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和运行效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上海市成都路雨水调蓄池的主要作用是截流储存成都路服务区的初期雨水,以减少泵站的雨天排江水量和排江负荷.详细介绍了调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调蓄池池体、池底和进出水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调蓄池的合理运行模式,对2007年调蓄池汛期运行效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影响调蓄池效能的关键因素,并就其发挥更大效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模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分析雨水贮存池容积、多年平均日降雨量、满蓄次数等关系,依据贮存池的工作过程和费用效益分析原理提出了雨水贮存池经济规模优化求解方法,进而对优化设计中常见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如贮存池满蓄次数、可收集水量、投资与成本、综合效益、资金时间价值等。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可以作为城市雨水利用工程优化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最后对北京地区某工程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城市快速干道雨水收集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9年-2004年上海浦东地区的降雨资料和雨水径流特点为基础,参考国外高速公路雨水径流污染处理设施的设计,提出了采用弃流-沉淀-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城市快速干道收集的雨水,将处理后的出水储存于清水池,用于道路浇洒和绿化灌溉。对沉淀池、人工湿地、清水池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进行了讨论,使其在满足工程条件下,保证雨水的处理效果和可利用的水量。  相似文献   

12.
上海住宅小区雨水利用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分析了上海市住宅小区雨水利用的外部客观条件,根据上海市的地域特征从雨水利用方式、适用范围及雨水的收集和储存等方面研究了雨水利用的技术特点。指出上海市住宅小区雨水利用工程应注重规模与效益,重视雨水的收集利用、强化对屋面雨水的收集及雨水与水景观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此外,为保证雨水利用工程的正常运行,应明确工程的管理属于物业公司的业务范畴,同时将工程运转所需的人、财、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水质调蓄池在分流、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质型缺水的城市,设置水质调蓄池,可以减少雨水或合流污水排放至河道的量;在降雨历时较短、降雨总量较小时,还可以做到雨水或合流污水对河道的零排放,从而减小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结合上海市大定海排水系统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水质调蓄池在分流、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的作用、有效容积计算、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截污效果。最后介绍了水质调蓄池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日水量平衡设计城市小区雨水利用调蓄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厦门市集美区某新建小区雨水利用工程,阐述了日水量平衡分析在城市小区雨水利用调蓄容量设计中的应用,建立了相应的水量平衡方程式,提出了水量平衡中各要素(径流雨水收集量、用水量、蒸发量、渗透量及其他水源补水量)的计算方法.通过以年为周期的日水量平衡分析方法,结合该区域每日用水状况及过去10年的日降雨量、蒸发量资料,研究了城市小区雨水利用调蓄容量的设计、区域的外排水及补水状况;分析了径流雨水利用率、节水率等经济性指标;制订了旱季、雨季补水计划.  相似文献   

15.
雨水利用是建筑给排水综合利用中的一种新的系统工程,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效益.本文就雨水收集利用的现状,介绍了住宅小区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意义和可行性.从收集系统,存储方式、小区路面雨水收集等方面提出了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基本方法,以及雨水利用带来的可观效益.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主要由雨水入渗设施和雨水收集回用设施构成。雨水利用工程的规模应该有设置标准,规模过小则雨水径流流失,雨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规模过大,则浪费投资。雨水利用量应按重现期为1~2年设计,收集回用设施供水管网的规模应达到3d用水量不小于集水面日雨水径流量,雨水蓄水池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日雨水径流量。雨水入渗设施的规模应满足日渗透量不小于汇水面上的日雨水径流量,储存设施的有效容积宜不小于渗透面上的日产流雨水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上海成都路调蓄池的设计方法,通过2007年汛期多次采样分析,估算了成都路雨水调蓄池的实际减排效益,分析了调蓄池运行效益的影响因素,并就雨水调蓄池如何在上海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中发挥更大效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邓照华 《山西建筑》2005,31(2):109-110
结合半山海景花园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背景,从总体设计、雨水收集等方面阐述了雨水利用的设计计算方法,并提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