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支撑液膜法分离铕和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详细研究了单一稀土Eu~(3+)、Y~(3+)在聚砜—P_(204)支撑液膜体系中迁移行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聚砜—P_(204)支撑液膜体系对Eu~(3+)、Y~(3+)的混合稀土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实验条件,利用此支撑液膜体系可以对这两种稀土离子进行有效分离。升高原液酸度,降低膜相载体浓度,可以提高此支撑液膜体系的选择性,有利于稀土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2.
含P_(507)的支撑液膜萃取Nd~(3+)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含P_(507)的支撑液膜中萃取Nd~(3+)的传输过程,讨论了料液的pH值、反萃液中Nd~(3+)的浓度和膜相中P_(507)的浓度以及循环流量对渗透系数P的影响,比较了皂化和非皂化P_(507)作为载体进行Nd~(3+)在支撑液膜中萃取的差别。同时,观察到一个有趣的滞留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改进的Schuman法对稀土离子在王冠化合物为载体的液膜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阴离子、溶剂、王冠化合物浓度、液膜厚度和温度等因素对La~(3 )、Sm~(3 )、Er~(3 )离子在DB—18—6及B—15—C—5为载体的液膜中迁移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性质是稀土离子在王冠载体液膜中迁移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在上述两种冠醚作为载体时,Er~(3 )离子的迁移速度要比La~(3 )及Sm~(3 )离子的小。  相似文献   

4.
《稀土》2020,(1)
通过测定青霉菌液酶活及其电导率,以及采用原子吸收、红外光谱、荧光显微镜及数据分析对菌体内钙离子、细胞壁结构、细胞膜蛋白的检测和分析,对La~(3+)影响菌种产酶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a~(3+)浓度在10~(-8) g/L时,木聚糖酶活提高了68.3%;La~(3+)浓度在10~(-1) g/L时的抑制作用较强,木聚糖酶活下降了72.3%。高浓度的La~(3+)破坏了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进而抑制了菌体的正常生长和产酶,低浓度La~(3+)只是对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少许改变,增大了其通透性,从而促进了菌体产酶。菌体内Ca~(2+)含量的变化表明,La~(3+)可以通过调节菌体胞内Ca~(2+)的含量来影响菌体的生长及其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对叔丁基杯[8]芳烃磷酸酯(简记为TPA),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TPA的结构,研究了TPA对镧铈混合离子的萃取分离条件,初步探讨了TPA萃取La~(3+)、Ce~(4+)的分离机理。在水相pH=6.5、O/A相比1∶1、萃取时间150 min、萃取剂浓度3.0×10~(-3) mol/L下,TPA对La~(3+)、Ce~(4+)的萃取分离效率最高,Ce~(4+)/La~(3+)分离因子为6.74,略优于传统萃取剂P507-磺化煤油,且无需对镧铈混合离子溶液进行皂化处理,无氨氮废水产生。TPA在镧铈混合离子溶液中对Ce~(4+)有较好的选择性,若利用多级离心萃取分馏,有望实现La~(3+)、Ce~(4+)的高效、无氨氮污染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6.
《稀土》2016,(4)
通过La~(3+)刺激青霉菌产漆酶从而获得活性较高的酶液。筛选出具有促进产酶效果较好的La~(3+)的浓度,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将最佳状态的酶液应用于纸浆漂白,测纸浆的卡伯值和白度来考察其漂白效果。La~(3+)的浓度为10~(-8)g/L时La~(3+)对青霉产漆酶的促进作用最大,酶活提高量达到154%,但是,对酶学性质影响不大;对纸浆漂白可使白度在化学漂白的基础上提高10.2%ISO;且在相同酶活的条件下,有稀土参与漂白的白度比不加稀土(19.8%)的提高了1.8%ISO。研究表明镧对青霉菌产漆酶及酶在纸浆漂白中的作用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探索稀土氧化物对生物陶瓷涂层组织形貌与降解性能的影响,在添加稀土氧化物La_2O_3的情况下,利用激光熔覆技术,结合梯度成分设计与梯度功率烧结,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含羟基磷灰石(HA)和β-磷酸三钨(β-TCP)的梯度生物陶瓷涂层。经过X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的分析发现:(1)稀土氧化物的加入,能够促进涂层生成HA和β-TCP,改善涂层表面在模拟体液中的开裂敏感性以及细化新生类骨磷灰石晶粒尺寸。当稀土添加量为0.4%时,涂层中HA和β-TCP衍射峰值最高,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4 d后,涂层表面无裂纹,形成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的类骨磷灰石。(2)涂层在模拟体液中浸泡28 d后的降解率为0.2126%。模拟体液中Ca~(2+)和La~(3+)浓度随着浸泡时间发生变化,其中Ca~(2+)浓度呈动态的上下波动变化,且含量逐渐减小,表明Ca~(2+)从模拟体液中沉积到涂层表面的量要比涂层降解到溶液中的多;而La~(3+)浓度随浸泡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将La~(3+)浓度与浸泡时间在取对数的情况下,两因素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并推导出关于La~(3+)浓度,浸泡时间与涂层浸泡面积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上循环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作厌氧氨氧化菌反应器,通过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含氨氮稀土废水,考察了温度、La~(3+)质量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及反应前后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温度及水力停留时间均有利于氨氮去除;低质量浓度La~(3+)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有可恢复的短期抑制作用;在35℃、La~(3+)质量浓度低于1 mg/L、水力停留时间24 h条件下,氨氮去除率达85.99%;厌氧氨氧化工艺运行过程中,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度逐渐下降及多样性减少,后期反应器中主要存在2种具有厌氧氨氧化能力的菌属Candidatus Kuenenia和Candidatus Anammoxoglobus。  相似文献   

9.
铈组轻稀土离子La~(3+)、Ce~(3+)、Pr~(3+)在碘溴化银照相乳剂中掺杂,将影响该乳剂的感光性能。La~(3+)的表面掺杂导致乳剂减感,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La~(3+)的加入使乳剂相对吸收光能量减低,对卤化银光解产生不利影响;Ce~(3+)的体相掺杂使乳剂增感,可归因于Ce~(3+)在碘溴化银中起到了深化电子陷阱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潜影形成与集中;Pr~(3+)则无论是体相掺杂或表面掺杂都具有提高乳剂感光度和反差的作用,但体相掺杂较表面掺杂还有降低灰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稀土》2017,(5)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尖晶石5V正极材料LiNi_(0.5)Mn_(1.5-x)La_xO_4(x=0,0.005,0.01,0.02)。通过XRD,SEM及电化学手段等探讨La~(3+)不同掺杂量对LiNi_(0.5)Mn_(1.5)O_4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通过La~(3+)部分取代晶格中Mn~(3+)后使得LiNi_(0.5)Mn_(1.5)O_4材料晶胞体积增大,增加了Li~+迁移速率,进而提高了材料电子电导率,该结论得到了电化学性能测试验证,LiNi_(0.5)Mn_(1.495)La_(0.005)O_4表现出最优秀的循环和倍率性能,经过1C倍率循环275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3.8%;20C放电比容量保持率高达65.6%。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纳滤膜浓缩分离技术处理含钴铜萃余液,考察了纳滤浓缩过程中操作压力、原液流量、运行时间、铜萃余液中Co~(2+)质量浓度等对浓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钴离子的截留率随操作压力、原液流量、运行时间及钴离子质量浓度增大而减小;硫酸回收率随操作压力、原液流量增大及运行时间延长而提高。采用浓缩液全循环运行工艺处理钴质量浓度1.196 g/L、游离硫酸质量浓度16.5 g/L的铜萃余液,在操作压力1.8 MPa、原液流量1.4 m~3/h、运行时间2 h条件下,钴离子截留率和硫酸回收率分别达96.72%和67.48%,实现了铜萃余液中有用资源的回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α-氯己酸对La~(3+)、Nd~(3+)、Sm~(3+)、Y~(3+),及Fe~(3+)的萃取。结果表明,己酸经α单氯取代后,对所研究的稀土元素的半萃pH下降约一个单位,可萃取pH范围明显加宽。在相同条件下,α-氯己酸和己酸对上述离子的萃取顺序相同,即Fe~(3+)>Sm~(3+)>Nd~(3+)>La~(3+)>Y~(3+)。α-氯己酸可在更低的pH下实现钇(或铁)与其他稀土元素的分离,并能防止金属离子水解,克服乳化。由饱和萃取法测得两种萃取剂与Nd~(3+)的萃合物组成相同,在pH为4.3和6.3时,分别为NdA_3·3HA和NdA_3。  相似文献   

13.
《稀土》2020,(3)
采用自然沉降法从膨润土中提纯出蒙脱石,考察了NH~+_4初始浓度、固液比、pH、离子强度及共存稀土La~(3+)等因素对NH~+_4在蒙脱石上吸附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固液比增大使蒙脱石对NH~+_4的吸附率增大而NH~+_4初始浓度的增大使吸附率减小;溶液pH的增大会促进NH~+_4在蒙脱石上的吸附,但当pH大于8以后吸附率迅速降低;水溶液中La~(3+)比NH~+_4具有更大的竞争吸附能力,La~(3+)的存在会极大地降低NH~+_4在蒙脱石上的吸附效果;NH~+_4能在蒙脱石上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在1.5 min后可以快速达到吸附平衡。NH~+_4在蒙脱石上的最大吸附量Q_m在0.23 mmol/g,吸附反应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由热力学参数吸附焓ΔH(-65.6 kJ/mol),提高温度会抑制NH~+_4的吸附。  相似文献   

14.
Er~(3+) and La~(3+) codoped Y_2O_3 nanocrystalline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gel combus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with thermal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high-resolution TEM(HRTEM) technique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fter being calcined at 1200 oC, the(Y_(1–x) La_x)_2O_3:Er~(3+) powders were confirmed to be cubic Y_2O_3 phase with the crystalline grain size in the range of 20–40 nm. The Er~(3+) emission at 1.53 μm from the ~4I_(13/2)→~4I_(15/2) transition was observed, which was found to be enhanced by introducing La~(3+) ions. Such enhancemen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adjustment of Er~(3+) ions' local environment by the codoping of La~(3+) ions, leading to the increased ground stat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of Er~(3+) ions.  相似文献   

15.
《稀土》2021,(3)
为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液膜稳定性并获得较高Er~(3+)萃取率,采用0.5%LiCl共混改性膜自制膜萃取器,研究了LiCl改性PVDF中空纤维膜对稀土离子Er~(3+)的富集。结果表明,Er~(3+)的萃取率随着载体HEHEHP浓度、反萃剂盐酸浓度和两相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料液相初始H~+浓度增加而降低。研究获得Er~(3+)的最佳萃取工艺为:料液相初始H~+浓度为0.065 mol/L,反萃剂盐酸浓度为3.0 mol/L,载体HEHEHP浓度为0.25 mol/L,两相流速为10 mL/min。在此条件下,进一步考查了不同LiCl含量改性中空纤维膜富集Er~(3+)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激光晶体YAG:Er中Er~(3+)浓度效应所引起的晶体结构畸变,Er~(3+)离子高激发态(~4S_(3/2),~4F_(9/2)和~2H_(11/2)能级)的发光与浓度猝灭,~4I_(11/2)→I_(13/2)自饱和跃迁和激光波长红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用高温溶液法从磷酸溶剂中生长Tb_xTm_yY_(1-x-y)P_6O_(14)晶体的条件并研究了晶体的光谱性质和Tm~(3+)离子浓度对Tb~(3+)离子荧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稀土》2016,(5)
非晶/微晶叠层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紫外光响应低,而下转换发光材料Eu~(3+)配合物可以有效的将紫外光转换到电池响应高的可见光区,本研究将Eu~(3+)配合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通过旋涂的方法在非晶/微晶叠层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表面形成一层光转换膜,研究了光转换膜及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Eu~(3+)配合物浓度为3%时光转换膜的光学性能最佳,且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绝对值提高量最大为0.1%。本次研究为Eu~(3+)配合物应用于非晶/微晶叠层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Eu~(3+)、D~(3+)在YV_(1-x)B_xO_(4-x)中的光谱性质。实验表明:B~(3+)取代V~(5+)时,可使基质和Dy~(3+)的发射强度及黄兰比下降,并使基质的吸收带短移。而B~(3+)取代Y~(3+)时,则可提高Dy~(3+)的黄兰比。同时我们还研究了Bi~(3+)和温度对YV_(0.69)B_(0.31)O_(3.69):Dy~(3+)中Dy~(3+)发射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已知铬酸钙镧(LaCaCrO_3)是个半导体材料,部份La~(3+)离子被碱土金属Sr~(2+)或Ca~(2+)离子置换,呈现出良好的电传导特性、室温下电阻率小于10欧姆·厘米。由于该材料具备耐热性强(熔点2490℃),导电性好的优点。自1967年A.M.Anthouy等人报导了稀土元素铬酸盐(RCrO_3)的熔点和导电性之后,很快进入了它的应用研究,近几年来已得到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