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改变传统合成工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合成了无金属杂质的高邻位热塑性酚醛树脂.考察了原料种类、反应压力、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软化点测试仪、核磁共振谱仪、TG-DSC热分析等,研究酚醛树脂合成过程中各种制备参数对酚醛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原料中水分子含量越高,产物的稳定性越好;缩聚反应温度在210℃时,反应1.5h后,缩聚反应完全进行。  相似文献   

2.
用自制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剂(DMC)合成了以酚醛树脂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并利用温度与时间曲线分析合成反应的诱导期,考察了起始温度、催化剂浓度、起始剂用量以及单体浓度等对诱导期及最大反应压力的影响,并表征了酚醛聚醚多元醇的结构。结果表明,酚醛树脂中羟基浓度0.0037 mol.L^-1、环氧丙烷18 mL(占物料总质量的95%)、催化剂DMC质量分数470×10^-6%及温度110℃左右为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叔胺催化剂体系中低温溶液法合成聚芳酯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缩聚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该数学模型,获得缩聚反应中反应物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式,所得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与此同时,还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并考虑到影响速率常数的因素,得到较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硼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合成性能优于传统酚醛树脂的新型酚醛树脂以满足国内工业、机械制造业飞速发展的配套需要.主要研究硼改性酚醛树脂的特定合成工艺,并与传统热固性酚醛树脂进行比较,研究催化剂用量、酚醛比、硼酸加入量等因素对硼改性酚醛树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等分析手段对硼改性酚醛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硼改性酚醛树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甲醛)∶n(苯酚)∶n(硼酸)=1.4∶1∶0.4,氢氧化钠用量为苯酚质量的3%,第一阶段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60℃,第二阶段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90℃,在该条件下合成的硼改性酚醛树脂的残碳率为71.07%,远高于传统酚醛树脂的残碳率48.48%.  相似文献   

5.
酚醛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先合成酚醛树脂,接着配制酚醛环氧树脂,并用热重分析法(TG)和差示扫描量法(DSC)对酚醛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出了该体系的动力学参数,其反应级数n=0.87、活化能E=49.18kJ/mol;同时分析验证了固化过程缩聚反应的存在,并给出了相关的工艺参数(固化工艺温度170℃,烘焙温度120℃).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酚醛树脂双组份体系泡沫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氨酯预聚物(PU)与新型酚醛树脂反应制备了聚氨酯/酚醛泡沫。采用红外光谱对聚氨酯预聚物和酚醛树脂之间的反应程度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氨酯预聚物与酚醛树脂比例、—NCO含量和二聚体含量对泡沫体制备以及泡沫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O基团与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40/100时,泡沫体的体积稳定性好,收缩率低;泡沫制备过程中的泛白时间、起泡时间和不粘时间随二聚体含量的增加而延长;泡沫的密度随二聚体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泡沫体积稳定性和吸水率随二聚体含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弯曲应力/应变曲线表明,新型聚氨酯/酚醛泡沫的韧性要远远好于纯酚醛泡沫。  相似文献   

7.
高邻位苯酚-甲醛树脂是当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酚醛树脂。作者用Mg~(2+)、Zn~(2+)、Mn~(2+)、Ca~(2+)和Cu~(2+)等二价金属离子为催化剂,模拟工业上生产热塑性酚醛树脂的前阶段(回流期)定期测定苯酚及甲醛消失速率、pH值变化和GPC谱分析。结果表明镁离子催化速率比锌离子高,pH值在3.5至6.5范围内二价金属离子催化速率与pH无关,苯酚反应程度为0.2-0.6时反应遵循二级反应。导出了总反应的二级速率常数K_总和相应的活化能E_总。  相似文献   

8.
矿用材料的性能对于矿山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而酚醛泡沫材料是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但酚醛泡沫材料的脆性限制了其在矿山上的应用,为了获得具有韧性的新型酚醛泡沫材料,对酚醛泡沫材料进行了改性研究。在酚醛树脂脱水阶段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得到增韧改性后的酚醛树脂。再通过加入发泡剂、固化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得到增韧的酚醛泡沫,然后测试聚乙二醇对酚醛泡沫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当聚乙二醇用量为2%并且分子量为1 000时,酚醛泡沫增韧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阐述了用ABS树脂对酚醛树脂的改性及各种因素对粘接强度的影响,通过差热分析(DTA)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ABS与酚醛的反应机理及固化产物的性能从理论上作了初步探索与说明。在制胶过程中,对使用新型的反应性溶剂以及固化反应催化剂和交联促进剂等进行了一些尝试。结果表明。经过ABS改性后的酚醛胶粘剂,在粘接强度、耐热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原位聚合法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制备除草剂稀禾定微胶囊.考察了预聚反应介质pH值、预聚反应温度、缩聚反应催化剂及缩聚反应终点pH值对微胶囊的结构、包覆效果和包埋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反应pH值为8.0,预聚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60 min,可得到以二羟甲脲为主的水溶性透明黏稠预聚物,用此预聚物进行缩聚反应,以NH4Cl做缩聚催化剂,芯皮比为1∶1.5(质量比),控制缩聚反应终点pH值为3.0,可制得结构紧密、包埋率为30.6%的流动性球形缓释性固体微胶囊.  相似文献   

11.
以Nd(naph)_3-Al(iBu)_3-Al(Et)_2Cl为催化体系,进行丁二烯的聚合,考察了催化剂陈化方式、单体浓度、催化剂浓度对聚合的影响规律,并着重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及溶剂性质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三氯化锑(SbCl3)的催化下,通过Friedlnder缩合反应合成了各种取代的喹啉衍生物。该合成方法使用温和的催化剂,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且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Ni(dpm) 2 Cl2 —CuCl(dpm为Ph2 PCH2 PPh2 )对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聚氢甲基硅氧烷(PHMS)硅氢加成的催化性能 ,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因素 .结果表明 :Ni—Cu催化体系对MMA与PHMS的硅氢加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效果 .硅氢化接枝率可达到 5 0 % .在硅氢加成反应的同时伴随有MMA的热聚合反应发生 .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大 ,反应速率加快 ,接枝率相应增高 ,MMA的热聚合则相应减少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反应速率加快 ,但MMA的热聚合也随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采用RAFT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由苯乙烯和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序列组成的两嵌段共聚PST101-b-P(MA-alt-ST)29;用1HNMR和GPC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表征,将其中的马来酸酐用氨基丙基甲氧基硅烷进行氨解开环,得到含有甲氧基硅烷侧基的嵌段共聚物.进一步在碱性催化剂三乙胺的作用下,侧基上的硅氧烷迅速水解反应,并发生聚集.该聚集由于受到可溶性的聚苯乙烯链段的辅助,不会形成宏观的沉淀,而是通过化学反应诱导自组装过程,一步获得聚合物--二氧化硅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粒子,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对所形成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详细表征.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氨基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脯胺酰胺衍生物,并研究了它在催化芳香醛与丙酮的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中的应用。酸的添加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及产物的对应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量聚L-乳酸(PLLA)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乳酸为原料,采用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合成聚L-乳酸(PLLA).通过对单体纯度、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影响因素的考察,得出了合成粘均分子量可达到50万的PLLA的最佳条件.由于开环聚合制备PLLA反应的重现性较差,实验中对催化剂的用量及其在反应器中的分布均匀性、聚合的真空度以及聚合温度等影响反应重现性的因素进行了考察.最终得出聚合温度是影响反应重现性的重要因素.图6,表1,参11.  相似文献   

17.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薄片铝粉颜料表面包覆了一层薄而致密的纳米SiO_2层,考察了反应工艺参数对包覆层形貌及耐酸性的影响.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时间、铝硅比、水硅比、催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可以控制正硅酸乙酯的水解速率、活性硅酸在铝粉粒子表面的吸附速率及缩合速率之间的相对大小,从而控制SiO_2以膜沉积的方式对铝粉进行包覆,得到均匀致密的包覆膜.实验得到较优的条件为:同时滴加正硅酸乙酯和氨水水溶液,控制铝硅比为5.5,水硅比为30,氨水用量3 mL,在40 ℃下反应6 h,铝粉粒子表面的SiO_2包覆层均匀致密,包覆型铝粉在pH=1的酸溶液中能稳定存在30 d而不产生H_2.  相似文献   

18.
研究开发了多段滴流床反应气提合成双酚A的新设备与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固定床树脂法合成工艺和设备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氧化偶联聚合方法,以三溴苯酚为原料,氯仿作溶剂,K_3[Fe(CN)_6]作催化剂,合成聚二溴苯醚阻燃剂。对催化剂用量,碱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