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了解汉、壮、瑶族健康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及变化特点,为探索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序列研究法,于2013年4-5月选取广西7,10,13岁的汉、壮、瑶族儿童共598名,在2014-2015年相同时段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血清IGF-1,IGFBP-3水平检测,连续3年,获得7~ 15岁的年龄别均值.分析儿童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年度、民族、增幅差异.结果 男生3年的IGF-1水平依次为136.29,117.81,92.63 μg/L,女生为135.52,114.81,89.20μg/L;男生3年的IGFBP-3水平分别为68.38,53.39,51.03 μg/L,女生为66.77,52.81,51.02 μg/L.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1,20.29,P值均<0.01).各年龄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为逐年下降,男、女生2个指标均以13岁组最高.3年合计的血清IGF-1水平男、女生均为瑶族最高,壮族次之,汉族最低(P值均<0.01);血清IGFBP-3水平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人组年龄,男、女生IGF-1,10,13岁组为瑶族>壮族>汉族(P值均<0.01);IGFBP-3男女生7岁组均为壮族>汉族>瑶族,女生10岁组为壮族>瑶族>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汉、壮、瑶族儿童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的年度和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无随年龄变化的规律.需扩大样本、延长观察时间并开发更为成熟稳定的检测手段继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需求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民族学院学生需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UNI)调查分析。结果民族学院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值高于常模;土家族男生在躯体化和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汉族男生;女生各因子分无差异。结论湖北民族地区大学生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低年级组。  相似文献   

3.
袁琳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201-1203
目的:了解民族学院学生需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UNI)调查分析。结果:民族学院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值高于常模(t=9.52。P〈0.01);土家族男生在躯体化和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汉族男生(t=4.88、t=5.14、t=4.97,P均〈0.01);女生每组各因子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民族地区大学生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低年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广东白云学院2007级的3849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结果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8%;除躯体化和焦虑外,其余7个因子上均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分和除敌对以外的8个因子的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但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5.
了解广西汉、壮、瑶族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状况和特点,为制定少数民族地区儿童长生发育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序列研究法,2013-2015年对广西7,10,13岁的汉、壮、瑶族儿童进行2年体格发育追踪调查,获得研究对象群组7~15岁的体格发育数据,分析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民族差异.首年调查时,各民族的年龄组样本为50~65人,失访率均低于5%.结果 儿童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的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7~9岁女生外,各项指标的性别、年龄别均值皆为壮族高于汉族和瑶族;汉、壮、瑶族男生平均身高年增幅分别为5.46,5.38,5.45 cm,女生分别为4.52,4.44,4.27cm,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在性别和民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儿童身高增长类型的性别、年龄差异大于民族差异.结论 广西7~15岁汉、壮、瑶族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有相似的顺序,但生长发育速度和水平存在民族差异.在影响民族差异的因素中,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可能大于民族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6.
某社区中学生心理状况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状况,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本地区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532个中学生中各种轻度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男、女生分别为12.3%~36.6%和12.2%~35.4%;经统计学分析,男、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男、女生分别为3.4%~8.7%和2.0%~8.0%;SCL-9010项因子中,中学生和国内常模比较,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等其他各项因子的均值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恐怖因子比较,初中生的均值高于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性别比较,男生在其他因子,也就是食欲和睡眠的均值显著高于女生,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发挥心理指导和咨询作用,促进本地区中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乳源瑶族自治县3—6岁瑶族儿童贫血状况。方法对465例瑶族、汉族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贫血检出率为21.50%,以轻度贫血为主;瑶、汉族儿童之间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结论乳源县瑶、汉族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无明显的民族差异,与学龄前儿童的饮食有关,并影响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776名初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X^2 (3) =17.631,P=0.001);肥胖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X^2 (3)=20.653,P=0.000);肥胖男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与其他组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超重、肥胖女生则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等方面问题发生率较其他组女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学生心理问题在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营养状况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肥胖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笔者所在城市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SCL-90)表,随机抽样笔者所在城市两所重点中学12~18岁学生50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18.1%,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抑郁、焦虑等。男女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CL-90中女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敌对、偏执因子分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高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9.98%与1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点中学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了解广西汉、壮、瑶族7 ~18岁学生形态发育的动态变化,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西7 ~18岁壮、汉、瑶族学生1985年以来的6次体质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广西汉、壮、瑶族学生身高、体重与1985年相比均有明显增长,但胸围增长不明显,壮族男生、瑶族男生、瑶族女生呈负增长;各指标的增幅有民族差异,汉族学生各指标的平均增幅远高于壮、瑶族,壮、瑶族之间差异不大;历年来各民族学生身高增幅最大年龄未出现明显提前,身高的成年性差变化不明显.汉、壮族男、女成年身高、体重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胸围波动较大;瑶族各指标均有波动.结论 广西学生形态发育仍具有长期加速的潜能.应对生长发育的民族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各民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广西崇左市中学生进行地中海贫血(地贫)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地贫基因携带率和地贫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2008年6月10-20口在崇左市所辖7个区县(市)中抽签分别确定一所中学,在志愿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按当地人口0.5‰比例确定调查人数,检测12~16岁学生1097名(男515名,女582名),其中壮族968名(男438名,女530名),汉族128名(男76名,女52名),瑶族1名(男性).以Cell Dyn 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以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VARIANT进行血红蛋白F和血红蛋白A2(HbA2)定量检测.HbA2≥4%为β地贫另进行α和β地贫基因分析,HbA2≤4%但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 fl的标本进行a地贫基因分析.结果 1097名学生中地贫总检出率为25.62%.其中检出α地贫218例(19.87%),β地贫50例(4.56%),α地贫复合β地贫13例(1.19%).男生检出地贫133例(25.83%),女生检出地贫148例(25.43%),男女生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8名壮族学生检出地贫255例(26.34%),128名汉族学生检出地贫25例(19.52%),壮族学生检出率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3种缺失型α地贫基因(-α3.7/,-α<4.2/和--SEA/)和3种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ααCS/、ααWS/和ααQS/),其中ααWS/检出率较高.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以CD41-42最为常见.地贫MCV低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CV为79~80fl的样本中检出α地贫,如果以MCV<79 fl为地贫表型阳性的指标,则有32例漏诊,漏诊率达2.97%.结论 广西崇左市中学生地贫基因携带率高,壮族学生检出率高于汉族学生;ααWS/检出率较高,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以CD41-42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族高中生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卡氏16PF测验方法.对我区维族高中生进行了人格特征的测查,结果表明,维族男生比汉族男生更外向热情,恃强敢为,讲求实际;维族女生比汉族女生更热情和蔼.情绪稳定和知足,维族男生比女生较为独立积极,好强固执.女生比男生则显得和蔼可亲,易动感情。汉维两族学生及其“三好学生”的个性轮廓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3.
王萍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06-1809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年中小学生龋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防龋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中5 954名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乳牙龋患率为52.1%,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1);恒牙龋患率为37.4%,随年龄增长而上升(P0.01);乳、恒牙的龋患率皆为乡村高于城市;壮族高于汉族和瑶族;乳龋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恒龋患率为女生高于男生。相同年龄组2010年与1995年相比,乳、恒牙龋患率总体呈上升趋势(P0.01);失补构成比中,龋补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乡村学生和瑶族学生尤其严重。结论针对目前主要问题,今后防龋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强乡村学校口腔保健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学校口腔保健网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性相关知信行状况与相关因素,为开展性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制性相关知信行状况问卷对444名高中学生进行匿名网络调查。结果男生的性知识得分为19.9±7.5分,女生为17.3±7.9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P0.05)。47.5%的男生和44.6%的女生谈过恋爱,26.6%的男生和15.7%的女生认为爱与性可以同时发生,7.3%的男生和3.7%的女生发生过性行为。结论教育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高中生进行健康教育,并且应该正确的疏导,而不是简单的禁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西白裤瑶地区代谢综合征的状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少数民族地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西南丹地区白裤瑶族109人、壮族106人、汉族94人进行一般情况、生活行为、心理症状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血脂、血糖。结果调查对象的总患病率为21.36%,男女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2.3%、28.2%;白裤瑶族、壮族、汉族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6.9%、24.3%、27.5%。男性的血压异常、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高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FBG)的患病率高于女性,而腰围异常患病率低于女性,汉族的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HDL、高FBG患病率均高于白裤瑶族,汉族的高TG患病率高于壮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女性、年龄、饮酒是MS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广西白裤瑶地区人群MS患病率较高,不同性别、民族MS的患病分类不同,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加强对MS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根据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健调研资料,报告了中国28个民族约50万名男女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应用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胸围和肺活量。结果表明;1.汉族学生的生长高于少数民族学生。2.27个少数民族学生生长水平的差异很大,3.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汉族学生群体间的生长存在着差异:城市学生生长水平高于乡村学生;北方地区学生生长水平高于南方地区学生,不同行政区域间学生生长水平的差异也很大。本文讨论了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及产生差异的年龄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人体能量监测仪Auramed Biopulsar收集232名壮族女大学生左手掌反馈各部位器官的生物电能量流动趋势,观察壮族女大学生在45个部位的生物电指标变化,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对亚健康的影响。结果: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76.96%,农村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城镇,亚健康状态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9岁与21和22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学关系、记忆力、辅导员的关心程度和城乡差别是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检测率较高,学校相关部门应尽早进行干预,提高壮族女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济宁市部分入伍应征男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济宁市入伍应征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济宁市2003年、2004年度1 066名入伍应征男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入伍应征青年的PHI临床量表兴奋状态评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他各量表评分均小于全国常模;入伍应征青年心理健康不合格率为2.7%,精神障碍检出率为0.9%。[结论]济宁市入伍应征男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一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和MHT量表调查高一学生231名。结果(1)高一学生与一般中学生在人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自己的独特性,其中男生与女生的人格特征存在差异,省会城市地区学生较地州学生人格更为理想,汉族学生的人格特征略优于少数民族学生;(2)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高一学生在9个因素上表现出典型的人格特点。结论有针对性地对高一学生进行人格健康教育,纠正高一学生人格发展上的偏差,完善其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2011年4月,在山东省随机抽取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德州市、聊城市、菏泽市的城乡初中、高中二年级和一年级学生3 352名,采用SCL-90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调查3 352名中学生,有明显心理症状的检出率为19.99%。阳性检出率,强迫为25.70%,人际关系敏感为22.50%,敌对为20.30%,偏执为17.70%,抑郁为15.40%,躯体化为10.20%,焦虑为14.00%,恐惧为11.50%,精神病性为12.00%。女生的总量表得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P<0.01),各个因子症状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0.01或<0.05)。总量表得分及除躯体化外的各因子分,农村高中生均高于城市高中生(P<0.01或<0.05),农村初中生(除躯体化、敌对、总症状指数外)均高于城市初中生(P<0.01或<0.05)。总量表得分及各因子分均为与父母亲密无间的最低,沟通很少的最高(P<0.01)。[结论]山东省城乡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症状,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心理症状女生较男生严重,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