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是将平面图形沿某直线翻折成立体图形,再对折叠后立体图形的线面位置关系和某些几何量进行论证和计算.折叠问题的探究须充分利用折叠前后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在变与不变中解决问题,它对把握空间与图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是培养直观想象能力的有效载体.2018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考试(高二数学)填空题最后一题就是一道折叠问题,虽然  相似文献   

2.
异面直线是空间图形里的基图形,它的概念是空间图形里的基本概念.关于异面直线的教材,教科书里提出的有三个问题,一)异面直线的定义;二)二异面直线所成之角;三)作一直线与二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这三个问题,不是集中讲授的,也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地  相似文献   

3.
陈安芳 《中学数学》2012,(20):81-8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直线在坐标系中的运动一般包括直线的平移、直线的旋转和直线上点的运动三类问题.这三类问题因为形式灵活、综合性强,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下面为同学们介绍如何解决这三类问题.一、平移所谓平移变换就是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就称为平移.经过平  相似文献   

4.
如何应用不变量(性)思想解决变化问题211700江苏盱眙县教育局教研室陶兆龙当一个数学问题与某种运动变化过程有关时,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或“不变性”对问题的解决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中介作用.因此,抓住不变量(性)便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我们把利用不变...  相似文献   

5.
<正>当问题涉及到点在直线上运动、点在平面上运动,以及直线在平面上运动时,我们可以借助运动变化的观点,探寻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不变的量,或者是否存在着某种规律,帮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在自变量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关注函数瞬时变化率  相似文献   

6.
<正>直线和曲线位置关系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借助直线和曲线位置关系来寻求变量范围是解析几何中综合性最强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关系错综复杂,处理起来费时费力,但它是高中数学各种综合性考试中必定会考到的问题类型,它区分度好,对考生能力要求高;理解了这个类型的问题,就会融会贯通解析几何的所有内容.因此掌握它是十分必要的.处理直线和曲线位置关系问题,一般都是  相似文献   

7.
谢鹏  范媛媛  蒋君 《数学杂志》2006,26(6):669-672
本文研究了随机针偶与凸体K相交的几何概率,利用有向直线偶的运动不变密度公式,获得了针偶的运动不变密度公式,从而进一步得到随机针偶与凸体K相交且针偶的交点属于K的几何概率.  相似文献   

8.
陈永 《中学生数学》2014,(24):36-37,33
<正>质点运动型问题就是在三角形、四边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几个动点,并对这些点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相伴随着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研究考察,质点运动型问题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解决质点运动型问题需要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动点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看,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并特别关注一些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尽管一些试题大多属于静态的知识和方  相似文献   

9.
直线段的长度可以由给定的某一单位线段比较而得之,而曲线由于各点曲率不同,其长度不像直线那样通过与单位长度的比较得到,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其一是曲线长如何定义;其二是如何去度量或计算.实际上作为萌芽状态的变量极限思想方法——“以直代曲”思想方法可以解决如上问题.延伸开来,以直代曲法有时也可以通过某点处的切线来代替曲线,当然这种代替是近似的,不等的.笔者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不等式的问题,并且此方法思路清晰,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
纵览近几年全国及各省高考的解析几何试题,多数以椭圆为载体,以点、直线的运动为背景,而求解过程或设问都直接或间接与定点、定线、定值、定向等有关.究其原因,一方面运动中的不变量是几何问题本身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这类问题能在宏观上检测学生整体把握图形的能力,并利用方程思想进行求解,以达到数形结合的目的;另一方面,求解这类题目必须以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折叠问题是立体几何中的一类典型问题,问题解决过程中体现出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经过折叠,把平面图形变为空间图形,解答折叠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不变量和不变关系,即抓住不变的线线位置关系、不变的长度和角度数量关系.如果折叠后的空间图形能够找到基本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那么可把复杂的立体图形变得直观,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下面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来探讨解决有关折叠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体会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立体几何中的线线之间,线面之间或面面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有时我们用性质定理难以回答,这时我们可在运动变化中求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运动起始位置时它们的关系,推理出运动过程中某种关系的存在性,请看三例.例1异面直线a,b夹角为50°,过空间一点P的直线l与a,b夹角都为30°的直线有  相似文献   

13.
立体几何中的线线之间,线面之间或面面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有时我们用性质定理难以回答,这时我们可在运动变化中求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运动起始位置时它们的关系,推理出运动过程中某种关系的存在性,请看三例.例1异面直线a,b夹角为50°,过空间一点P的直线l与a,b夹角都为30°的直线有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知识点及重要方法知识点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平面的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其中运用直线和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的性质及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是本节的重点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是难点 .重要方法 :1)各定理的证明思路 ,尤其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思路 .2 )线线与线面关系的相互转化及适当添加辅助线、面的方法 .3)有关距离与角度的求法及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成平面几何问题的方法 .习  题选择题1 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5.
含参数问题是近几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陆续出现的新亮点,因为引入参数能为解一类代数和几何问题铺平道路,使解题思路清晰,运算过程简捷.参数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尤其是在运动变化型问题中,如果能认真分析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及相互制约因素,适时进行变量扩张,引入相关变量作为参数,以参变量为桥梁,沟通变量之间的联系,明确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那么就会有利于揭示运动变化的本质规律,而且能把变化中的多个状态统一体现于一个字母化的参变量上,借用统一的表达式进行研究,实现以“静”——不变的表达式,制“动”——不同的状态,为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共性规律拓宽渠道.  相似文献   

16.
面积比条件下的问题是指在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两个图形满足一定的比值,从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求某点的坐标、某直线的解析式、某抛物线的解析式等等.  相似文献   

17.
1 重、难点分析1)正确地使用点、直线、平面之间关系的符号语言是学习的重点 ,也是难点 .2 )正确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 :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与范围 (0° <θ≤ 90°)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定义是学习的重点 ,两异面直线所成角与公垂线的求法是学习的难点 .3)处理线面之间的垂直与平行的关系问题时 ,要注意下列的转化关系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正确判断以及应用线段、线面、面面之间的关系是学习的重点 ,也是学习的难点 .4 )在立体几何中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十分重要 ,一方面它把共面两直线的垂…  相似文献   

18.
命题过定角内一定点的直线与角两边围成的诸三角形中,当定点是该边中点时,此三角形面积最小。证明如下左图,M为定角∠O内一定点;直线AB过点M与∠O两边分别交于A、B,且AM=MB;任一直线A′B′过点M与角两边分别交于A′、B′。过B作BC//OA(若B在OB′延长线上,则A  相似文献   

19.
初中几何第二册P.92有这样一道习题:“两圆相交于点A和B,经过交点B的任一直线和两圆分别相交于点C和D,求证AC:AD等于定值”。初三学生刚接触这类定值问题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即使是按教材提示完成了,却也不知所以然。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学生对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变量与常量之问的相依性缺乏认识。如果我们抓住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揭示变动元素在“变”的过程中有“不变”的规律,把握住从运动的特殊状态去窥测一般,即“以动求静,以静窥动”的方法去思考,那么对解除学生求解这类定值问题的难点是有所启发的。现在让我们利用这种思考方法来探求这道习题的定值及其证明。  相似文献   

20.
有关轴对称问题的一般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轴对称问题的一般解法435200湖北省阳新实验中学李志敏解析几何中有关轴对称问题,最终可归结为两点关于某一直线对称的问题.一般地,设点P(11,yi)和P(Xi,yZ)关于直线7:Ax十By十C-0(AB一O)对称,当。。。n。。。。。。。I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