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6)
<正>随着手术方式、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的进展,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然而,原发肿瘤手术切除后肿瘤转移、复发仍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是全身性疾病,肿瘤患者本身已经呈现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化疗、放疗、营养不良、心理应激等因素,可进一步损害免疫系统;加上疼痛、麻醉药物、手术应激等因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使围术期成为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146-149
围术期血糖调控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控制血糖水平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关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成年人的大量研究已证实血糖代谢异常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而儿童糖代谢不同于成年人,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接受心脏手术时,围术期血糖控制是否有利于患者预后仍未达成共识。该文就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围术期血糖控制的相关问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
【摘要】 目的 体外检测卵巢癌患者血中CA125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ELISA、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等实验,使用不同浓度CA125的卵巢癌患者血清,或抗体去除CA125 的血清,体外刺激正常人淋巴细胞,观察该淋巴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判断CA125对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CA125卵巢癌患者的血清与PHA共同刺激正常人混合淋巴细胞后,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ELISPOT结果显示高浓度和中浓度CA125对细胞免疫抑制功能与对照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P<0.05),而去除血清中CA125后,对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CA125可能不仅仅是一种与卵巢癌相关的生物标记,很可能是一种免疫抑制因子,虽然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可能为相关肿瘤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9)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患者行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循证护理)与对照组(21例,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5%,对照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循证护理对于改善预后有着显著效果,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thymus,NETT)的临床特点、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经验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2004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NETT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为46岁(13~75岁),中位病程为3.5个月(1~84个月)。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特异,7例合并库欣综合征,1例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胸部增强CT可见胸腺区占位。所有患者均接受开胸手术切除治疗,22例肿瘤大体完整切除。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3例。16例患者术后行辅助治疗。术后病理类型为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20例(典型类癌8例,不典型类癌12例),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6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Masaoka-Koga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12例,Ⅳ期7例。长期随访结果示中位生存期为51.0个月,3年、5年生存率为71.0%和44.6%。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分化程度(P=0.039)及分期(P=0.012)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NETT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极强的恶性病变,临床表现不特异,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很大难度,早期行增强CT有助于发现病变及评估手术可行性。肿瘤分化程度及分期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1)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前中颅底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80例经鼻内窥镜前中颅底肿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窥镜前中颅底肿瘤患者围术期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病程,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5)
凶险型前置胎是产科的危重病症,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患者围术期风险极高,必须重视围术期管理,组建多学科的诊治团队合作来共同管理。术前明确诊断,并根据患者情况及影像学资料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手术风险,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麻醉计划及应急策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各科室分工协作,尽量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严密观察产后出血情况,避免产后出血致死情况的发生。为此,结合本院经验详述了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围术期管理策略,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1)
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一直备受关注,尽管在过去30年间术中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术后30 d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频率和护理强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术后病情恶化。围手术期连续生命体征动态监测有助于医护人员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干预,对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各种术后重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而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有望实现这一愿景。目前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的无线可穿戴式设备已应用于临床,但仍有很大的研发空间。本文将对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监测现状及可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0):118-119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时同期采用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的40例房颤患者,对40例房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服务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并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指导,告知如何准备测量脉率、脉律。结果:通过在围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服务,对40例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发现总治疗有效率为87.5%(35/40)。结论:对采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在其围术期内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能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也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0):107-10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治疗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入组患者均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实施围术期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区愈合时间以及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重度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机体免疫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8例PHPT患者行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高钙危象的护理和低钙血症的观察。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无出血、喉返神经麻痹、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术后高血钙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钙由(3.11±0.66)mmol.L-1恢复至(2.11±0.17)mmol.L-1,甲状旁腺激素由600~1 800(1 183.00±380.40)pmol.L-1恢复至正常水平[(3.46±0.56)pmol.L-1]。结论加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6)
目的:对比观察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围术期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患者共120例,根据患者护理模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及围术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围术期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例患者(P<0.05)。结论:对于泌尿外科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能使护理更有个体性和针对性,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围术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9)
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受疾病、手术、麻醉及术后若干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特点,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自身抵抗力下降,导致术后并发症频发,影响预后。故对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应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8)
目的:分析内镜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围术期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24):68-69
目的:对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探究,旨在促进患者术后的尽快康复。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400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对护理预后效果加以详细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血糖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老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成功接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5)
目的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单次住院红细胞用量超过20 U外科手术患者的用血情况,以探讨合理用血策略。方法 2015年1月至10月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单次住院红细胞用量超过20 U的患者2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对围术期及术中成分输血情况和患者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5例。27例患者围术期共输注血液制品红细胞867 U,血浆124 800 ml,血小板50治疗量。围术期红细胞用量20~29 U 15例(55.6%),最高用量92 U。术中累计输注红细胞334 U,占围术期总输注量的38.5%;术中输注血浆32 000 ml,占围术期总输注量的25.6%。平均住院时间43 d,其中住院时间<7 d者1例(2.3%),>60 d者3例(11.1%)。治疗后顺利出院患者16例(59.3%),放弃治疗患者5例(18.5%),死亡患者6例(22.2%)。结论 术前评估及术前多科全面会诊对于输血决策及病情评估至关重要。术中遇到大量出血时应尽快采取止血措施,根据出血量科学把握输血时机。同时应加强用血管理,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35)
目的: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围术期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06例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民族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U组(维吾尔族患者组,n=54)与H组(汉族患者组,n=52)。记录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与既往病史,术后随访至患者出院,记录在院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在院时间。结果:维吾尔族患者与汉族患者相比,在手术年龄、职业类型、女性患者生育年龄及子女个数、糖尿病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汉族患者CABG术后需要使用IABP的几率大于维吾尔族患者,其他并发症方面的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维吾尔族与汉族CABG术患者在围术期临床资料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手术预后方面大致相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相近。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7):35-36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远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拟于本院行PCI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为期10周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5、10周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2、5、10周的LDL-C、TG、TC、Lp-PLA2、TNF-α、CRP、HbA1c和IL-6均明显降低,HDL-C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患者服药期间出现皮疹1例(1.79%)。随访期间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2例(3.57%),患者生存率为100%。结论:冠脉分叉病变患者PCI围术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LDL-C、TG、TC、Lp-PLA2、TNF-α、CRP、HbA1c和IL-6,改善患者HDL-C水平,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漏斗胸矫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和方法。方法:选取40例漏斗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胸腔镜下漏斗胸矫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和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在围术期均得到有效护理,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在胸腔镜漏斗胸矫形术中给予患者良好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手术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7):27-29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9例,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和观察组(39例,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无失访患者。经随访,观察组患者均对恢复情况表示满意,对照组患者则大多表示手术导致的瘢痕裸露影响美观。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