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确诊患者68例,诊断均符合WHO最新胃癌分类及诊断标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设计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of stomach 22,QLQ-STO22)对患者术前1d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于患者术前1d,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回收问卷。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胃癌患者术后1周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中的疼痛、反流症状、进食受限、焦虑评分均高于手术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术后1周,生存质量总分明显优于1周及术前。术后1个月时疼痛、反流症状、进食受限和焦虑维度得分明显优于术后1周,其中反流症状和焦虑维度得分明显优于手术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进食受限维度得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男性是影响生存质量主要因素。结论手术可影响胃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社会支持、男性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同步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56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中文版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病理分期、化疗疗程次数、并发症情况、营养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同步化疗的总体生存质量评分(64.29±15.81)分。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病理分期、化疗疗程次数、并发症情况、营养状况患者总体生存质量得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病理分期、营养状况是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同步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同步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应针对不同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病理分期和营养状况的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易伟  钱洪军  陈帆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632-3635
目的探讨阴性淋巴结数目对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9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03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影响肿瘤复发及术后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203例胃癌手术患者的总体复发率为34.98%,总体3年生存率为71.92%。单因素分析显示更少的阴性淋巴结数目(10枚)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时间的显著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和阴性淋巴结数目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分层分析显示III期胃癌患者中,更少的阴性淋巴结数目(10枚)是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显著不利因素(P0.01)。结论阴性淋巴结数目不足是影响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III期胃癌中提高阴性淋巴结数目的淋巴结清扫有利于胃癌手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累积比数模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胃癌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面对面访谈调查生存质量状况,采用累积比数模型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对生存质量总分等级有影响的因素为实际年龄、定期治疗、生存时间、手术方式和文化程度。比值比(即OR值)的点值估计大于1的有:实际年龄、定期治疗,OR值小于1的有生存时间、文化程度、手术方式。结论 加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工作,同时家庭和社会应更多地关注癌症患者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罗仁夏  吴彬  田俊  周天枢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2):1441-1442
胃癌是我国当前重点研究的癌症之一。福建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是我国胃癌高发地区。1999年福建省胃癌死亡率为27.12/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的23.92%,居第2位,是影响福建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为丁解该地区胃癌患者生存质量,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我们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营养和心理因素对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胃癌患者174例。测量患者的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并评估营养状况。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医学应对问卷(MCMQ)、QLQ-30 V3.0生存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应对方式、生存质量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时间<1年组和生存时间≥1年组。结果胃癌患者1年生存率为87.36%,生存质量总评分(56.29±5.06)分。生存时间≥1年组患者营养状况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生存时间<1年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以及应对方式为屈服的比例明显低于生存时间<1年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生存质量良好患者营养状况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生存质量一般和生存质量较差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以及应对方式为屈服的比例明显低于生存质量一般和生存质量较差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胃癌患者营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改善营养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入户问卷调查,以SPSS10.0forWindows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处理。用COX模型分析。[结果]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年龄、人均收入、临床分期、手术情况。其中年龄影响程度最大,参数估计为12.36;其次为人均收入,参数估计为-4.23。[结论]年龄、人均收入、临床分期、手术情况为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年龄、临床分期为危险因素;人均收入和手术情况为保护因素。因此,鼓励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在地区范围内相应改善医疗消费体制和诊疗费用,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1月1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新辅助化疗组则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进展期胃癌治疗效果;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新辅助化疗组进展期胃癌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三方面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新辅助化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根治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生命质量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7-8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住院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胃癌量表QLICP-ST,对胃癌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胃癌患者生命质量总体状况得分为72.51。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肿瘤分期、性格、对待疾病的信心、治疗情况、对医疗服务和费用的满意程度是胃癌患者生命质量总体状况得分的影响因素。生命质量状况得分多重回归分析显示:BMI越高的患者,总体生命质量越高;而医疗服务满意度越差、对待疾病的信心越低、性格越内向、治疗后疗效越差的患者,总体生命质量越差。结论胃癌患者生命质量总体情况有待改善,根据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针性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和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临床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部门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访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填写生存质量评价量表,调查了四川省各市州2001年1月~2002年7月确诊的639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较低,评分为54.40±10.95。管理职业者与心理状态呈正相关(P<0.05);费用报销比例高、文化程度高、管理职业者、男性、手术效果好与家庭社会功能呈正相关(P<0.05,P<0.01),这些因素有助于促进患者家庭社会功能的恢复;手术效果好、采用化疗及放疗与一般躯体功能呈正相关(P<0.05),可以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问题较普遍,医务人员应重视长期生存者的全面康复,针对患者开展肿瘤学、心理学及社会医学等多学科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探讨可能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宫颈癌出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亚组间生存质量得分,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应对方式、生存时间、经济状况、年龄和体重指数,是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生存时间36个月的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较好;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改变其不良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TG)同胃次全切除术(SG)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评估全胃切除术后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43例胃癌患者中全胃切除术96例,远端胃次全切除术135例,近端胃次全切除术112例,对其在生活质量方面进行了比较。全胃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9字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6字形间置空肠代胃术,并对此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餐后腹胀、食欲下降远端胃次全切除术的发生率远低于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P〈0.05);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反流的发生率要高于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P〈0.05),其发生率均有随时间推移下降的趋势。i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术后生活质量以Orr式术组最差,9字形术组居中,“6”字形术组最高。结论胃切除部位的不同是生活质量差异的重要因素;9字形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操作更简便,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生活质量高,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QOL),探讨影响QOL的相关因素。[方法]用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STO22)和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组合问卷对116例胃癌术后1年的患者(胃癌组)进行调查,选择同期行胃部手术的非胃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结果](1)胃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2)单因素比较显示QOL在不同年龄、家庭收入、营养锻炼、定期复查保健、职业性质、UICC-TNM分期、手术方式、根治度、联合脏器切除和术后化疗方面存在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变量是:年龄,营养锻炼,定期复查保健,手术方式、根治度、联合脏器切除和术后化疗。[结论]胃癌术后患者的QOL较差,年龄、手术方式、根治度、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化疗、营养锻炼和定期复查是影响QOL的强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索其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 - 12)评价301名首次发生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索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维度下降最为明显,低于美国常模值(P<0.05);影响生命质量躯体健康总评分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rankin评分;而影响精神健康总评分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入院时间长短;其中女性、63 ~72岁年龄组、教育程度低者、生活能力差者生命质量评分下降明显.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生命质量的下降主要是表现在躯体健康方面,积极的治疗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胃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胃癌患者60例给予舒适护理,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在躯体角色、机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方面明显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护理前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明显更提高胃癌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杭州市下城区楼宇职业人群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提高楼宇职业人群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下城区楼宇职业人群364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F=3. 480)、坐姿状态时间(F=2. 998)、参加有效运动情况(F=4. 429)、是否患慢性病(F=5. 338)的人之间生理综合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年龄(F=3. 266)、吸烟情况(F=4. 701)、是否患慢性病(F=3. 446)的人之间心理综合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坐姿状态时间(F=2. 517)、睡觉时间(F=2. 640)、参加有效运动情况(F=3. 999)、是否患慢性病(F=4. 663)的人总体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天坐姿状态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年龄、吸烟与否和是否患慢性病对生存质量有影响(P <0. 05)。结论坐姿状态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年龄、吸烟与否和是否患慢性病是楼宇职业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量表和生命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两份问卷对451名山东省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日常生活能力、慢性病患病情况、经济收入、居住环境、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关系等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维护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重视慢性病患者、低收入、居住条件差等情况下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改善家庭关系,提高生活满意度等有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赵蓉  向莹君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36-1638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分别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分析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总体得分为(66.73±11.52),社会支持总分为(36.28±5.32),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697,社会支持变异的16.1%与生存质量有关,生存质量变异的27.2%与社会支持有关。结论社会支持是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地给予其充足的社会支持,改善其主观感受,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采用糖尿病社区中心形式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东山片区9个社区中随机选择4个社区,在每个入选社区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干预对象,分为干预组155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未予特别干预;干预组患者以糖尿病社区中心形式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丙转氨酶(GPT)、v-谷氨酰转肽酶(γ-GT)、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结果 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干预组较对照组干预后各生理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HbA1C、GPT和SCr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年龄、文化程度、合并疾病种类、病程、经济收入和HbA1C.结论 糖尿病社区中心形式的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对这些因素加以评估和控制,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