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993年春秋两期蚕茧的干燥试验,并对其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了影响鲜茧理论烘率的主要因素是蛹体含水率。提出了在设定现行蚕品种鲜茧理论烘率时,茧层干燥率可取90%;蛹体干燥率春茧可取28%~29%;秋茧可取25%~26%。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1993年春秋两期桑茧的干燥试验,并对其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了影响群茧理论烘率的主要因素是蛹体含水率,提出了在设定现行蚕品种鲜茧理论烘率时,茧层干燥率可取90%;蛹体干燥率春茧可取28%~29%;秋茧可取25%~26%。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对茧层在回潮率较大变化范围内的透气抵抗的测定,分析探讨了能较好反映茧层透气抵抗的测定方法。认为当茧层回潮率较高,大于110%时,用空气透过茧层所需的压力差的方法不能真实反映茧层透气抵抗的大小,用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的时间来测定茧层透气抵抗的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主要通过对茧层在回潮率较大变化范围内的透气抵抗的测定,分析探讨了能较好反映茧层透气抵抗的测定方法,认为当茧层回潮率较高,大于100%时,用空气透过茧层所需的压力差的方法不能真实反映茧层透气抵抗的大小,用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的时间来测定茧层透气的抵抗的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烘茧第二减速干燥阶段热空气温度与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茧层失水或多湿会引起较大的丝胶变性,并对茧质产生不良影响;2、第二减速干燥阶段的热空气温度以80~90℃为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测定73-1型烘茧灶内干燥介质的流速和温度,探明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烘茧灶内的气流主要是左右方向的平行流;其次,是中层的垂直流;下层是前后方向的平行流。上述流场分布,决定了烘茧灶内的温度中层高,上、下低,铅垂方向的温差小于水平方向的温差。  相似文献   

7.
通过触蒸后的茧层在平衡时间内,随着还性条件,还性时间的不同而对茧层回潮率的影响了不同,提出由于触蒸还性后茧层回潮率不同,丝胶溶失也不同,从而影响煮茧煮熟程度的观点,为正确控制还性时间和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触蒸后的茧层在平衡时间内,随着还性条件、还性时间的不同而对茧层回潮率的影响也不同,提出由于触蒸还性后茧层回潮率不同,丝胶溶失也不同,从而影响煮茧煮熟程度的观点,为正确控制还性时间和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蚕茧干燥理论认为:在头冲阶段必须充分排湿,否则会影响蚕茧质量。文根据本实验数据和蚕茧干燥的特性,提出了新的论点:即采用适当提高烘茧前阶段(俗称头冲)的热空气温湿度的方法,不但可以提高烘茧效率,而且能够进一步保全茧质,改善蚕茧工艺性能,有利于缫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蚕茧在干燥过程中的茧层含水率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并就茧层的水分脱附程度和茧丝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茧层是一种具有二元孔模型的多孔介质,茧层空隙极大部分是由茧丝之间的网格所形成的;水蒸汽通过茧层大孔的主体扩散,是蛹体蒸发水分通过茧层的主要传递形式;在恒定热空气状态下,茧层含水率是单调下降的;在某一温度下,茧层中单分子层水分被除去时,使茧层过度脱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经不同温湿度条件干燥后茧质差异的茧层丝胶结构原因,结果说明,经不同条件干燥后蚕茧的解舒率之所以不同,其内在结构原因是丝胶分子构象中无规卷曲向β-折叠结构转化的程度不同,以及丝胶聚集态结晶度提高的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宏观上茧层丝胶膨润溶解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经不同温湿度条件干燥后茧质差异的茧层丝胶结构原因,结果说明,经不同条件干燥后蚕茧的解舒率之所以不同,其内在结构原因是蚕丝胶分子构象中无规卷曲向β-折叠结构转化的程度不同,以及丝胶聚集态结晶度提高的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宏观上茧层丝胶膨润溶解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蚕茧干燥机理出发,探讨了适当提高烘茧前阶段(头冲)温湿度以提高干燥速度、改善茧质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头冲最高温度,春茧120~135℃,秋茧110~130℃;相对湿度15%左右,有利于提高烘茧效率,改善蚕茧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4.
鲜茧头冲干燥工艺条件与生丝机械性能的关系经试验结果表明,在头冲阶段,热空气的相对湿度15%、流速0.5m/s、温度110~135℃时,生丝机械性能的变化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当春、秋茧的头冲烘茧温度为120℃和125℃时,生丝的主要机械性能均比对照区110℃时好。其中头冲烘茧温度在125℃时,外、中、内茧层的丝胶在热水中的溶解速率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传统理论是把旋转烘筒作为静止体,近似地计算传热。本文提出了旋转烘筒作为旋转体的计算传热公式,开拓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文后还附有测试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的猪羊服装革在干燥过程中面积、厚度收缩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小实验(皮革样块),大生产(整张皮),对干燥前后的革的面积、厚度的实际测量,得到了革的纵、横向收缩与湿含量的关系,得到了绷板干燥,烘房钉板干燥,烘房挂晾干燥,贴板干燥,热泵干燥以及自然干燥的过程中,服装革的收缩数据,从而从理论上分析干燥方法对皮革质量性能,得革率的影响,分析了干燥工艺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煮茧用钠型软水中所含的阴离子HCO_3~-、Cl~-、SO_4~(-2)对茧层溶失率、解舒率、光析、生丝含胶率的影响。认为当前丝厂采用的钠型软水不是理想的煮茧用水,它是影响煮茧溶失率、出丝率和生丝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应予改进。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生产了高档色织斜纹织物.从松筒、装纱、入染前处理、入染、入染后处理、烘干等方面介绍了筒子染色工序;整浆联合工序要严格控制上浆率,从烘房温度、车速等方面控制回潮率;合理设计开口时间、上机张力、车速、后梁高低与前后位置、主辅喷嘴气压与启闭时间等织造工艺.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生产的产品织造效率达到了92.1%,经向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茧层导电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分析导电率不仅与茧层含水率有关而且与外界压力有关的原因,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外界压力大小对茧层导电率影响的规律,找到了使导电率与茧层含水率成一维关系的条件,为研制稳定的测湿仪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减压渗透、离心脱水和浸汤渗润联合煮茧前处理工艺的试验和分析,指出经脱水、浸汤后,可以提高茧层丝胶的膨化度;在蒸煮过程中可使茧层外、中、内层受热充分,煮熟均匀:蛹酸浸出少。因此对提高解舒率和出丝率,特别是对减少内层落绪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