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中央一直极为重视乡村建设,先后出台了多项振兴乡村政策,我国农村整体治理水平以及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乡村普遍存在的空心化以及公共服务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仍然不可忽视,乡村治理需要进一步增强。为有效改善农村治理现状,在党的十九大大中已经对农村振兴战略任务以及目标作出了进一步规划,提出实施农村振兴的关键是对乡村进行有效治理,所以对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治理路径展开探讨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下探讨农村互助养老为农村互助养老的路径选择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我们认识到农村互助养老的存在、发展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经济保障和文化保障。农村互助养老的路径需要发展和创新:完善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的政策和措施;完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建设农村专业互助养老服务平台;夯实互助养老模式的保障措施;增强互助养老的信任机制,提升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积极推动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的路径选择和创新,最终实现农村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特征。结果表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因地制宜,实现共同富裕,也需要咬定目标推动乡村振兴产业现代化,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人才现代化,争做先锋推动乡村振兴组织现代化,紧抓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文化现代化,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现代化。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取得新突破,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事业,我国乡村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党建视域下的乡村振兴事业在现实认识、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基层后备干部储备、基层干部能力、基层干部作风、基层考核监督机制等方面仍面临诸多矛盾和窘境,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认清当前我国党建视域下乡村振兴事业中存在的矛盾和窘境,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并提出创新路径,使用文献分析结合调查研究的方法,在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概念及其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以及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问题,最终探究乡村文化建设创新路径。结果表明,目前乡村文化建设正火热开展,但仍存在物质文化建设滞后、制度文化建设缺位、行为文化建设缺乏引领、文化设施建设不足、精神文明欠缺等实际问题。应从夯实乡村经济基底、加强乡村文化服务组织建设、增强乡民教育引导、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资源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乡村文化建设路径创新,以提高乡村文化建设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路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发现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不完善、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保护偏弱、基层治理效能有待提升、资金来源途径有待拓宽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阻碍。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拓宽乡村投资渠道、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三管齐下,多措并举,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化和农业生态化。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关键,而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为此,文章在阐述乡村振兴基本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内涵和要求,并结合当前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为如何提升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治理成效进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217-218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稳定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既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又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根本路径。如何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探索新路径、新方式,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成为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从体制机制上着手,改革创新、抓关键环节,着力实施"六大工程",强化农村资产管理,牵住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夯实了基层基础,有力推进了乡村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城乡差距过大、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基层治理水平有待加强以及农村“空心化”问题较为严重,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统一领导,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农业创新驱动,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加快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打造乡村特色农产品以及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寻求发展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新的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实现治理有效。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乡村治理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农民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经济发展落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完善、主体性弱化、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体制,坚定文化自信等手段持续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振兴对于推进农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文明发展、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发挥了关键作用.该文介绍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24-225
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乡村治理有效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主体,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乡村社会转型期,创新农村基层的党组织建设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嵌入式党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乡村社会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通过对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本文以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会治理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为研究对象,对乡村社会治理内容进行阐述。从4个方面分析影响乡村社会治理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强化治理工作水平,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村民自治意识,规范管理村级组织、优化基层工作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晶 《农家参谋》2022,(8):13-15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关系到乡村振兴其他方面要求的完成.从传统到多元化治理模式与乡村社会发展需要互相适应,需逐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这样可以在乡村建设中充分调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项资源,增强乡村社会发展活力.本文明确界定了乡村治理实践中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深入探讨了实现"治理有效"的机制创新策...  相似文献   

15.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美好乡村,实现乡村生态振兴,需要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多中心治理理论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运用可以有效规避传统政府治理的不足。借鉴日本、美国和德国三个国家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以及中国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中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生态环境有限政府、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村民、农村自治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七位一体”多中心治理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墨守传统的思维与运作模式容易造成政府职能"越位"与治理资源碎片化等尴尬局面。协同治理视角下乡村自治的实现有助于明确权责,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既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又是保障基层民主实现的有益探索。在对协同治理的可行性及价值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乡村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进而将协同治理理念嵌入乡村基层民主建设之中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基层民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张梅 《现代农业》2023,(3):107-112
农村生态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之间是互补互促的关系,前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后者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了绝佳机遇。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归咎于多元主体责任缺失: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地方企业生态责任弱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淡漠、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有限。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地方企业生态社会责任、提高农民生态主体意识、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使农村生态治理的多元主体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构筑符合农村实际的多元共治新模式。多元共治新模式是在对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理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提供了发展空间。目前,部分农村社区已展开“微治理”的实践探索,其运行机制主要包括4个方面:党政部门牵引式凝聚合力、治理空间下沉式缩微规模、多元主体横向式协作行动和制度确权精准式满足需求。为完善农村社区“微治理”模式,本文探讨了农村社区“微治理”的改善路径,即培育“微组织”凝聚多元共治新合力、激活“微空间”激发基层阵地新活力、统筹“微资源”提升基层治理新效力、打造“微产业”重塑基层治理新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深入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乡村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挖掘当前乡村治理实践中治理主体、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构建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从充分结合、深度关联乡村经济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维度,研究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路径。研究认为,应当通过产业发展增强乡村治理活力,通过多元治理格局增强乡村治理动力,通过机制体制建设保障乡村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和政府为破解农村发展困境,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黔南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黔南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不足,从加强顶层设计、立足企业主体、普及职业教育、加强文化开发四个角度勾勒了黔南州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实施路径,从创新基层治理、创新人才战略、创新融资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制度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