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实践育人的要求。作为课程实施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作业落实实践育人目标值得深思。海陵中学以“经历作业”为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推动作业改革实践,为“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减负、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2021年国务院颁布“双减”政策,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新课标颁布,结合“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新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认真解读政策和课标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以作业设计为研究落脚点,探索通过作业设计落实“双减”政策,实现新课标的课程要求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万国城小学把脉“双减”的三个关键:一是守住底线,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二是巩固成果,“双减”已有经验能够常态实施;三是提高水平,用新的改革经验迈向更高水平,用新的作业设计思路让作业更有针对性。学校一方面完善了“双减”制度清单,另一方面落实了“双减”下的课程实施,学生有了更灵活的时间,有了更具个性化的愿望,有了更多实践体验的空间。学校借助“天台农场、万国花卉”劳动教育课程基地的资源优势,加强课程学习与农场实践相结合,从三个方面探索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在2021年8月专门设计了“双减”改革督导计划,要求各级部门每半个月递交关于“双减”政策实施改革效果与进度的相关资料,确保中小学能够紧密落实“双减”政策,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逐步促使学生回归校园。在此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则可设计综合实践类作业,本文也将客观阐述综合实践类作业的育人价值,解释在“双减”政策下设计此类作业的应然性与迫切性,进而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设计综合性作业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切实突出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也能达到减负提效的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昌龙 《江苏教育》2023,(26):39-41
“双减”政策进一步提出全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新要求。完善作业管理,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逐渐成为教师面临的最为突出的挑战。智能时代,技术逐渐融入教育,成为驱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以微信小程序“班级小管家”的实践为例,探索“双减”背景下技术赋能班级作业管理的新路径,打造作业管理智能化新样态。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景苑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力争从校本课程规划、学习时间统筹、学教方式变革、校本作业设计、育人共同体构建等方面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实现“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相似文献   

7.
“岗课赛证思”五元一体育人模式是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区域职教模式的创新探索。它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结构嵌入理论、系统协同理论,在相关治校探索经验的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因素,进一步拓展了“岗课赛证”育人实践,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和时代价值。安徽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立足岗位要求、推进“课证融通”、健全竞赛机制,初步探索出了职业教育“岗课赛证思”五元一体育人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实现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本文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层次出发,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基本不等式”课堂教学的设计,发展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科学精神、个性品质和数学核心素养,为中学数学课程如何实施育人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朝晖 《教师》2023,(8):15-17
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双减”政策提出后,如何让思政教育推动“双减”落地落实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与探索。湖南省沅江市芙蓉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围绕“依托校园文化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课题,大力培养乡村优秀学生,助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探索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提出将校园文化、课程设置、主题活动和多元评价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帮助学生启智增慧、培根铸魂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作为课后服务的实施主体,承担着学生、家长、社会的多方期待。“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是新教育生态下社会对初中学段课后服务生发的新要求。我校通过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回应家长的教育诉求、拓展学生的成长场域、整合课程的供给建设,规划实施了“课程超市2.0”课后服务课程。在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索中,不断结合实践优化课后服务课程,更好地发掘学生的不同禀赋和潜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学生拥抱阳光灿烂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思政理论融入专业课程是育人的必然要求,具有人文与科技双属性的移动UI设计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的绝佳载体,通过剖析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重构了“移动UI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达到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儿童阅读一直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抓手,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双减”以来,盐城市松江路小学大力推进儿童阅读,把儿童阅读全面融入课后服务,建构起“学科+阅读”“阅读+服务”“课内+课后”融通式双赋能体系,从“全科、全员、全程”三个维度系统推进儿童阅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建设儿童阅读课程体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小学校“双减”实践困境的现状分析,探讨“双减”政策实施中学校所面临的执行难、政策宣传有偏差、执行方向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探讨了问题的本质及其根源,建议学校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政策理解,注重政策的实践性和可行性,以实现“双减”政策落地和育人质量的提升,为广大中小学校实施“双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培智学校缺乏全学段劳动全面育人体系、《劳动技能》课偏技能训练以及智力残疾学生难以融入社会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立足杭州市杨绫子学校的劳动育人实践,提出“以‘生涯自立’理念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思路,构建了指向“生涯自立”的培智学校劳动育人体系,有效提升了培智学校育人质量,提高了智力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发意味着艺术课程改革的新一轮推进,这次课程改革是在国家提出“美育进中考”和“双减”政策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的。“中考”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学校美育的重视,“双减”则助力了艺术课程“双增”的可能,艺术课程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中考”与“双减”这一看似相互冲突的两大背景为学校艺术课程改革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全新的挑战,同时,两项政策又形成了彼此制约与相互协同的态势。在“中考”与“双减”的双重背景下,学校艺术课程必须反思与推进自身“双减”,创新艺术课程评价方式,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强化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6.
西藏高校“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是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确保了课程目标和思政教育同步育人,有力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和育人实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路径。本文通过对西藏高校“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结合西藏T大学“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中关于课程思政授课问卷调研结果的问题分析,从而对“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探索,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铸牢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武夷学院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机械专业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机械原理课程构建基于“三双”教学设计,思创互融全过程培养创新型工匠人才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案例和专创融合案例(双案例)以“基因式”和“专题式”(双形式),融入到“大国工匠”和“创新中国”(双主题)的教学内容中。创建思创互融的线上自学与课外实践双平台,并基于双平台实施轻混合、理实一体的全过程育人教学组织,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改革以来,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明显,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浙江省杭州市五常小学融合学校“五尚”育人理念,以“模式赋能严控作业总量、团队赋能巧控作业内容”的“两控”为切入点,以“集体备课、把脉听课、改进评价”等“多翼”管理为着力点,双线并进,探索了一条助“双减”落地实施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是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南通市的首家系统化探索“双减”的学校,构建发展性学习评价的“双减”目标系统、教学提质的“双减”动力系统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双减”保障系统,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双减”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20.
“双减”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回归育人初心是“双减”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实施中,“双减”却遭遇了多元主体认知偏差与价值取向间冲突形成的心理阻力、实施的制度供给不足与路径依赖形成的制度阻力、多元主体观念与诉求不对称形成的价值阻力、“双减”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与伦理性薄弱的实际阻力。化解上述阻力的有效策略是匡正传统育人观念,提升综合教学素养;优化政策内容,加大资源投入;完善制度供给,推动政策深入实施;建立政策动态反馈与专家决策机制,常态化动态调整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