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研究了污泥堆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水平和反应活性。结果表明,污泥堆肥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VOCs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有机化合物,VOCs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34 052.0、710.8μg/m3,排放量仅为产生量的2.1%。产生的VOCs主要组分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1-丁烯、丙酮和乙醇,其中烯烃类产生量最大,占比为76.43%;排放的VOCs主要组分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2-丁酮、乙醇和丙酮,其中以含氧有机物类浓度最大。VOCs组分的反应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烯烃类、含氧有机物类、芳香烃类和烷烃类,产生和排放的VOCs最大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264 164.8、2 038.3μg/m3,从产生到排放VOCs最大臭氧生成潜势降低了99.2%。考虑到含氧有机物类VOCs光解反应对O3生成的贡献,用增量反应活性法评价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产生和排放的VOCs对近地层大气圈的危害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堆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与释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堆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堆肥产生的VOCs中,氮化物、硫化物及挥发性脂肪酸属于臭味物质,但大部分VOCs不产生臭味,其中甲胺、二甲胺、甲硫醇、乙硫醇、2-甲基呋喃和甲醛应作为堆肥厂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时的参考指标.温度、通气状况是影响堆肥过程中VOCs释放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可促使VOCs产生,适当通风可减少VOCs释放.  相似文献   

3.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某面粉厂废弃麦壳、某制药厂废弃黄姜渣为堆肥原料,按1∶3∶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堆肥试验,探讨堆肥过程中污泥物化指标、生物指标及养分的历时变化。结果表明:以城镇污水厂污泥为主要原料,以麦壳和黄姜渣为添加剂,堆肥过程高温阶段维持了12 d,含水率按指数关系递减,蠕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群值达到污泥农用的卫生学指标;30 d时堆肥的p H值、有机质及氮、磷、钾满足污泥农用的营养学要求,总养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6.15和338.54 g/kg;堆肥中主要重金属为Cu、Zn、Pb、Cr,但其含量远小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 309—2009)的限值。因此,该堆肥产品可以作为农业用有机肥料,并实现了污泥与工业废弃物的同步减量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为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推动京津冀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共同制定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标准》将对生产、销售、使用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控,从而减少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VOCs无组织排放。这是京津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利用火电厂协同处置污泥的项目逐渐增多,污泥火电厂协同焚烧已经成为国内污泥处置的重要方式。但与之矛盾的是,污泥电厂协同焚烧却仍未有行业规范出台。为了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和规范化发展,需对污泥火电厂掺烧的泥质要求、掺烧比,以及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等关键的控制性指标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关于入炉污泥泥质的污染物指标,建议可依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 24188—2009)的项目和限值进行要求。由于汞的毒性和挥发性,对总汞的限值要求适当严格,应满足总汞15 mg/kg干污泥的要求。关于污泥含水率和掺烧比,建议在煤粉炉掺烧的污泥基本以干化污泥为主,当污泥含水率≤40%且掺烧比≤5%时,对锅炉运行以及污染物排放影响不大。在流化床中可以掺烧脱水污泥,当污泥含水率≤80%且掺烧比≤10%时,对锅炉运行以及污染物排放影响不大。关于烟气排放标准,需综合考虑污泥火电厂掺烧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物排放风险,并结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欧盟垃圾焚烧标准2000/76/EC、《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2018)的指标要求。此外,污泥火电厂掺烧后不应影响火电厂炉渣和粉煤灰的原处置或综合利用路径。原则上,污泥火电厂掺烧后产生的粉煤灰,应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5085.7—2019)进行鉴定,属于危险废物的,按危险废物处置;不属于危险废物的,可按原路径处理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电厂混烧污泥的烟气污染控制标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研电厂混烧污泥污染物排放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参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进行污染监控面临的主要环境风险,包括烟气量增加造成的NOx、SO2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对烟气中汞、二口恶英等污染物缺乏有效控制,灰渣利用缺乏安全保障等。结合欧盟的成熟标准及我国对上述标准进行修订的情况,提出应严格限制工业污泥在电厂的焚烧,并对电厂掺烧污泥量、污泥性质、工况条件等进行规范,要求烟气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基础上,尽快增补电厂混烧废物时重金属、二口恶英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废物焚烧/混烧灰渣的安全利用规范。  相似文献   

7.
对检测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热值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煤的发热量检测方法》(GB/T 213—2008)对污泥热值的检测更适用。胜利油田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按不同比例与6种调理剂复混发酵后,腐熟堆肥热值均有不同提高,均适于为单独焚烧提供热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
针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有关温室气体及氨气释放的基础数据大量缺乏的问题,将污泥和木屑混合进行为期60天的好氧堆肥试验,考察污泥堆肥过程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氨气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气体的释放均主要集中在堆肥的升温期。堆体中的较高的溶解性有机碳的质量比会促进二氧化碳的产生,较差的氧传质情况和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甲烷的产生,物料中亚硝态氮的质量比与氧化亚氮释放速率呈正相关。堆肥过程中氨气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堆肥高温期,这归因于高温期的高氨氮高pH值环境会促进污泥中的铵态氮以氨气形式逸出发酵体系。  相似文献   

9.
污泥堆肥厂臭气的产生和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污泥堆肥厂产生的臭气成分复杂,主要为氮化物、硫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不同的物料和堆肥条件对恶臭物质的产生量影响较大。污泥堆肥过程中氨的释放浓度较高,为臭气的主要成分,但其臭气阈值相对较高;而有机硫化物的释放浓度虽然较低,但其臭气阈值很低,对臭气的总贡献较大,也应是恶臭控制和处理的目标污染物。在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堆肥条件等措施控制臭气的产生和释放,同时对厂区产生的臭气进行收集和集中处理。在各臭气处理方法中,生物除臭法适合处理低浓度、大流量的臭气,在堆肥气体除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将高效除臭发酵菌接种到污泥堆肥中,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对污泥堆肥化过程进行研究,获得反应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时间变化图谱,直观剖析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结构的变化,更好地反映堆肥化过程中生物化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污泥堆肥开始阶段中接入高密度、高活性的菌剂,不仅加快堆肥中有机物的分解、缩短堆肥化过程,而且提高了污泥堆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2)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蚯蚓饵料污泥中重金属Cd、 Pb、 Zn、 Cu及Cr含量。结果表明,蚯蚓饵料污泥中重金属Cd超过CJ221-200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城市污泥》标准限值,其余重金属均在限值内,且远小于限值。  相似文献   

12.
南方地区大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普遍偏低,运行中容易过度曝气,造成TP去除率低,且浪费曝气能耗。结合工程实例,采取加强对进水的管控、减小好氧段的容积、优化工艺运行参数(DO、回流量、污泥龄)等措施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以及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中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臭味物质的产生与释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在线监测设备及GC-MS测试方法,分析了CTB工艺好氧生物发酵过程中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组分及主要臭味物质的产生与释放。结果表明,该发酵工艺条件下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酮、芳香烃、醇、硫化物、萜烯等,扩散到发酵车间的臭味物质浓度均未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限值。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味物质从堆体释放并扩散到发酵车间,其浓度降低了84.3%~100%。CTB工艺除可有效控制发酵过程中恶臭物质的产生外,还可使产生的臭味物质绝大部分被固定在发酵池内部,可见CTB工艺具有良好的防止臭气产生和释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污泥堆肥车间的全面通风系统承担着保护车间内工作环境和排出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的双重功能。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全面通风系统的水蒸气输运效果及影响通风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车间的典型有害物为水蒸气;污泥堆肥车间全面通风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艺过程、室外气象参数和车间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全面通风量并非越大控制效果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15.
污水厂剩余污泥好氧堆肥工艺参数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川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进行了好氧堆肥中试研究,重点考察了对污泥含水率、通风方式等参数的控制.结果表明,在剩余污泥的含水率为80%左右的条件下,采用自然晾晒3~5 d的干燥方式即可基本达到进料污泥的最佳含水率范围(50%~60%),节省了掺混污泥调理剂的费用;最佳的堆肥通风方式为间断强制通风;污泥经初次、二次发酵后,对蛔虫卵的杀灭率达到100%,总大肠菌群数≤100 个/kg(降低了约5~7个数量级);堆肥成品呈疏松的团粒结构,无恶臭气味,无蚊蝇孳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然通风、人工翻堆方式将菌菇渣和秸秆等辅料与生活污泥混合进行好氧堆肥,共设置A(污泥∶菌菇渣∶秸秆=1∶0.4∶0.025)、B(污泥∶菌菇渣∶秸秆=1∶0.3∶0.025)、C(污泥∶秸秆=1∶0.12)、D(污泥∶秸秆=1∶0.09)4个处理装置,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含水率、有机质、p H值、TN、氨氮、硝态氮等指标,考察不同辅料配比对生活污泥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堆肥处理后的产品腐熟度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均符合国家的农用标准,不同辅料及配比对堆肥效果影响明显。堆肥结束时,A、B、C、D堆体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0.8%、87.2%、63.9%、60.4%,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5.2%、17.9%、29.2%、27.3%,添加菌菇渣的A、B堆体比仅添加秸秆的C、D堆体的保氮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7.
主要分析了堆肥体中物料的固、液、气三相及其界面的反应和传质过程,从微观动力学角度进行模拟计算,并分析了堆体内的反应、传质和传热过程,由此揭示污泥堆肥过程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通过计算分析堆肥过程动力学的控制因素,提出污泥堆肥工程优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污泥堆肥处理被认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但其产物的出路是污泥堆肥产业化过程的关键问题。通过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发现污泥堆肥产物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具有潜在的肥力;农业利用对污泥堆肥产物具有潜在需求;污泥堆肥处理后,重金属活性降低,有机污染物得到不同程度的降解,达到农用目的。因此,污泥堆肥产物在农业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泥堆肥添加猪粪的功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和调控高温堆肥过程中堆体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对于进一步优化堆肥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利用自主研发的堆肥实时、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考察了城市污泥、猪粪以及城市污泥和猪粪混合堆肥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猪粪可有效改善城市污泥堆肥的通气性;夏季堆肥的通气性好于冬季;降低堆体高度可以适当减少CTB调理剂的用量,并改善了堆体的通气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堆肥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厂污泥作有机肥料利用是污泥处置的好方法之一,一般认为直接施用生污泥不卫生,可能产生病源菌、寄生虫卵等生物方面污染,不建议采用,希望经过堆肥后施用。污泥堆肥的优点: 1.堆肥后污泥危害性很小,不产生恶臭,病源菌和寄生虫卵基本可被杀死,比较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