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风心病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阳  杨军民  郭燕丽  杨康  廖克龙 《重庆医学》2004,33(12):1790-1791,1793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 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定量测量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各部分各时相运动速度、幅度,分析心肌舒缩功能的规律,以指导临床.方法对20例正常成年人及2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运动情况进行测量及分析比较.结果 (1)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脏各腔室均有增大,尤其是心房(P<0.01);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FS)则明显较正常降低(P<0.01);(2)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脏二尖瓣环、三尖瓣环下移距离显著减小(P<0.01);患者室间隔、左室外侧壁、右室外侧壁大部分有关舒张、收缩指标均低于正常(P<0.01).结论 (1)DTI/QTVI技术操作简单,表现细节能力优异,适合于观测心脏运动;(2)同时从左右心舒张、收缩功能来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更为全面、准确;(3)风心病患者心脏运动协调性、舒张、收缩功能较正常有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心肌长轴方向的收缩功能。方法应用QTVI测量30例足月儿和30例早产儿有无临床心功能不全表现,通过标准心尖左室四腔观、两腔观切面获得的左心室的4个室壁(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运动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Vs呈梯度变化,基底部瓣环处速度最高,中间部次之,心尖部最低,各节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足月儿左室壁各节段Vs高于早产儿。结论QTVI技术能定量评价新生儿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足月儿左心室心肌运动速度高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评价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患儿左心室纵向运动速度的特点,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量21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和22例正常儿童于标准心尖四腔(后间隔、侧壁)、心尖两腔(下壁、前壁)及心尖长轴(后壁、前间隔)切面获得的左心室6个室壁的瓣环、基底段及中间段的收缩期心肌纵向运动速度(Vs).计算各室壁心肌相邻节段间的速度差(△V1=瓣环段速度-基底段速度、△V2=基底段速度-中间段速度).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6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EFE患儿的Vs明显降低,个别节段的△V明显降低,治疗后Vs明显好转,△V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EFE患儿的收缩功能明显降低,QTVI可用于定量评价EFE患儿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定量评价局部心肌的纵向收缩功能。方法 30例健康志愿者,年龄25~62岁。获取标准心尖两腔、长轴、四腔观,应用彩色组织多普勒技术描记心肌长轴各节段的运动曲线,测量运动速度、加减速度。结果 30例正常健康成人,心肌各室壁从基底段至心尖段,运动速度及加速度、减速度均呈递减趋势,而且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均低于国外的正常对照组。结论 彩色组织多普勒能无创、快捷和定量评价心肌各个节段运动速度、加速度、减速度,为临床定量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定量分析生理和病理(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对268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93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量,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上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的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VE)和V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的比值(VE/V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DTI可敏感地定量显示出收缩和舒张峰值速度显著下降;DTI收缩和舒张速度指标之间、收缩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以及舒张功能参数VE/VA均值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应用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能够较准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判断心室非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46例,对照组32例为体检健康人群,行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Ds),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Simpson双平面法计算LVEF.心尖两腔观、长轴观、四腔观获取组织速度成像(TDI)图像,应用QTVI技术分析左室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共12个节段的心肌收缩达峰速度(Vs),自QRS起点测量每一取样点TVI曲线上收缩期达峰时间(Ts)、舒张早期达峰时间(Te),计算所有12节段Ts的标准差(Ts-SD)作为评价心室内同步性指标,任意两个节段Ts最大差值(△Ts-max)作为评价心室内收缩同步性指标,任意两个节段Te最大差值(△Te-max)作为评价心室舒张同步性指标.以Ts-SD>33 ms判定为心室内不同步,以△Ts-max>100 ms判定为心室内收缩不同步,以△Te-max> 100 ms判定为心室内舒张不同步.结果 CHF组LVEDd、LVFS、LVEF及左室心肌各节段V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HF组心室内不同步、心室内收缩不同步、心室内舒张不同步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4.78% vs 9.38%、91.30% vs 6.25%和67.39% vs 21.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QTVI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地定量评价CH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判断心室非同步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定量测量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换瓣手术前后心脏各部分各时相运动速度、幅度,分析心肌舒缩功能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2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的心脏运动情况与2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测量及分析比较.结果①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脏各腔室均有增大,尤其是心房(P<0.01);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FS)则明显较正常降低(P<0.01);术后1个月左室EF进一步降低(P<0.05);术后3个月左房、左室有所减小(P<0.05);②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脏二尖瓣环、三尖瓣环下移距离显著减小(P<0.01),二尖瓣E波最大流速显著增大(P<0.01);术后1个月三尖瓣环下移距离继续减小(P<0.01),二尖瓣E波最大流速降低(P<0.01);术后3个月三尖瓣环下移距离有所增大(P<0.05);患者术前室间隔、左室外侧壁、右室外侧壁大部分有关舒张、收缩指标均低于正常(P<0.01),术后1月这部分指标较术前降低,术后3个月室间隔舒张、左室收缩有关指标继续降低,而右室大部分舒张、收缩有关指标有所升高(P<0.05).结论术后3个月右心功能开始恢复,而左心功能仍维持低水平,需要继续药物治疗,且有必要做更长时间的随访,以便指导对患者术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是多普勒组织成像的一种显示方式,它能够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精确测量分析局部心肌运动和功能。我们通过QTVI这一先进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二尖瓣环运动指标测定,评价再灌注治疗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心房机械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红宁  李滨滨  曹怡  王燕 《现代医学》2011,39(2):152-155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检测正常人心房局部心肌舒缩功能的运动特性。方法:对128例健康志愿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取标准心尖四腔切面,采集左心房侧壁、房间隔和右心房壁基底段及中段心肌组织的DTI二维图像,定量分析上述各节段心房肌运动的速度曲线(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组织位移(displacement,Ds)及心房壁收缩的起始时间与达峰时间。结果:(1)心房心肌的峰值速度,相同节段不同房壁与不同节段相同房壁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相同节段右心房壁>左心房侧壁>房间隔,各房壁自身基底段>中段(P<0.05或P<0.01),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与年龄呈负相关(分别为r=-0.38、r=-0.72,P<0.01),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与年龄呈正相关(r=0.36,P<0.01)。(2)心房心肌收缩的起始时间,右心房壁<房间隔<左心房侧壁(P<0.01);达峰时间,房间隔<左心房侧壁及右心房壁(P<0.01),左心房侧壁与右心房壁间无显著差异。(3)Ds在相同节段不同房壁与不同节段相同房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心房壁>左心房侧壁及房间隔,基底段>中段(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0.33,P<0.01)。(4)所有数据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成人心房心肌组织机械运动速度和位移由房室瓣环处向心房顶部递减;右心房的运动速度和位移大于左心房,运动起始时间早于左心房。TDI技术可定量、简便、无创评价心房局部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组织追踪成像(TTI)技术及MRI评价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探讨左室局域梗死心肌的运动幅度及舒缩功能变化。方法:利用QTVI及TTI技术对8只急性心肌梗死犬冠脉结扎前、后2h扫查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二腔、心尖四腔切面,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左心室基底部(Bas)、二尖瓣环水平(Mv)、中部乳头肌水平(Mid)及心尖部心内膜下(AP),同步获取上述水平各取样点在左室前壁、后壁、侧壁下壁、后室间隔及前室间隔的心肌沿长轴方向运动组织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观察各节段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及位移,记录各取样点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及舒张早期速度峰值(Ve)变化,并对心肌梗死犬进行MRI检测,观察梗死节段心肌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变化情况。将两种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冠脉结扎后急性心肌梗死犬受累节段纵向上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位移(D)均较结扎前减低(P<0.05或P<0.01),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减低,Ve丧失正常时由心底到心尖逐渐减低的规律。MRI结果显示,广泛左心室前壁、前间壁及部分侧壁运动减弱且厚度变薄。运动减弱及心肌厚度变薄区域与左前降支供血区域一致。结论:QTVI及TT能敏感、直观、定量评价左室局域梗死心肌节段性运动情况的及舒张、收缩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与MRI所显示梗死节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4周组、手术8周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应用QTVI技术定量评价大鼠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结果:手术4周组左室前壁及室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侧壁的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明显小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应室壁节段的Vs(P<0.05),而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侧壁基底段的Vs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8周组第8周末大鼠左室壁所有节段的Vs小于手术4周组第4周末相应节段的Vs(P<0.05)。结论:QTVI技术能从长轴方向上准确、定量评价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QTVI及RT-3D超声心动图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诗彬  龚渭冰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6):751-752,754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tissuevelocityimaging,QTVI)及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例和25例正常人,运用QTVI技术,测量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Am),计算Em/Am值,运用实时三平面技术测量左、右室容积,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IJVEF)、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各组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处Em及ErrdAm较对照纽均减低(P〈0.05或P〈O.01),向心性肥厚纽的Em及EngAm值最低;离心性肥厚纽LVEDV、LVESV、RVEDV、RVESV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1),LVEF、RVEF显著减低(P〈0.01)。结论QTVI技术能早期敏感地发现高血压所致的右室舒张功能障碍,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技术可快速简便地获得心脏的容积模型,定量测量右心容积并评价右心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慢性心衰患儿左心室纵轴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22例正常儿童和25例慢性心衰患儿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各取样点收缩期的峰值速度(Vs)及峰值位移(Ds).结果:①慢性心衰患儿的Vs、Ds显著减低.②治疗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患儿各节段的Vs、Ds显著改善.③瓣环的平均Vs和Ds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相关性最好.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可定量评价慢性心衰患儿的左心纵轴收缩功能,可更加全面、敏感的评价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组织同步显像(TSI)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前患者左室不同步性筛选价值及不同方法之间的敏感性.方法 30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3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心衰组,其中心衰组中6例经CRT治疗.平静状态下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左室长轴切面与左室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评价中的价值,同时采用QTVI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变化,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5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行CAG检查前作QTVI检查,根据节段室壁运动速度情况(以心底部5cm/s,中段3cm/s界定)分为无心肌缺血组(n=26)和心肌缺血组(n=27)。测定左室6个壁的基底段和中段运动的收缩期峰流速(Vs)与峰值位移(Ds),比较2组的Vs及Ds,并与CAG结果对照,以评价QTV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其中8例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前1天、植入后1周、4周采用QTVI技术分析室壁的运动速度指标(Vs),以评价支架植入术的疗效。结果在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肌缺血组左室相应节段的Vs和Ds均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QTVI发现的有心肌缺血的27例患者,CAG均能发现2支或以上主要冠脉狭窄;8例LAD病变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均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1或P〈0.05),与冠脉支架植入前相比,治疗后1周及4周,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增快(P〈0.01或P〈0.05)。结论 QTVI技术通过定量测定节段性室壁运动失调及局域性心功能不良,可以评价冠心病严重冠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且可作为一种测定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局部心肌速度的无创技术,用以评价冠脉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或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急性心肌缺血状态犬的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健康杂种犬6只,开胸后游离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使用自制动脉血管缩窄器制备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测量不同冠脉血流状况下二尖瓣环心肌舒张速度平均值(Em),同时进行心导管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 随着犬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性下降,LVEDP则逐步升高(P<0.001),VVI与QTVI测量的Em逐渐降低(P<0.001及P=0.001),二者与LVEDP具有良好的负线性相关,使用VVI测量的Em与LVEDP的相关性r=-0.834,P<0.001.使用QTVI测量的Em与LVEDP的相关性r=-0.680.P<0.001,两相关系数行Z检验Z=2.625,P=0.0087.结论 VVI及QTVI技术均是无创性测量左室舒张功能的好方法,VVI作为一种新的超声技术,克服了测量时的角度依赖性,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上明显优于QTVI,为临床上准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value of 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and 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in assessing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ofthe dog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MetlIOds Six healthy mongrel dogswere subjected to ligation of the left circumflex artery or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to induce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of varying degrees.The mean peak diastolic velocity(Em)of the ventricular walls around the mitral annulus was recorded with VVI or QTVI in the coronary blood flow.The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was measured with pigtail catheter in the left ventricle. Results As the coronary blood flow decreased,LVEDP was gradually increased,and Em measured by VVI or QTVI were also gradually decreased.A good linear correlation was shown between Em measured by VVI or QTVI and LVEDP(r=-0.834,P<0.001,and r=-0.68,P<0.001,respectively).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VVI and QTVI(Z=2.625,P=0.0087).Conclusion VVI and QTVI both provide good noninvasive means fur measuring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VVI,a new echocardiographic modality without angular dependence,is better than QTVI in evaluating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相似文献   

17.
曹怡  曾萍  王燕  杨慧  李滨滨  吴红宁 《现代医学》2014,(9):1011-1014
目的: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Tei指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矽肺患者右室功能的改变。方法:对照组30例,矽肺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行2DE右心常规超声指标测量;脉冲组织多普勒(PWTDI)模式下测算右室Tei指数;QTVI获取三尖瓣前叶及隔叶瓣环的心肌运动速度曲线,记录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计算VE/V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矽肺组右心大小及肺动脉压无明显变化,右室Tei指数明显增大(P〈0.01);心肌VA增加、VE降低,VE/VA值降低(P〈0.05或P〈0.01)。结论:右室Tei指数及QTVI测量的右心室局部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可以早期、敏感、准确地反映矽肺患者右室功能的变化,是评价矽肺患者右室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小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方法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不同处理大鼠的心脏(对照组12只、阿霉素组20只),测量常用心功能参数,获得心尖四腔观的组织速度图像,脱机分析后室间隔和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的速度曲线,记录收缩期峰值速度(V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霉素组左室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容积增加、FS和二尖瓣环平均峰值速度减低(P<0.05).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大鼠心功能的评价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