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盛颐 《特区经济》2011,(9):156-157
随着大旅游时代的到来,城市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城市旅游在旅游业中地位提升。本文以三亚为着眼点,通过城市旅游的开发对三亚发展的影响阐述,分析了三亚在发展城市旅游中存在问题,提出三亚城市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赵虹霞 《科技和产业》2021,21(4):184-186
通过研究城市旅游和阅读空间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进而研究三亚市城市旅游和阅读空间发展情况,分析三亚文旅融合的现状,对三亚城市不同的阅读空间进行分类区别介绍,并对城市阅读空间的传统职能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网络评论分析了解三亚城市旅游者对三亚市阅读空间的职能感知,对三亚城市阅读空间的旅游化提供合理的建议,从而提出提升三亚城市旅游阅读空间职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莹 《魅力中国》2010,(33):226-227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国际旅游导重点推进的两中心城市之一,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世界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三亚在我国乃至世界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不断在提升,国内和国际的游客对三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对三亚城市形象的设计和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三亚市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诸多方面,加强城市风貌建设,将三亚打造为国际旅游岛风貌的门户是城市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董广友 《港口经济》2014,(10):33-35
本文在海南省发展国际旅游岛的战略背景和三亚市城市发展定位框架下,对三亚港发展海上旅游促进产业转型进行综合的分析,探讨三亚海上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三亚发展海上旅游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等10大风景资源的三亚,是“世界海洋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同时,三亚又是一个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城市,经济欠发达。面对此现状,三亚应该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呢?在7月6日~8日召开的三亚科技工业发展研讨会上,这成了讨论最多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三亚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发展夜间旅游不仅是游客的旅游升级需求,也是民生所需。文章通过分析三亚发展夜间旅游的重要性、条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三亚市政府服务夜间旅游的优化建议措施,以期为推动三亚市夜间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国家实施国际旅游岛战略框架下探讨三亚港的发展前景,认为发展港口休闲产业,建设以进口消费品供应链为指向的城市物流港,是三亚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并提出了三亚港口产业在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强化港口旅游功能、优化港口空间格局、提升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孙有惦 《中国老区建设》2010,(4):F0004-F0004
<正>大东海位于三亚市南部的大东海旅游中心区内,是三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中诸多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大东海属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年最高气温为31.1℃,最低气温为14.3℃,年平均气温26.2℃,年日照时间为2222.9小时,日照充足,具有天然温室之美称。  相似文献   

9.
三亚的国际化,来势凶猛。3月29日,三亚统筹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北京通过了专家评审,这份报告指出,2013年三亚将在海南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升城市价值、实施高端战略、  相似文献   

10.
田燎  宋丹瑛 《科技和产业》2022,22(3):143-150
三亚市是中国最知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正常旅游年2019年接待过夜游客近2400万。但是作为中国最具盛名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三亚海上旅游资源开发并不充分,如三亚凤凰岛邮轮港是三亚著名地标建筑,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运营困难,项目人流量低,开发停滞,整体亏损严重。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历史机遇下,通过运用旅游目的开发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探讨以凤凰岛邮轮港为核心建立三亚海上旅游合作开发基地,整合三亚的海上旅游资源,集中开发、互相补充的模式,使三亚海上旅游度假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陈文 《特区经济》2011,(7):61-63
浙江舟山是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需要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产业集群。本文在简述海洋旅游产业集群等概念的含义和舟山海洋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发展舟山海洋旅游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舟山的实际,提出了发展舟山海洋旅游产业集群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三亚,我国唯一拥有热带滨海旅游资源的城市,早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度假的首选。随着三亚旅游的飞速发展,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城市连年的接待超负荷现象导致了三亚生态资源破坏严重。因此,三亚市在201 5年三亚开始以"双城"、"双修"的方式着手完善和修复之前因为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被忽略的城市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强游客的生态旅游意识,让游客在享受三亚旅游资源的同时,可以自觉维护三亚的生态环境,成为保护三亚生态环境的守卫者就成为一个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此为主线,重点提出了三亚如何加强游客生态旅游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叶贤 《中国报道》2008,(4):89-89
从最开始的边远村落,到上个世纪80年代建市,如今成长为美丽舒适的海边度假旅游城市,三亚在20年发展中经历了哪些转折点? 李柏青:1984年,国务院在三亚设县级市,这是重要的起点。1987年12月31日,三亚升格成为地级市,开始全新的发展阶段。二十多年的历史上,特别是结合旅游发展来看,还有一个日子是最关键的,也就是1996年1月1日,休闲度假游开幕式在亚龙湾举行。三亚从产业的角度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宣告了中国的度假游开始。  相似文献   

14.
叶婷  张璟 《特区经济》2013,(2):98-99
海洋旅游的发展呈现出日趋高涨的态势,其产生的经济成为海洋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海洋旅游经济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因此城市在发展海洋旅游时候须根据自身基础和情况进行考虑,不能盲目通过海洋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多年海洋旅游经济数据分析,揭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并对这一现状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5.
作为胶东半岛的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城市,都具备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长期以来以行政区域对海洋旅游资源的划分造成了四个城市各自为政的旅游发展思路。这种思路不能科学合理地对胶东半岛海洋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必然造成了对海洋旅游资源的浪费以及各个城市相雷同的旅游定位。胶东半岛海洋旅游联动战略的提出旨在解决上述矛盾,对胶东半岛海洋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科学规划,使胶东半岛各城市海洋旅游资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白色风帆(青岛)——金色沙滩(日照)——绿色岛屿(烟台)——蓝色海湾(威海)”的联动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三亚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以阳光沙滩和独特的气候而闻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旅游的形式正在从过去的团体观光旅游向现在的度假休闲旅游过渡,从游客的角度来讲,来三亚旅游基本上等于来三亚看海玩海,三亚有众多的滨海湾区,其中大东海滨海旅游度假区濒临三亚市区,是市民游客最方便快捷的度假休闲目的地之一。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对三亚各个湾区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实地走访观察的研究方法,对三亚大东海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建议,以期对大东海滨海旅游度假区未来建设起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柳礼奎 《天津经济》2015,(11):18-20
在海洋旅游得以快速突进的格局下,天津海洋旅游被警觉地唤醒,作为北方最大的滨海城市面临着"海洋强国"和"京津冀一体化"双重国家战略的眷顾。如何破解其海洋旅游发展的症结,为天津海洋旅游的健康发展探索路径,进而增强区域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与整体水平具有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岛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作为一个拥有得天独厚海洋资源的旅游城市,面临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伙伴城市的良好契机,在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与潜力。尽管如此,青岛在“海”的文章上始终做得不够。本文首先分析青岛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如何利用好此次奥运机遇,加快青岛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曾志兰 《亚太经济》2013,(6):121-124
从供给的角度梳理福建的海洋旅游产品有:七大沿海旅游城市、海洋旅游节庆活动、精品旅游线路、海岛旅游、主题海岸带旅游和邮轮旅游等。福建海洋旅游产品开发时间短,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数量多、类型少,影响力小、同质化、空间局限性、文化内涵不足和缺乏区域联动等问题。培育和创新福建海洋旅游产品要:多元化发展,海陆联动发展、注重体验性创新性、有文化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智慧旅游的功能、目标出发,以三亚发展智慧旅游的必要性和意义为切入,探析三亚智慧旅游构建的路径。通过文献查阅、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三亚进一步构建智慧旅游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