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状态。方法 对 6 2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观测。结果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后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4 +/CD8+较手术前升高 (P <0 .0 1)。结论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治疗可解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状态 ,恢复免疫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分泌性中耳炎(OM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耳积液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2例急性OME患者为病例组,同期100名接受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员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水平.病例组患者经耳内镜行鼓膜穿刺,分析耳积液中上述炎症因子的水平,并评估其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耳积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血清(P<0.05),其中,IL-2、IL-4、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含量、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P<0.05),但与CD8+T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P<0.05).此外,病例组患者耳积液中的IL-10水平也正相关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含量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P<0.05),但其与CD8+T淋巴细胞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OME患者耳积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血清,且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肺结核患者不同病情与免疫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传染病科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76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参照影像学及药物敏感性测定,将患者分为初治组29例,复治组23例,难治组24例,同时选取在同一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检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比率及CD4+/CD8+)比例及NK细胞,分析肺结核患者不同严重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肺结核患者间在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BMI)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方面,对照组分别为(68.39±5.12)%、(42.15±9.37)%、(1.64±0.24)、(17.64±3.56)%,显著高于结核组的(55.22±9.37)%、(33.26±8.67)%、(1.38±0.26)、(14.36±4.51)%,(P<0.01),在T淋巴细胞亚群(CD8+)上,结核组为(27.34±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39±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严重程度肺结核患者间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LSD检测,在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上,初治组>复治组和难治组,在T淋巴细胞亚群(CD3+)上,初治组>复治组>难治组,在T淋巴细胞亚群(CD8+)上,复治组、难治组>初治组.结论 肺结核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间免疫功能受损程度存在差异,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水平变化对肺结核病情严重程度起到相应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4):392-393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学确诊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共125例,为观察组(n=125),另选择同时期1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125);对比2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外周血抗凝血CD3+、CD4+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CD8+细胞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显著变化表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对该病的诊断治疗、病情预后、疗效判定均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抽动障碍患儿巨细胞病毒DNA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基因定量检测法分别对101例抽动障碍患儿和34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血清HCMV基因定量检测,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测定两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抽动障碍患儿血清中HCMV检出率(36.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9%)(2=14.07,P<0.01),外周血CD4+、CD4+ /CD8+ [(36.71±4.67)%,(106.76±19.23)%]较正常对照组[(40.24±2.51)%,(131.57±37.69)%]显著降低,而CD8+[(35.28±3.96)%]较对照组[(30.63±7.52)%]显著升高(P<0.01).抽动障碍患儿中HCMV阳性组CD8+[(37.84±6.93)%]与阴性组[(31.45±6.28)%]比较显著升高,CD4+/CD8+阳性组[(90.78±10.76)%]比阴性组[(112.76±14.60)%]显著降低(P<0.01),而CD3+、CD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CMV感染可能是引起抽动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抽动障碍患儿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失调,提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某些儿童易感HCMV及易患抽动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66-76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并发脑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 40例HFMD患儿根据是否并发脑炎分为HFMD组和HFMD并发脑炎组,每组20例;另选择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HFMD组和HFMD并发脑炎组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5);HFMD并发脑炎组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显著低于HFMD组(P<0.05)。结论 HFMD并发脑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下,免疫功能差,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助于HFMD并发脑炎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炎症状态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体检当天与观察组入院第1天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炎症状态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内毒素]水平;根据观察组入院后28 d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76)与死亡组(n=30),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4天、第7天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炎症状态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炎症反应水平指标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对照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高于观察组,而体温、心率、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RP、血清降钙素原、血清内毒素、外周血CD8+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均P<0.05).(2)入院第7天,存活组患者的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死亡组,外周血CD8+水平低于死亡组(均P<0.05);入院第4天及第7天,存活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RP、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死亡组,且入院第1天存活组的心率及APACHEⅡ评分、入院第7天存活组患者的体温及血清内毒素水平亦低于死亡组(均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RP、血清降钙素原、血清内毒素水平与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呈负相关,与外周血CD8+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即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两者共同影响疾病预后,动态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全身炎症状态动态变化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HBV-DNA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HBV携带者为观察组(90例),根据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含量分为阴性组(14例)、低拷贝组(49例)、高拷贝组(27例),同期体检合格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90例),观察各组受试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值,外周血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活化T细胞比例,及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和PD-1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4+百分比、CD4+/CD8+值、NK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和PD-1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V-DNA病毒拷贝数的增加,CD3+、CD4+百分比、CD4+/CD8+值、NK细胞比例降低(P<0.05或P<0.01),CD8+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阳性率及PD-1平均荧光强度上升(P<0.05或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HBV-DNA病毒载量与外周紊乱的T淋巴细胞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可动态监测HBV-DNA病毒载量与T淋巴细胞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IL-7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的关系,探究IL-7对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IL-7含量,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结果 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7含量分别为(1.68±0.58)ng/mL、(3.83±0.62)ng/mL和(6.25±0.32)ng/mL,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1.3±3.3)%、(38.1±6.8)%、(43.2±9.4)%,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24.8±5.2)%、(28.1±3.4)%、(30.5±8.6)%;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10.9±1.3)%、(7.4±1.0)%、(4.2±1.1)%。CHB组外周血IL-7明显低于HBV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且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1=-0.58,P0.05),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2=0.63,P0.05),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3=-0.43,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IL-7负调控调节性T细胞,对CD8+T细胞的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碧彤  蔡智群  尤惠兰  刘苏东 《广东医学》2012,33(12):1779-1781
目的 了解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外周血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36例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病例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PPD-IgG抗体和浆膜腔积液PPD-IgG.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3+、CD4+ T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 T淋巴细胞、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外周血及浆膜腔积液PPD-IgG均阳性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8+ T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CD3+T淋巴细胞、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及浆膜腔积液PPD-IgG均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和结核抗体两者成份在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此病的发病机制,并为有效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对肺癌患者CD3+、CD4+、CD8+、CD4+/CD8+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90例进行研究,收集患者放射剂量、放射靶体积等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CD8+、CD4+/CD8+。 结果 放射治疗后,CD3+含量[(61.48±1.86)%]和放射治疗前[(61.12±1.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含量[(26.85±1.28)%、0.71±0.06]均低于治疗前[(36.24±1.25)%、1.22±0.08](P<0.05),CD8+含量[(37.92±1.66)%]高于治疗前[(29.79±1.12)%](P<0.05);放射治疗后,CD3+异常比例(32.2%)和放射治疗前(3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异常比例(85.6%、67.8%)均高于治疗前[(53.3%、31.1%)](P<0.05);放射治疗剂量 ≥ 60 Gy患者CD3+、CD4+、CD8+、CD4+/CD8+[(63.43±1.85)%、(27.23±1.28)%、(37.53±1.17)%、0.72±0.07]与放射剂量<60 Gy[(61.12±1.77)%、(26.77±1.31)%、(38.08±1.36)%、0.69±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靶体积>440 cm3患者CD3+含量(61.88±2.23)%和靶体积 ≤ 440 cm3者(59.99±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24.37±1.68)%、0.68±0.06]均低于靶体积 ≤ 440 cm3者[(29.86±1.59)%、0.89±0.05](P<0.05),CD8+含量[(41.46±2.59)%]高于靶体积 ≤ 440 cm3者[(34.27±2.13)%](P<0.05)。 结论 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放射治疗后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放射靶体积有关,靶体积越大免疫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及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对肝癌患者治疗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2肝例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TACE组,观察组为TACE联合RFA组,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同时相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TGF-β1的变化情况,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清CD4+、CD8+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D8+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TACE治疗对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造成一过性抑制,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而TACE联合RFA治疗则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益气升降汤辅助治疗对结肠癌患者胃肠动力、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随机数字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78例结肠癌术后患者分为2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升降汤,2组均治疗3个周期。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第一次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外周血细胞水平[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血红蛋白(HB)]、生活质量(SF-36)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第一次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CD4+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WBC、PLT及HB水平无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RBC、WBC、PLT及HB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生理功能、心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职能、精力、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益气升降汤辅助治疗可明显促进结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患者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反应,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补肝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感染科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9例。2组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和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服用补肝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CD4~+、CD3~+、CD8~+以及CD4~+/CD8~+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蛋白肽以及Ⅳ型胶原等肝纤维化指标,并比较2组HBeAg转阴率以及HBV-DNA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血清肝纤维化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肝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对抗肝纤维化,促进HBeAg、HBV-DNA转阴,其机制与补肝汤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大肝癌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86例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血清肿瘤活性因子[甲胎蛋白(AF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CA199]、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水平的变化以及患者生活质量与近期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AFP、MMP、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FP、MMP、CA19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8+、CD4+/CD8+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g A、Ig G、Ig 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 G、Ig M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症状/不良作用及社会功能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明显降低大肝癌患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增强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放疗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8例术后放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术后放疗者64例为对照组,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者64例为观察组,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第二天检测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美容效果、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NK细胞及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65.7±6.9) vs (58.3±8.1)、(38.7±4.9±6.9) vs (24.5±3.0)、(65.6±8.3)%vs (39.6±5.3)%、(1.18±0.21) vs (0.59±0.14)],而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1.0±2.9) vs (42.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CD8+及NK细胞数较治疗前稍增加[(43.3±4.4) vs (42.1±4.9)、[(41.3±5.8)%vs (40.1±5.1)%],其他指标较治疗前略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容优良率为92.2%(59/64),略优于对照组89.1%(5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者52例(81.3%),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反应和骨髓抑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其可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且术后不会对乳房美容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多靶点治疗难治性成人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靶点治疗对难治性成人肾病综合征(RN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78例R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泼尼松+霉酚酸酯+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尿白细胞介素-6(IL-6)及T淋巴细胞水平。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79%(2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3%(1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71±0.82) g/24 h vs (1.30±1.06) g/24 h、(70.26±9.66)μmol/L vs (76.27±10.28)μmol/L],ALB明显高于对照组[(36.87±6.29) g/L vs (32.04±5.28) 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42.34±9.37) pg/ml vs (63.68±8.23) pg/ml、(59.86±9.85) pg/ml vs (81.06±5.29)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39±5.29)%vs (58.67±6.07)%、(36.11±5.16)%vs (31.05±5.97)%、(1.53±0.71)%vs (1.27±0.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用药反应率分别为25.64%(10/39)和30.77%(1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结论泼尼松+霉酚酸酯+他克莫司多靶点治疗RNS能够改善肾功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黄岩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5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后,比较2组肺功能(FEV1、FEV1%、FEV1/FEVC)及动脉血气(PaO2、PaCO2)、炎症因子(TNF-α、IL-8、ICAM-1)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FEV1、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O2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PaCO2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8、ICAM-1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够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ITP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静脉血中的CD8+水平为(28.04±4.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21±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54.35±4.86)%、(25.08±3.73)%、(0.98±0.16),均较对照组的(63.18±4.91)%、(35.27±4.35)%、(1.62±0.30)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的NK细胞和B细胞水平分别为(12.35±6.17)%、(12.78±9.03)%,与对照组的(11.18±5.96)%、(11.27±8.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原发ITP患儿中比例异常,NK细胞和B细胞在儿童急性ITP中的表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