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共感染情况,为陕西省HIV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陕西省HIV/AIDS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五项、抗-HCV及抗-TP检测。结果 1 018例HIV/AIDS病人中,112例(11.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共发现19种血清模式,其中以HBsAb单阳最高,446例(43.8%),其次为HBV标志物全阴,307例(30.2%),乙肝"大三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16例(1.6%);抗-HCV阳性119例(11.1%);抗-TP阳性265例(26.0%);抗-HCV+抗-TP阳性22例(2.2%),抗-HCV+HBsAg阳性17例(1.7%),抗-TP+HBsAg阳性26例(2.6%),抗-HCV+HBsAg+抗-TP阳性1例(0.1%)。结论陕西省HIV/AIDS人群中HBV、HCV、TP合并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HIV/AIDS人群宣传教育及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共感染情况,为陕西省HIV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陕西省HIV/AIDS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五项、抗-HCV及抗-TP检测。结果 018例HIV/AIDS病人中,112例(11.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共发现19种血清模式,其中以HBsAb单阳最高,446例(43.8%),其次为HBV标志物全阴,307例(30.2%),乙肝“大三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16例(1.6%);抗-HCV阳性119例(11.1%);抗-TP阳性265例(26.0%);抗-HCV+抗-TP阳性22例(2.2%),抗-HCV+HBsAg阳性17例(1.7%),抗-TP+HBsAg阳性26例(2.6%),抗-HCV+HBsAg+抗-TP阳性1例(0.1%)。结论 陕西省HIV/AIDS人群中HBV、HCV、TP合并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HIV/AIDS人群宣传教育及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雅波  黄建荣  邓刚  胡军路 《浙江医学》2017,39(24):2298-230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与我国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愿无偿献血者36864例,每例抽取静脉血液样本5ml用于筛检。采用速率法检测样本ALT,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TTVIgG。观察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检测结果,TTVIgG检测结果,各传染病筛检指标不合格献血者与合格献血者TTVIgG检测结果。结果36864例献血者血液样本中检出不合格样本962例,不合格率2.61%。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21.83%vs4.30%,P<0.05)。ALT、HbsAg、抗HCV、抗HIV、ALT合并HBsAg、ALT合并抗HCV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分别为18.93%、28.22%、25.93%、16.42%、25.53%、27.78%)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均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传染病指标筛检,能一定程度上筛除TTVIgG阳性的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性病患者HBV、HCV、HIV的感染率。方法HBV感染指标全部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抗-HCV、抗-HIV采用酶联免疫间接法。结果206例性病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标志为81.55%(168/206),HBsAg阳性率达25.73%(53/206),抗-HCV阳性率达8.74%(18/206),HCV合并HBV感染率达66.67%,抗-HIV阳性1例;203名就业查体人员乙肝病毒感染标志为53.20%(108/203),HBsAg阳性率7.88%(16/203);抗-HCV阳性率为0.99%(2/203),抗-HIV全部阴性。结论性传播途径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HCV感染率,应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云东  韩兴权 《西部医学》2007,19(1):100-101
目的 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输血前患者3065例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3065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155例(5.06%).抗-HCV阳性患者45例(1.47%),抗-HIV无阳性病例,抗-TP阳性患者45例(1.47%)。其中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2例。HBsAg与抗-TP同时阳性3例.抗-HCV与抗-TP同时阳性4例。男、女的HBsAg与抗-HCV阳性率均不同。而抗-TP阳性率相近。不同年龄组的抗-HCV与抗-TP阳性率相似。而HBsAg不同。结论 输血前患者各项血清感染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HBV)、丙肝(HCV)、爱滋病(HIV)和梅毒(TP)感染情况。方法:对7 13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抗-HIV初筛。结果:7 13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分别为4.74%(338/7137)﹑1.03%(70/6767)﹑0.03%(2/6775)﹑0.64%(9/1398)。不同性别患者的HBsAg、抗-HCV的阳性率比较,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HBsAg、抗-HCV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40岁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不同程度存在HBV、HCV、HIV、TP感染,病区应采取监测、隔离、消毒、治疗等综合性措施,以防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2013年桂林地区流浪精神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法(ELISA)检测流浪精神病患者血HIV抗体(抗-HIV)、HBV表面抗原(HBs Ag)、HCV抗体(抗-HCV)与TP抗体(抗-TP)表达情况,并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作比较。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抗-HIV、HBs Ag、抗-HCV与抗-TP阳性率分别为0.78%、6.20%、1.55%和6.98%;非流浪精神病患者对应数值分别为0.04%、12.61%、0.82%和0.53%。两组患者HBs Ag阳性率和抗-TP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HIV与抗-HCV阳性率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指标阳性率在流浪组男、女性别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均有感染,其中以HBV与TP感染为主;流浪精神病患者是TP感染高危人群;流浪精神病患者4种传染病的感染分布并无性别差别。应在该人群中积极进行传染病筛查检验,尽早发现与隔离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的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微粒子酶免疫技术(ME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试验(TRUST)、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检测11例HIV感染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肝抗体(抗-HCV)、乙肝标记(HBV-M)、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对其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1例HIV感染者中合并HBV、HCV、TP总感染率为72.72%,合并感染HBV者6例(54.55%),无HBsAg阳性患者,合并感染HCV者6例(54.55%),合并感染HCV、TP者1例(9.09%);青壮年占90.9%;以农民、个体户、无业人员为主;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均非本市籍人;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无母婴垂直传播病例。认为由于HIV感染者易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梅毒等,应重视宣传教育工作,防止自身感染或感染他人,从而避免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输血相关传染病流行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群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症病毒(HIV)及梅毒感染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分别对青岛地区19326例无偿献血者、10368例输血前病人和468例性服务者的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 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2.17%、0.42%、0.01%、0.30%;输血前病人4项检测指标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8.14%、2.10%、0.04%、0.99%;性服务者为8.55%、0.65%、0.44%、10.53%。性服务者与输血病人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32.887、7.544,P〈0.01);输血前病人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18.749,P〈0.01);性服务者梅毒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输血前病人和无偿献血者.同时输血前病人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10.573~16.561,P〈0.01)。结论 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前病人、性服务者存在不同程度的HBV、HCV、HIV及梅毒感染,应引起社会和医疗卫生单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输血前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受血者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是否已经感染过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方法:收集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2864例,用ELI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2864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592例,总阳性率20.67%。其中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8.82%、1.01%、0.84%和0.00%;HBV和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结论:进行输血前四项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情况,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友病甲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992年~2000年山东省血液中心确诊和治疗的162例血友病甲患者进行了抗-HCV、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并随机选择10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162例血友病甲患者抗-HCV、HBsAg和ALT阳性率分别为20.73%(33/162)、4.32%(7/162)和8.64%(14/162);无偿献血者抗-HCV、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分别为3.00%(30/10000)、10.00%(100/1000)和2.00%(20/1000);血友病甲患者和无偿献血者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论:血友病甲患者抗-HCV阳性率和ALT异常率高于无偿献血者(x~2 分别为 82.04和21.65,P <0.05),BHsAg阳性率低于无偿献血者(x~2=6.72,P <0.05),血友病甲患者和无偿献血者均无HIV和梅毒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感染HIV的状况,探讨其临床检查的重要意义。方法 2987例恶性肿瘤患者艾滋抗体(抗-HIV)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采用两种不同的厂家试剂进行检测;丙肝抗体(抗-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采用酶联免疫法;乙型肝炎病毒(HBV)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结果所检测的298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HIV抗体阳性87例,阳性率2.91%,87例HIV感染患者中,HIV+HBV9例,HIV+HCV15例,HIV+TP13例,HIV+HBV+HCV 3例,HIV+HBV+TP2例,HIV+HCV+RPR5例;HIV+HBV+HCV+TP 4例。结论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HIV感染者易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梅毒等,并发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很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研究无偿献血者中HBsAg、抗-HCV、抗-TP阳性及合并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用两种试剂检测HBsAg、抗-HCV,抗-TP监测方法为ELISA和TRUST两种。两次检验均为阳性者确认为阳性结果。结果:HBsAg和抗-HCV合并感染率为1,抗-TP和抗-HCV合并感染率为3,抗-TP和HBsAg合并感染率为1。结论:三者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存在合并感染的机会。抗-TP和抗-HCV合并感染率较高,HBsAg和抗-HCV合并感染率及抗-TP和HBsAg合并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苗温  徐传国 《实用医技》2008,15(1):15-16
目的:为了研究无偿献血者中HBsAg、抗-HCV、抗-TP阳性及合并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用两种试剂检测HBsAg、抗-HCV,抗-TP监测方法为ELISA和TRUST两种。两次检验均为阳性者确认为阳性结果。结果:HBsAg和抗-HCV合并感染率为1,抗-TP和抗-HCV合并感染率为3,抗-TP和HBsAg合并感染率为1。结论:三者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存在合并感染的机会。抗-TP和抗-HCV合并感染率较高,HBsAg和抗-HCV合并感染率及抗-TP和HBsAg合并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受血患者输血前HBV、HIV、HCV及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HBsAg、抗-HCV、抗-HIV、TPPA(基白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测定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4050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6.05%、2.84%、0.02%、0.94%。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乙肝、丙肝、梅毒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手术病人手术前HBsAg、HIV、HCV、TP的携带状况。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手术病人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TP)血清标本共5 475例。结果:HBsAg阳性1 079例,抗-HCV阳性2例,抗-HIV全阴,TP阳性42例。结论:在众多的手术前病人中仍有部份HBV、HCV、TP的携带者,然而在他们手术前做好上述项目的检查以便在术后的治疗中起到帮助的作用,并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梅毒产妇和其有关传染性标志物受感染关系及其新生儿的受感染情况.方法:对73例经确诊的梅毒产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IV1/2、抗-HCV、HBsAg,抗-TP;同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做滴度分析,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试验.结果:73例梅毒产妇血清标本中,抗-TP、TPPA阳性率为100%,TRUST阳性率为67.12%.抗-HIV1/2、抗-HCV、HBsAg阳性率分另为2.74%、2.74%、9.58%;其新生儿的抗-TP,TPPA、TRUST阳性率分别为95.9%、94.52%、65.75%.抗-HIV1/2、抗-HCV、HBsAg阳性率分别为2.74%、2.74%、6.85%;73例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合并感染的阳性率一致.结论:梅毒产妇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sAg)均有合并感染率,其新生儿在梅毒、HIV、HCV、HBsAg各指标均有垂直传播率和合并感染率;应在孕前产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以便存效控制各指标合并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0.
王玉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2):142-14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5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30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35例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91例,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38例.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6例。肝硬化和肝癌组HCVRNA阳性率(80.0%)较慢性肝炎组(64.2%)升高(P〈0.05)。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0.0%)低于单纯HCV感染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率(26.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以HCVRNA为重要检测指标诊断HCV时,应联合检测分析抗-HCV、HBVDNA,这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