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5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经鼻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两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表示:观察组患者的嗜睡评分、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经鼻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嗜睡症状以及改善其呼吸暂停最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接受正压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护理无缝隙护理获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随机选择88例为研究对象,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分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4例,两组的护理方案分别为常规护理、无缝隙护理,对比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每周接受正压通气治疗的天数多于对照组,每天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后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缝隙护理为接受正压通气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实施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持续正压通气对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4例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推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及最低80%以下血氧饱和度次数均较低,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时间、最低80%以下血氧饱和度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前两组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SBP、DB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疗法对改善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信必可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治的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94例进行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干预组(信必可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97例)和常规组(气道正压通气治疗,97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指数。结果:干预组患者疗效(97.97%)显著优于常规组(9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干预组和常规组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干预组患者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指数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必可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讨正压通气对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分组讨论88例患者,均为2014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44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44例研究组(常规药物加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各患者治疗状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对比多导睡眠监测指数(血氧饱和度80%的时间和次数、低通气及呼吸暂停时间、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BP、DBP指数,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SBP、DBP指数),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可在常规治疗上给予正压通气治疗,促进各指数改善,对疾病预后效果较好,应用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系统的道家认知治疗,提高患者的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依从性。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47例和道家认知治疗组50例,于治疗前、治疗12周分别评定Epworth嗜睡量表(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LAOS)。同时评估CPAP治疗依从性。结果:道家认知治疗组患者使用CPAP的依从性为74.5%,高于健康教育组的54.8%(P<0.05)。2组患者治疗前Ess、AHI和LAO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道家认知治疗组治疗后Ess和AHI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组,而LAOS评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道家认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CPAP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癫痫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成年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予丙戊酸钠、丙戊酸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1年,观察癫痫发作次数和治疗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61%,对照组总有效率4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癫痫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经鼻腔正压通气治疗和健康教育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16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正压通气组及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正压通气组在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给予患者健康教育。结果正压通气组痊愈率14.3%,总有效率84.5%,对照组痊愈率7.1%,总有效率69.0%,有显著差异(P0.05);给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降压药物配合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纯降压药物治疗;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文彦 《吉林医学》2014,(17):3779-3780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之间的临床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100例,其中有58例合并高血压征,单纯性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有42例,将后者设为对照组,前者设为合并组。对两组采取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合并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平均脉搏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58例患者在经过CPAP治疗后,有42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有16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有所改善。结论:对于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来说,两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CPAP治疗,其高血压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杨蓉 《当代医学》2021,27(19):34-36
目的 探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及睡眠监测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及睡眠检测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H值、PaO2、TST、SpO2Low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AHI、A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提升慢阻肺合并阻塞性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患者的通气质量,有效纠正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SD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rTMS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和度洛西汀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加用低频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痊愈率及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RDS)的分值变化。结果观察组完成临床治疗36例,对照组为37例;所有患者行rTMS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3.9%(23/36),97.2%(35/36),均高于对照组的37.8%(14/37)、75.7%(2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SDS及MAR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及MAR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治疗前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SDS及MAR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rTMS治疗P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安宁  赵微  刘艳翠 《医学综述》2012,(18):3095-3096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在恢复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神经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临床确诊的86例OS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和康复治疗等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日常生活能力(BI)和残障量表(MRS)评分。结果经予CPAP治疗的患者,夜间缺氧状态纠正效果良好,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I和MRS评分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能有效提高OSAS患者BI、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无创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降压效果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OSAS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8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以常规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治疗;CPAP组47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晚加用CPAP治疗6 h。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24 h血压各项血压指标和空腹血糖。结果: 治疗3个月后,CPAP组和对照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CPAP组各项血压指标降低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PAP组治疗前空腹血糖≤7.0 mmol/L 10例(23.8%),治疗结束后空腹血糖≤7.0 mmol/L 35例(83.3%),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7.0 mmol/L均为5例(12.5%)。结论: CPAP联合药物治疗对OSAS合并顽固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疗效好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刘焕波  吴歆华  林忠婕  孙鹏  刘娟  李泽 《海南医学》2016,(11):1752-1755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8例UAP患者,根据有无OSAS分为UAP合并OSAS组46例与单纯UAP组72例,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平均体积、分布宽度,以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1) OSAS合并UAP组与单纯UAP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64.1±63.4) vs (191.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平均体积[(12.78±1.58) vs (8.97±1.11)]和血小板分布宽度[(13.51±1.68) vs (9.08±1.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OSAS合并UAP组血小板聚集率为(77.5±5.9)%,明显高于单纯UAP组的(60.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血小板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下降[(50.6±5.9)%,(33.3±5.6)%],但OSAS合并UAP组仍高于单纯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S合并UAP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聚集性均下降,但不能完全抵消OSAS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时血脂的改变和意义。方法:以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M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睡眠监测,其中单纯MS患者200例,MS合并OSAS患者26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颈围、腰围、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Epworth睡眠评价量表(ESS)评分。结果:MS+OSAS组患者的BMI、颈围、腰围、TG、TC、LDL-C明显高于MS组,HDL-C明显低于MS组(P<0.05)。MS+OSAS组患者,随着阻塞程度的加重,ESS评分逐渐升高(P<0.05)。结论:MS合并OSAS时可进一步加重血脂的改变;ESS评分可反映OSAS严重程度,积极治疗OSAS亦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郑丽如 《中外医疗》2016,(34):159-16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替格瑞洛使用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8月_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术治疗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分别于冠心病PCI术后6个月、12个月评估两组替格瑞洛使用依从性、护理与治疗效果及术后12个月内服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再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6个月、12个月服用替格瑞洛依从性佳的患者占比87.27%、78.18%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21.82%(P﹤0.05﹚。两组护理前M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MR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MRSS评分(5.43±2.12﹚、(2.40±1.0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入院率分别为10.91%、3.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45%、16.36%(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替格瑞洛使用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对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治疗的老年VD患者126例,依照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调脂以及抗血小板和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还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作为1个疗程,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同时期的血浆Hcy水平、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分析患者血浆Hcy水平与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0.48±4.12)μmol/L和(18.39±5.42)μmo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3.54±5.37)μmol/L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对应时间的水平[(22.17±4.94)μmol/L与(20.82±5.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MMSE评分为(22.42±3.52)分,Barthel指数为(55.42±7.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40±2.96)分和(46.32±6.35)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浆Hcy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61,P=0.025),与Barthel指数也呈负相关(r=-0.709,P=0.004).结论 利用丁苯酞与以及高压氧联合治疗老年VD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疗效及认知能力,且可降低血浆Hcy水平,值得临床给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自制康复计划,将其应用于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中,并对应用结果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8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的106例老年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计划,比较2组睡眠质量、日间嗜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实施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1个月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为(6.68±2.31)分,对照组为(12.65±3.57)分,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均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前,2组患者日间嗜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1个月后,观察组的嗜睡评分为(8.56±2.12)分,对照组为(15.74±2.54)分,2组患者日间嗜睡评分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均P<0.05),观察组日间嗜睡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34%(50例),对照组为73.58%(39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康复计划在老年OSAHS患者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成果,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日间嗜睡情况,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该计划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同步联合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肿瘤科2009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12例NSCLC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同步联合放化疗治疗,放疗3个疗程,化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序贯放化疗治疗,放疗3个疗程结束后给予化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Ⅲ~Ⅳ级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后一个月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躯体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一个月躯体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防止疾病的远处转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随之带来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