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aspase-1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aspase-1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1.20±0.33)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79±0.25),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Caspase-3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87±0.16)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66±0.10),差异有显着性(P<0.05).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aspase-1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1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增高,Caspase级联反应可能参与了SLE患者淋巴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T-bet和GATA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的关系,探讨T细胞在SLE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半定量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活动期SLE患者、稳定期SLE患者、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bet和GATA3mRNA表达状况.结果 GATA3实时荧光定量PCR△Ct值:活动期(8.92±1.29)明显低于稳定期(12.20±1.18)和正常人(11.80±0.80),所以活动期患者GATA3mRNA表达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和正常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半定量PCR显示活动期(0.15±0.15)也明显高于稳定期(0.04±0.05)和正常人(0.03±0.0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均显示稳定期患者与正常人GATA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T-bet实时荧光定量PCR△Ct值:活动期为10.52±0.82,稳定期为9.93±1.13,正常人为10.23±1.32;半定量PCR:活动期为0.30±0.23,稳定期为0.28±0.14,正常人为0.22±0.11,两种方法均显示活动期患者、稳定期患者、正常人T-bet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调控Th2细胞的转录因子GATA3的升高可能与SLE活动有关,而调控Th1细胞的转录因子T-bet可能与SLE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不同类型银屑病的发生及其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51例银屑病患者及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与之均衡的正常人对照50例,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银屑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7.62±4.32ng/mL)较正常人对照(5.40±3.14ng/mL)显著增高(P=0.004);血清瘦素水平可见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寻常性银屑病与正常人对照比较,患者血清瘦素水平(7.64±3.90ng/mL)显著增高(P=0.006),尤其进行期患者及无银屑病家族史患者血清瘦素水平(8.29±3.85ng/mL及8.41±3.70ng/mL)显著增高(P=0.002及P=0.001);与正常人对照比较,脓疱性银屑病血清瘦素水平(11.72±6.45ng/mL)显著增高(P<0.001),而红皮病性及关节病性银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瘦素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DC亚群(DC1/CD11c+和DC2/CD123+),并以2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123+DC百分数为(0.63±0.34)%比对照组(0.41±0.17)%明显增高(P<0.01)。长病程组及复发患者CD123+DC增高明显(均为P<0.01),而短病程组及初发患者则无明显改变(均为P>0.05)。尖锐湿疣患者组CD11c+DC百分数(1.40%±0.44%)与对照组(1.57%±0.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DC2亚群占优势,导致向Th2样免疫反应偏移,此可能与尖锐湿疣的复发和病程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中VEGF、MCP-1的表达与分布。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MCP-1水平。结果 ①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中VEGF表达较正常人皮肤明显增强(P<0.05).皮损中MCP-1表达较非皮损及正常人皮肤明显增强(P<0.05).②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MCP-1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③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MCP-1的表达与PASI评分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 VEGF、MCP-1的表达增强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80/CD86和CTLA-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2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D80、CD86、CTLA-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86的阳性表达率为90.63%,正常人对照组为6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D86的mRNA表达的平均水平(0.6410±0.0174)亦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4510±0.04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TLA-4的阳性表达率为81.25%,其mRNA表达的平均水平为1.0020±0.0624,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80的阳性表达率和CD80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86和CTLA-4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14黑素瘤细胞培养上清液(MCS)在体外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白介素12(IL-12)以及单核细胞向树突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并获得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添加不同量的MCS与单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单核细胞IL-12的分泌情况;将MCS与单核细胞连续5d共培养,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单核细胞表面CD14、CD1a的表达情况.结果 MCS对单核细胞分泌活性的影响呈浓度依赖关系,随MCS添加量的逐渐增加(25-100μL),单核细胞分泌IL-12的量则呈逐渐降低趋势(158.40±21.37pg/mL-56.90±15.60pg/mL,P<0.05);同时MCS妨碍单核细胞由CD14表型(5.47%±1.00%-17.87%±2.40%,P<0.01)向树突细胞CD1a表型(41.00%±2.12%-20.00%±4.24%,P<0.01)转化;且MCS抑制单核细胞IL-12分泌和抑制单核细胞向树突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均能被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所逆转(分别为:172.63±8.88pg/mL,P<0.05;8.67%±0.47%,P<0.05;36.67%±0.71%,P<0.05).结论 MCS可能通过分泌ERK刺激因子对单核细胞分泌IL-12p40和单核细胞分化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咪唑斯汀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咪唑斯汀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小鼠ACD模型,观察口服不同剂量咪唑斯汀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ACD小鼠产生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及咪唑斯汀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 口服各剂量咪唑斯汀均能明显抑制ACD小鼠耳肿胀(P<0.05);ACD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ACD小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ACD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产生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剂量咪唑斯汀对3种细胞因子均有显著或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咪唑斯汀对小鼠ACD疗效可能通过其对细胞因子的抑制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GPA)的突变频率.方法 分离、固定40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GPA突变频率分析.结果 40例高砷煤引起的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GPA突变频率:NN突变频率为(21.23±13.97)×10-6,NO突变频率为(33.13±25.72)×10-6,MM突变频率为(110.90±63.58)×10-6,MO突变频率为(20.35±21.26)×10-6,GPA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肿瘤组:NN突变频率为(31.50±16.13)×10-6,NO突变频率为(54.50±38.13)×10-6,MM突变频率为(159.33±66.22)×10-6,MO突变频率为(45.16±12.69)×10-6,GPA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0.01).结论 砷中毒可导致人类外周血红细胞GPA的突变.提示GPA的突变频率值可作为一项检测有否砷中毒及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8例志愿者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测定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目的 测定118例志愿者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正常值。方法 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模拟仪为光源,测定118例健康志愿者和非炎症性皮肤病患者UVA-MED和UVB-MED正常值。结果 UVA-MED均值男性为55J/cm2(18-95J/cm2),女性40J/cm2(15-100J/cm2);UVB-MED均值男性31mJ/cm2(12-95mJ/cm2),女性29mJ/cm2(8-95mJ/cm2)。男性UVA-MED显著高于女性(P<0.05),UVB-MED两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光反应类型为Ⅲ型的受试者UVA-MED和UVB-MED均显著低于Ⅳ型(两种类型皮肤UVA-MED:在男性、女性均P<0.05;UVB-MED:在男性P<0.05,女性P<0.01)。女性的年龄与MED值无关;30-49岁男性UVB-MED低于其他年龄组,UVA-MED与年龄无关。遮光部位测得的UVA-MED和UVB-MED与户外停留时间长短无关。结论 皮肤光反应类型是决定MED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的数量变化及其与朗格汉斯细胞接触的关系.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观察24例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的表达及数量变化.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观察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与朗格汉斯细胞接触数量关系.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皮损处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神经纤维长度显著增加,与皮损周边对照(t=6.90,P<0.001)及正常人对照(t=5.71,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表皮内有神经纤维接触的朗格汉斯细胞占朗格汉斯细胞总数的百分数明显增多,与皮损周边对照(X2=43.91,P<0.001)及正常人对照(X2=46.11,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处神经生长因子mRNA高表达,与皮损周边对照(t=3.25,P<0.01)及正常人对照(t=3.67,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处存在高水平活性的NGF导致神经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患者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存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半定量检测40例寻常性银屑病、15例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T细胞中,寻常性银屑病组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31±0.128、1.254±0.096和1.667±0.166,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0.983±0.105、1.084±0.070和1.386±0.152,P值均<0.01),且患者组三者表达水平均与其相应的PASI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4、0.643和0.668,P值均<0.01);脓疱性银屑病组三者表达水平分别为1.418±0.117、1.760±0.160和1.959±0.156,显著高于寻常性组(P值均<0.01).寻常性银屑病组中性粒细胞CD147 mRNA表达水平(2.118±0.278)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393±0.144,P<0.01),且与其相应的PASI积分呈正相关(r值为0.618,P<0.01);脓疱性银屑病组中性粒细胞CD147的表达水平(3.072±0.371)显著高于寻常性银屑病组(P<0.01).寻常性银屑病组亲环素A和亲环素B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127±0.086和1.081±0.124,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与其相应的PASI积分无线性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90和0.144,P值均>0.05).脓疱性银屑病组二者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16±0.075和1.096±0.133)与寻常性银倩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可能在银屑病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和对比他卡西醇联合单频准分子光(MEL)308nm和单用单频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单盲、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8例白癜风患者的自身对称或相邻的皮损分别外用他卡西醇和安慰剂,两侧皮损每周照射1次MEL 308 nm,1月观察1次,拍照对比疗效。计算最初色素再生和显效时的照光次数和光的累积量。结果 对35例患者进行评价,联合治疗侧最初色素再生时的照光次数和光的累积量分别为(4.89±3.16)次和(4.27±3.59)J/cm2,单照光侧分别为(5.69±3.29)次和(5.36±4.12)J/cm2(P<0.05),显效的患者联合治疗侧为(7.79±4.70)次和(7.72±5.64)J/cm2,单照光侧为(8.4±3.92)次和(8.18±4.87)J/cm2(P>0.05)。联合治疗侧的显效率为45.7%,总有效率71.4%,单照光侧分别为25.7%和54.3%(P<0.05)。结论 单频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有效而且安全,联合他卡西醇外用可增强MEL 308 nm的疗效,提早色素再生的时间和减少照光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9例活动期SLE患者和7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CD4+与CD8+T细胞,并分别提取DNA.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对CD4+与CD8+T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正常对照组CD4+T细胞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CD8+T细胞(P<0.05).活动期SLE患者CD4+T细胞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处于低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CC型趋化因子家族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MCP-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lα)的表达.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28例活动期BP患者与30例正常人对照血清eotaxin、RANTES、MCP-1和MIP-lα水平.结果 BP患者血清eotaxin和MCP-1明显高于正常人,P分别<0.001,0.05.RANTES和MIP-lα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P发病中存在趋化因子的异常,eotaxin和MCP-1可能与B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HGF和GM-CSF水平。结果 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HGF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及正常人对照(P<0.01),而静止期患者血清中HGF水平与正常人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GM-C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及静止期(P<0.01),静止期患者血清中GM-CSF水平亦高于正常人对照(P<0.05);进行期泛发性与局限性皮损患者之间血清HGF及GM-CS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HGF和GM-CSF水平与PASI计分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38和r=0.30,P<0.002和P<0.02)。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循环HGF和GM-CSF水平明显增高,HGF和GM-CSF可能参与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HPV16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型变化及正常人T细胞对病毒抗原肽体外刺激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染重组MHCⅠ类分子-多肽五聚体技术,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10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HPV16E711-20(HLA-A*0201/YMLDLQPETF)抗原特异性CTL(Pent+CD8+)、活化CTL(Pent+CD8+CD69+)及记忆性CTL(Pent+D8+CD45RO+)数量。同时,用HPV16E711-20合成多肽、重组人白介素7、白介素2体外刺激13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产生抗原特异性CTL,并对其进行表型分析,以无关肽HBVcore18-27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HPV16抗原特异性CTL、活化CTL及记忆性CTL百分数分别为0.76%±0.43%.0.36%±0.20%及0.33%±0.15%,对照组分别为0.24%±0.07%,0.17%±0.05%及0.15%±0.06%。两组比较,P值分别<0.01,<0.05及<0.01。病毒多肽体外刺激T细胞7d后,抗原特异性CTL、活化CTL及记忆性CTL百分数分别为0.75%±0.16%,0.35%±0.15%及0.33%±0.18%,均比非刺激组的0.24%±0.06%,0.16%±0.03%及0.13%±0.04%明显增多,P值均<0.01。结论 HPV感染诱导CD8+T细胞克隆性增殖,产生抗原特异性CD8+CTL,高效、特异性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抗病毒T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型和功能改变所致的细胞免疫抑制效应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染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RGH患者和33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转录因子Foxp3及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相关基因(GITR)、程序性死亡1(PD-1)等抑制性膜分子的表达水平.同时,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从外周血中分选出高纯度的CD4+CD25+T细胞,经体外刺激后分析胞内分泌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阳性细胞数.结果 RGH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比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CD4+CD25+T细胞表面抑制性膜分子CTLA-4、GITR、PD-1表达明显增强(P分别<0.001、<0.001及<0.01),胞内IL-10和TGF-β阳性细胞增多(P值分别<0.01及<0.001).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诱导CD4+CD25+Treg细胞活化增殖,高表达负性共刺激分子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