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微机图像监控系统的应用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王俊良,董建顺,陈学明,谢长江,刘莹莹1监控工程简介受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委托,为实现生产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盗防火,于1988年6月和1991年7月,分别对摩托车厂生产场地及12条流水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需要实施远程视频监控的范围大大增加,由传统的安防监控向管理监控和生产经营监控发展,对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互联网和宽带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有的宽带网络能够提供具有视频和音频的多媒体内容服务,为网络视频监控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持。需求与平台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井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敦利  童旺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7):187-189
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通讯技术的天然气安全生产的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在气井现场增加了数字仪表和数据采集前端设备,实现气井中多种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并将数据通过GPRS远程发送给监控中心,使监控中心能够实时了解气井工作状态和气井工作生产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报警、及时采集,保证气井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  相似文献   

4.
邵小宇  江龙发  万承波  章明  章超  刘晔  耿响 《红外》2023,44(9):38-45
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简单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分析过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建模过程,为后续工作者更好地建立油茶籽粕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通过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指标、标准制定以及模型转移技术中的发展,总结出该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三个研究方向:开拓新项目的模型建立、制定普遍适用的标准、解决台间差并完成模型转移。油茶籽粕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特医食品、保健食品等行业,因此大力开拓和推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关于对通信电源和机房空调集中监控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为了做好电源和空调系统的集中监控工作,转变维护方式,提高维护质量和生产效率,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电源监控组网建议:1通信综合楼、交换分局的电源、专用空调可建成相对独立的电源集中监控系...  相似文献   

6.
车辆运输监控是露天矿车辆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露天矿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阐述了露天矿车辆运输监控系统的开发技术、系统功能以及实现GIS的关键技术,在某钼矿的应用中,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实现了对露天矿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  相似文献   

7.
石英晶体是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元件,在晶体生产过程中,利用晶片分选机进行分选是提高晶体的产出率和质量的关键手段。采用SNMP网络管理协议开发的晶片分选机集中监控系统,对分选机进行的集中监控,解决了对晶体生产进行统筹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津邮件处理中心信盒传输系统的介绍,说明了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构成和软件的模块组成,并总结了设备监控系统在邮政生产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亲身经验总结了传统机房环境监控需要进行的理念改善之处,介绍了Net Botz生产环境监控与预警平台特点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COP888CG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高性能单片机芯片,它以高性价比的特点广泛应用在监控,家电,智能仪表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它的功能参数及在自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11.
康强 《电子设计工程》2014,(14):50-51,54
原棉占棉纱生产成本的70%左右,合理配棉是纺织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本文介绍了我国计算机自动配棉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对棉纺企业的影响,分析了计算机配棉系统的功能,自动配棉的流程。根据原料情况合理设置计算机配棉系统,是棉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棉、麻纤维鉴别是纺织纤维定性分析的一个难点。它对检测人员的要求高,且检测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通过用相关分析法和峰强比值法对棉、麻的中红外光谱与反映棉、麻晶体结构的结晶度和取向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了棉和麻的特征光谱和基准光谱。由于棉、麻的取向度存在显著差异,选取取向度的中红外特征波长,然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取向度与棉、麻中红外光谱的回归方程。该回归方程即可对棉、麻进行区分。该方法简便、快速、无损而且环保,无纺织背景的检测人员也可在1~2 min内得到检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简化棉、麻鉴别实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棉纤维长度分布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图像测量,用气流把棉纤维试样固定在风洞中,使面阵CCD通过扫描的方法,捕捉纤维图像,有效地解决了纤维制样、光学成像和图像快速处理等问题。根据棉纤维的特性,光学成像系统利用了透射光成像技术,避开了衍射极限障碍,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保证了测量速度与精度。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EUV光刻原理和EUV光源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研究得最多、技术最成熟的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LPP光源,着重对EUV光源的初步应用和EUV光刻设备的开发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讨论。目前的研究进展表明,随着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EUV光源(LPP)功率的不断提高和EUV光刻设备的逐步成熟,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将在2012年步入半导体产业的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原棉杂质检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以新疆棉花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残差与注意力机制的原棉杂质检测算法。该算法为2阶段算法,准确率较高。首先,采集原棉杂质图象后对图像进行标注,再进行数据增广,可以避免训练过程中的过拟合现象,接着在原框架引入视觉注意力机制,通过改进算法结构来提高原棉杂质检测的准确率。其次,通过分析对比几种不同网络对原棉杂质检测的准确度,选取ResNet50为特征提取网络,该网络提高了算法的复杂特征提取能力。最后,采用RoI Align来减少量化误差,从而提高检测原棉杂质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虽然略微增多检测时间,但其整体检测准确率明显优于原算法,整体识别的准确率可达到94.84%,较改进前Faster R-CNN(faster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识别率提高了5.58%。同时通过对比不同网络模型,结果显示改进后的Faster R-CNN对原棉杂质检测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棉秆纤维抽提木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键 《红外》2006,27(4):25-28
作者通过采用球磨方法分离并提纯出棉秆全秆木素和棉秆秆芯木素。本文还对棉秆硫酸盐法蒸煮黑液和烧碱蒽醌法蒸煮黑液的碱木素进行了分离提纯,并用红外光谱对上述分离出的木素进行了初步分析。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棉秆秆皮和秆芯木素结构不同,在秆皮中存在较多的对羟苯基结构和紫丁香基结构单元,而秆芯中以愈疮木基结构单元为主;棉秆木素中和蒸煮黑液碱木素中均存在C=O共轭键,而秆皮中的C=O共轭键比秆芯中的C=O共轭键更多。棉秆秆皮中的对羟苯基结构单元在蒸煮中更多地脱出,烧碱蒽醌法和硫酸盐法基本相同;硫酸盐法蒸煮能更多地脱出棉秆秆皮中的紫丁香基结构单元木素;棉秆各种形式的木素侧链上均存在烷基碳链。  相似文献   

17.
毫米波雷达及无源干扰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毫米波具有的多普勒分辨率高、等离子体穿透能力强、高跟踪精度和制导精度等特点,介绍了毫米波雷达在空间目标识别、精密跟踪、炮弹弹道测量、导弹的末制导系统、主动寻的技术等军事领域中的典型应用,分析了可用于毫米波无源对抗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环锭纺纱在纺纱过程中细纱断头难以及时发现的问题,提高纺织企业的生产效能,设计了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环锭纺断纱在线检测装置,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双运算放大器和单片机控制模块。在环锭细纱机上试纺18.2 tex棉纱,利用环锭纺断纱检测装置对纺纱过程中的细纱气圈信号进行在线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装置将细纱气圈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单片机控制模块处理判断,准确实现了细纱断纱在线检测。为了验证装置对棉纱的品种适应性,对5.8 tex、9.7 tex、18.2 tex三种纱支的棉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装置能够实现对市场上大部分棉纱的断纱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9.
Developing dynamic moisture management of textil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mart clothing. However, the current pore-actuated fabric suffers from macro-dimensional deformation in response. Moreover, the fabric is limited in its ability to control the direction and speed of sweat transfer. Herein, a patterned cotton fabric (PCF) is proposed by constructing thermal-triggered transmission channels on the knitted hydrophobic cotton. The resultant fabric can switch the mode of channels spontaneously depending on ambient temperature. When PCF is exposed to the cold environment, the channels are “closed”, which prevents the intrusion of rainwater, reducing moisture permeability (12.1% lower than cotton) and maintain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0.8 °C higher than cotton). When the weather gets hot, channels are “open”, allowing for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of water vapor (18.0% higher than cotton) and directional sweat transportation. This design allows adaptive water vapor gating to synergistically occur with directional liquid transport, maximizing personal warming (when cold and raining) and cooling (when hot and sweating).  相似文献   

20.
光电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稳定性及其精度决定了自动化控制过程的优劣。本设计基于红外传感技术完成了对棉纺织机械设备等生产产品的实时现场质量检测控制。这里介绍了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原理并利用EDA软件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