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峨眉山玄武岩是当前研究的特点,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时空分布;岩石组合;高Ti和低Ti玄武岩;与其它典型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异同点;与地幔柱的关系和地幔柱的起因。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解释,或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研究娥眉山玄武岩本身以及地幔柱-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及其成矿效应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阿巴嘎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基本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阿巴嘎旗及其以北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是更新世中心式火山活动产生的大陆溢流玄武岩,该区玄武岩以高碱、富钛、贫铝为特征,属于钠质碱性玄武岩系列.源区是软流圈上地幔,玄武岩是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两种作用的结果.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部分原始地幔岩浆未经变异沿构造通道直接喷出地表形成碧玄岩、碱性橄榄玄武岩;部分原始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因停顿,原始地幔岩浆发生橄榄石分离结晶作用,部分橄榄石从岩浆中析出,最终岩浆喷出地表形成橄榄拉斑玄武岩.研究该区新生代玄武岩基本特征,探讨岩浆起源和岩石产生的构造环境对认识该区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天山自然铜矿化带玄武岩的起源、演化及成岩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新疆东天山地区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化带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内,自西向东有十里坡、黑龙峰、长城山、东尖峰等主要矿(化)点,自然铜矿化主要发育在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及凝灰岩夹层中。本文基于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东天山自然铜矿化带玄武岩是否与地幔柱有关、岩浆源区性质、岩浆演化、成岩构造背景等问题。研究显示,东天山自然铜矿化带玄武岩与地幔柱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整个天山地区是否存在石炭-二叠纪地幔柱岩浆活动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玄武岩起源于亏损岩石圈地幔,是演化岩浆的产物; 演化的玄武质岩浆形成后,在岩浆房中或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也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 与玄武岩对应的地幔橄榄岩平衡原生岩浆演化的高镁岩浆的产物,可能为东天山地区与铜镍硫化物成矿有关的基性-超基性岩,指示这些铜镍硫化物矿床可能与地幔柱岩浆活动也没有关系; 玄武岩形成于新疆北部后碰撞构造阶段的伸展期,是在拉张应力体制下,由于软流圈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峨眉山玄武岩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冈达概组分布于其邻区的中咱微陆块。峨眉山玄武岩与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均具有富碱、高钛特征,大部分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峨眉山玄武岩Mg#变化范围为0.31~0.70,属于适度演化过的岩浆,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Mg#=0.34~0.43。总体上,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比峨眉山玄武岩更富Ti,高FeO*,低MgO,低SiO2。两组玄武岩均有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但部分具有Sr、Zr负异常,均属板内玄武岩,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在地幔柱作用下产生。峨眉山玄武岩Rb、Ba有明显的波动,可能是受到源区混染作用影响,其微量元素比值表现出EM1-OIB与EM2-OIB的混合特征,起源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熔融程度为4%~7%。冈达概组下段玄武岩元素比值较稳定,与EM1-OIB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也起源于石榴石稳定区,其形成深度比峨眉山玄武岩深,熔融程度较低,为2%~5%,可能是产生于地幔柱边缘。中咱微陆块、扬子地台西缘的二叠系玄武岩源区物质均受峨眉山地幔柱影响,具有很大的亲源性,峨眉山地幔柱的活动为板块的裂解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分析了新生代大洋玄武岩的Pb,Sr,Nd同位素特征,并利用同位素混合方程,差别出大洋玄武岩均显示出很好的三元混合特征,提出了大洋地幔的三元结构模式。三个地幔端员成分分别代表了亏损地幔,高U/Pb比和高Th/Ph比地幔,富集地幔。修正了过去利用Sr-Nd负相关关系得出的二元地幔结构模式,作出了大洋玄武岩的Pb-Sr-Nd同位素相关图,并论证了Zindler等(1982)提出的“地幔面”是不存在的。本文还对部分岛孤及大陆玄武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活动的证据及其熔融条件   总被引:138,自引:5,他引:138  
对苦橄岩中橄榄石斑晶及其中熔体包裹体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峨眉山大火山岩省的原始岩浆具高镁( MgO > 16%)特征。玄武岩的 REE反演计算揭示,参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作用的地幔具有异常高的潜能温度( 1 550℃)。这些特征以及峨眉山玄武岩的大面积分布和一些熔岩所显示的类似于洋岛玄武岩 (OIB)的微量元素和 Sr- Nd同位素特征均为地幔热柱在能量和物质上参与峨眉山溢流玄武岩的形成提供了确凿证据。峨眉山两个主要岩类(高钛和低钛玄武岩)可能是不同地幔源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熔融产物。低钛玄武岩形成于温度最高、岩石圈最薄的地幔柱轴部。地幔( ISr≈ 0.705,ε Nd(t)≈+ 2)熔融始于 140 km,并一直延续到较浅的深度( 60 km,尖晶石稳定区 ),部分熔融程度为 16%,这类岩石可能代表了峨眉山玄武岩的主体。而高钛玄武岩的母岩浆的形成基本局限在石榴子石稳定区( > 70 km),其源区特征为 : ISr≈ 0.704,ε Nd(t)≈+ 5,可能代表了热柱边部或消亡期地幔小程度部分熔融( 1.5%)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葛文春  林强 《岩石学报》1999,15(3):396-407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类由北区碱性系列岩石和南区亚碱性系列岩石组成, 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在时间、空间上显示大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的环状 “热向斜构造”。北区碱性系列岩石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其丰度类似于板内碱性玄武岩, 但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这一特点又类似于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南区亚碱性系列岩石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类似于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 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又类似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显然,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系列显示地球化学双重性, 也就是既有板内特征又有火山弧特征, 既有富集特征又有亏损特征。这种地球化学双重性表明, 大兴安岭地区存在若干不同性质的地幔源: 富集性的、亏损性的、过渡性的地幔源。解释一个地区存在多元地幔源区模式的最佳方案是地幔柱。这种包含富集成分和亏损成分的地幔柱源区的形成是与古生代地质时期古亚洲域闭合过程中俯冲洋壳与亏损地幔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地球化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玄武岩作为地幔的衍生物,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与演化、地壳物质再循环和多圈层相互作用的重要介质。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常被用于制约玄武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和地幔源区性质,但单一地球化学指标或二维图解方法常给出模棱两可或者互相矛盾的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机器学习方法能更全面和深入地分析数据,在多维空间上挖掘散点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本文简述了近年来机器学习方法在判别玄武岩构造背景、划分地幔组分与揭示玄武岩源区性质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以期通过这些方面的应用实例为地幔地球化学研究带来新的认识。机器学习有望成为研究地幔深部过程与宜居地球形成机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地幔橄榄岩中熔体的多样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第四纪火山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颗粒内部熔体产状(囊体、包裹体和反应边)和成分(低硅熔体和高硅熔体)的多样性,初步讨论了不同熔体的成因。低硅熔体囊体是在地幔深部玄武岩浆与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发生交代反应的产物,斜方辉石反应边的高硅熔体是橄榄岩被捕获上升过程中玄武岩浆与斜方辉石反应的产物,高硅熔体包裹体是地幔中存在的交代熔体。  相似文献   

10.
东太平洋洋隆Siqueiros转换断层带(西经103°~104°、北纬8°20′~8°30′),位于中美洲之西可可斯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图1)。该转换断层的玄武岩,成分从原始的到富化的,变化很大。最原始的玄武岩产于A-B走滑断层内,其MgO含量高达14.91%;最富化的玄武岩产在西部洋脊与转换断层交叉部位,其MgO含量较低,成分变化大。转换断层内的洋中脊玄武岩可分三类:富化的洋脊玄武岩(E-MORB)、原始的正常洋脊玄武岩(PrimitiveN-MORB)和正常洋脊玄武岩(N-MORB)。Siqueiros转换断层区已确定有两个地幔源:一个位于转换断层西部下面的富集地幔,其特点是稀土总量高,富轻稀土,低MgO、K2O和TiO2,而高87Sr/86Sr;另一个是位于转换断层中-东部下面的亏损地幔,来自这个地幔源的玄武岩具有低87Sr/86Sr、低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但MgO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王砚耕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3,20(1):5-10,4
贵州晚二叠世玄武岩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并位于其东区。全属高钛玄武岩。它是地幔柱边部或消亡期局部熔融产物。产物我省玄武岩中的铜矿床(点),与北美大陆同类铜矿有相似之处,可统称为玄武岩铜矿,属于“与陆相镁铁质喷发岩有关的铜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上、宣威组之下广泛发育一套富铌铝土质黏土岩层,Nb含量最高可达571×10-6,但长期以来对铌富集的原因和形成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对威宁玉龙铌矿区富铌层位开展了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富铌铝土质黏土岩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的Nb—Ta、Zr—Hf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也极为相似,均表现明显的右倾,暗示富铌铝土质黏土岩很可能为峨眉山高钛玄武岩风化的产物。元素质量平衡计算显示,峨眉山玄武岩向富铌铝土质黏土岩过渡,Nb、Zr、Al明显富集,REE等元素则相对贫化。矿物学观察表明,锐钛矿很可能是富铌铝土质黏土岩中Nb的重要载体矿物,锐钛矿风化后会引起Nb的明显富集。综合各项研究,认为峨眉山玄武岩的风化是形成富铌铝土质黏土岩的关键,富铌矿物榍石、锐钛矿等经表生风化很可能是引起铝土质黏土岩中Nb明显富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黔西二叠纪玄武岩及岩浆来源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景春  尹观 《矿物岩石》1992,12(3):41-45
本文以织金熊家场剖面为例进行岩石学及岩浆来源分析研究。岩性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区内玄武岩为碱性—钙碱性拉斑玄武岩。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研究资料表明,本区玄武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地壳和地幔二元组分相混合的体系。通过锶同位素组成的计算,显示了原始岩浆中的幔源和壳源二元组分的混合比例为5.4:1。  相似文献   

14.
浅析贵州二叠系锰矿与峨眉山玄武岩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韩忠华  潘家州 《贵州地质》2007,24(3):197-201
贵州遵义-水城地区中二叠纪茅口组第二段顶部产出的原生碳酸锰和氧化锰矿床,为贵州二叠系锰矿主要矿床。贵州中西部有大量的峨眉山玄武岩分布。本文就贵州二叠系锰矿与峨眉山玄武岩之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贵州寻找铂族元素矿床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登红 《贵州地质》2003,20(3):127-131
贵州省具有形成铂族元素矿床的地质条件,也存在铂族元素矿化的地质与地球化学信息,可能存在的矿床类型包括热液型、煤岩型、黑色页岩型等多种,可能发现矿床的地区除了在西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之外,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外围的卡林型金矿和Hg、As、Sb等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分布区也值得重视。在找矿过程中,要充分研究哪些异常是由玄武岩引起的,哪些可能是由矿引起的。在采样时,由于铂族元素分布的极端不均性,天然重砂和人工重砂的配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玄武岩浆喷发对贵州西部区域成矿贡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晚二叠世之间大规模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是峨眉地幔热柱基性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峨眉山玄武岩在贵州西部地区广泛分布,它不仅以矿源层形式参与钼、铜、铅、锌、金、锑、汞、铊等以地下水热液成矿作用为主的层控矿床的形成,而且它自身形成火山气液型矿床--玄武岩铜矿及伴生热液型铂、钯等矿化点;再者它是外生矿床--高砷煤、高氟煤、高硫煤、高汞煤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deep-going investigations into thestructure of the deep interior of the Earth have provedthat the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where the Emeishanbasalts are widespread is an igneous rock provincecommonly accepted by the internati…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类型铀矿床是否可能本质上都是地幔柱作用的产物,在“全球热液铀矿成因理论”和“热点铀成矿理论”等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岩浆岩锆石铀、钍含量研究初步揭示了:(1)铀、钍主要富集于外地核;(2)洋岛玄武岩、板内玄武岩、高分异花岗岩及伟晶岩型铀矿可能为地幔柱产物。对比国内多种类型铀矿床科研成果,总结发现有一定数量的铀矿床与洋岛玄武岩、板内玄武岩、A型花岗岩以及高分异花岗岩紧密伴生,成矿与成岩时空基本耦合。如四川攀枝花大田混合岩型铀矿和松辽盆地钱家店–白兴吐砂岩型铀矿伴生两类玄武岩;甘肃芨岭钠交代型铀矿和陕西商丹伟晶岩型铀矿区伴生两类花岗岩;粤北诸广–贵东花岗岩型铀矿区、赣南多类型铀矿区和江西相山、新疆白杨河火山岩型铀矿区伴生以上四类岩石类型。分析认为上述岩石类型可能是由地幔柱生成并起着导矿或导矿兼储矿的关键作用,据此提出铀矿“核源–地幔柱”成因认识,即:外地核是铀元素的主要发源地,地幔柱是铀运移的统一通道,铀成矿过程可能是外地核中的金属铀呈铀氢化物或铀合金氢化物等形式沿地幔柱上升迁移,直至在浅部地质体氧化聚集成固态铀矿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华蓥山玄武岩出露于茅口组顶部,夹于龙潭组底部的杂色泥岩、页岩之间,岩性为灰黑色粗玄岩,底部致密块状,顶部见气孔—杏仁状构造。TAS图解显示玄武岩属于碱性与偏碱性过渡带上的拉斑玄武岩系列,TiO2含量介于2.92%~3.63%之间,Ti/Y值为465~567,属于高钛玄武岩(HT)。岩石LREE/HREE=3.25~3.96,轻稀土略富集,具有右倾平滑型稀土分配模式。华蓥山玄武岩与云南宾川,贵州赫章等地峨眉山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反映了相同的幔源性质。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认为华蓥山玄武岩应属峨眉地幔柱的一部分,是沿着华蓥山基底断裂发生裂隙式喷发的产物。研究区的高钛玄武岩Ce/Yb介于22.65~27.93,与前人报道的高钛玄武岩Ce/Yb比值范围基本一致,处于石榴石稳定区与尖晶石稳定区的过渡带,Th/Ta、Nb/U、La/Ta等比值反映出岩石受壳源物质的混染程度很低,可能是地幔柱轴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The Fule Pb–Z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rovince, and it is an important and giant low temperature metallogenic domain in China. In our research area, the Pb–Zn deposits are mainly hosted in the Permian Yangxin Formation and are composed of dolostone and limeston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re bodies and th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ranged from 50 to 160 m. In this study, the nickel rich minerals, including vaesite, polydymite and millerite, w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Fule deposit. These minerals occurred as xenomorphic mineral aggregate and were sporadically distributed in the sphalerite–galena–calcite vein, which is the main ore type in the deposit.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paragenetic sequence of minerals in the Fule deposit is the following order: polydymite?→?vaesite?→?millerite?→?sphalerite?→?galena?→?tetrahedrite (tennantite). The geological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nickeliferous minerals suggested that th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is a possible barrier layer of Pb–Zn ore-forming fluid, and i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the Ni and part of the Cu in the deposit.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b–Zn mineralization province is a world-class production base of Pb and Zn, in which th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and Pb–Zn deposits have uniformly spatial distribution, but the relationship of mineralization between them is still under debate. This report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b–Zn mineralization and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in the Sichuan–Yunnan–Guizhou Pb–Zn mineralization prov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