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徐升阳 《医学与社会》1998,11(2):2729-2729
我国传统性医学,奠基于周秦,繁荣于汉唐。宋以后虽受理学思想的束缚,但作为医学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仍有所发展。本文以《马王堆出土汉书》、《素女经》、《玄女经》、《素女妙论》、《抱朴子》、《褚氏遗书》、《玉房秘诀》、《洞玄子》、《三元延寿参赞书》等古籍为依据(下依次简称马、素、玄、妙论、抱、锗。秘诀、洞、三元),对古典性医学,引经文展示其梗概,并探讨其学术特色。大部分古籍成书于公元前2至公元3世纪,故姑且称之为古典性医学。文中以学术特色为纲,引文陈述管窥之见。1突出房室养生房室养生是古典性医学的最大特…  相似文献   

2.
金元医家考     
李鹏飞即李澄心 《元史》卷179《孝友传》云:李鹏飞,池州人。生母姚氏,为嫡母不容,改嫁为朱氏。鹏飞幼,不知也。年十九,思慕哀痛,誓学医以济人,愿早见母。行求三岁,至蕲州罗田县得焉。时朱氏家方疫,鹏飞起之,遂迎还奉养。久之,复归朱氏,时渡江省觐。既卒,岁时携子孙往祭墓,终其身。 《辞典》236页立有“李鹏飞”条,其释文即依据于此。237页又有“李澄心”条,略云;李澄心(1272—约1295)元医家。名鹏飞,号澄心老人。九华(今安徽青阳)人。曾遇一宫姓者,授予延寿养生之术,归后以其说并搜诸书集成《三元延寿参赞书》五卷(1291)。[按:生年1272系1222之误。] 实际上,《元史》所记的李鹏飞,就是《三元延寿参赞书》的作者李澄心,《辞典》误作两人。 《三元延寿参赞书·自序》的结尾,作者署名为“九华澄心老人李鹏飞”,已言明李澄心即李鹏飞,  相似文献   

3.
《三元延寿参赞书》主论人得三元之寿,可以延年。该书的"三元"养生思想是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开拓,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文章探讨了"三元"养生思想的内容和现代意义,以期使更多人接受"治未病"理念,改善不良生活状态,预防疾病,提高生命和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早就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如《直指方》说;“百物养生,莫先口齿。”古医籍中有关口腔保健方法及功效的记载很多,现就其具代表性的资料作以下概括: 1、认为叩齿、楷齿、搅海、鼓漱、吞津等保健方法可以防龋、固齿、治疗牙痛。如《延寿书》上说:“养生家,晨兴叩齿永无齿疾。”  相似文献   

5.
情境体验法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方法"。体验式"教学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中医养生学》的教学中应用"情境体验法"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把中医养生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以临床常见病高血压为例,说明"情境体验法"在《中医养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义 《大家健康》2003,(5):10-11
养生学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即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使机体阴阳与自然环境始终保持协调平衡。"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和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最高行为准则。《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思想对于认识生殖、生命规律的变化,研究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宋周守忠纂辑的《养生类纂》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汇编类养生专着,该书摘录了190余种着述中的养生内容,这些着作广泛涉及经史子集及佛道文献,其中有不少是佚书。通过对《养生类纂》征引的文献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其在辑佚、整理古籍方面的文献学价值。同时也发现其引文存在脱文、文字讹误、误注出处等问题。最后探讨了该书与明代养生文献《养生余录》的关系,认为《养生余录》上篇《总论养生篇》的内容是摘自《养生类纂》卷一《养生部》。  相似文献   

9.
韦丰 《开卷有益》2011,(9):49-51
近读清代学者王如锡编纂的《东坡养生集》受益匪浅,作者将苏东坡的《问养生》、《书养生后论》、《养生说》、《续养生说》、《养生偈》等20余篇文章及有关养生的信札汇集成册,成为我国古代养生之道的资料之一,对现代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求医问药》2011,(7):43-44
武国忠是近代的养生大师,是解放后的道教协会会长、近代仙学养生创始人陈撄宁的徒孙,著名中医、针灸大师、当代仙学泰斗胡海牙的入室弟子。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合现代人体质特点的养生治疗体系,得到了医学界的推崇和患者的高度认可。武国忠曾著有《四大名医孔伯华医案解析》、《武国忠伤寒论临床带教》等专业学术著作。近期,他又编撰了《黄帝内经使用手册》、《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人体通补手册》等热销的养生书。在《人体通补手册》一书中,武国忠介绍了很多独家收藏的偏方、验方。这些偏方、验方疗效确切、简单实用,可作为人们治病防病的重要参考。可治疗尿失禁的鹿角霜就是此书中很有实用价值的偏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古方"延寿丹"为方源,研制具有抗衰延寿功效的保健药品、食品系列新产品。方法:应用现代药理及临床试验方法,将加减化裁的新方制剂与延寿丹原方制剂做对比实验研究,并对各产品的理论性质作全面分析检查。结果:新方制剂"回春口服液"具有明显抗疲劳、耐缺氧、抑制过氧化脂质形成,减少脂褐素,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尚能消除"阳虚"、"脾虚"动物模型的阳虚、脾虚症状,降低耐寒试验小鼠死亡率,提高小鼠学习记忆力;使果蝇平均寿命延长32.0%~55.8%。延寿丹原方制剂"延年益寿精"亦有相似的效果,但指标不及回春口服液全面。试验还显示,四种保健食品中药原汁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衰延寿功效。临床对比观察冠心病人175例,结果表明,回春口服液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冠心病人头昏、耳鸣、心悸气短等十项症状,显效率57.0%;总有效率92.7%,显效率明显优于延年益寿精对照组(P<0.01)。结论:延寿丹原方制剂及化裁新方制剂均具有增强体质,提高智力,延缓衰老的功效,但新方制剂效果优于原方制剂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寿世医报》是民国时期苏州中医师陈焕云创办的中医期刊。该期刊的创办主要是为了向民众宣传中医知识,提高地方公共防疫能力。为了解该刊的编辑特点和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对该刊创刊背景、撰稿人员组成、办刊宗旨、期刊内容和主编陈焕云医学思想的考察,发现《寿世医报》虽然出身民间,但得到了众多名医支持;内容面向民众,却始终突出学术,是一份实用性很强的中医学术期刊;陈焕云是中医坚决的捍卫者,不仅在中医临床方面颇有见地,而且对中医的发展,也有不少科学的见解。《寿世医报》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医期刊的主要特点,是研究民国时期江苏地区中医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同时它又是中医抗争的舞台之一,为后人展示了当时中医自强图新的历史过程,具有一定的文献和历史价值。该刊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民国时期中医从业者打破门户之见,团结协作,还因于苏州优越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主编深厚的国学基础和中医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作为迄今为止收载中医书籍最为全面的目录书,其中收载的民国妇科学著作,对于中医妇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就其著录的妇科书籍范围而言,应该仅限于中医妇科学著作。然而,种种原因导致其误收了部分西医妇科学著作。文章指出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误收的7部西医妇科学著作,并期望再版时此问题能够改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医林纂要探源》药性篇的文献研究,对其中药研究学术特色进行了系统整理,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药物类分的创新;二是对一些药物基原性状的记载较为详细;三是订正一些前人对药名的错误认识,提出新的药性观点;四是注重中药功用研究;五是重视以谷养生;六是用药体现以仁为本思想。本书在药性学术领域特色鲜明,充分展现了新安医学本草学术研究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5.
《难经正义》是叶霖对《难经》的注疏,是书辨论精切,考证详审,分析全面,说理清澈。当时西医已传入中国,叶氏参西医之说,阐中医之理,尤其是书中所述脏腑部分,杂采西说引证,为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徽州地区有重视养生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新安医家颇重视养生。新安医家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养护元气的思想结合起来,撰写了许多关于养生方面的著作留给后人。本研究利用新安养生的文化与优势,通过系统整理新安医学众多论文、著作与医案,挖掘整理新安医学养生方法文献,彰显新安医学养生理念,发扬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中医养生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医林改错》全书分为上下2卷,记载了王清任42年的医学心得和临床经验.该书立论新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用,深受中医界的推崇,深刻的反映了王氏勇于创新的学术思想.全书有方33首,用药87味,这些药方有很好的疗效,至今仍在临床中采用.王氏最擅长活血化瘀立法与组方思路,如活血化瘀药与行气药、清热药、化痰药等配伍,随证加减提高疗效.《医林改错》是在博览群书后客观的纠正和升华,是科学的、严谨的为医之道,此书适合中医初学者,同时也是中医临床研究重要的参考书籍.  相似文献   

18.
滑寿,字伯仁,一字伯休,晚号樱宁生。元末明初著名医家,著有《读素问钞》、《难经本叉》、《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等医学著作,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读素问钞》是分类整理、择要类编《素问》之作,开节要类编《素问》之先河。《难经本义》则考证《难经》条文出处,详加点校,求其本义,使《难经》医理彰显于世,成为注释《难经》的典范之作。《十四经发挥》为针灸学著作,书中强调了任、督二脉的地位,提出任、督二脉应与十二正经并列,而称十四经。循经考订穴位657穴,首倡循经取穴法,对于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诊家枢要》则是滑寿的脉诊专著,详述30种脉象,又把30种脉象主病与六部定位结合起来诊断疾病。滑氏之脉学对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影响甚深。滑寿临床方面无专著传世,然从《名医类案》收录滑氏的47则医案中亦能窥其端倪。滑氏辨证详而精审,精于脉诊,对妇科疾病更为善长,临床治疾,活人无数,有神医之称。  相似文献   

19.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亦是中药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基石。著名医家张锡纯精于医理药理,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述药物的功能主治时,多祖述《神农本草经》。通过对《神农本草经》与《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研读与总结,同时参考历代医家对《神农本草经》的注解及本草学著作,分析并探讨了张锡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对《神农本草经》经义的创新与发挥。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36例临床疗效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彬  周积花 《中外医疗》2010,29(24):59-60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胃镜下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中药采用半夏、陈皮等水煎分服。结果经过我院的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3周以后,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33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1.7%,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主要原因,我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