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隧道施工实践经验,分析了目前我国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从动态反馈设计、施工方法的变更、施工工序的变更、预留变形量的修正、设计参数的修正及信息化施工等方面探讨了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深圳莲盐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基于现场的监测数据,采用动态增量优化反演分析的方法反演隧道围岩的岩体力学参数;利用反演得到的力学参数,结合施工过程对后续施工断面围岩的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报值与实测值吻合得较好,能有效指导隧道的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也是隧道数字化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云南思小高速公路麻地河隧道为例,对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依据监控量测结果进行动态设计、优化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并对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隧道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前期的勘察、设计与实际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常常出现偏差现象,不能满足隧道施工对工程地质信息实时、准确把握的需要。文章结合新古田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在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设计的理念。使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与现场地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能及时优化隧道前方围岩级别,对原设计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动态调整围岩级别,能够相应地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明泉三高速公路下渡隧道的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沉降等参数的跟踪量测,对工程开始前预估的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水文条件作出了正确的评价,通过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及时解决工程中的问题,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处于第四系坡残积粉质黏土中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过2次大变形的浅埋偏压隧道出口段为依托工程,结合实际工程地质、地形条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封闭裂缝、施作偏压挡墙、护拱基础加固、施作护拱、调整施工工法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利用监控量测信息化平台,动态指导隧道偏压处治设计、施工,并在后续施工中延长和加高偏压挡墙,调整施工工法,完成了隧道偏压浅埋处治,顺利通过洞口浅埋偏压地段。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市建设中,随着城市岩溶富水隧道的修建,岩溶富水隧道的帷幕注浆技术在城市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在岩溶富水隧道施工中,由于对不良地质的超前预报是有限的,当前采用的帷幕注浆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盲目性。为了加强对帷幕注浆的指导性和可控性,进行动水动态信息化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必要的。动水动态信息化注浆设计、施工技术的核心体现在:信息化注浆模型地质数据的更新;注浆方案的优化;现场动态控制。文章介绍了中梁山隧道岩溶富水段帷幕注浆的施工情况,研究分析了帷幕注浆动水动态信息化施工的技术特点和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省道阿同公路隆务峡2号隧道是一座地质条件较差的隧道,通过具体施工实践,对隆务峡2号隧道实行了“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孙成伟  仇培云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3):161-165,181
文章针对广州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利用冻结法施工的成功经验,详细介绍了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设计及信息化监测等施工技术。冻结法的成功实施,为广州地铁工程水平冻结的设计、施工和检验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本工程的成功经验可供其他相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仑头-生物岛沉管隧道浅谈混凝土管段的防水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沉管法修建隧道是我国20世纪末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修建水底隧道的工法,具有埋深浅、施工工期短等特点。由于目前国内沉管法施工的水底隧道数量少,因此我国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未将沉管管段的防水内容列入,新建沉管隧道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只能借鉴类似工程的防水。通过仑头-生物岛隧道沉管段的防水设计,结合国内已建成的沉管隧道,探讨沉管隧道混凝土管段的防水设计,为今后的沉管隧道工程防水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亮马河污水隧道是北京市第一次采用盾构法施工实施的地下工程。本文简要介绍了亮马河污水隧道的结构选型、结构计算、横断面设计、纵向设计和抗震等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铁路瓦斯隧道,尤其是瓦斯突出隧道施工中的重、难点问题,文章通过渝黔铁路天坪隧道瓦斯突出工区的施工实践,结合煤矿类似工程,对现行规范以及设计、施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瓦斯隧道等级划分、建立合理的动态评价体系和组织管理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理论的隧道围岩收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隧道围岩收敛监测信息,应用灰色系统原理和方法,建立了GM(1,1)模型并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灰色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好,能为隧道的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工程位于城市核心区环境保护要求高、穿越复杂地质地层环境风险高、国内首条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施工技术难度大等一系列影响和制约隧道高效安全建设的重难点因素,创新提出了基于BIM的信息化施工管理总体解决方案。首先提出了盾构法隧道BIM实施应用准则,为BIM信息化应用提供基础;然后重点深入研究了BIM、图像轻量化、大数据、三维激光扫描、自动监测等关键技术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融合创新;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应用,解决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重大风险源、安全质量隐患、关键进度节点及资源协调难等重难点问题,提高了参建各方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并为探索盾构法隧道工程三维可视化数字档案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小净距四车道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经验相对不足,因而监控量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依托工程的监控量测成果,阐述了动态监测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价值;针对隧道施工特点进行了方案设计及优化;对边坡沉降、拱顶下沉等典型数据进行了分析,很好地反馈施工;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小净距、大跨径四车道隧道围岩变形的建议预警值:监测工作为项目顺利、安全地进行提供了保证.项目实施经验及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特长隧道是目前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采用TBM掘进最长的隧道,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采用钻爆法和TBM相结合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文章结合该隧道的环境及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对方案比选及其TBM施工特点及工程适应性、隧道衬砌断面及其支护参数设计、TBM掘进与同步衬砌、连续皮带机出碴等关键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述,并介绍了TBM设备和隧道的施工概况。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公路隧道有关土建工程与交通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内容的划分还不规范,文章对独立长大公路隧道交通工程各系统的分类与功能、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的布置原则进行了全面探讨,简述了有关公路隧道交通工程急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小净距四车道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经验相对不足,因而监控量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托工程的监控量测成果,阐述了动态监测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价值;针对隧道施工特点进行了方案设计及优化;对边坡沉降、拱顶下沉等典型数据进行了分析,很好地反馈施工;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小净距、大跨径四车道隧道围岩变形的建议预警值;监测工作很好地保证了项目顺利、安全地进行。归纳总结了监测工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隧道工程作为特殊的地下工程构筑物,施工过程具有很大的难度和风险,对施工过程进行信息化监测十分重要。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通过三维点云测量,可以进行隧道开挖过程与模型对比分析、变形对比分析和侵限对比分析,及时地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的沉降和收敛情况、隧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为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定二次衬砌最佳时机和修改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可依监测成果进行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预警预报和风险分级管理。工程实践表明,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测量结果与Leica TPS1200全站仪对比表明,精度符合规范规定的相关要求,数据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20.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中常常发生大变形地质灾害,给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建设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文章依托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分级,制定了初期支护破坏准则,同时建立了地应力合理释放与有效约束之间的平衡。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设计与施工中,通过采取预留变形量、合理的初期支护、可靠的开挖工法、关键部位锚注加强、动态支护补强等5项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大变形的发生,达到了初期支护不破坏、不拆换的目的,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快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