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夏季服装热湿舒适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很多,如简单物理指标评价,衣内微气候参数评价,出汗假人评价值,真人生理学评价,真人心理学评价等。本文主要从人体生理学,衣内微气候参数方面对在夏季服装热湿舒适性进行了评价,研究中利用人工气候仓,高精度衣内微气候测量仪对穿着不同服装的人体生理参数进行了测量。用主因子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各种面料的物理性能,各受试者生理参数的差异;同时对人体主观感觉与服装物理参数,人体  相似文献   

2.
论文总结了皮革服装舒适性中运动舒适性、结构舒适性、材料舒适性以及压力舒适性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皮革服装着装舒适性测试方法和评价方式.从皮革微观组织学特性出发,结合人体着装生理和心理指标的测量,以及着装舒适性预测系统的评价,分析了皮革服装着装舒适性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服装压力舒适性是服装工程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也是对服装舒适性感觉进行评判的重要指标.对现有的服装压力测试系统进行了介绍总结,系统地分析了服装压力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近期对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维虚拟模型建立和压力预测分析方面,研究结果对科学合理地设计服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我国的服装压力标准的制定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单片机原理构成的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使用这一系统测试服装内的温度、湿度,能为科学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提供了先进的测试手段,它具有多通道、多参数、大容量采集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填补了衣内微小空间温湿度测量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单片机原理构成的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使用这一系统测试服装内的温度、湿度,能为科学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提供了先进的测试手段.它具有多通道、多参数、大容量采集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填补了衣内微小空间温湿度测量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服装生产涉及到的材料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从建立织物特征指标、质量检查和性能测试与评价等方面着手,建立产前控制系统,提高服装生产企业对不同织物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服装企业营销活动的特点出发,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建立了服装企业营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指标的相对权重.该营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服装企业及时发现营销问题、适时改变营销策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现场观察法、访谈法等途径,确立服装卖场陈列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图,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研法,得出服装卖场陈列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期对服装卖场陈列进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含陶瓷粒子PET纤维的服装舒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陶瓷粒子的PET纤维絮片保暖服为研究对象,以金属棉保暖服为参比样,从生理学角度,通过对受试者生理参数及主观感觉的测试,评价其热湿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合陶瓷粒子的PET纤维絮片服装具有较好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服装的热舒适性能形成一种客观的心理学评价体系,基于热舒适感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学基础,选取主观感觉评分、皮肤电阻、呼吸加重感、心跳加速感和腋温等指标作为测试指标进行实验,并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对与微气候温度显著相关的指标进行进一步的曲线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式,最终确定了评价服装热舒适性能的八项指标。通过测量各指标值可以对微气候环境的温度进行估计,从而形成对服装热舒适性能的较客观的心理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织物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的各种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征.将热湿传递性能研究分为单纯热湿传递和综合热湿传递,对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进行了讨论.从微气候参数评价方法、生理学评价方法、心理学评价方法及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冬季着装与保暖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服装工效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将人们的着装状态分为两种模型,讨论了人体-服装-环境之间的基本传热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着装方式,进行人体穿着模拟试验,通过综合评价,得出在冬季能取得较好保暖性的着装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现行炼焦帆布工作服及铝膜层压织物防护服,通过实验室及工作现场的穿着试验,进行了工效学评价,结果分析得出:以铝膜层压织物为面料的服装比现行炼焦工作服防护性能更好,更适用于炼焦等高温热辐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利用作者所建立的微小气候热湿传递理论模型,对人体表面、微小气候及服装间发生的导热、对流、辐射和质扩散等现象,利用Matlab语言编制的仿真软件进行了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人体着装状态变化时,微小气候各状态参数有一动态变化过程,这一非稳态过程持续时间较短;微小气候层厚度直接影响体表温度,而体表温度又直接决定着人体的舒适感觉;人体体表与服装内表面的辐射传热在人体的散热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研究人体着装热湿舒适性问题及服装热湿传递特性时,不能忽略这一传热现象。  相似文献   

15.
高温环境中,人体服装要反复经历吸湿(汗)——放湿——干燥过程.通过在高温环境中穿着不同材质服装的人体运动实验,测得了人体皮肤温度、微气候区的温湿度、人体代谢量、汗液蒸发率以及主观感觉值等诸多参数,并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与人体高温静立状态下服装的吸湿性对服装热湿舒适性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在高温运动状态下由于运动造成空气对流效应,织物的厚度和透气性对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具有显著影响,此时应选择轻薄和透气性良好的服装.  相似文献   

16.
Excessive exposure to heat can lead to injuries, illness, and death among mineworkers. The actual cost of heat-related injuries and illnesses is unknown because of underreporting and lack of symptom recognition. Multi-factorial, evidence-based, and field-ready guidelines for identifying–and predicting–physiolo gical markers of heat strain are currently unavailable. The predicted heat strain(PHS) model, is the latest attempt by mining companies to aid i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heat exposures.The adopted algorithm relies on worksite environmental measurements and an estimate of individual metabolic rate for mine workers to provide an estimate of the workers' core temperature during a work shift. There are several known limitations of the PHS model, including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ubject worker is hydrated and fit. A modified PHS model was presented based on eight physical parameters that a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intervals during a work shift; these parameters are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ir velocity, radiation, metabolic rate, acclimatization, clothing insulation and posture. To validate the results, the predictions from the modified PHS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direct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obtained from ingestible pills and heat stress monitor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nd work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机理及影响散热的因素,本文根据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探讨了人体热舒适影响因素及人体热舒适方程中各物理项的数学表达式,并对人体着装热舒适方程中各物理项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人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时,其热舒适感觉受其自身、服装和环境的影响,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方法简单易行,对环境的热舒适评价及特种服装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服装对热传递的影响与织物的传热性质有关但不等同,它涉及到人体、环境及服装自身的一系列其它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服装对人体和环境之间各种传热方式的影响机理,分析了服装隔热指标—克罗值的物理意义,找出了调温功能的相关因素并对其影响情况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