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良  罗玲云 《科技信息》2007,(35):149-150
唐代诗人李贺描写音乐的诗歌,描写对象有乐器、歌声、乐舞等,还涉及到了音乐的产生,多姿多彩,琳琅满目。在艺术特色上具有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结构跳跃;语言独造的特点,注意从音乐效果上表现一种神奇的意境,创造了一种神奇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为了使诗歌意境更加纯美、和谐、鲜亮和富于层次感,诗人在创作诗歌、营造意境时往往偏爱挑选、锤炼“色彩词汇”入诗。诗歌意象在被色彩敷粉着色的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思得以凸现,诗歌意境也在五彩缤纷的色彩词汇地烘托下构建出裱丽斑斓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3.
意境在诗歌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要牢牢地把握诗歌的意境,把它作为诗歌教学的切入口,通过对诗歌本身的"情"和"景"的分析,解析诗歌意境的"境生象外",从诗歌意境中把握诗人的气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4.
幽默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一种轻松而诙谐的表现笔调,通过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揭露丑恶、批判现实.乡土诗人陈有才诗歌中到处弥漫的幽默特质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归纳之,其诗歌的幽默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幽默:情感上的幽默;故事幽默:细节上的幽默;意境幽默:构图上的幽默;笔法幽默:冷幽默、热幽默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马》是一首倍受人们喜爱的诗歌,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画。这首诗语言平易,貌似简单,意境却耐人寻味且极具乐感。  相似文献   

6.
弗罗斯特的诗歌名篇《一条未走的路》有多处布满矛盾的文本叙述,但评论界却较少给予关注。诗人采用悖论这一叙述形式,表现了人生在面临抉择时候的矛盾性思想。探究诗歌中的矛盾叙述形式和思想,一方面可以揭示出诗人对人生思考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则可看出诗人对悖论诗歌语言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7.
沃尔特·惠特曼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对中国及其他世界各国的诗歌与文学创作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惠特曼被认为是欧美自由诗体的开创者。本文试以综合的方法来探讨几首惠特曼的政治民主与自由主题的诗歌的特点:作品的内容与创作背景,作品语言与语篇使用的形式与结构及修辞方法以及作品使用的意象及表达的意境,从而揭示诗人的自由勇敢的思想与非凡的写作能力,更揭示诗人的一种强烈的人文意识、民主思想和一种深刻与永恒的(人类共有的)追求身心自由与幸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学、诗学、美学等角度,分析叙述在诗歌表达中的必要性,并就诗歌语言叙述功能的多样性展开重点论述,指出诗歌语言的多样性取决于诗人叙述的角度与思维方式、叙述的技巧——结构与解构、叙述的趣味性与意味性,以及叙述的想象力与表现力等。同时对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中语言推进的几种可能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是北宋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后人对其评述颇多,其中以陈师道的“王介甫以工”影响颇大。本文就试图从王安石诗歌尤其是晚期诗歌的艺术特点、感情模式、意境创造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是北宋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后人对其评述颇多,其中以陈师道的“王介甫以工”影响颇大。本文就试图从王安石诗歌尤其是晚期诗歌的艺术特点、感情模式、意境创造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未选之路》是20世纪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经典之作,这首小诗几乎家喻户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道出深刻的哲理,于平实中见深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可谓独具匠心。运用文体学理论,可以对本诗的格律,用词,句法,重复等方面予以分析,总结出其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2.
The Road Not Take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ems written byAmerican famous poet Robert Frost.The poem reflects his important life experi-ence,thought and emotions.Even today this poem i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诗歌史上唯一可同华尔特·惠特曼相媲美的伟大诗人,狄金森的诗歌以想象丰富,意象奇特、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著称。从狄金森诗歌意象涉及最多的自然、情感、宗教入手,寻找其诗歌灵魂的吉光片羽,探寻这个敏感与敏锐的女诗人之魂。  相似文献   

14.
艾伦·金斯伯格是上个世纪美国文坛"垮掉一代"的代表诗人,其长篇诗作《嚎叫》在20世纪的美国诗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他逝世13周年之际,美国影人拍摄了以他生平事迹和代表诗作《嚎叫》为蓝本的同名电影《嚎叫》,让这位活着时即备受争议的重要诗人又重回人们视野。文章主要从对影片的细致分析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金斯伯格与《嚎叫》一诗,详细论述影片对金斯伯格其人其诗的处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作为诗人的金斯伯格及其诗作。  相似文献   

15.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中,有许许多多关注农耕、忧心农事的悯农之作。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其所处"安史之乱"前后农夫所遭受的众多天灾、兵祸之苦真实记录下来,并将自己对他们的哀悯、同情与赞许等诸多情感寄寓其中;这与其所继承的重农耕的儒家思想传统密切相关。同时,这一题材的开拓,对后世悯农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其诗歌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格调清新,言简意赅,韵律多变。在近1800首诸多主题的诗歌中,她用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标准来表达对生活、生命的热爱、思考和内省,探询着生命的本质,展现了其追求真与美,力求在简朴中提炼精华的原则和重视个性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周涛散文的诗性与他本人具有的诗性人格分不开,独特的成长经历给了他特异的人生体验,形成他诗的眼光和诗性思维。从诗到散文,周涛的诗性之光一以贯之,强烈的生命意志、思与诗的水乳交融和诗的语言筑成周涛散文的诗性建筑,赋予他的散文诗性淋漓的诗情。  相似文献   

18.
赵思运在《何其芳人格解码》中以其诗人和学者的双重身份考察了同是诗人与学者的何其芳,从发生学的角度破译了何其芳精神人格演变的内在路径,在诗意人格与学术人格相完善的内在视野中探究了何其芳独特的人格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