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浅论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辉 《棉纺织技术》2008,36(1):57-60
为了推动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对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标准体系的建议.认为我国应提高执行生态纺织品标准的主动性,及时调整和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完善纺织品认证内容,及时了解国外生态纺织品技术法规.指出要切实加强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化管理工作,以提高纺织品生态质量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打破国际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举了目前国际贸易中各国制定的法律、法规,介绍我国纺织品健康安全以及纺织品标准的现状,说明了建设、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如今,我国服装生产设计领域的技术水平日益提升,如各类生态纺织品具有了时尚、舒适、保暖、健康等多种元素,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服装日益升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检测标准日益严格。笔者重点论述了生态纺织品及国际生态纺织品的相关内容和标准,分析了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技术的相关进展状况,指出了生态纺织品主要检测项目与我国相对应的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最后分析了国内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亟需完善的部分内容。我们应该持续地把握国内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相关进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蔡涛  黄颖 《中国纤检》2012,(20):47-50
详细介绍了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4个标准:GB/T22282--2008《纺织纤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GB/T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SN/T1622--2005《进出口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要求》和HJ/T307--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对我国检测生态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国家标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对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绿色浪潮的兴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历史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战争,这种战争的结果是得标准者得天下。故建立一套国际领先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成为抢占纺织服装市场制高点一把利器。为了推动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纤检》2010,(12):30-33
随着绿色浪潮的兴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历史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战争,这种战争的结果是得标准者得天下。故建立一套国际领先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成为抢占纺织服装市场制高点一把利器。为了推动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生态纺织品及生态家用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并详细介绍了生态家用纺织品的pH值及甲醛含量的检测标准、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详细分析了、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建议我国应加强执行力度的主动性,及时调整,规范认证,优化管理,提升检测水平,从而打破技术壁垒,促进贸易发展,复兴民族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生态纺织品中残留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限量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研究和制订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就显得十分迫切,为此,介绍了纺织品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与N,N-二甲基乙酰胺的来源及危害,概述了国内外N,N-二甲基甲酰胺与N,N-二甲基乙酰胺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纺织品中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与趋势,指出了国内外没有检测纺织品中残留N,N-二甲基甲酰胺与N,N-二甲基乙酰胺的标准,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检测方法,建议今后应加大研究的力度,为我国生态纺织品贸易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的建议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刘海珍 《棉纺织技术》2001,29(11):668-671
介绍了国际生态纺织品的标准动态,OKo-Tex Stiandard100标准的主要特点以及规定的主要检测项目与有害物质,并按照国际标准,分析了我国纺织工业存在的主要差距,并就此提高出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