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建英  王珍 《浙江医学》2023,45(18):1971-1974
目的 探讨团体生物反馈联合认知康复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金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团体生物反馈联合认知康复疗法治 疗 37 例,为观察组;仅认知康复疗法治疗 37 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6 周后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 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价]、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评估量表(SSPI)进行评价]、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 表(SAS)进行评价]及精神症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 MoCA 评分、SSPI 各因子 (包括社会性活动技能、动性和交往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SDS评分、SAS评分、BP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MoCA 评分及 SSPI 各因子评分均明显升高(均 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而 SDS 评分、SAS 评分和 BPRS 评分均明显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 团体生物反馈联 合认知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情绪,同时减轻精神症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游戏类有氧训练治疗老年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37例,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接受游戏类有氧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3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对照组分别为22.06±2.17分和21.38±3.88分,观察组分别为24.29±3.61分和24.24±4.28分,两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对照组分别为40.25±5.81分和39.38±6.29分,观察组分别为34.48±4.78分和33.76±4.9...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按照年龄上下相差2岁、病程上下相差1年的原则进行1:1配对实验,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女性RA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法进行2周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评定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eale,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降低,差异无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显著降低。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女性RA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乙肝肝硬化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2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抗乙肝病毒及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组同时予生物反馈治疗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SAS、SD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LSR评分显著升高(P〈0.05),SCL-90项目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乙肝肝硬化焦虑抑郁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实验组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观察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实验组两种量表评分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蔡燕  周红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051-2051,2112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运用太极拳运动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在住院的第2天以及第2个月对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实验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应对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太极拳疗法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精神科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59.75±5.31)分,SDS评分为(58.52±2.47)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9.41±5.23)分,SDS评分为(58.45±2.65)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51.18±4.47)分,SDS评分为(51.26±1.21)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4.23±4.56)分,SDS评分为(55.37±1.24)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F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明显,2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FC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FC治疗。  相似文献   

9.
杨茹 《华夏医学》2014,(3):25-2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尿毒症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期间,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李遵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30-233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的改善效果,为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心内科住院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被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比较,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对照组SAS、SDS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变化显著(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杨丽  杨跃进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36-137,143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新发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患者分为A组(心理护理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心理+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在病情稳定和出院前对所有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评估。结果A组患者在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38.63±6.84)分和(46.11±6.19)分,B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44.32±8.37)分和(49.96±7.15)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莉 《中国医药导报》2013,(13):108-109,112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45.3±9.4)分]明显少于对照组[(53.5±8.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DS评分[(45.8±8.4)分]亦明显少于对照组[(53.3±7.7)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并对患者的依从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陪护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剖宫产产妇3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但对照组日常生活护理由家属完成,而实验组日常生活护理由医院护士完成达到无陪护的效果。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术前1天和术后第6天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前1天SAS评分与对照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6天实验组产妇SAS评分(45.98±1.94)显著低于对照组(49.15±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术前1天SDS评分与对照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6天实验组产妇SDS评分(46.15±2.25)显著低于对照组(51.74±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陪护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术后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利于提高产妇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临床综合护理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AIDS)患者,根据人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分别给予普通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心情指数(SAS)评分以及自尊评价(SES)评分,对比患者抑郁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S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36.6+4.2)分]和SDS[(32.8±3.2)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3±4.3)、(39.4±3.9)分1,SES评分[(44.4±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5±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QOLI评分方面,观察组躯体功能[(51.37±7.99)分]、心理功能[(58.14±7.84)分]、社会功能[(57.82±6.81)分]、物质生活状态[(12.64±3.19)分]与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评分[(15.57±2.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5.21±7.47)、(46.34±6.14)、(47.15±7.43)、(12.15±3.11)、(13.01±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AIDS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此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吴君梅 《医学综述》2014,(8):1489-1491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盆底肌肉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简单的盆底肌肉锻炼治疗。采用盆底康复仪评价两组患者的盆底综合肌力,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的性生活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基本恢复和完全恢复等级的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生活次数在5次以上的比例、性欲增加的比例、性高潮频率增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交痛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性感程度自我评分、性感程度他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产后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芳 《华夏医学》2013,(5):952-955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焦点式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焦点式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进行评价.结果:干预1周、出院1个月经过焦点式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SDS及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焦点式心理护理能减轻、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并缓解常见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张远萍 《湖南医学》2014,(4):662-664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强化心理干预对缓解负性情绪及改善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20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价负性情绪,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测评干预前后患者性功能状态。【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 SAS (34.38±11.26)分、SDS (34.21±8.76)分评分显著降低,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40.73±11.52)分、(49.73±8.88)分( P <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FSF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子宫全切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负性心理,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周琪琳 《中外医疗》2013,(25):160-160,162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咽异感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咽异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5.1±9.6)分、(45.3±8.7)分均少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6±8.7)分、(53.6±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咽异感症患者效果佳,对缩短、降低患者不愉快的程度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临产妇共14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7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各项评分情况、各产程时间及分娩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等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评分为(1.47±1.04)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7±0.5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2±0.36)、(5.23±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产程为(8.86±1.02)h,显著少于对照组[(13.87±1.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后SDS、SAS、HAMD分别为(41.28±1.37)、(40.06±2.24)、(4.35±0.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61±1.87)、(51.75±5.49)、(8.65±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降低分娩中危险情况的发生率,保障分娩顺利进行,提升分娩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氟西汀和多虑平治疗糖尿病伴情绪障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伴抑郁、焦虑的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05例伴抑郁、焦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多虑平组和对照组,氟西汀组在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同时加用氟西汀每日1次,每次10 mg,口服;多虑平组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同时加用多虑平片,每日中、晚各服25 mg,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应用抗抑郁剂,疗程4周,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症状及改善情况;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IC)评价糖代谢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氟西汀组和多虑平组SDS、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FPG、HbAI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组较多虑平组SAS、SDS评分降低更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FPG、2hPG、HbAIC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FPG、2hPG、HbAI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氟西汀、多虑平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助于控制血糖,氟西汀较多虑平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