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疖痈在祖国医学中可归属于“消渴”“疖痈”范畴,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总体可责之于气血两虚,热毒内郁。文章以王焘《外台秘要》“戒在大痈也”为理论基础,对糖尿病合并疖痈病机及治疗方案进行揆度,提出“戒在大痈也”这一理论贯穿于消渴病预后整个病程阶段。该病从病程来看,可分为初期,脓成期和脓溃期,初期病机关键责之于燥热内虚,郁热内结;脓成期责之于正气亏虚,毒邪入络,内外相搏;脓溃期则以气血两亏为主。从“戒在大痈也”理论出发,未病先防,平衡阴阳,消渴日久则积极益气养血,扶助正气,增强机体托毒外出的能力是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合并疖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医科护理     
010218小儿肠痈的辨证施护/袁景荷…//黑龙江护理杂志一2000,6(3)一66~67 小儿肠痈症是以右下腹转移性疼痛为主证。护理时应按分型辨证施护。淤滞型:气滞重腹痛绕脐走窜,可服元胡粉或足三里穴位封闭以达行气止痛;血淤重则腹痛有定处,可针刺麦氏点、足三里等以疏通气血,调和气机通经活络。蕴热型:内服肠痈清化汤后应观察腹痛、压痛、腹肌紧张等体征与舌象、脉象、体温等变化。毒热型:此型易出现变证,应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腹肌紧张度及神色、血压、呼吸、舌象、脉象等情况;高热者用30%一50%酒精擦浴,壮热烦渴者应补液。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三黄软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黄软膏是我院已故浙江省名老中医刘中柱主任医师经验方,在本院使用达28年之久,应用病例愈万人.该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功效,专治各部位浅表疔、疖、痈、疽.既可清在表之热,又可化在里之湿,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顽固性疖病较常见,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较多。此种疖病常迁延数月不愈,长期不能根治,不但造成患者痛苦,而且影响农村生产劳动。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发生部位多在头、颈后部、臀、阴毛部、肛门周围,其次为下肢等。多数呈数个疖肿同时发生,此起彼伏,缠绵不断,反复发生或愈后不久复发,极度顽固,有时并发相应部位之淋巴结炎,重者体温增高,除颈后部疖病易造成痈外,其它部位成痈者较少见。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秋葵(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 Medic),在群众中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肿毒,而对疖、痈等脓肿之初起,效果最佳。我院于1971年在药农的帮助下引种,并广泛用于治疗烫伤及各种化脓性感染,效果满意。制剂与用法: 1.秋葵油剂:鲜秋葵花一两,以食油一斤浸3日,然后加温至100℃左右,同时再加入当归、地榆、  相似文献   

6.
苍耳虫是寄生在苍耳茎中的一种白色小虫,形如小蛋,立秋前后采集,采集后浸麻油中保存,浸泡越久,疗效越好。对外科疖痈有消炎止痛、破溃排脓的作用。使用方法:患部疖或痈常规消毒,根据疖痈范围,每次使用1~3条苍耳虫外敷,周围涂苍耳虫浸  相似文献   

7.
<正>胎黄即新生儿黄疸,又称胎疸,表现为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黄染,如《诸病源候论.胎疸候》中"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幼科概论.论婴儿胎黄症》中"由娠母感受湿热……蒸为黄色,传于胞胎。故婴儿在胎元时,已蕴藏湿热之毒。"马兰副主任医师为平凉市级名医,甘肃省五级中医师承教育带教老师,从事中医儿科诊疗四十余年,临床经验颇丰,善治儿科诸疾。马老师在深  相似文献   

8.
急性淋巴结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于中医“痈”的范围,儿童较为多见。中医认为:本病由于外感风温、风热、或火毒之邪,与痰湿凝结,气血壅滞而发。若因风热痰火上壅则发为“颈痈”;若与肝胃积热聚结则发为“腋痈”,若与肝胆湿热凝结下注,则发为“便痈”。由于湿热毒火蕴蓄,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或因正复邪退,热势渐减,毒化痰消;或破溃出  相似文献   

9.
五官科和其他各科一样,凡是急性化脓性炎症及其并发症,常因抵抗力减弱,抗炎治疗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者均可引起败血症。常见者有鼻疖、唇面部疖、痈、耳源性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颈深部感染、眼眶蜂窝织炎、全眼球内容炎等。随着抗生素的发展,败  相似文献   

10.
外科感染中以疖、痈、切口裂开、褥疮临床最为常见。我院用活瘀散外用治疗 2 0 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中药治疗组 2 0 0例 ,其中男 12 8例 ,女 72例 ,其中疖肿切开 30例 ,痈切开 4 0例 ,褥疮 4 4例 ,术后切口裂开 86例。对照组 10 0例 ,均为疖、  相似文献   

11.
透脓散出自《外科正宗》,具有透脓托毒之功效。原方用于治疗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易外溃者。笔者根据多发性疖病缠绵难愈的特点,依据久病人络多瘀的理论,在本方的基础上重用活血化瘀,临床用于治疗多发性疖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注射液为中药制剂,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感染、调节免疫的功能,并有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痰热、咳嗽、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痈疖等。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其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其中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均有报告。现对我省12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有关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与消渴兼证"疖、痈"及其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和血管神经病变等因素,减低了白细胞趋化、吞噬功能,降低了皮肤防卫机制,合并皮肤感染的发生率高且病情严重,约20%患者曾有皮肤化脓性感染。临床上以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居多,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痈、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丹毒,真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炎、龟头炎、甲沟炎、手足癣,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带状疱疹等。本文重点介绍糖尿病患者由于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易患疖、痈等化脓性感染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高血糖引起的皮肤代谢异常、营养障碍及防御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六神丸是由人工牛黄、珍珠、百草霜、麝香、冰片、蝉酥、雄黄六味药经加工制成的小水丸。具有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主治热毒蕴结引起的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无名肿痛等。牛黄、麝香为主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辅以咽喉要药冰片加强清热,化腐之功,配以蝉酥加强解毒消肿止痛之效,佐以珍珠解毒化腐生肌,雄黄解毒散结。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中药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不少新用途,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放射性肠炎是因盆腔或腹部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它限制了肿瘤放射治疗的总量,从而限制了放疗的疗效。因放射治疗史较短,中医文献中尚无此病的相关记载,沈老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此病乃由外来燥毒之邪客于肠道,气滞湿阻,燥毒壅遏,淤滞不散,络损肉腐,形成的与一般湿热致痈不同的特殊"内痈"。自2010年以来,笔者在本院省名老中医沈祖法指导下,根据"上燥治气,下燥治血"、"内病外治"的原则,自拟养阴润燥败毒  相似文献   

16.
<正>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的有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有头疽是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1]。《黄帝内经·灵枢》痈疽第八十一篇有言:"黄帝曰:何谓疽?岐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肉,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相似文献   

17.
鱼腥草注射液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主要用于肺痈吐痰,痰热咳喘、热痢、热淋、痈肿疮毒。临床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根据中药注射剂的特点,笔者对鱼腥草注射液进行了溶血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方由金银花、贝母、防风、白芷、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陈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灼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所治之病相当于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组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深部脓肿等,  相似文献   

19.
急性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一般系指疖、痈、丹毒、蜂窝组织炎和急性脓肿等疾患而言,门诊就诊率很高。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共次为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细菌多自粘膜或皮肤损伤处侵入身体,引起局部充血和血清、血细胞渗出;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当细菌力强而患者抵抗力弱时,常可引起脓毒症或败血症等全身感染,此时多有寒战、高热、精神委靡、食欲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患者可并发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使皮肤形成难以愈合的慢性溃疡,治疗时除积极控制感染和血糖外,局部溃疡面的清创换药也至关重要。我院于2005年9月~2007年12月应用中药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