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林  秦建武 《山东医药》1999,39(4):12-13
对41例伴有淋巴结或血行转移的隐匿性甲状腺癌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颈淋巴结转移38例,血行转移3例。转移与病理类型有关,与原发灶大小无关。认为隐匿 性甲状腺癌生物学性与其同类甲状腺癌相符合,应遵循同类型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1~1995年14年间收治原发性肝癌528例,其中以皮下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仅2例。报告如下。 例1:男,67岁。因颈部皮下肿物2个月,消瘦1个月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颈部皮下有一无痛性肿物,不红不紫,到某医院检查除见左侧颈部有—3cm×4cm肿物外,余无异常所见,1月后,头顶部及枕部各出现一枚栗子大小肿物,性质如前。近1月来消瘦明显伴有轻微腹胀和食欲不振,遂来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并发胃转移、腹膜转移乳腺癌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乳腺癌胃转移、腹膜转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患者因“右乳癌术后16年余,纳差1年余”就诊。入院后查CT示胃贲门部壁增厚、大网膜、腹膜增厚、腹盆腔积液、多发骨转移、左枕后部肌层内低回声结节。行左枕后部结节穿刺、骨活检及胃镜检查,病理提示胃窦胃体、左枕后部结节及骨活检组织均可见肿瘤组织,均考虑为乳腺来源。(胃体)组织免疫组化:CK20(-)、CDX2(-)、CK(+)、CK7(+)、GATA-3(+)、GCDFP-15(+)、ER(+)(中等强度,阳性率约60%)、PR(-)、Ki-67阳性率约20%、Her-2(1+)、CD20(-)、CD3(-)。腹水沉渣包埋病理:查见腺癌细胞。腹水免疫组化:Calretinin(-)、D2-40(-)、CK7(+)、CK20(-)、CDX2(-)、GATA-3(+)、ER(+)、PR(-)、Pax-8(-)、WT-1(-)。诊断:右侧乳腺癌复发;多发骨转移;骨髓转移;胃转移;多发淋巴结转移;左枕后部软组织转移;腹膜转移。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肿瘤属常见病,其转移是治疗的主要障碍,而肺是常见的转移靶器官。本文将本院1986-1995年间几种主要消化道肿瘤肺转移临床资料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胃癌血行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发病率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胃癌死亡率为 2 5 .16/ 10万 ,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 2 3.35 % ,位居榜首。目前我国胃癌的防治现状是一高三低 :发病率高 :早期诊断率低 ;手术切除率低 ;5年生存率低[1] 。进展期胃癌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宿主的免疫状态不同而表现出直接浸润、种植、转移等不同的形式。近代理论认为 ,从分子水平可以将肿瘤转移过程分三部 :(1)粘附 ,肿瘤细胞与细跑外基质成分 (Excel lularMatrxECM)粘附 ;(2 )降解 ,肿瘤细胞释放各种蛋白水解酶破坏其粘附部分…  相似文献   

6.
肝癌的转移与复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肝癌细胞生长活跃,侵袭性强,周围血窦丰富,极易侵袭包膜和血管,导致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小肝癌血管内癌栓形成率达30%左右,肝内转移是肝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尸检发现,肝外癌转移率约达40%~71.6%。  相似文献   

7.
肺癌皮肤转移较其他脏器转移少见,皮肤不同部位多个转移灶更较罕见。我院2001年-2003年收住四例肺癌有皮肤转移,现报告如下:例1:男,70岁,左胸壁包块半年,咯血一周,于2001年9月5日入院。2001年3月发现左侧胸壁蚕豆大小包块,不痛;5月出现发热、背痛、微咳;9月开始咳剧、咯血。查体:右眼睑闭合不良,额纹减少,右鼻唇沟浅,嘴角向左偏,左胸壁第五肋锁骨  相似文献   

8.
作以膜上皮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对70例大肠癌患进行了骨髓中癌细胞的检测,70例中查出阳性癌细胞39例.阳性率为55.7%。骨髓内癌细胞的阳性率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腺癌、粘液癌、未分化癌骨髓内转移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47.9%、68.7%、83.3%,Duke′sA期、B期、C期、D期的阳性率分别为23.1%、53.8%、69.6%和15.0%,单纯手术.手术 化疗以及手术 化疗 免疫治疗骨髓内转移癌细胞的转阴率分别为33.3%、42.9%和50.0%。本研究提示:骨髓内转移瘤细胞的检查可估计肿瘤的转移与复发。指导临床治疗,可做为大肠癌术后复查的一项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胃癌前列腺转移为临床少见病例.本例患者,男性,69岁,3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黏液腺癌.2011-10因排尿费力伴有会阴部疼痛就诊,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考虑为黏液腺癌,免疫组织化学PSA阴性,CK20、CK19-9、CEA阳性,结合病史考虑为胃癌前列腺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少见部位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3例已经明确诊断的少见部位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肺癌患者转移的首发症状分别为视物不清——肺腺癌脉络膜转移,多饮、多尿、烦渴——肺腺癌垂体转移,背部肿块——肺鳞癌骨骼肌转移,均为临床少见部位转移.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包括眼部超声、眼底荧光造影、眼眶CT或核磁,必要时行细针活检.垂体转移肿瘤鞍区MRI呈哑铃样改变,中老年新出现的中枢性尿崩症,应该寻找可能的原发肿瘤.脊柱旁骨骼肌转移表现为疼痛的肿块,诊断可行肌肉超声和MRI确定肿瘤的大小,确诊需行细针穿刺.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少见部位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检查及病理,才能获得正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至胃肠道常见的部位为小肠结直肠肛门,同时转移至小肠、系膜淋巴结及颅内者未见文献报道.本例恶性黑色素瘤伴有系膜淋巴结转移及脑转移,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颅内肿物与小肠及系膜淋巴结肿物颜色质地不一致,术后病理对确定腹部及颅内肿物来源至关重要,患者病史对鉴别原发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 N0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为术后采取合理辅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光前医院肿瘤外科2003-01~2010-12收治的76例p N0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率为3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 T分期、有无脉管癌栓与术后复发、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中上段癌、p T3-4a、脉管癌栓是影响p N0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胸中上段癌、p T3-4a、脉管癌栓是p N0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术后应给予积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肝癌转移抑制基因在8号染色体上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寻找和克隆可能的肝癌转移抑制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序列标签位点(STS)为路标,运用基因组物理图谱方法分析人类染色体8p上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相关染色体缺失状况,从NCBI的UniSTS数据库查询STS的引物序列,以微细胞杂交克隆DNA为模板(A9/C5F1和A9/C5F2为转移不抑制组,A9/C5F4、A9/C5F8和A9/C5F10为转移抑制组)进行STSPCR扩增。结果人类染色体8p上从D8S542位点起至D8S1973位点区段(位于染色体8p21.1~23.1区域,约18cM)存在转移抑制组杂交克隆STS位点不同程度的获得和转移不抑制组杂交克隆组STS位点的缺失。结论D8S542~D8S1973所在的人类染色体8p21.1~23.1区域可能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LNR)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96例,按照有无术后远处转移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转移组,36例)和对照组(非转移组,60例),按照LNR水平高低将入组患者分为HLNR组和LLNR组,统计分析LNR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结直肠癌出现术后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结分析LNR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远处转移相关性。结果 HLNR组和低LLNR组在年龄、大体类型和分化程度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体类型及分化程度与老年结直肠癌LNR水平独立相关(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检出总数(ELN)及LNR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NR、分化程度及大体类型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独立相关(RR:2.098;CI%:1.050~4.192;P<0.05)。结论 LNR、分化程度及大体类型与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独立相关,可联合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远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细胞癌微小转移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预后恶劣,与其容易全身转移及术后复发率高有关,早期寻找肝癌患者周围血是否有肝癌细胞,发现肝外微小转移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非常重要。本文综述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在寻找肝癌患者细胞方面的进展,特别是用PCR检测外周血癌细胞方面的进展,特别是用PCR检测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和白蛋白mRNA对发现肝癌细胞的微小转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1receptor,IGF 1R)可能参与调节肿瘤转移[1 3 ] 。我们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转移表型肺癌组织IGF 1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 ,分析探讨IGF 1受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我校实验动物中心在引进人肺巨细胞癌PLA 80 1基础上 ,经裸鼠体内筛选法分离出高转移性PLA 80 1DL和低转移性PLA 80 1C两个克隆化细胞株 ,使用PLA 80 1DL和PLA 80 1C各 6只裸鼠的移植瘤组织。含IGF 1受体cDNA的pCVN…  相似文献   

17.
18.
例 1:男 ,82岁。因反复黑便 4月余 ,进食梗噎 1月余而入院。查体 :消瘦貌 ,胸腹壁可见 10多枚结节状隆起 ,大小一致 ,直径约 12× 12mm ,外观呈紫蓝色 ,扪之有软骨感 ,活动差 ,无压痛。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腹壁软 ,无压痛 ,肝脾肋下未及 ,未扪及腹块。血常规示WBC 2 8× 10 9/L ,Hb 41g/L ,CEA 5 .0 μg/L ,白蛋白 2 6 2g/L ,球蛋白 2 7 8g/L。B超 :后腹膜实质不均质包块 ,腹腔淋巴结肿大 ,左肾积水 ,腹水少量 ,胆囊炎。胃镜 :贲门及胃体小弯前后壁均为新生物占据 ,表面不整 ,糜烂 ,溃疡形成 ,贲门狭窄。皮下结节活检示转…  相似文献   

19.
例 1,男性 ,84岁 ,因咳嗽、咳痰半年 ,伴左胸痛半个月入院。入院后胸片及胸部CT检查考虑为左上肺癌 ,纤支镜病理活检结果为鳞癌。给卡铂 +VP 16化疗 ,4周后发现腰背部有一个 2cm× 2cm大小隆起肿块 ,表面呈溃疡状 ,质硬 ,较固定。另双上肢及胸部可触及多个 0 .5cm× 1.5cm的皮肤结节 ,活动差 ,表面未见破溃。皮肤结节活检报告为转移性鳞癌。骨骼ECT提示左胸第 8肋及左股骨转移。 4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例 2 ,男性 ,75岁 ,因全身酸痛 6个月 ,发现右胸肿块 10天入院。曾以右胸肿块待查收住外科。入院查体 :贫血貌 ,右上肺呼吸音低 ,右胸锁…  相似文献   

20.
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卵巢癌尤其是上皮性卵巢癌早期即可发生转移,60%~70%的病例确诊时已发生转移,致使其5年存活率始终徘徊在30%左右。研究表明,肿瘤转移受多种基因的调控和影响,肿瘤转移基因的过度表达或转移抑制基因表达减少、缺失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异常均可导致肿瘤的转移。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现将近年来与上皮性卵巢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