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采用卫星遥感方法反演舟山海域悬浮泥沙的分布,并进一步探索适合的反演模型,为以后舟山海域悬浮泥沙遥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实测数据、遥感数据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舟山海域不同水体进行光谱分析,建立水体遥感反射率与悬浮泥沙浓度之间3种不同的反演模型。[结果]遥感参数反演模型的反演效果最好;对数反演模型次之,对数模型下TM4波段的相关系数最大,TM3波段的相关系数最小;线性反演模型最差,线性模型下TM2波段的相关系数最大,TM3波段的相关系数最小。[结论]在舟山海域采用遥感参数模型可以获得较高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监测问题,以太湖为研究对象,使用了快速、低成本、大范围的遥感技术反演太湖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以环境小卫星CCD数据和实测数据为研究基础,使用波段比值法建立了5种叶绿素a浓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多项式反演模型具有最佳的拟合效果,其相关系数R=0.8845;对该反演模型进行合理性验证,并将其运用在太湖地区,最终反演了该水域的叶绿素a浓度.这表明波段比值法构建的多项式反演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演出太湖地区的叶绿素a浓度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模型。[方法]选取陕西省横山县作为研究区,以野外原位光谱测量数据和实验室内测得的土壤含水量为基础,进行高光谱数据处理,分析土壤含水量的光谱特征;对实测土壤光谱反射率进行倒数、对数、均方根及其一阶导数微分等光谱变化换,计算高光谱指数,并与土壤样本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对土壤含水量敏感的光谱特征波段,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含水量监测模型。[结果]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光谱反射率呈减小趋势。土壤含水量与光谱指数的特征波段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有模型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精度验证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含水量相关系数较高,特别是反射率倒数一阶微分模型,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相关系数为0.88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模型可行有效,通过了有效性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反演研究区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向海国家级保护区湿地水体为研究对象,以"3S"技术为支撑,基于实测水质数据与Landsat-OLI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波段的遥感反射率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并筛选出了最优反演模型。结果表明:Landsat-OLI数据的第4波段与向海湿地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最好,其构建的线性模型为反演叶绿素a浓度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优模型的荒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Landsat OLI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实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利用原始影像反射率(A)、反射率一阶微分(A')、反射率二阶微分(A″)建立单波段和多波段回归模型,估算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其空间格局。结果显示,经微分处理后的影像反射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系数增大。其中A'处理后的遥感影像反射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850,比原始的提高了0.401,增强了有机质的光谱信息。多波段回归建模效果优于单波段建模。且A'的多波段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最好,其建模集R~2为0.80,RMSE为3.66,预测集R~2为0.79,RMSE为3.65,RPD为1.96,表明该模型精度高,误差最小,预测效果最优,可以很好地估算该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基于一阶微分的多波段回归模型:SOM=23.12-470.94B3-24.35B4-43.06B6,对研究区的SOM含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反演,发现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因此,利用多波段回归模型能很好反演研究区SOM含量空间分布格局,表达其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空间分布与其对应的空间位置,这为土壤有机质面状参数的获取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沧州大浪淀水库为研究对象,将实测的总氮含量和TM遥感数据反射率进行回归分析处理,构建了总氮含量与各波段多光谱定量遥感模型,并对(TM3+TM4)波段指数模型进行了定量反演,其结果符合水体实际水质分布情况,表明所建模型可应用于该水体总氮含量的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沧州大浪淀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测的高锰酸钾指数和TM多光谱遥感数据反射率进行回归分析处理,构建了高锰酸钾指数多光谱定量遥感模型,并对TM3/TM5波段指数模型进行了定量反演,其结果符合水体实际水质分布情况,表明所建模型可应用于该水体高锰酸钾指数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潘邦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81-3683,3715
水体遥感影像提取污染物信息普遍存在着尺度效应问题,选择合适的空间分辨率影像能够准确地表征水域污染的空间分布状况.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尺度信息,研究水色遥感的尺度问题,有利于提升湖泊水体遥感反演模型的应用能力.以巢湖水域HJ-lA卫星HSI高光谱和CCD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例,以Matlab为平台,采用基于离散小波多尺度变换分析方法,生成多光谱尺度和空间尺度影像,然后利用水体污染物的定量遥感反演方法,获取湖面水体叶绿素多尺度空间分布浓度,并利用水面同步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通过结果比较,确定100 m分辨率的HSI高光谱数据为较优分析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扎龙湿地克钦湖的富营养化情况,利用准同步实测数据和Landsat-5/TM数据反演整个克钦湖的叶绿素浓度.在对叶绿素光谱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TM2、TM3、TM4单波段及其1 1种波段组合与叶绿素a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相关系数较大的3种波段组合分别建模,得到3个估算叶绿素浓度的反演模型,选择精度较高的模型Y=41.57×(TM3+TM4)-0.697反演了克钦湖叶绿素a浓度.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克钦湖的水体叶绿素浓度分布总体上是南湖比较低,北湖较高,大的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增.这与准同步水质采样数据基本吻合,反映了克钦湖富营养化状态的实际情况.该模型可以较好地估测克钦湖水体叶绿素a的浓度,可以满足该水体叶绿素a含量定量监测的需要,对水体水质的动态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千岛湖水体叶绿素浓度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千岛湖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地物光谱仪在库区进行了反射光谱测量和同步水质采样分析.通过研究水体藻类叶绿素浓度与其高光谱反射特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叶绿素a的遥感定量模型,结果表明:光谱反射率比值P701nm/R516nm、IKONOS的红光与蓝光波段反射率之比与叶绿素a线性相关程度都比较高,决定系数分别为0.87和0.83,可以用来估计叶绿素a浓度;而微分光谱、单波段以及其它波段比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不及前两.所以.遥感估算千岛湖叶绿素a浓度,采用比值法最准确.由于TM波段与IKONOS波段范围几乎完全相同.而分辨率不同,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可以用TM数据对整个库区进行大范围遥感监测,而对其支流和小范围水面,用分辨率较高的IKONOS数据才能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临安市青山湖主要用于旅游业、农业灌溉及饮用水源等多种用途,而周边旅游业、工业等方面的发展可能使得它存在受污染的风险,通过水质评价来了解青山湖水环境质量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以2009-2013年临安市青山湖水质采样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青山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3种赋权法对指标权重进一步优化处理,通过污染成因分析初步得出各支流对青山湖水库水质污染贡献情况。结果表明:青山湖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平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符合青山湖水质功能区划分等级要求;总氮、总磷、叶绿素a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平均大于Ⅲ类水质,为主要污染物;基于主成分分析赋权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计算结果一致,2009-2013年青山湖水质都达到Ⅳ类,且2009年青山湖水质最差,综合水质标示指数为4.331,2013年最好,为4.131,呈U型变化趋势;锦溪的总氮、叶绿素a污染贡献最高,南苕溪次之,灵溪的总磷污染贡献最高。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对南昌青山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0种及变种,隶属于8门61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20属39种,占全部种类的35.5%;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为12属25种(22.73%)和10属20种(18.18%)。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以夏季最多(82种)),其次为秋季(42种),冬季最少(29种)。春季的优势种群为绿藻门的栅藻等;夏季(6月份)的优势种群有绿藻门的栅藻和蓝藻门的平列藻属;秋季(10月份)的优势种群主要为蓝藻门的平列藻属;冬季(12月份和1月份)的优势种群主要为绿藻门的盘星藻属。浮游植物细胞年平均丰度为2.41万个/L,10月份的密度最高,达到了5.81万个/L,1月份的数量最少,仅为0.58万个/L。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评价法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一种新的模糊评价法,并运用此方法对杭州西湖、青山水库和千岛湖的水体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营养水平相符。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该评价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分辨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制剂对河蟹池塘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东瑞  赵凌宇  王玉花  顾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43-19543,19545
[目的]采用微生态制剂对太湖堤岸内塘大面积河蟹池塘养殖水体进行原位净化研究。[方法]以"加酶益生素(水产专用)""BZT(除氮)"和"水产专用如金益生菌原液"3种微生态制剂为试验材料处理塘水,分别测定塘水化学需氧量、氨态氮含量、总磷含量、悬浮物含量。[结果]3种微生态制剂单独和组合处理的池塘养殖排放水水质均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化学需氧量降低51.97%~54.26%、氨态氮含量下降41.77%~44.94%、总磷含量下降40.00%~43.33%、悬浮物含量减少78.81%~80.01%,达到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而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结论]微生态制剂具有良好的原位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江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39-7341
鄱阳湖水文特征变化明显,总悬浮物(TSS)受湖区水位和五河影响较大。通过时序MODIS数据提取全湖TSS浓度信息,从湖体水位、五河流量、五河含沙量3个指标来分析TSS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水位变化全湖TSS浓度在8.8和13.0m附近有急剧变化的过程,其他水位的TSS浓度变化较为平稳,水位与全湖TSS浓度平均值呈线性正相关性;丰水期五河流量、含沙量较大,TSS浓度变小,而枯水期五河流量、含沙量减小,则TSS浓度变大;当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时,水流流速和水域面积相对稳定,五河流量、含沙量与TSS浓度成正比关系。初步揭示了湖区水体TSS浓度对水文特征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稳定性氮同位素技术研究太湖梅梁湾区域营养盐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稳定同位素技术通常用于指示外源输入对环境的影响,采用该技术分析了太湖北部不同湖区悬浮颗粒有机物和浮游动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悬浮颗粒有机物和浮游动物稳定同位素比值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夏季普遍高于冬季,其中δ13C高3.19‰~7.21‰,δ15N高4.20‰~9.36‰。各有机物δ13C不能有效区分各湖区的环境差异,而δ15N在各湖区存在显著差异。δ15N聚类分析显示,河口区由于受外源输入的影响,其δ15N显著低于其他湖区,单独聚为一类,而交汇处和湖心区影响较小,同河口区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讲,总颗粒有机物和浮游动物δ15N同水体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同总溶解性无机氮浓度、铵根离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可见,太湖北部悬浮颗粒有机物和浮游动物δ15N受环境营养盐差异的影响强烈,悬浮颗粒有机物δ15N可以作为指示湖区区域差异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德坤  齐述华 《农林科学实验》2013,(22):206-206,213
悬浮泥沙浓度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估算其泥沙浓度及获得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信息对于保护与管理湖泊生态系统是有利的。该研究以鄱阳湖区域为例,利用MODIS。感影像,并结合反演模型对鄱阳湖区域的悬浮泥沙浓度进行反演。结果显示:2010年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呈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对郊野绿道的使用特征与满意度进行研究,以杭州临安青山湖绿道1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绿道使用者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基于SPSS软件平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使用人群的属性、使用特征和满意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青山湖绿道使用人群基本来自绿道周边和临安城区;②近半数使用者使用绿道频率较为固定,高频使用者主要为绿道周边居民;③绿道休闲活动类型较多,散步休闲所占比例大;④夏季人们对不同休闲空间使用频率差异较大,水上森林段绿道使用率较高;⑤口碑宣传是获知绿道信息的首要途径;⑥使用者对绿道景观质量方面的满意度最高,影响使用者对绿道总体满意度水平的主要方面为绿道的可达性、景观质量、安全防护和服务设施(自行车租赁、公厕设置等)。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青山湖绿道的优化及国内郊野绿道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金银湖水体进行细菌学检测与分析。[方法]从武汉市金银湖3个不同位点取水样,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总数的检测。[结果]金银湖水体为α-中污带污染,细菌总数为3.6×105CFU/ml,大肠菌群总数约为3 133个/L,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的卫生标准。[结论]金银湖水体中细菌总数严重超标,间接反映该水体受有机物污染严重,揭示了该水体存在来自生产和生活污染源的可能性,对武汉水环境的保护治理、金银湖水质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Ashestiform amphibole minerals, which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human health problems, have been detected in substantial quantities in municipal water supplies taken from western Lake Superior Water. The total concentrationl of amphibole minerals in the Duluth, Minnesota, water supply, as measured by x-ray diffraction for daily samples of suspended solids averages 0.19 milligram per liter with large fluctuations due to seasonal and climatological effects on lake circulat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se water samples confirms the presence of asbestiform amphibole fibers. A conservatiue estimate of the fiber count for 1973 Duluth water supply samples is (1 to 30) x 10(6) amphibole fibers identifiable by electron diffraction per liter of water with a mass concentration of 1 to 30 micrograms per li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