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专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同时医学院校应该是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适合载体。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之本,在设计医疗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课程之间的关系,医学和保险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论和实际的关系,成绩和素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的本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内部八大系统之间的关系、血液与其他组分之间的关系对血瘀证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血瘀证的本质进行深刻、全面、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布尔关联规则挖掘四君子汤类方药物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剂药物配伍实质是方剂组成的药物之间相互交错的复杂对应关系,这种药物之间、药物组团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了一个单维结构的数据集合,数据之间环环相扣,交错关联,信息量大。数据挖掘技术正是通过对数据的特征、关系、聚类、趋向、偏差和特殊现  相似文献   

4.
李大治  阮诗玮 《光明中医》2013,(12):2457-2458
中医学理论重视整体,重视各个脏腑之间生理状态下的相互联系和病理状态下的彼此影响.近年来,肺肾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现代研究也表明,此相距甚远的两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重点探讨了传统中医肺、肾两脏之间的关系,及后世存在的一些异议,希望对中医肺肾关系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减少门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通过对门诊产科护患之间的主要问题,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并针对问题寻找加强产科门诊护患沟通的方法,以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结果:目前产科门诊护患之间问题主要概括为护理人员自身问题、科室管理制度问题与患者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等方法,来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结论:加强产科门诊护患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缓解了门诊的医患矛盾,减少了门诊医疗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针对现阶段中西医之间的一些争论,分析用一元论和范式理论来解释中西医关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应该用对立统一规律来看待中西医之间的关系,然后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并联系矛盾学说来阐述了中西医之间的关系。不但体现了阴阳学说与矛盾学说的一些相通之处,而且从哲学的角度认识了中西医研究的客体与对象、中西医各自存在的意义、中西医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西医的配合与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及发展方向等等,从而避免了中西医之间一些不必要的争论,肯定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存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程广勤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3):54+56-54,56
本文详细探讨了临床上治水与治血的关系,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水血同治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临床心得。  相似文献   

8.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以往医患之间的坚冰,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开始融化,白衣天使在这场战役中被誉为至高无尚的英雄。如何理性地看待这种医患关系的新转变,这是我们当前所需要关心的话题,也是今后做好卫生工作的一个重点。 1.从社会现象看紧张的医患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患之间本应融洽的关系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不信任,甚至  相似文献   

9.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解剖生理学基础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和机体植物神经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 运用解剖生理学知识和中医阴阳五行学理论,初步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关系之间有很多共同点.结论 脏腑之阴阳,即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是脏腑阴阳学说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藏医学和天文历算学均是十明文化之一.从整体而言,俗称的十明之学基本上涵盖了藏族传统文化,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为辅助的,因而说要精通其中的一门科学,则必须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的相应知识作为基础和辅助.藏医与历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从二者的历史渊源还是理论基础来看都是如此.下面从这两方面探讨藏医与天文历算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何建设中医学科一直都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界关注的热点,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该学科乃至整个现代中医学术的发展前景.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设立了各重点学科以示范和带动.目前,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是中医内科内分泌领域的国家重点学科.学科的发展过程也是学科建设的过程,然而,专门探讨中医内分泌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和建设思路的专题文章却不多.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学科现状,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药量效关系特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药的量效关系,尤其是在方剂复杂体系中显现的量效关系,是中医药现代化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作者对中药量效关系认识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认为中药的量效关系除具有一般药物所共有的属性,又具有基于整体观的用药规则、基于七情和合配伍形成的非线性量效特点、基于量效改变而致配伍关系变化的多重疗效特点等中医药鲜明特征。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药对、方剂的量效关系的研究。量效关系研究将有可能从概念与科学内涵、思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这将为基于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赋予现代依据,为中医用药规范、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指导,为中药创新药物研究提供基础,也必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文化、哲学、易经与中医学的关系看中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文化、哲学、易经与中医学的关系看中医,指出中医学因此而有得天独厚的技能、技术和无可辩驳的临床疗效.所以应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贯彻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到教学中才能清楚地解读中医,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医.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索、归纳、总结近10年有关文献,从中医证型的胃镜像,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胃黏膜病理演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4个方面对胃病胃镜像、胃黏膜病理改变及Hp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生存质量的下降,虚证、实证逐渐增重(P相似文献   

16.
提出中医浊毒的概念,认为浊毒与冠心病之间存在重要联系,浊毒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病机,进而提出冠心病中医浊毒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急性期中医证候、病原体分布特征及病原体与中医证候之问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62例肺炎患儿进行辨证分型,检测病原体,分析小儿肺炎急性期的中医证候分布,病原体特征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小儿肺炎急性期以风热闭肺证为主(87.65%),年龄与小儿肺炎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具有相关性(P〈0.01);以病毒感染(33.95%)及混合感染(45.68%)为多,病毒感染以EB病毒为主(89.47%),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占65.79%;中医证候与病原体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小儿肺炎急性期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痰热闭肺重证;小儿肺炎急性期风热闭肺证中以病毒及病毒混合细菌感染多见,痰热闭肺证中以病毒感染多见;病毒感染中以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常见。  相似文献   

18.
以方剂集合的角度来研究方剂之间组成结构关系,揭示中药加减变化所组成的不同方剂形成的梯状结构。描述了方剂集合中梯状结构方剂的发现方法,并以麻杏石膏汤、桂枝汤为例使用梯状结构发现方法在方剂库中找到加减变化的其他方剂,并使用可视化的方法表达出这种结构关联,为方剂分类与索引提供新的方式与方法,有利于中医方剂知识的积累与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罗永兵  唐瑛  沈宏春 《中医临床研究》2012,4(9):110+112-110,112
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有时患者服用中药后会出现呕吐的症状,这一症状往往容易引起患者误解,破坏良好的医患关系。服用中药后产生呕吐的原因较多,一呕吐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二是因辨证失误引起误治后出现的副作用;三是因为疾病本身的病情发展而出现的症状,与服不服中药无关;四是使用中药的方法错误导致。笔者对呕吐原因的分析希望能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展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应当首先解决7个认识问题:中医疗效评价指标研究与辨证规范研究的关系和程序;中、西医疗效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取舍方法;把中医的证作为所有疾病疗效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证的诊断指标与证的疗效判断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证与量表的关系和择优选用;证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自身存在的缺陷;建立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与提高中医药疗效的关系。这是开展此类研究应当首先解决和统一的认识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