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NA病毒与RNA病毒相互作用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型病毒(RNA病毒)和/或紫外线灭活的(疱疹病毒)HSV-2(Wu)或HSV-2(333)接种新生小鼠,结果表明接种了HSV-2(Wu)、HSV-2(333)和作为对照的小鼠均未发生白血病,在HSV-2(Wu)组中接种了C型病毒加HSV-2(Wu)的小鼠白血病发生率是7500%,只接种了C型病毒的小鼠中有44.74%发生白血病,两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在HSV-2(333)组中用C型病毒加HSV-2(333)接种小鼠以后有79.16%发生了白血病,只接种了C型病毒的小鼠中有41.02%发生白血病,其差异也有高度显著性(P<0.01)。由此可见C型病毒分别与HSV-2(Wu)或HSV-2(333)在诱发小鼠白血病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此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两类不同病毒相互作用的致癌原理。  相似文献   

2.
陈卫  何球藻 《现代免疫学》1993,13(3):129-133
以小鼠L78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瘤株为模型,通过静脉转输对L783白血病细胞特异的Tc细胞,观察对白血病小鼠的继承性免疫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在接种L783白血病细胞后6、24小时转输特异Tc细胞对早期白血病小鼠呈现明显的洽疗效果,实验组小鼠均得到保护而长期存活(>6O天)。在接种L783白血病细胞后第5天单纯转输特异Tc细胞对晚期白血病小鼠进行治疗未观察到明显的疗效;联合化疗(三尖杉酯碱)转输Tc细胞使晚期白血病小鼠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与对照组及单纯化疗组小鼠存活时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L783是上海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七十年代建立的一株小鼠可移植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用L783发病小鼠的血液、脾脏等组织的无细胞提取液,分别感染NIH-3T3培养细胞,建立了L783小鼠白血病病毒感染的NIH-3T3细胞系(L783V/3T3)。实验结果表明:L783V/3T3细胞的XC合胞形成试验阳性,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A型和C型病毒颗粒。制备L783V/3T3细胞无细胞提取液,接种新生昆明种乳鼠,能诱发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相似文献   

4.
c- abl是从研究反转录病毒中确定的一种细胞原癌基因 ,其相对应的病毒 v- abl最初是从 abelson小鼠白血病病毒中得到的。c- abl的激活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最终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本文介绍了 abl发现以来国外有关 abl基因的研究进展 ,特别对 abl基因的定位、结构及功能特点以及该基因在白血病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实验研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基因沉默对白血病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FAK 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BCR/ABL-BaF3白血病细胞株,通过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FAK蛋白表达情况。 体外应用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伊马替尼处理BCR/ABL-BaF3细胞,予Annexin V标记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建立白血病动物模型,联合应用FAK shRNA及伊马替尼进行处理,观察小鼠生存情况,分析白血病细胞在小鼠骨髓及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FAK shRNA慢病毒载体,该载体能有效沉默FAK基因表达。体外实验发现5 μmol/L 伊马替尼处理时,空白对照组与FAK基因沉默组中Annexin V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76±1.97%和(21.90±3.20%,差异显著(P<0.05);予50 μmol/L 伊马替尼处理时,2组中Annexin V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6.10±6.00)%和(82.10±5.70)%,差异显著(P<0.05)。白血病动物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AK基因沉默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白血病细胞输注后第60 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白血病细胞在FAK基因沉默组小鼠骨髓和脾脏的分布明显减少。结论: FAK基因沉默能明显增强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提示FAK基因沉默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可移植性小鼠淋巴肉瘤白血病(L7710)是在615系小鼠上建立的一个新瘤株,现已传至107代,其生长特性已基本稳定,在615系小鼠中用瘤细胞移植,发病率为100%,无自行消退,平均存活时间为21.2±5.2天,为国内迄今所报导的细胞移植性小鼠白血病瘤株中平均存活期最长的。于局部皮下接种L7710白血病细胞后能长出较大的实体瘤,并向全身播散,逐渐发展为典型的白血病,故属肉瘤白血病。根据其病理形态特征、细胞化学和某些膜标志的观察,似乎可以将它初步定为T细胞性淋巴肉瘤白血病。L7710对抗癌药的敏感谱较广,  相似文献   

7.
用移植方法对L6565、SRS及L783三瘤株的抗原性所作的实验研究表明,经丝裂霉素处理的SRS瘤细胞(SRSm)免疫的昆明种小鼠及经丝裂霉素处理的L733白血病细胞(L783m)免疫的SW1系小鼠,分别对SRS瘤细胞及L783白血病细胞的攻击能产生保护作用,提示这两株瘤细胞具有肿瘤相关性移植抗原(TATA);经L6565及L783白血病细胞免疫的昆明种小鼠,也能产生抗SRS瘤细胞攻击的作用,经L6565白血病细胞免疫的SW1系小鼠可保护其对L783白血病细胞的攻击,说明L6565、SRS及L783三瘤株间具有交叉性TATA。实验还发现L6565白血病组织的无细胞提取液及SRS瘤细胞的3M KC1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TATA活性。  相似文献   

8.
小鼠SRS-82细胞株的电镜观察表明,其超微结构显示淋巴细胞的特点,在胞质扩大的囊泡内见到池内A型病毒颗粒。SRS-82株的无细胞提取液注射昆明种新生乳鼠24只,其中15只发生白血病,诱发率为62.5%。14只为淋巴细胞白血病,1只为粒细胞白血病。SRS-82株培养上清液的超速离心沉淀物混悬液,注入16只昆明种新生乳鼠,有4只小鼠诱发淋巴细胞白血病。上述研究结果表明。SRS-82株的无细胞提取液和其培养上清液的离心沉淀物皆具有致白血病活性。此外,对病毒与诱发不同的白血病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过表达Src羧基末端激酶结合蛋白(CBP)的T系白血病Jurkat细胞动物模型。方法 5周龄雌性BALB/c-nu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Jurkat细胞对照组、空病毒Jurkat细胞对照组、病毒转染过表达CBP模型组,每组5只。小鼠腋窝皮下注射Jurkat细胞1×107个/0.1 m L。建模成功后取出完整瘤体组织称质量、HE染色观察小鼠皮下肿块的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Jurkat细胞增殖水平;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病毒转染过表达CBP模型组小鼠瘤体组织块体积和质量小于对照组,HE染色瘤体内有Jurkat细胞增殖,外周血Jurkat细胞增殖水平低于正常Jurkat细胞对照组和空病毒Jurkat细胞对照组,血清中IL-2水平低于正常Jurkat细胞对照组和空病毒Jurkat细胞对照组。结论成功建立了过表达CBP的Jurkat白血病细胞小鼠荷瘤模型,CBP可抑制Jurkat细胞IL-2分泌和增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简称ABC)标记的抗Thy1.2,Lyt-1,Lyt-2和IaK~2四种单克隆抗体和马抗小鼠IgG抗体研究了L7212-85,L7811-85,L1210-86和P388-86四种小鼠白血病细胞株的免疫学分型。实验结果提示L-7212-85和L7811-85属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388-86属于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210-86属于非T非B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1.
胎儿脑组织中存在着一类抑制小鼠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低分子量物质。这种低分子量抑制物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较强烈地抑制小鼠L801白血病细胞的生长,而对正常小鼠骨髓CFU-GM和CFU-S的毒性较小。LACA小鼠接种L801粒系白血病细胞后10-17天内全部死于白血病;然而,腹腔连续注射10天人胎脑上清液(6—8 mg/g体重),可使50%以上接种白血病细胞的小鼠免死于白血病。对存活100天以上的小鼠活杀后作病检,未见有白血病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表达HPV—16结构蛋白L1和12的重组痘苗病毒(rVVL1L2)的免疫效果。方法以重组痘苗病毒rVVL1L2免疫C57BIJ6小鼠,用酶联免疫(ELISA)和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方法检测重组痘苗病毒诱发小鼠产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利用C3肿瘤细胞在C57BIJ6小鼠中的成瘤模型,观察重组痘苗病毒在抗肿瘤移植实验和肿瘤生长抑制实验中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重组痘苗病毒rVVL1L2免疫的小鼠,可以检测到针对L1和12特异的抗体、L1165-175肽特异性的、分泌IFN-的T细胞;同时可以观察到免疫后的C57BI/6小鼠,可以有效预防HPV.16相关肿瘤细胞(1.5×10^5C3细胞)的攻击;对已产生的肿瘤,可以延缓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结论重组痘苗病毒rVVL1L2可以有效诱发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为研究预防和治疗HPV-16感染的疫苗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3.
T638和L6565模型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株RNA病毒诱发的白血病 ,均属于我国天津 (T) -上海 (S) -遵义 (Z)小鼠白血病系统之内[1 ,2 ] 。近年来未见T638白血病研究的进一步报道 ,情况不详。L6565病毒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由程立等于 1 965年建立的瘤株[3~ 6] 。 1 986年张雷等[7] 应用L6565白血病小鼠外周血液无细胞提取液感染NIH/3T3细胞 ,在体外建成了L6565-B1 细胞系 ,惜已失传。最近 ,殷莲华等[8] 将L6565白血病小鼠脾脏在灭菌条件下制成细胞悬液后 ,用RPMI 1 640液和 1 0 %小牛血清中培养 2 0代后 ,再用有限稀释法置…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前期工作中成功制备了IL-18基因修饰的白血病疫苗,为了探讨IL-18基因修饰瘤苗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实验采用L1210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在小鼠体内接种IL-18基因修饰瘤苗,观察瘤苗对L1210细胞致瘤性的影响及免疫保护作用,并进一步对其抗白血病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IL-18基因修饰瘤苗能够明显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大部分小鼠达到长期生存,且长生存小鼠用野生型L1210细胞二次攻击后大多数仍能长期生存,表明IL-18基因修饰瘤苗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并可诱导小鼠产生免疫记忆和免疫保护。机制探讨发现,接种IL-18基因修饰瘤苗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L1210肿瘤细胞的CTL及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IL-18基因修饰瘤苗能够显著增强抗肿瘤CTL和NK细胞反应。接种瘤苗可使小鼠IFN-γ水平升高,但与对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提示IFN-γ可能在IL-18基因修饰瘤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小鼠白血病克隆细胞株LAC-1及其母系L783白血病细胞的抗原性进行研究,证实LAC-1瘤细胞表面存在着正常同系SW-1小鼠所不具有的肿瘤抗原(TSA)成份表达,并可被同系宿主免疫系统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包括对相应肿瘤特异的移植排斥作用,细胞介导的特异性杀伤效应和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结合抗体。同时还证明LAC-1细胞与其母系L783白血病细胞具有高度的TSA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中医在治疗白血病中,根据辨证论治,常用活血化瘀药或养阴药。我们研究了这类药物对肿瘤细胞C-AMP的影响,取第七天小鼠白血病L1∶10细胞腹腔内给药二小时的腹水或正常小鼠接种癌细胞于腹腔,24小时后给药(每天一次5-10天),停药24小时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进行莪术抗癌作用原理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用莪术处理的艾氏腹水癌瘤苗免疫昆明种小鼠,与碘乙酸瘤苗一样,均能使动物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进一步用615近交系小鼠的L615白血病作模型,同样发现,用莪术L615瘤苗与X线照射L615瘤苗主动免疫后,均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一台实验型碎石机(XL1.Dornier)以18KV的高压进行水下火花放电形成冲击波,以此辐照了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从组织学和流动细胞计数上的研究揭示:冲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人M5型白血病细胞系SHI-1/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探讨白血病细胞的接种密度与SCID小鼠成瘤率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不同密度的人白血病细胞SHI-1注射至SCID小鼠腹腔。定期尾静脉取血并以流式细胞术(FCM)监测肿瘤细胞表面标志CD14及CD137L的变化。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和FCM分析SCID小鼠的骨髓、肝脏、脾脏和肾脏中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及病理变化。结果:将不同密度的SHI-1细胞移植至小鼠腹腔,均可发现瘤块生长。同时中、高剂量组小鼠的主要组织器官呈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的浸润。最早在移植3周后即可在尾静脉检测到肿瘤细胞,并与注射细胞量相关。结论:建立的SHI-1/SCID小鼠模型为人M5型白血病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小鼠β-防御素2肿瘤疫苗的抗白血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β-防御素2(MBD2)肿瘤疫苗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体内接种转染MBD2的L1210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MBD2),观察细胞的致瘤性改变;对长期存活的小鼠用野生型L1210细胞进行二次攻击,探讨瘤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用照射L1210-MBD2瘤苗注射荷瘤小鼠,检测瘤苗的治疗效果。采用乳酸脱氢酶活性法测定接种瘤苗后小鼠脾脏细胞CTL及NK细胞毒活性,ELISA法检测脾细胞产生IFN-γ及IL-12含量。结果:转染MBD2使L1210细胞致瘤性明显降低(P〈0.05),80%小鼠长期生存;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用野生型L1210细胞二次攻击后100%dx鼠仍能长期生存。照射瘤苗能使50%的荷瘤小鼠长期生存,而对照组小鼠则全部死亡,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MBD2瘤苗后,小鼠脾细胞对L1210的CTL及NK杀伤活性明显增强(P〈0.05),产生IFN-γ、IL-1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L1210-MBD2瘤苗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反应显示出较强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