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基于温湿度传感器SHT75开发的新型多通道数字温湿度传感器,阐述了其硬件电路、软件结构和实现的功能.该多通道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具有准确、可靠、价格低和体积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自启动温湿记录仪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本介绍了一种小型高精度温湿度记录仪的设计,并详细说明了其所采用的自启动技术,给出了其原理图和设计思路,包括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及供电模块的选型,给出了硬件电路原理及其软件流程.该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ARM9(S3C2440+Linux)嵌入式技术,开发了水火弯板机加热头的距离随动保持系统。配备了测距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电机、LCD显示器及一些外围硬件与电路,实现了用电机带动加热头上下移动来保持它与钢板的距离不变的目标。该系统具有距离和温湿度的实时显示、小车行进、语音报警、红外循迹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数字式温湿度数据采集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S2450和DS18b20具有单总线接口的特点,用模拟量输出的传感器,实现了多点多参数数字式温湿度数据采集器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电路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干、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用干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的数学公式,并对公式进行了推导,求出了该公式的灵敏度系数和方差.使用德国富琪温湿度环境试验箱构成实验环境,在温度变化为±0.15℃范围内对各项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用干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结果的不确定度≤1.5%.并提出干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直膨式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过程高度耦合,造成传统方法下室内空气温湿度的同时精确控制较难实现。本研究基于模糊PD控制逻辑,利用稳态ANN模型建立新型温湿度同时控制算法,根据实时温湿度的控制误差计算所需的显、潜冷量,输出风机、压缩机转速,实现温湿度的同时控制。针对建立的新型控制算法,进行了控制性能验证实验,命令跟随实验结果表明,在新型控制算法的控制下,空气干球与湿球温度设定值改变后在720 s内被稳定在新的设定值,误差在±0.2℃以内;负荷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在有负荷扰动的条件下,控制器在干湿球温度偏离设定值0.5℃后迅速响应,并在600 s内将干湿球温度控制到设定值,波动不超过0.2℃。因此本文建立的新型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使用变速直膨式系统进行室内空气温湿度同时控制。  相似文献   

7.
一、检定干湿球温湿度计时是否应同时检定干球、湿球温度计示值误差? 结合JJG205—2005《机械式温湿度计》检定规程7.3.2.2温度示值误差检定、7.3.2.3湿度示值误差检定以及附录A中的“检定记录格式”来看,笔者认为,JJG205—2005对于干湿球温湿度计来说,只是规定了其十球温度计的温度示值误差检定,而没有规定在温度示值误差检定时要同时检定湿球温度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8位单片机设计实现的低功耗移动空调,可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局部温湿度调节.本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按键操作显示面板、音乐蜂鸣器电路、温度采集电路、开关电源供电电路5个模块.数码管可显示当前温湿度信息,用户可根据需求自定义设置温湿度,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调节及监测.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湿度测量的环境试验过程中,气体温度高达90℃,工作空间小至0.01 m3。本文针对环境试验湿度测量的气体温度高、试验工作空间小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微型结构的通风干湿表。通过选择小尺寸风机、小尺寸温度计的方法,获得一种微型结构的通风干湿表。通过对风机的镀膜处理,使风机能够承受温度95℃、湿度100%RH的温湿度条件。通过提高干湿球温度差测量的准确度、重新标定干湿球系数A值、采用干湿球温度计绝热连接等方法,提高了通风干湿表的测量准确度,满足了环境试验湿度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同肖 《中国计量》2010,(8):132-132
SHD-型湿度表自动检定装置是用来检测温湿度表(计)、于湿球温度计、数字温湿度表和其他各类温湿度传感器的专用检定设备,其制造标准依据JJG205—2005《温湿度计检定规程》及其他相关规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及时监测环境温湿度的需求,给出了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温湿度监测与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采用SHT11温湿度传感器芯片,对温湿度监测与报警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温湿度采集和实时显示及超过设置上、下限温湿度自动报警等功能;该系统还具有成本低、环境采集误差小、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干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的原理,分析了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风速对相对湿度测量误差影响,对相对湿度测量合理选择测试仪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基于MSC1200的温湿度自动校准系统。以JJF 1101-2003《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为设计依据,硬件以美国TI公司的MSC1200作为测量、信号处理以及通信核心部件,组成一套多通道高精度温湿度采集仪。按照校准规范的要求设计专用的校准软件,通过RS232接口与温湿度采集仪通信,将测量数据进行显示、绘图、存储,计算并自动生成满足要求的原始记录及校准报告,从而实现校准过程程序化、规范化、自动化,满足计量部门对环境试验设备温湿度校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湿敏电容传感器的稳定性特征,利用14支湿敏电容传感器静态测试数据,用误差年漂移量定量表征湿敏电容传感器的稳定性,并对误差年漂移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敏电容传感器的稳定性受温度、温度和湿度的交互作用以及厂家制造水平的影响,低温时稳定性较差;室温时稳定性随湿度升高而降低。经过一年的使用,78.6%的湿敏电容传感器无法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气象环境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影响重大及传统传感器测量物理量单一等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方案。该传感器集风速、风向、光照强度、温度、湿度为一体,网络容量大、功耗低、易于扩充并且支持自组网。根据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结构和硬件电路,井给出了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 in the chemoresistive response of inherently conductive polymer (ICP) sensors in the performance of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e-natural olfactory sensor emulator (e-NOSE) system is evaluated. Temperature was found to strongly influence the response of the chemoresistors, even over modest ranges (ca. 2/spl deg/C). An e-NOSE array of eight ICP sensor elements, a relative humidity (RH/spl plusmn/0.1%) sensor, and a 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vice (RTD/spl plusmn/0.1/spl deg/C) was tested at five different RH levels while the temperature was allowed to vary with the ambient. A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 /spl beta/ for each material was independently and empirically determined then applied to the raw sensor data prior to input to the ANN. Conversely, uncorrected data was also passed to the AN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NN was evaluated by determining the error found between the actual humidity versus the calculated humidity. The error obtained using raw input sensor data was found to be 10.5% and using temperature corrected data, 9.3%. This negligible difference demonstrates that the ANN was capable of adequately addressing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chemoresistive sensors once temperature was inclusively passed to the ANN.  相似文献   

17.
三角法激光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及消除方法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分析了三角法激光测量系统的误差,得出:定点标定和插值可以消除光学放大率随测量点位置变化的影响;双光路方案或标准点校准方法可以消除光线路径随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而引入的误差;提高激光束质量和采用峰值求光斑中心的方法,可以消除激光束强度分布,物体表面粗糙度,CCD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等引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光扭矩传感器信号转换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扭矩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进行光电转换过程中,由于温度影响,造成了直流电平漂移误差,影响系统的测量精度。对直流电平漂移误差进行了分析,针对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了采用正负温度补偿、热敏电阻和差动电路三种补偿方案,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差动补偿电路的方法,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消除直流电平漂移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