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不同月份采摘的贴梗海棠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发现3月和7月采集的贴梗海棠叶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7月贴梗海棠叶中乙酸乙酯部位(IC50=47.27μg/mL)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好,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213.38μg/mL)。7月贴梗海棠叶中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高于3月叶中相应部位,而石油醚部位低于3月叶的石油醚部位,且都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此外,各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明确石韦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机制,该研究以石韦9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萃取物为试材,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采用pNPG法(p-ni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pNPG)、DNS法(3,5-dinitro salicylic acid,DNS)考察石韦不同极性萃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并采用酶促动力学方法与Lineweaver-Burk曲线分析最强活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类型,以期为石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石韦水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_(50)值分别为(4.71±0.72)μg·mL^(-1)、IC_(50)=(48.40±0.32)μg·mL^(-1),并显著强于其他萃取物(P<0.05),且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弱于阿卡波糖。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IC_(50)值分别为(2857.36±1.35)μg·mL^(-1)和(16.41±0.63)μg·mL^(-1)。酶促动力学显示水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为可逆性抑制,Lineweaver-Burk曲线显示为竞争性抑制。综上结果表明,石韦水萃取物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是一种胃肠道副作用小、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来源。  相似文献   

3.
测定荔枝核中的游离氨基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荔枝核水提取液、醇提取液样品。在醇提取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高于水提取液,在两种提取液中共检出了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4种为未知氨基酸,6种必需氨基酸);已知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307μg.kg-1(醇提取液)和269μg.kg-1(水提取液),总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500μg.kg-1,必需氨基酸的量占总游离氨基酸量的44%。结论:荔枝核中的游离氨基酸具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索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采用40%乙醇和纤维素酶组合提取,石油醚、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分离,获得橡实粗提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萃余水相。通过测定酶抑制作用,研究各极性萃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各提取物可能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抑制效果最佳,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IC_(50)分别为1.590±0.073 mg/g、3.927±0.019(×10^(-3) mg/g);通过HPLC含量测定发现乙酸乙酯相中6种活性成含量最高,鞣花酸含量为500.75±6.93 mg/g,高于其他组分10~50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只有鞣花酸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良好的结合活性。以上结果表明,鞣花酸可能是橡实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初步探索山药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山药进行热水浸提,采用1:5的料液比,浸提温度90℃,时间2小时,超滤获得山药水浸提物,利用α-葡萄糖苷酶对淀粉降解反应建立酶活检测体系,通过检测酶反应产物分析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结果: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大于46%,IC50值为1.9 g/ml。结论: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提示山药可以作为肥胖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的一种药食同源食材,本实验结果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合理选择膳食结构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初步探索山药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山药进行热水浸提,采用1:5的料液比,浸提温度90℃,时间2小时,超滤获得山药水浸提物,利用α-葡萄糖苷酶对淀粉降解反应建立酶活检测体系,通过检测酶反应产物分析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结果: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大于46%,IC50值为1.9 g/ml。结论: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提示山药可以作为肥胖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的一种药食同源食材,本实验结果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合理选择膳食结构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梵净山薇菜的营养成分,为梵净山薇菜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国标的方法测定梵净山薇菜的蛋白质、维生素C、总糖、还原糖、粗纤维、氨基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梵净山薇菜蛋白质、粗纤维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总量达22194g/100g,必需氨基酸(EAA)/氨基酸总量(TAA)为44769%,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为93200%,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624,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以钾和铁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 74180、71990mg/kg。结论:梵净山薇菜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均衡、矿物质元素丰富、营养价值较高的野菜,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软体部分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共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软体部干重的52.26%;4种呈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为22.07%,占氨基酸总量的42.23%;必需氨基酸(EAA)总含量为20.72%,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  相似文献   

9.
丹参种子脂肪及蛋白质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西商洛丹参GAP基地丹参种子为材料,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丹参种子中的脂肪酸组分.用VS-KT-P型自动凯氏定氮仪分析种子蛋白质总含量及蛋白质组分,用121M型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种子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以明确丹参种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丹参种子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8.1%,其中亚麻酸、哑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油脂的28.84%、37.43%和22.03%,而且,亚麻酸和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6%)明显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2%),说明其脂肪酸的组成不饱和程度高.丹参种子中蛋白质总含量为14.46%,其中麦谷蛋白含量最高,占蛋白质总量的72.57%,其余依次为清蛋白17.03%、醇溶蛋白6.09%、球蛋白4.31%;丹参种子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TAA)的59.2%,其中赖氨酸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88.91,其它必需氨基酸SRC接近100.结果说明丹参种子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人面果叶子、根部、果实提取物体外抗糖尿病活性,相应测定了其石油醚提取物(PFr.)、乙酸乙酯提取物(EFr.)、正丁醇提取物(BFr.)、水提取物(WFr.)的α-葡萄糖苷酶与α-淀粉酶抑制活性,以及HepG2细胞的促葡萄糖消耗能力。果实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17.81±1.09μg/mL)、叶子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18.60±1.56μg/mL)、根部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14.05±0.24μg/mL)、根部正丁醇提取物(IC50=13.01±0.38μg/mL)显示了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acarbose IC50200μg/mL)。而根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提取物在600μg/mL的浓度下就显示了90%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在1.5 mg/mL的浓度下显示了90%的α-淀粉酶抑制率。在促葡萄糖消耗试验中,果实乙酸乙酯提取物在浓度为7.5~30 mg/mL时显示了很好的促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能力(P0.001),叶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根部正丁醇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促葡萄糖消耗率达到了3.08、3.12、1.93,仅次于果实乙酸乙酯提取物(3.91)。此次研究为人面果抗糖尿病活性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五种苦苣苔科植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5种苦苣苔科植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进行比较,发现5种植物不同部位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牛耳岩白菜石油醚部位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26.19μg/mL,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μg/mL)。不同植物比较,牛耳岩白菜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好,其3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与Acarbose相比均有很高抑制活性;对牛耳岩白菜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属于非竞争性抑制类型,Ki值分别为4.24和40.04μg/mL。正丁醇提取物则属于竞争性抑制类型(Ki=205.48μg/mL)  相似文献   

12.
筛选出五味子抗氧化活性最强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优的部位。对各提取物及有效部位进行含量测定。以对DPP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代表其抗氧化活性,比较五味子各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阿卡波糖(ACAR)为阳性对照,对各提取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进行比较。采用Origin 8软件中的多项拟合计算活性实验的IC50值及Abs0.7值,并采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测定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间的相关性。五味子药材中含量最高的是总多糖类物质,含量为72.9 mg GL/g DM,其次为总酚酸类物质,含量为46.8 mg GA/g DM,木脂素类物质含量为39.6 mg SC/g DM,三萜类物质含量为32.2 mg OL/g DM,总黄酮类物质含量最低,为22.6 mg RU/g DM。五味子各有效部位抗氧化活性顺序为:总木脂素总黄酮总三萜总酚酸总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强的为总木脂素(IC50值为0.24),抑制作用最弱的为总三萜。五味子70%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最优。五味子中总木脂素具有最优的抗氧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抗氧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与木脂素类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96微孔板法,首次对河南鼠尾草抑制酵母和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研究。河南鼠尾草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28.73μg/mL)和正丁醇提取物(IC50=73.90μg/mL)抑制酵母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远高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μg/mL),但只有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366.79μg/mL)具有抑制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阳性对照Acarbose未检测出其IC50。结果表明,河南鼠尾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酵母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但只有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良好的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灰兜巴醇提石油醚萃取、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醇提正丁醇萃取、醇提萃取剩余部分和水提部分对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在药物与酶反应过程中振荡对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灰兜巴各提取部分均表现出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一种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且振荡对其抑制率的影响较大,在反应过程中应使酶与药物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指标,优选出1398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氨肽酶在一定条件下复配酶解条斑紫菜蛋白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酶解液加入乙醇至终浓度为60%以沉淀去除多糖,上清液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粗品。该粗品利用SP Sepharose High Performance阳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凝胶层析和Mono Q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一种肽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LGI)。LGI经反向高效液相层析测定纯度为62.4%,基本特性分析显示其具较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对α-葡萄糖苷酶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97.36μg/mL,属于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及其2种纯化物(P-1和P-2)对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作用以及纯化物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类型.结果显示,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和纯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大小与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种多酚样品中,纯化物P-2的抑酶活性最强,纯化物P-1次之,提取物最弱,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mg/mL)分别为0.045、0.185和0.278.石榴皮多酚纯化物P-2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浓度为0.01 mg/mL时该纯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常数Ki为1.22 μg/mL.  相似文献   

17.
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不同物种的α-葡糖糖苷酶的亲缘关系,分析降血糖药物米格列醇与甜菜(Beta vulgaris)的α-葡糖糖苷酶相互作用位点在其他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中相应的氨基酸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米格列醇位于一个凹向酶分子内部的狭窄的结合口袋中,其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以静电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由于米格列醇的强水溶性和多羟基的特点,与酸性的天冬氨酸之间形成多个Ο-Η氢键,对甜菜(Beta vulgaris)的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TMHMM预测甜菜(Beta vulgaris)的α-葡萄糖苷酶的序列,结果未发现跨膜区。通过多序列比对发现,在米格列醇与甜菜(Beta vulgaris)的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位点处的氨基酸中,在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5个物种茶(Camellia sinensis),黄瓜(Cucumis sativus),木本棉(Gossypium arboretum),甘庶属割手密(Spontaneum)和蒺藜状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中有81.82%的氨基酸都是保守的,且主要是极性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和天冬氨酸。这为进一步研究降血糖药物在其他物种中的表现及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黄姜花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抗氧化、酶抑制活性及抗炎作用。本文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得黄姜花花水提物和醇提物,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Orbitrap MS)分析其提取物化学成分,共鉴定出58种化合物,包括11种酚类和18种黄酮类化合物。黄姜花花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同时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提取物在无毒范围内(62.5、125、250μg/mL)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促炎症介质(NO和PGE2)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过度分泌。本实验为黄姜花花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红景天提取物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具有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该研究首先构建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体系,测定其抑制活性,通过酶抑制动力学判断抑制类型,然后采用UHPLC-QE-MS、分子对接进一步探索提取物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物质。结果表明,红景天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IC_(50)为1.538 mg/mL,抑制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性混合可逆抑制;UHPLC-QE-MS共检测出1245种化合物,其中脂肪酸类、萜类及其衍生物、黄酮及类黄酮类为化合物最多的3类,分别有107种、85种、66种,其次还鉴定出酚类、氨基酸类、糖类等多类物质;分子对接显示,20种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中11种可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表儿茶素结合能(-17.08 kJ/mol)最低、结合活性最佳,咖啡酸形成氢键最多为5个,分别与His-515、Arg-437、Glu-432、His-348残基相连,咖啡酸、L-苹果酸、槲皮素和酪醇具有相同结合位点Arg-437。研究旨为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开发以及红景天资源利用提供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体外测定了灵菊七石油醚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灵菊七石油醚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灵菊七石油醚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浓度在5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59.6%。经GC-MS分析从灵菊七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17个化合物,占流出峰总面积的78.1%。石油醚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