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枸骨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提取和柱层析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枸骨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3,28-乌苏酸二醇(2)、熊果酸(3)、异鼠李黄素(4)、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5)、地榆苷Ⅰ(6)、槲皮苷-3-O-β-D-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8)、冬青苷Ⅱ(9).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9的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薄层制备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1株分离自南海沉积物的海洋真菌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的大米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1-7分别被鉴定为:6,8‐dihydroxyisocoumarin‐3‐butyl formate(1),6,8‐dihydroxyisocoumarin‐3‐carboxylic acid(2),6‐methoxy‐8‐hydroxyisocoumarin‐3‐carboxylic acid(3),(+)‐sclerotiorin(4),4‐methyl‐5,6‐dihydropyren‐2‐one(5),5‐羟甲基糠醛(6),胡萝卜甙(7)。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6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方法从海洋真菌Fusarium sp.的菌丝体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3β,15β-二羟基-(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7-酮(1)、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和丁二酸(5).其中化合物1和2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大头艾纳香(Blumea megacephala(Randeria)Chang etTseng)全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小麦黄素(2)、豆甾醇二十六烷酸酯(3)、豆甾醇十八烷酸酯(4)、α-香树脂醇(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β-香树脂醇乙酸酯(7)、β-谷甾醇(8)、豆甾醇(9)、β-胡萝卜苷(10)、二十七烷醇(11)、十六烷酸(12)和二十四烷酸(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头艾纳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反向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深海来源的真菌Penicillium sp.F00120在高盐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1)、4-methyl-5,6-dihydro-2-pyranone(2)、citreohybridonol(3)、1-linoleoylglycerol(4)、5α,6α-Epoxy-(22E,24R)-ergosta-8(14),22-diene-3β,7β-diol(5)、macrophorin(6)、purpurogemutantin(7)、3-(2S,4S-dihydroxypentyl)-6,8-dihydroxyisocoumarin(8)、5-hydroxy-7-(2'-hydroxypropyl)-2-methylchromone(9)。化合物2~4、6~9均为首次从深海沉积物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从紫丁香花蕾乙酸乙酯溶液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丁香苦素B(1)、齐墩果酸(2)、乌苏酸(3)、羽扇豆酸(4)、羽扇豆醇(5)、对羟基苯丙醇(6)、对羟基苯乙醇(7)和β-谷甾醇(8)。其中化合物6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花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钩枝藤枝条中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钩枝藤[Ancistrocladus tectorius (Lour.) Merr.]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各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为:表丁香脂素 (1)、丁香脂素 (2)、松脂醇 (3)、浙贝素 (4)、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 (5)、ancistrocline (6)、hamatine (7)、ancistrocladine (8)、ancistrotectorine (9)和β-谷甾醇 (10)。化合物1 ~ 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上述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 1、3、4和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LH-20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中药玄参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并结合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哈巴俄苷(1)、哈巴苷(2)、益母草苷A(3)、6-O-甲基梓醇(4)、京尼平苷(5)、6-O-α-L-鼠李糖基桃叶珊瑚苷(6)、ningpogenin(7),甘草素(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麦芽糖(10),熊果酸(11),丙三醇(12),5-羟甲基糠醛(13),胡萝卜苷(14)及β-谷甾醇(15)。其中化合物3、6、8、9、10、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运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大果榕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染料木黄酮(1),wighteone(2),5,7,4’,trihydroxy-6-(2-hydroxy-3-methyl-3-butenyl)isoflavone(3),5,7,4’-trihydroxy-3’-(2-hydroxy-3-methyl-3-butenyl)isoflavone(4),alpin-umisoflavone(5),derrone(6),(3R)-5-formylmellein(7),3β-(1-Hydroxyethyl)-7-hydroxy-1-isobenzofuranone(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化合物4,7,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综合使用硅胶柱色谱、HP20大孔树脂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对木荷(Schima superba)茎皮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以及应用MS、NMR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木荷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酸(1)、棕榈酸(2)、Dodecanoic acid(3)、松脂素(4)、槲皮素(5)、山柰酚(6)、Americanin A(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及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9)。化合物1~4 为首次从木荷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9 为首次从木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各种色谱对硬毛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硬毛地笋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β-胡萝卜素(1),7,3’,4’-三羟基黄酮(2),β-谷甾醇(3),3’,4’,5-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α-香树脂醇(5),β-香树脂醇(6),24-羟基-乌苏-12-烯-28-酸(7),β-胡萝卜苷(8),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6α-醇-3β-O-葡萄糖苷(9)。化合物4,7和9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硬毛地笋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花蕾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碱(1)、胡萝卜苷(2)、豆甾醇3-O-葡萄糖苷(3)、α-菠甾醇(4)、7-豆甾烯-3β-醇(5)、人参皂苷Rk3(6)、人参皂苷Re(7)、人参皂苷Rg2(8)、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五加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3、4、5为人参花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从灰毛豆叶片中分离出内生真菌-淡紫拟青霉菌Purureocillium lilacinum(TPL04),对其发酵产物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制备薄层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化合物结构鉴定为5-羟基己酸-4-内酯(1)、(R)-4-苄基-2-噁唑烷酮(2)、2′-脱氧胸苷(3)、对羟基苯甲酸甲酯(4)、光色素(5)、β-胡萝卜苷(6)、尿嘧啶核苷(7)、己六醇(8)。其中化合物1、2、4是首次从淡紫拟青霉菌中分离得到,抑菌实验表明化合物4对水稻纹枯菌(Pellicularia sasakii)、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草莓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油菜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四种植物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种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海芒果叶中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为熊果醇(1),(23Z)-9,19-cycloart-25-ene-3β,24-diol(2),大戟醇(3),乌苏酸(4),2α-羟基乌苏酸(5),乙酰乌苏酸(6),α-香树脂醇(7)。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铁甲草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方法,研究了铁甲草(Cassia mimosoides Linn.)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从铁甲草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大黄素(1)、木犀草素(2)、间苯二酚(3)、齐墩果酸(4)、(R)-鹰爪三醇(5)、α-L-鼠李糖(6)、β-谷甾醇(7)和胡萝卜苷(8).除化合物1以外,其余均是首次从铁甲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在该科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BV2为生物活性导向模型首次研究糙叶五加Acanthopanax henryi(Oliv.) Harms果实的化学成分。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制备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糙叶五加果实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2-糠醛(1)、5-羟基麦芽酚(2)、原儿茶酸(3)、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山奈酚-3-芸香苷(6)、(-)-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simplexoside(8)、(-)-芝麻素(9)、松香(10)、苯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O-乙酸酯(11)、3,4-二羟基-p-薄荷-1-烯(12)、(4R)-p-薄荷-1-烯-4,7-二醇(13)、(2E,6R)-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4)、(+)-(3S,4S,6R)-3,6-二羟基-1-薄荷烯(15)、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16)、styraxlignolide E(17)、styraxlignolide D(18)。化合物2、8、10~15、17、18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7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6、9、16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被测试化合物均表现出了一定的NO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4、7、9、12、13、18表现出了适度的抑制NO生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檵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ODS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R.Br.)oliver)茎叶中分离并鉴定了六个化合物:植物醇(1)、glycerol 1-(14-methlpentadecano-ate)(2)、methyl-(7R,8R)-4-hydroxy-8′,9′-dinor-4′,7-epoxy-8,3′-neolignan-7′-ate(3)、trans-p-coumaric acid ethylester(4)、落叶松树脂酸(laricinolic acid)(5)、tiliroside(6)。除化合物1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檵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平颏海蛇干体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平颏海蛇干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胆甾醇(1)、5,6β-Epoxysitosteryl oleate(2)、9-Octadecenoic acid(9Z)-,(2R)-2,3-bis[(1-oxooctadecyl)oxy]propyl ester(3)、1-甲基海因(4)、α-棕榈酸甘油酯(5)、鲛肝醇(6)、7α-甲氧基-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2、3、5、6、7为首次从平颏海蛇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几乎无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从红树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运用色谱方法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根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与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1),环阿尔廷醇(2),羽扇豆醇(3),19-Norlanost-5-en-3-ol(4),24-methylenelanost-9(11)-en-3β-ol(5),4-甲基胆甾-7-烯-3β-醇(6),植醇(7)。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对榕树须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8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木栓酮(3),木栓醇(4),正三十五烷醇(5),白桦酯酸(6),β-谷甾醇(7)和豆甾-4-烯-6β-羟基-3-酮(8)。除化合物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