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陕北秧歌是诞生在黄土高原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一朵艳丽的民间艺术之花,他与其他陕北民间艺术形成一样,以其粗犷豪放、质朴优美的艺术风格,散发着泥土般的醉人芬芳,而陕北秧歌更有其自身独树一帜的美。本文从视觉美和听觉美两方面入手,对陕北秧歌的审美文化特征进行研究,视觉美包括:服饰美、道具美、动作美、妆容美、队形美。听觉美包括:音乐美和唱词美。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更是给人一种和谐、舒适、享受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陕北秧歌学校教育——陕北地区初中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彦东 《科技资讯》2014,12(18):163-163
陕北秧歌是四大秧歌之一,也可以说是该地区人民的优秀文化之一,曾在2006年就被列入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这种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基于秧歌这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教育局在2007年将其纳入课堂进行教学,该教学存在大量问题,严重影响到民间文化的传承。对此,本文将针对陕北秧歌学校教育中的初中教学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3.
陕北秧歌与东北秧歌动作风格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鑫 《枣庄师专学报》2004,21(4):98-100
"秧歌"是汉民族所特有的民间舞蹈.在众多秧歌舞蹈中陕北秧歌与东北秧歌是较具代表性的两种秧歌形式,但二者在动作特点及表演风格上互有异同,这主要是受到历史、宗教、生态环境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广泛,但延安大学开设的课程只有陕北秧歌和安塞腰鼓,课程形式较单一,且学生对其了解多停留在广泛开展的扭秧歌和安塞腰鼓上,对其他项目了解甚少,多数人参与该项目的时间都是在校内的公选课上,每周参与次数多为1次且每次参与的时间为90~100 min,增强体质、消遣娱乐、应付考试是参与的主要目的,个人差异相对不大,对陕北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缺乏了解和缺乏锻炼氛围是影响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挖掘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高校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陕北民俗体育的发展。陕北有着丰富的特色民俗体育资源,如陕北秧歌、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靖边跑驴、志丹羊皮扇鼓等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其发展正面临巨大困境。建议将民俗体育引进课堂,建立动、静态交替陕北民俗体育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洛川蹩鼓的变迁及传承进行研究。认为:洛川蹩鼓的起源与先民们对鼓的多符号神通崇拜和鼓在历史军事中的工具理性功能密不可分;洛川蹩鼓由起初的军事、祭祀、娱神和祈祷等神圣化角色扮演向娱人、表演、到教育、健身等世俗化变迁的过程中,呈现出了越来越宽泛的适应性功能;洛川蹩鼓传承载体主要依附于陕北秧歌、社火、庙会、转九曲等陕北民俗节庆仪式;洛川蹩鼓在传承中存在角色神圣与世俗化断裂、象征战争的武鼓与表演化的文鼓断裂;这种断裂一般以机构符号记忆和传统乡土社会的仪式而得以弥补;寄生于陕北秧歌和传统乡土社会民俗仪式是洛川蹩鼓生存与传承的文化基石。  相似文献   

7.
以高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体育课中设置健身秧歌运动项目,通过对实验前后身体功能各项指标的测试,探讨在高校体育课开设健身秧歌运动项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传统秧歌的起源、发展以及健身秧歌的产生、发展、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从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交流价值等几个方面对健身秧歌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此外,从全民健身运动的内涵及意义入手,对健身秧歌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从传统秧歌到健身秧歌的转变符合我国大众的文化观念,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健身秧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健身者的学习和锻炼,并且运动形式多样,动作自由活泼,对场地要求不高,健身成本低,符合居民一般的体育消费水平,易于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9.
郑德志 《科技信息》2008,(34):260-261
秧歌作为东北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高校公共体育课秧歌课程的开设,在满足了学生求的健康和形体美的心理愿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高校秧歌表演课程的教学要想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校园学习气氛的培养等方面也应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张锦华  朱守波 《科技信息》2010,(12):I0260-I0260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南京六所高校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选修健身秧歌后团队意识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为习练健身秧歌对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战文腾 《科技信息》2010,(3):I0187-I0187,I02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加强体育锻炼更成为一种理性的选择,但社会体育的开展仍然不温不火。社区体育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开展得还不够理想,如场地、器材不足等状况。通过探讨秧歌运动对胶东半岛社区体育发展的作用.发现秧歌运动恰能补充它的不足,是其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有力结合能更好的利于秧歌运动的继承和发扬及社区体育的开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舞蹈--健身秧歌的渊源与历史发展、特征及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发现:秧歌的表演与开展具有实现奥林匹克精神所强调的友谊和团结,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世界和平和建立和谐、美好社会的目标等宗旨与功能.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点的各种秧歌表演为我国即将举办的奥运会和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和民族团结的崇高理想提供烘拓: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中国大地和平欢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延安大学学生体育基础水平差的实际,对陕北地区中学和延安大学学生体育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初步掌握陕北域学生的体育基本情况。分析导致学生体育差的原因,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实验,总结经验,提出加强和改善陕北池区中学体育,改革大学体育教学,改变陕北域学生为主体的延安大学学生体育落后状况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陕北地区延安、榆林两个地市的2区23县的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地居民对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比较了解;从事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是农民、退休人员和学生,其年龄主要集中在51-70这个年龄段,锻炼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户外空地和大众集中活动区,锻炼的时间主要是在日常空闲时、当地节俗日和乡亲喜庆日,没有固定的时间,其锻炼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当地体育机构和专业人员不健全,政府没有能很好地发挥其组织指导职能,其活动的开展大多是在节俗日和乡亲喜庆日自发组织开展;经费缺乏和场地设施不足是影响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建立健全体育场地设施、政府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发掘整理改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更好地开展陕北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观察健身秧歌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40名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秧歌锻炼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6个月秧歌健身锻炼,对照组不安排运动.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运动组锻炼前和锻炼6个月后次日,安静空腹状态下血液流变学、血糖和血脂指标.结果显示,秧歌锻炼有助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糖和血脂指标的改善,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所得结论是:健身秧歌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陕北城区事业单位职工体育的开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对增强体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显示:陕北事业单位职工体育活动的管理基本上都是有工会至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锻炼的项目选择上有差异性;活动场所短缺:宣传力度不够。本研究为陕北事业单位职工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探索新时期开展职工体育的新模式、新思路,对政府部门职工体育的新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价值,同时增强国民体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陕北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承担着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任。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陕北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困境,并从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制度建设以及培养教师专业成长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2012年陕北非农业人口和陕西省交通地图为主要数据,借助分形理论对陕北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空间结构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和榆林城镇等级规模较为集中,分布较为均衡,中间位序城镇较多;陕北城镇之间交通通达性较好,各城镇之间具备开展经济协作的基础设施条件,两市的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分布比较集中,城镇主要分布于沟谷河流沿线,形成城镇体系的主要发展轴线;陕北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从中心向四周密度递减,城镇体系呈现集聚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从教学模式和构建模式原则入手,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的问题解决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两种教学模式。从理论依据、模式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五个因素阐述健身秧歌的教学模式,旨在探索适合社会体育服务专业培养人才的健身秧歌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专业的健身秧歌社会体育指导员,促进健身秧歌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太谷秧歌发源于太谷民间,而后流传于太谷附近的县区,太谷秧歌剧目无论剧情还是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太谷民俗风情的特征.太谷有太谷秧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优秀演员和由来已久的编唱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