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勺型与非勺型者动态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其同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各时间段每30 min血压均值的标准差(s)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①非勺型高血压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各项参数值与勺型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②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S)和白昼收缩压变异性(dSS)、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S)及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S)IMT>1.0 mm组大于IMT≤1.0 mm组.③24hSS、nSS、nD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非勺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更大,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者血压变异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得24小时及白昼、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非AS组).对比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AS组较非AS组的24小时、白昼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以及相应变异性均显著增高(P<O.01).TG、TC、LDL-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动态血压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24 h动态血压检测(ABPM)方法观察偶测血压正常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4 h血压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2009年住院患者中偶测血压正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 例,男13 例,女8 例.平均年龄(63±4) 岁.记录24 h昼间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心率、白昼血压负荷值、夜间血压负荷值、昼夜节律以及勺型、非勺型.结果:ABPM能更真实地反映血压变化并能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ABPM能发现夜间血压不降低的高危非勺型高血压,以及许多临床高血压类型.结论:ABPM能帮助临床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改变的特点。方法对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P<0.05);高血压患者中靶器官损害的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者血压异性改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EH)患者和正常血压者的血压昼夜变异性,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以及与正常血压者的异同.方法12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正常血压者分别作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比较两组平均血压各参数(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和两组间的变异性参数--标准差s(24hSBPs、24hDBPs、dSBPs、dDBPs、nSBPs、nDBPs),各时间段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系数CV.结果高血压组平均血压参数(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显著大于正常血压组(P<0.001).昼夜变化规律两组一致,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参数(24hSBPs、24hDBPs、dSBPs、dDBPs、nSBPs、nDBPs)大于正常血压组.各时段的变异度指标--变异系数(24hSBPCV、24hDBPCV、dSBPCV、dDBPCV、nSBPCV、nDBPCV)其绝对值显著大于正常血压组.两者血压变异性(BPV)变化规律,均为昼夜24h血压变异大于白天的血压变异,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白天血压变异大于夜间血压变异.结论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显著大于正常血压者,而两者血压变异性的昼夜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两组。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并采用无创血压监测仪行24h血压监测,分析高血压患者24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结果 EH+CHD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高于EH岁组(P<0.05);EH+CHD组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均显著高于EH组(P<0.01或0.05);24hSBP-SD、DSBP-SD与PWV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扩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控制血压、降低血压变异性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多项参数监测与老年高血压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74例老年和163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多项参数与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老年组的24h血压均值、收缩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且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亦显著增高.老年组昼夜节律异常百分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且与心脑靶器官损害有显著性关系.心脑靶器官损害组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共同升高,昼夜节律消失,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显著增加,血压昼夜波动呈非杓型为特点,老年组的收缩压、收缩期血压变异性、收缩期血压负荷值增高更为显著.结论动态血压均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值变化与老年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血压变异性(BPV)与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的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已诊断为高血压并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患者的233例,对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控制组和未控制组。结果 (1)高血压未用药组和高血压药物未控制组的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和AASI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全天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未用药组和高血压药物未控制组的全天、白天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AASI呈负相关(P<0.01),而全天、白天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与AAS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和高血压药物控制组的全天、白天和夜间的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与AASI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经药物控制后AASI与BPV不相关,高血压药物未控制者AASI与BPV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4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药物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非药物组),分析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压变异系数.结果:LVH组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与非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与非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dSBP、nSBP、24h DBP、dDBP、nDBP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在高血压治疗中,不仅要进行血压水平控制,也要注重通过选择有效的药物调节血压昼夜节律,达到逆转靶器官损害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从而降低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曹荣  余振球  王容华 《中国医药》2012,7(7):816-818
目的 比较老年和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差异,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高血压科就诊的83例2周内未服药的高血压病患者,60岁≤年龄<80岁患者40例作为老年组,18岁≤年龄≤30岁患者43例作为青年组.2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的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和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青年高血压组[(61±12) mm Hg(1 mm Hg=0.133 kPa)比(52 ±9)mm Hg,(0.44±0.07)比(0.37±0.06),(11±2)%比(8±2)%,均P<0.01];24 h平均舒张压和24h平均心率明显低于青年高血压组[(79±10) mm Hg比(88±12)mm Hg,(69±8)次/mint比(74±9)次/min,均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主要以动态脉压增大和24h收缩压变异性升高为特点;而青年患者以24h平均舒张压升高为主.因此,临床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不仅要有效降低平均收缩压水平,还要改善脉压和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监测并比较12例正常老年对照组、51例非老年高血压组、52例老年高血压组的ABPM各参数。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DBP均值除白天DBP外,均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P<0.05,P<0.01,P<0.001)。血压负荷值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显著增高(P<0.01,P<0.001),DBP无差异。老年高血压组呈现夜间SBP下降率减小(P<0.05)。老年高血压与非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前者DBP均值及负荷值明显降低(P<0.01,P<0.001),而SBP两组无差异。各期老年高血压比较除白天SBP负荷值有差异外(P<0.05),余参数均无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期高血压,并伴有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减小。  相似文献   

12.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142例年龄大于6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81例无左室肥厚,61例有左室肥厚, 对两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及昼夜间比较,并对各参数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昼、夜收缩压水平、脉压与LVMI呈强相关,左室肥厚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脉压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②两组之间血压变异无差异;③所有患者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收缩压变异白昼大于夜间,而昼夜间舒张压变异、脉压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压变异相关性较小,主要与收缩压水平与脉压水平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舒张压变异与脉压水平处于相对恒定的水平,脉压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一个简便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郎群峰 《海峡药学》2009,21(5):112-114
目的研究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CBP)和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及诊室血压测定方法。考察62例高血压患者经国产苯磺酸氨氟地平治疗4周前后24h血压、白昼及夜阀平均血压等的变化,并计算谷峰比值。结果治疗4周后.CBP、24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均显著降低。总有效率为89.5%。收缩压和舒张压的24h降压疗效谷/峰比值分别为77.23%和72.36%。结论每日1次口服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可维持24h平穗降压。  相似文献   

14.
动态血压评价西拉普利的降压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西拉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 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西拉普利 2 .5 mg~ 5 m g每天 1次 ,疗程 4周 ,采用 2 4 h动态血压监测 (ABPM)及随测血压 (CBP)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80 .4 % ,谷峰比率 (T/ P) :收缩压 (SBP)为 72 .4 % ,舒张压 (DBP)为 5 0 .6%。治疗后 2 4 h SBP、DBP,平均 SBP负荷值、 DBP负荷值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白昼 SBP、DBP下降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 .9%。结论 :西拉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 ,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方法192例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24h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变异性及左心室质量变化。结果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夺(nSBP)及24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质量较治疗前减轻。结论厄贝沙坦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减轻左心室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住院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32例进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20例,IMT增厚组56例,IMT斑块组56例,后2组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另外,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132例患者分为非晨峰组49例和晨峰组83例.测定各组血脂、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 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TG、TC、LDL-C、HDL-C、ApoA、ApoB、Hcy、hs-CRP、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24 h SBPV、dSBPV、血压晨峰检出率、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Hcy、hs-CRP、24 h SBPV、dSBPV、血压晨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动态血压监测观察酰托普利的降压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酰托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22例,服用酰托普利片15mg,po,bid,连续服用2mo。治疗前后测24h动态血压。结果:经酰托普利片治疗2mo后,24hSBP血压下降了(2.3±s0.6)kPa,DBP下降了(1.8±0.5)kPa(均P<0.01),日间及夜间SBP与DBP均能等幅度的降低,总有效率为91%,所有受试病人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酰托普利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一线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损伤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肾功能的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夜间血压变异显著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左室重量指数高于杓型组,肾功能尿系列蛋白检出率非杓型组均显著高于杓型组。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节律类型较杓型组者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及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多沙唑嗪控释片对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化、平行对照研究方法。 5 8例服多沙唑嗪控释片 4mg ,poqd× 8wk ,5 6例服贝那普利 10mg ,poqd× 8wk。此外 ,对 3 3例开放服多沙唑嗪控释片 4mg ,qd× 8wk。服药前后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结果 :2组均能有效地降压 ,有效率分别为 81%及 77% (P >0 .0 5 )。多沙唑嗪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贝那普利组 (3 %及 2 0 % ) ,P <0 .0 1,无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动过速。 2 4hABPM示等幅度降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谷 /峰比值 :SBP为 0 .69,DBP为 0 .5 9。结论 :多沙唑嗪控释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长效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