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前线》2014,(3)
<正>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市考察时指出,要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城记"。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强调指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时再次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针对京津冀区域发展主要矛盾作出的重要论断。在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只有通过区域合作,才能有效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提高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历史性转变,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使得文旅融合成为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和载体。旅游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均被列为幸福产业,二者的深度融合将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京津冀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相似性,也呈现出不同特色,让文化资源通过旅游平台"活起来",成为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京津冀在机构融合的背景下应探索产业、市场、产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朝着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京津冀地区历来都是我国文化发展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围绕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探讨就开始备受关注,对  相似文献   

4.
邢华 《前线》2014,(3):18-21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市考察时指出,要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城记”。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强调指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时再次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针对京津冀区域发展主要矛盾作出的重要论断。在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只有通过区域合作,才能有效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提高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欠发达城市可确立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思路,以国家"互联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三严三实"为契机,大力发展本地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生态文化、乡村文化和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6.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区域文化高地是德州市顺应发展潮流、创新发展理念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应发掘和依托各种文化资源,从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入手,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创新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7.
<正>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目标路线和重点任务,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由此,拉开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幕。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高瞻远瞩,顶层设计,全面实施,京津冀这方热土正在书写中国区域发展的当代传奇,筑造着引领时代发展的历史性工程。三年来,京  相似文献   

8.
<正>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同时解决在京生物医药企业的原料药生产和认证的现实需求,帮助其在京津冀区域内优化布局、合理安排产业链环节,2014年5月,北京市经信委与北京市食药监局会同河北相关部门共同启动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协作、完善首都生物医药产业链"专项工作,拟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机遇,在北京周边选址建设北京生物医药专业园,为京药企业提供上游化学原料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难题,实现京津冀高水平、可持续协同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顶层设计方面取得突破。为此,特提出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的建议,即由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按相同比例出资,作为发起股东,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以京津冀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超越任何单独一方的价值立场,作为京津冀协同创新体,整体性地把京津冀全部区域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思想创造性提出了中国特色首都治理体系和区域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4,(7)
<正>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这为我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径。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更加明确了文化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0年,自治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一带一路"文化空间建构的复杂性,以及沿线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要突出强调"价值共享"的理念,以文化价值传播促进民心相通;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业竞争态势,着意强调本土文化认同的"在地消费"理念,以特色产品参与国际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区域文化市场竞争,在做强民族文化产业基础上使其融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既要以"价值共享"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又要遵循文化产业的在地性特征,做强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正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植根曹妃甸、服务新唐山,面向京津冀、辐射环渤海"办学定位,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家优质高职院校项目,融入唐山国际化沿海强市建设之中;彰显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服务国家发展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4.
本书秉承了《文化蓝皮书》10年来一贯的风格。"总报告"、"宏观视野"和"专家论坛"等栏目注重评估形势,分析问题,预测发展,提出建议。"行业报告"、"区域报告"、"个案研究"、"统计指标研究"等栏目侧重展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文化产业的年度发展动态和个案剖析。"国际文化产业"栏目介绍了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5.
原精袖  王思雨 《实践》2013,(9):2+49
多伦县将以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城四地、五个多伦",努力把多伦建设成为全区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富有生机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锡盟地区面向京津冀开放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实现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必须坚持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建立应有的利益共享机制,以此来促进和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河北省在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中的"外部性"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具有极其明显的特殊性,是影响和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短板。在区域绿色协同发展层面,河北省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竞争的新兴领域和战略重心,其关键就是要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我省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就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战略支撑,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做好整体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做优环境和平台,加强与京津对接和对外合作,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催生和打造文化精品,塑造文化品牌,强力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唐少清 《前线》2014,(6):55-57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关注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指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刻理解北京的"舍"与"得",提高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深刻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京津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具有较强的二元经济特征,京津强烈的"空吸"作用和较差的辐射  相似文献   

19.
城乡文化产业既相对独立,又辩证统一,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目前我国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极其不平衡,城乡文化产业迫切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使城乡文化要素相互融合,走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一体化道路。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走出"超前论"、"城市中心论"的误区,克服复制、照搬城市文化产业的不良倾向,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下,走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新探索和新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严谨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体现了他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借鉴了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有益成果。明确其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