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国产DMSO法聚丙烯腈(PAN)原丝与美国DMSO法PAN原丝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对比,找出了国产PAN原丝和美国PAN原丝在质量均一性、断面形状、取向度和结晶度、相对分子质量、共聚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别,为进一步提高我国PAN原丝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美国PAN原丝比国产PAN原丝有较高的强度、模量、相对分子质量、结晶度及取向度,较低的纤度、断后延伸率及各种不均率等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2.
文摘     
《炭素技术》2010,29(2):10-10
提出了一种聚丙烯腈(PAN)原丝的新型纺丝方法——凝胶法纺丝技术。根据凝胶化理论,从溶液浓度、体系的凝胶化温度和非溶剂水的影响3个方面对PAN原丝凝胶法纺丝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与干湿法纺丝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凝胶法纺丝所得的PAN原丝皮芯结构差更小,平均孔径半径更小,结构更精密,孔洞相对体积分数大幅下降,力学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腈(PAN)原丝质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炭纤维(CF)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X射线衍射等手段测定了3种PAN原丝的性能,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国原丝的性能如强度、模量、直径及离散性等均优于国产原丝。共聚组分和微观结构的差异是导致此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腈原丝及其干喷湿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用于 PAN基碳纤维的聚丙烯腈原丝的发展历史 ,阐述了聚丙烯腈纺丝工艺中的主要工序和技术关键 ,指出了可以在聚合、纺丝过程中通过控制杂质及使用高相对分子质量的 PAN树脂纺制 PAN纤维等方法来提高原丝的性能。着重介绍了目前纺丝工艺中 PAN共聚体的制备、纺丝流体的流变行为及其凝固过程等重要工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交联HDPE热水管材料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粒径、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进口过氧化物交联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水管材料及国产HDPE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进口样品具有支化度小、双键含量高、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熔融温度高、熔体流动速率小、合适的粒径及分布以及较高的力学性能等特点;而国产HDPE则不适合用于过氧化物交联热水管。  相似文献   

6.
两种HNO3法PAN原丝的性能和结构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国产HNO3法聚丙烯腈(PAN)原丝与日本HNO3法原丝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国产原丝与国外原丝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凝胶化理论初探及PAN原丝的凝胶法纺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聚丙烯腈(PAN)原丝的新型纺丝方法—凝胶法纺丝技术。根据凝胶化理论,从溶液浓度、体系的凝胶化温度和非溶剂水的影响3个方面对PAN原丝凝胶法纺丝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与干湿法纺丝进行比较,得出重要结论:凝胶法纺丝所得的PAN原丝皮芯结构差更小,平均孔洞半径更小,结构更致密,孔洞相对体积分数大幅度下降,力学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8.
二甲基亚砜法碳纤维用聚丙烯腈原丝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育梅  王刚 《化工科技》2001,9(3):60-63
介绍了碳纤维用二甲基亚砜法(DMSO)生产聚丙烯腈(PAN)原丝的技术新进展,并对国内DMSO法PAN原丝技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溶剂性质、原丝结构性能以及所制备的碳纤维性能等方面,对二甲基亚砜(DMSO)法与硝酸(HNO3)法生产的两种原丝进行比较,找出并分析两种溶剂生产的聚丙烯腈(PAN)原丝在密度及结构均一性等方面的区别。研究表明,DMSO法PAN原丝具有强度高、取向度高等优点,DMSO法更有利于提高碳纤维用PAN原丝质量。  相似文献   

10.
影响碳纤维用聚丙烯腈原丝水洗效果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洗是碳纤维用聚丙烯腈(PAN)原丝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碳纤维强度的高低。实验结果表明:在选择共聚单体组分时,要充分考虑共聚单体时聚合物亲水性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水洗效果;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过高,会影响水洗效果;纺丝液中总固含量过大会增加水洗难度;采用梯度水温,外加浸洗与喷淋相结合方式对碳纤维用PAN原丝的洗涤效果较好,水的用量不会太大;对PAN纤维多段牵伸后水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对由聚合得到的新型高流动聚丙烯注塑专用料M#的热稳定性、分子量及流动性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井与国外样品AP03B和M1600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和AP03B、M1600的热稳定性相似,起始分解温度304℃,最大热失重温度458℃.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大小顺序为:M#>AP03B>M1600.熔体流动速军(MFR)大小顺序为AP03B>M1600>M#.在高温下,剪切速率(γ)将对M#的加工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红外光谱(I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分析了传统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1和LLDPE2)、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和茂金属聚乙烯(m-PE)在结构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上、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上的差异,并测试了其流动性能和拉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LLDPE与其它产品相比在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其具有不同的几何构型,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而LLDPE与m-LLDPE相比则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且有拖尾现象;m-LLDPE的结晶性能、拉伸性能及热稳定性与传统的LLDPE相比都极其优越。  相似文献   

13.
对聚合产品的分子量分布实现在线控制是保证高分子产品质量的重要任务。以实验室规模的乙烯基丁基醚管式阳离子聚合反应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单体、引发剂周期进料对分子量分布有加宽效应,并从混合平均分布的角度研究了周期进料对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从而分析了实现分子量分布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Nd(Oct)3、Al(i-Bu)3、AlCl3,AlCl3溶解于Al(i-Bu)3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作为氯配体。Nd(Oct)3与AlCl3在室温(20℃)下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Al(i-Bu)3,可配制成均相高效催化剂体系。所得聚合物同时具备顺-1,4含量高(96%)、高分子质量(105)、相对较窄的分子质量分布(Mw/Mn=2.1~3.0)等特征。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一些活性聚合的特征:a)无链终止反应;b)Mn和转化率线性相关;c)"种子"聚合中分子质量逐渐增加。虽然与典型的"种子"聚合有一些偏离,比如分子质量分布稍宽,Mn~转化率曲线不过原点,但仍然可认为是可控聚合。  相似文献   

15.
以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为催化剂,采用间歇法合成了聚醚多元醇,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因素对聚醚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质量分数为总量的0.004%、环氧丙烷预投量为起始聚醚质量分数的16%、DMC催化剂质量分数为总量的0.006%、反应温度在120~130℃和反应压力为0.1 MPa时,所制备的聚醚多元醇中高相对分子质量拖尾部分减少,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且其它物理性能也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非正品聚烯烃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方法。研究表明利用GPC法和熔体流动速率方法,可有效判断聚烯烃料的品质等级。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液相凝胶渗透色谱法( GPC)测定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利用不同分子量分子在凝胶色谱中有不同的保留时间,使用了5种高分子单分散性标准品,根据其保留时间与分子尺寸关系,建立线性拟合校正曲线,快速、高效地获得高分子化合物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等多种平均分子量。以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使用RID检测器。数均分子量RSD=0.413%,重均分子量RSD=0.367%,线性拟合曲线,相关系数r=0.994。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醚二元醇(N-220)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乙二胺(EDA)为后扩链剂,合成了一系列聚醚型聚氨酯(WPU)水分散体。考察了nNCO/nOH和中和度的变化对聚氨酯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以及聚氨酯相对分子质量与聚氨酯胶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NCO/nOH的降低,聚氨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随着中和度的增加,聚氨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当nNCO/nOH为1.25时,水性聚氨酯相对分子质量最高,胶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吴悦  刘学  唐蔚  曹光群 《应用化工》2014,(6):1093-1096
为确定具有较好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酵母多肽的分子量,对酵母多肽粗制品溶液以截留相对分子量为10 KDa、5 KDa、1 K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采用生化酶法对不同超滤组分进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各多肽组分的活性随相对分子量的减少而增大,活性多肽的相对分子量主要集中在1 KDa以下。对相对分子量1 KDa的多肽组分依次以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和Sephadex G-15凝胶层柱析法进行分离,最后得到4个洗脱组分,分别富集各洗脱组分并进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组分d-1活性最佳,其IC50值为3.53 mg/mL。经高效液相空间排阻色谱分析,d-1组分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00~800 Da。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当前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树脂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情况,并将凝胶色谱柱与不同的检测器相连,如与黏度计、静态光散射、质谱技术、核磁共振等联用的方法,并且比较了它们用于测定树脂分子质量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