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过渡金属环烷酸盐作为携带剂,配制不同含量的喷气燃料溶液,考察了铜、铁、锌3种金属离子对喷气燃料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铁、锌3种过渡金属离子的存在对动态热氧化安定性有明显的影响。3种过渡金属影响动态热氧化安定性的顺序为:铜>铁>锌。该结论对防止喷气燃料生产运输过程中受到金属离子污染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JFTOT试验法对实验室制备的高闪点喷气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能进行研究,并讨论铜离子和铁离子对高闪点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喷气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及高热氧化安定性能均非常好;铜离子不仅催化了氧化反应,而且还参与了氧化反应;铁离子起到了中心催化氧化作用,加速了油品中不安定化合物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通过静态和动态热氧化安定性实验,考察了抗氧剂、金属钝化剂和DSI无灰型清净分散剂以及它们的协同作用对喷气燃料高温热安定性的影响,并对抗氧剂、金属钝化剂和清净分散剂的抗氧化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无灰型清净分散剂双丁二酰亚胺与抗氧剂、金属钝化剂协同使用,能显著提高喷气燃料的高温热安定性,并且随着组合溶液中双丁二酰亚胺添加量的增加,喷气燃料的高温热氧化安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了大庆3号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阐述了铜、硫醇性硫的含量对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硫醇性硫的含量在到达一定数值后均会造成燃料热氧化安定性不合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微量金属铜、铅、锌、铁对大庆2号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影响.采用 JFTOT仪对具有不同金属含量的喷气燃料进行了试验,结果说明微量金属的污染严重地影响燃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增产喷气燃料,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拓宽馏程增产喷气燃料加氢精制(JeFIT)技术对2号煤油加氢装置进行改造。装置经过改造后一次开车成功,并进行了工业装置技术标定及长周期运转试验。标定结果显示,采用JeFIT技术可以加工终馏点为263 ℃的常一线油,得到的精制煤油色度(赛波特)为+30号、碱性氮质量分数小于1 μg/g、热氧化安定性破点温度大于320 ℃、静态安定性氧化沉淀量小于4.6 mg/(100 mL),其他各项指标均满足3号喷气燃料质量要求。工业装置长周期运转情况表明,采用JeFIT技术可实现装置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和增产30%以上直馏喷气燃料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了4种不同来源(包括炼厂、原油及加工工艺的不同)的加氢型喷气燃料中元素硫所引起的银片腐蚀、铜片腐蚀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4种加氢型喷气燃料的元素硫腐蚀实验无显著差异,引起加氢型喷气燃料银片腐蚀(1级)的元素硫质量分数约在0.5μg/g~1.0μg/g之间,引起铜片腐蚀(1b)的元素硫质量分数约在1.5μg/g~2.0μg/g之间;贮存处理能够显著影响喷气燃料的腐蚀性,使喷气燃料银片及铜片腐蚀的级别普遍降低,尤其使喷气燃料铜片腐蚀的降低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喷气燃料在储存过程中安定性较差的现状,自行设计并建立了喷气燃料电解加氢精制的工艺方法与试验装置,对喷气燃料中的不饱和烃进行了加氢工艺的探索性研究,在常温/常压的电解加氢工作槽中,优选出CH3CN/C2H5OH/H2O/LiCl电解加氢体系,同时对喷气燃料电解加氢过程中所添加溶剂、支持电解质的种类及工艺条件等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工艺技术参量:V(CH3CN)∶V(C2H5OH)=2∶3,c(H2O)=3.0mol/L,c(LiCl)=0.8mol/L,T=308K,E=208V/m。电解加氢处理结果表明:喷气燃料的H/C原子比增加了24.6%,不饱和烃的含量显著降低,喷气燃料热氧化生成的沉淀量减少了81%,热安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研究了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以锌试剂为显色剂,同时测定葡萄酒中的微量元素铁和锌,铁离子的检出限为0~20μg/25 ml,锌离子的检出限为0~30μg/25 ml。本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能够同时测定葡萄酒生产中铁离子和锌离子的含量,为葡萄酒生产的质量控制和储存期对品质的影响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研究了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以锌试剂为显色剂,同时测定葡萄酒中的微量元素铁和锌。铁离子的检出限为0-20μg/25ml,锌离子的检出限为0-30μg/25ml。本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能够同时测定葡萄酒生产中铁离子和锌离子的含量,为葡萄酒生产的质量控制和储存期对品质的影响提供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加氢裂化装置第六周期采用FF-66加氢精制催化剂及FC-16B/FC-14组合加氢裂化催化剂,装置运行36个月后,产品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降低,倾点较高,尾油黏度指数无法满足润滑油基础油的需求。为了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加氢能力,装置第七周期精制剂采用FF-66级配体相催化剂FTX-1,裂化剂采用FC-16B/FC-14级配体相催化剂FTXC-1。标定结果表明,与第六周期相比,第七周期产品重石脑油硫质量分数从4.0 μg/g降低至1.3 μg/g,喷气燃料烟点从25.4 mm升高至26.8 mm,变压器油倾点从-9 ℃降低至-12 ℃。芳烃含量高是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差的主要原因,通过加氢饱和处理,变压器油的芳烃质量分数从约10%降至最低约0.5%,氧化安定性得以改善。但是,第七周期尾油黏度指数为91,未能满足润滑油基础油的要求,可以通过掺炼石蜡基油种的蜡油和提高裂化剂的开环能力来提升尾油黏度指数。  相似文献   

12.
航空生物燃料作为环境友好的可替代燃料应用于民用航空器上应满足适航标准的要求。航空燃料的热氧化稳定性是航空油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确保航空飞行安全有着重大意义。文章对航空生物燃料的热氧化机理、氧化稳定性影响因素生物燃料原料来源、储存条件及金属种类、含量及利用抗氧化剂改进其热稳定性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现有的航空生物燃料热氧化稳定性评价方法馏分加速氧化法、JFTOT方法、TGA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以加入硫醇和H_2S的石油醚为液化石油气(LPG)的模拟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中采用催化氧化的方法考察了LPG精脱硫过程中产生腐蚀的原因、影响精脱硫产物腐蚀性的因素以及硫化物的氧化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精脱硫产物腐蚀性的主要因素为H_2S含量和反应温度,其次是液态空速,氧含量(实际供氧量与硫醇氧化理论需氧量的比值)对精脱硫产物腐蚀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反应温度越高,精脱硫产物腐蚀性越小;精脱硫产物腐蚀性随H_2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液态空速2 h~(-1)、氧含量1.1。在较佳反应条件下,当精脱硫产物铜片腐蚀级别合格时,原料中H_2S上限含量约为17μg/g。H_2S含量高于17μg/g时,硫化物的氧化反应产物含有较多的多硫化物、胶状单质硫和少量的硫代硫酸盐;H_2S含量低于17μg/g时,硫化物的氧化反应产物为短链多硫化物和硫代硫酸盐。  相似文献   

14.
曹雪峰  芦清新 《齐鲁石油化工》2005,33(1):13-18,i001
通过分析确定,影响航煤银片腐蚀的主要物质是活性硫化物中的元素硫,其含量达2 μg/g时就会造成航煤银片腐蚀不合格,硫醇和二硫化物等与元素硫共存时可促进银片腐蚀。使用LY -0 2活性炭进行吸附可解决3 #航煤银片腐蚀不合格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氧化安定性和腐蚀性方法评价航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利用热流体过程模拟(HLPS)动态成焦仪、板式成焦器评价航空润滑油抗结焦性能。结果表明:航空润滑油和酯类基础油相比,起始氧化温度提高,氧化诱导期增长,其酸值变化及金属片质量变化小,高温结焦倾向及板式成焦倾向小。  相似文献   

16.
The water solubi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sulfoxide concentrates obtained by oxidation of Arlan Crude Oil Diesel fuel cuts with hydrogen peroxide followed by separation of sulfuric acid were investigated. A depend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cutpoints and water solubility of the sulfoxide concentrates obtained from these cuts. The effect of the degree of oxidation of the sulfides and content of iron compounds in the feedstock on the quality of the sulfoxide concentrates was examined.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分别以动态法和静态法两种方式,研究了加入3种典型的酚型抗氧剂T501、L135和L115后,复合锂基润滑脂氧化安定性的改善效果;以及不同的抗氧剂含量对复合锂基脂的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这3种抗氧剂后,复合锂基脂的起始氧化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加入硫代双酚型抗氧剂L115的抗氧化性能最佳;酯类单酚型抗氧剂L135次之;普通单酚型抗氧剂T501最差。热重分析(TG)结果表明,3种抗氧剂分子的热稳定性也遵从这一顺序,说明抗氧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有助于在油脂中发挥更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