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下丘脑垂体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下丘脑及垂体前叶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急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50例,测定垂体激素TSH、FSH、LH、PRL及GH的基础值及动态变化进行分组研究,并设立对照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下丘脑及垂体前叶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改变明显(P<0.05)。颅脑损伤程度越重,伤后即刻垂体激素值越高,而动态观察则逐渐下降,多数可降至正常值以下。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垂体激素的基础值和动态变化值可以作为伤情评价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性腺激素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14和28天采集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 L)、睾酮(T)、孕酮(P)及雌二醇(E2)水平。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将119例患者分为轻型损伤组、中型损伤组和重型损伤组。本组患者伤后28 d病死率为10.9%。根据伤后28 d GOS评分将106例患者分为1~2分组、3~4分组和5分组。选取门诊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伤后血清T、E2水平下降,而PR L、LH、FSH血清水平上升。生活在海拔3 km以上者性腺激素水平改变的发生率更高。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性腺激素分泌异常,监测颅脑损伤患者性腺激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有助于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海拔高度是影响颅脑损伤后性腺激素改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9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法动态检测伤后1,3,5,7,14,30d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损伤程度采用GCS评分评估,预后采用GOS评分评估。结果观察组血清PRL、FSH、L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SH较对照组略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PRL、FSH、LH水平伤后升高(72h内尤为明显),后逐渐降低,血清TSH的水平伤后略降低,后逐渐回升;GCS评分较低者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幅度较大;预后恶劣的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幅度较大。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垂体前叶激素PRL、FSH及LH水平明显升高,变化程度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随机对急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220例的垂体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质醇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急性脑外伤后忠者多种垂体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颅脑损伤程度越重,伤后垂体激素、皮质酹水平越高,随后激素水平逐渐下降.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的垂体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水平可作为判断伤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水平和损伤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95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中、重型三组,以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伤后第1,3,7,14天上午8时血清CRP和PA值。结果:中、重型组在伤后当天血清CRP即升高,第3天达到最大值,而轻型组除第3天CRP高于正常值外其他各天检测值在正常范围。CRP的检测值在不同组别有差异。第3天中、重型组的PA值和轻型组之间,第7天重、轻型组之间有差异,但均在正常值范围。以两周后的GCS评分评价患者的短期恢复情况,恢复良好组和恢复欠佳组之间各天CRP值均有显著差异,而PA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CRP的检测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情、疗效和预后估计较PA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手术救治的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急诊手术救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格拉斯哥计分(GCS)、瞳孔变化、中线移位、环池显示、手术方式与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GCS、瞳孔变化、中线移位、环池显示状况是判断伤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缩短伤后手术时间,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刘杰  潘树茂  关茂武 《西部医学》2007,19(2):192-194
目的探讨颅脑伤后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改善垂体前叶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紊乱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颅脑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和纳洛酮治疗组22例,分别测定其入院时、入院后第1、2、3天的垂体前叶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洛酮治疗组PRL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且LH、PRL呈现时间效应。结论颅脑损伤可引起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而脑外伤后早期应用纳洛酮可促进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的早期恢复,纠正内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早期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24h内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颅脑损伤的伤情程度和伤后时间的关系.方法:39例颅脑损伤24h内惠者,按照GCS评分分为3组:轻中型颅脑损伤(GCS 9~15分)11例,重型颅脑损伤(GCS 6~8分)1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15例,以上3组再根据伤后距手术时间不同分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162例急性颅脑损伤的CT扫描,按脑中线有无移位,以及移位宽度与颅内血肿宽度测定值的对比情况分为三组,并用Ridi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线移位宽度>血肿宽度对患者的伤情及不良预后的预测有重要意义,而中线移位宽度与血肿宽度测定值之差>3mm,可作为预测急性颅脑损伤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70例sTBI患者的性别、年龄、伤后首次GCS评分、中线移位、高血糖、大剂量甘露醇应用情况、高热、多尿、并发肺部损伤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动态监测血清钠证实发生高钠血症19例,分析其患者性别、年龄、伤后首次GCS评分、中线移位、高血糖、大剂量甘露醇应用、高热、多尿、并发肺部损伤等与高钠血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发生率为27.1%,首次GCS评分、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应用大剂量甘露醇、高热、高血糖、多尿、合并肺部损伤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相关。结论: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增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病死率,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内皮抑素(ES)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同期在我院放射科行椎管造影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无其他疾患)作为对照组,结合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对照组及病例组患者入院后24 h及3、5、7 d的脑脊液ES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脑脊液ES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病例组伤后3、5、7 d的脑脊液ES水平分别为(48.96±25.77)、(62.32±40.08)和(64.52±38.46)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86±13.29)ng/L(P值分别<0.05、0.01),病例组伤后3、5、7 d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CS评分3~5分亚组在伤后3和5 d的脑脊液ES水平明显高于GCS评分6~8分亚组(P值均<0.05)。预后恶劣亚组在伤后5和7d的脑脊液ES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值分别<0.05、0.01)。经ROC曲线分析,伤后7d的脑脊液ES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准确性较高,其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阈值为≥67.29 ng/L,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83.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脑脊液ES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在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受损的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心综合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0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3周内行心电图、血清心肌酶(ME)监测,其结果与患者伤情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伤情按GCS评分标准,入院时分为3组:GCS3分组、GCS4-5分组、GCS6-8分组。预后采用1个月时病人GOS评分标准,分为:①死亡组;②预后差组(包括重残、植物生存);③预后良好组(包括良好、轻残)。结果GCS3分组、4-5分组与6-8分组三组间ME值含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分组与6-8分组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越低,ME值含量越高。1个月时,死亡组、预后差组及预后良好组3组间ME值含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预后良好组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E值含量愈高,预后愈差。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ME值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及手术前后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18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13~15分,60例),中度组(9~12分,60例)和重度组(3~8分,60例),入院时手术指征明确者急诊手术治疗,采集所有患者伤后12 h、24 h、3 d、7 d、14 d、28 d静脉血,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UCH-L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SE水平,随访6个月分析UCH-L1及NSE水平动态变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应用Spears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血清UCH-L1及NSE水平与GOS评分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比较,中度组血清UCH-L1及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手术后预后不良组血清UCH-L1及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三组血清UCH-L1与NSE水平动态变化分析,轻度组伤后24 h达到峰值,中度组伤后3 d达到峰值,重度组伤后7 d达到峰值,手术后预后良好组伤后3 d达到峰值,手术后预后不良组伤后7 d达到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血清UCH-L1与NSE水平与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的UCH-L1及NSF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伤后7 d血清UCH-L1和NSE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持续升高超过3 d者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朱政鸣  刘科  方波  程凯敏  袁鹏 《重庆医学》2005,34(11):1603-1604,1607
目的比较单纯颅脑损伤病人采用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90版98更新本评定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分值的关系,对其中不符合的原因予以探讨,并提出改进设想。方法选择单纯颅脑损伤病人356例(其中施行开颅减压及开颅血肿清除术102例),入院时均行GCS检查,伤情分别采用AIS-90版98更新本和GCS评定比较。结果AIS 5与颅脑损伤GCS>8分不符合的24例主要是单纯硬膜外及单纯硬膜下血肿,且中线移位均<5mm。若将AIS 5血肿>50ml、中线结构移位≤5mm列入AIS 4,而中线结构移位>5mm仍列入AIS 5,本组颅脑损伤符合率将由69.6%上升到94.8%。GCS 13~15分的AlS 3~4有147例,两者评定的符合率仅为31.5%。结论AIS以解剖为基础;GCS依临床作判断,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仍为探索课题。随AIS进一步合理调配各部位所占的评分数值,增加临床内容,可使评分的准确性更高,并随计算机的推广而简化。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后脑血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佩林  费舟 《医学争鸣》2003,24(22):2090-2090
1 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收治伤后 2 4h内重型颅脑损伤 ,除外复合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 ,GCS≤ 8分者 35例 ,经手术和 /或初期的抢救治疗 ,病情稳定后 ,于伤后 3d ,行高压氧(HBO)治疗 2 0例 ,另 1 5例行脱水、激素、抗炎等对症治疗作为对照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GCS计分、CT表现及治疗等无明显差异 .HBO治疗采用XYC 2 0 0 0 6型高压氧仓 (山东平度生产 ) ,治疗压力为 0 .2 5MPa ,吸纯氧 6 0min ,每日 1次 ,1 0d为 1疗程 ;间隔 3d再行下 1疗程 ;平均治疗 3~ 4个疗程 .两组患者伤后 3d (HBO治疗前 ) ,2wk (HBO治疗 1疗程后 )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与伤情判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伤后3d内采用放免法检测65例颅脑损伤患者CSF中NSE含量,并与10例正常对照CSF中NSE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值比较,严重颅脑损伤患者CSF中NSE在伤后均高于正常对照值(P<0.01);NSE含量与颅脑损伤患者的格拉斯格昏迷记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记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CSF中NSE在严重颅脑损伤时明星升高可能与血脑屏障碍的开放和糖酵解的增加有关;NSE对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大意义,可作为颅脑损伤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记录并分析11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内分泌情况、急性期并发症和伤后1年症状.结果 颅脑损伤后第1天部分患者开始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第3天垂体功能低下发生情况最为严重,从第7天开始逐渐恢复.颅底骨折、弥散性轴索损伤、中线移位>1 cm是发生内分泌功能低下的影响因素(P<0.05),垂体功能低下患者急性期肺炎的发生率高于垂体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年垂体功能低下患者头晕、焦虑、肥胖症状发生率高于垂体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功能低下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对颅脑损伤患者常规进行内分泌功能检查,并且进行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TBI)患者垂体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急性TBI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观察组患者伤后第1、3、5、7、14、30 d及对照组第1 d静脉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素(TSH)、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伤情及预后,对激素水平的变化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ACTH、COR均增高,其中中型组及预后好组TBI患者增高更明显,其高峰分别出现于第1和7 d;轻、中、重型组三组间以及预后良好与恶劣两组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T3和TSH均明显降低,损伤越重、预后越差者下降越明显,其恢复速度越慢,两组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各组血清FSH、LH于伤后第1 d均明显升高(P〈0.01),3 d后恢复正常。(4)各组间血清T4、PR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患者急性期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动态变化可作为伤情评价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垂体前叶激素与预后间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干预组,使用酶联免疫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患者伤后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的的催乳素(PRL)、黄体的生成素(LH)以及卵泡的刺激素(FSH)的水平进行检测。同期选取30名正常人作常规组,损伤的程度使用GCS来评估、预后使用GOS来评估。结果在急性的颅脑损伤以后,预后恶劣组的血清中血清PRL、LH、FSH水平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预后的恶劣组血清GLU、PRL与LH明显比预后的良好组高;GLU、PRL、LH、FSH水平与常规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血清GLU、PRL、LH与FSH水平上升比较快,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重型组中GLU、PRL、LH与FSH水平明显比轻型组高(P0.05),中型组的GLU与LH明显比轻型组高(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GLU和垂体前叶的激素LH、PRL、FSH水平有显著升高,其变化的程度和患者颅脑受伤严重的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1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18例(22.2%)。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之间有9个因素行t检验或χ2检验,其中有6个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中线移位程度、平均动脉压、是否合并硬膜下血肿及术中失血量。以术中是否发生低血压为因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中线移位程度、平均动脉压及术中失血量有显著性差异,而血肿量和是否合并硬膜下血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入院时GCS、中线移位程度、平均动脉压及术中失血量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减压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