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3.0T磁共振不同DWI序列在正常胰腺中的伪影及信噪比(SNR)。方法:在3.0T磁共振上,30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T1WI、频率饱和脂肪抑制T2WI,MRCP,DWI及LAVE平扫,DWI序列均基于SE-EPI序列及b值为0和600 s/mm2,包括X、Y、Z三轴弥散梯度憋气DWI(BH600ALL)、Z轴弥散梯度憋气DWI(BH600SI)、呼吸门控DWI(TRIG600)、呼吸门控翻转恢复脂肪抑制DWI(TRIG600+BS)、自由呼吸翻转恢复脂肪抑制DWI(FB600+BS)及憋气翻转恢复脂肪抑制DWI(BH600ALL+BS),统计学比较分析不同DWI序列正常胰腺伪影评分值及SNR。结果:正常胰腺在TRIG600+BS序列伪影评分最低,胰腺轮廓清晰,呈均匀低信号,FB600+BS胰腺轮廓模糊,TRIG600胰腺多呈不均匀高信号,憋气背景抑制DWI伪影评分最高,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01。正常胰腺在BH600ALL,BH600SI,TRIG600,TRIG600+BS,FB600+BS和BH600+BS六个DWI序列上的SNR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TRIG600序列的SNR最高,BH600+BS序列最低;在不同DWI序列中,胰头、胰体及胰尾的SNR逐渐增加,胰头与胰尾的SNR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3.0T MR仪上,TRIG600+BS中胰腺呈均匀一致低信号,轮廓清晰,图像质量优于其它五个DWI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磁化传递对比(MTC)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诱发性大鼠肝硬化肝癌中的作用。方法二乙基亚硝胺溶液诱发的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16只,结合病理检查发现〉5.0cm的癌结节66个,对照组为10只正常Wister大鼠。所有大鼠均行附加MT脉冲前后MRI扫描,序列包括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测量MR图像上正常肝组织、硬化肝脏及肝癌组织附加MT脉冲前后的的信号强度,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磁化传递率(MTR)。结果SE序列T1WI上,附加MT脉冲后正常肝实质信号强度降低,SNR低于无MT脉冲图像(P=0.002);肝硬化组织附加MT后信号强度显著下降,SNR明显低于无MT时(P=0.000);肝癌附加MT后SNR两者无显著差异(P-0.334),CNR较附加MT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158)。FSE序列T2WI上,正常肝实质附加MT后信号强度降低,SNR低于无MT脉冲时(P=0.021);肝硬化附加MT后SNR显著低于无MT时(P=0.000);肝癌附加MT脉冲前后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SNR无统计学差异(P=0.549),CNR较附加MT前增高,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205)。SE序列T1WI上,肝硬化MTR显著高于正常肝实质及肝癌(P=0.001);正常肝实质与肝癌MTR类似(P=0.788)。FSE序列T2WI上,硬化肝组织的MTR较正常肝实质及肝癌明显增高(P=0.002;P=0.000);正常肝实质与肝癌的MTR无统计学差异(P=0.352)。结论FSE序列T2WI附加MT脉冲图像上肝硬化组织信号降低,而肝癌信号强度变化不明显,对比度提高。有利于肝硬化背景上肝癌病灶的检出和显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曲马多配伍其他静脉用药在术后镇痛镇静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2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分成三组,A组用药为芬太尼+氟哌啶;B组曲马多+氟哌啶;C组为曲马多+小剂量芬太尼+氟哌啶,观察在48h内三组的镇痛、镇静及副作用。结果:A组、C组镇痛满意,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最差,与A组、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5);C组镇静适当,A组镇静过度,B组最轻,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副作用恶心、呕吐,B显著高于A组、C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曲马多加小剂量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运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并可按需要镇静。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螺旋桨与线性k空间填充方式在颅脑MRI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桨式k空间填充方式在颅脑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同一患者同时行PROPT2WI和FRFSE T2 WI,PROP T2 FLAIR和FLAIR轴位扫描,对不能配合检查的23例患者,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对配合检查的40例脑梗死患者对比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PROP T2 WI和PROP T2 FLAIR图像运动伪影显著减少,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FRFSE T2 WI和FLAIR(P=0.000,P=0.000)。配合检查的脑梗死患者,其PROP T2 WI和PROP T2 FLAIR的SNR明显高于FRFSET2WI和FLAIR(P=0.000,P=0.002),PROP T2 WI的CNR明显高于FRFSE T2 WI(P=0.000),而PROP T2 FLAIR和FLAIR的CNR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150)。结论PROPELLER技术在减少运动伪影,提高图像SNR上优于线性k空间填充方式,而且并不降低病变的对比,甚至在T2WI上可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所以在颅脑MRI中,螺旋桨式k空间填充方式可以作为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3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6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DNA。结果:84例慢性HBV携带者(ASC)、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O.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HBV携带者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o.05)。随着病情发展,从健康对照组、慢性HBV携带者到慢性乙型肝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CD8+T细胞百分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慢性HBV携带者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下降(P〈0.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HBADNA复制增加进一步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可及时提示临床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加强临床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舒张压分层中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等血脂诸项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健康对照为A组,高血压患者中DBP〈100mmHg(1mmHg=0.133kPa)者设为B组,DBP≥100mmHg者设为c组。分别用比色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患者组血清TC以及TG、HDL-C、LDL-C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ApoA1、ApoB和Lp(a);由专人负责检测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SBP:B、C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BP:A、B、C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G:B、C与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B1C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1C与A组、B与A组、B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Lp(a):C、B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仅B组DBP与TG相关,r=-0.459,P〈0.05。结论针对不同舒张压分层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个性化的控制血脂的方案可能更妥当。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MR定量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兔脂肪肝模型中肝脏脂肪含量与MR成像的肝脏信号强度、肝脏T2值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MR定量诊断脂肪肝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造成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的实验组16只家兔和正常对照组4只健康家兔行MRI检查,分别在SE、FS、IR序列下成像,测量各序列MR图像上肝脏信号值并计算出肝脏的T2值。对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肝脏内脂滴占肝脏单位体积的百分比(VP值)。结果:实验组VP值与SE序列T2WI的肝脏信号强度、肝脏T2值之间存在有显著性意义的线性正向相关关系(r=0.76、0.79,t=4.38、4.79,P<0.01、0.001)。结论:MR可以定量诊断脂肪肝的肝脏脂肪含量,但其临床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 DL Recon)技术的头部T1WI增强序列与常规T1WI增强序列对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的成像质量。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行头部MRI增强扫描的50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均在注射对比剂后行定制的T1WI(试验组)及常规T1WI(对照组)轴位扫描,其中试验组出两组图像,经DL Recon处理的图像记作A组,未经DL处理的原始图像记作B组,对照组记作C组,对比分析各组图像在灰质、白质和病灶区域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并由两位诊断医师分析图像总体质量和诊断置信度。结果 试验组T1WI扫描时间(42 s)比传统T1WI扫描时间短(76 s)。A组的SNR灰质、SNR白质和SNR病灶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的CNR灰质/白质以及CNR病灶/白质均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的图像总体质量评分(5 vs. 3和4)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胃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A、B、C组,每组各15例。A组术中应用0.4μg/(kg · min)瑞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应用0.2μg/(kg · min)瑞芬太尼+丙泊酚;C组应用0.04μg/(kg · min)芬太尼+丙泊酚。观察患者在手术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后(T4)5个时刻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收缩压(SP)、舒张压(DP)等生命体征变化及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变化。结果(1)三组患者SP、DP及HR水平在T1时刻低于其他时刻(P<0.01);T2时刻A组SP、DP、HR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C组(P<0.05),B组SP、DP、HR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T1、T2、T3 HRV水平明显高于同组T0时刻(P<0.05);(2)术后24 h 3组患者在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术前( P<0.05);术后48 h A组患者CD3+、CD4+、CD4+/CD8+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60 h A组、B组患者CD3+、CD4+、CD4+/CD8+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应用剂量为0.4μg/(kg · min)瑞芬太尼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评价管电压100kV下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kerativeReconstruction,SAFIRE)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处于超重患者(男性:25kg/m2≤BMI〈30kg/m2;女性:24kg/rn2≤BMI〈29kg/m2)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分成A组(120kV)、B组(100kV),采用FBP重建,对B组采用SAFIRE重建得到C组图像。对三组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图像质量分别为(3.51±0.70)分、(3.49±0.33)分和(3.55±0.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或C组)两组问平均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平均CT值最低。B组与A组(或c组)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且A组较高。A、C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或C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或C组)较A组辐射剂量下降约34%。结论对于超重患者,采用100kV管电压结合SAFIRE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改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内脂素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组)、高脂饲料组(H组)、普通饲料糖尿病模型组(N+S组)及高脂饲料糖尿病模型组(H+S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造模成功8周后,两组糖尿病大鼠再分别随机分出一组为V+N+S组和V+H+S组,腹腔注射内脂素重组蛋白。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 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GLUT4和PI3K蛋白表达。结果 N+S组与N组、H+S组与H组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GLUT4和PI3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明显减低(P<0.05)。 V+N+S组与N+S组、V+H+S组与H+S组比较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内脂素可能通过增加PI3K的蛋白表达影响GLUT4的基因表达,导致其蛋白表达增加,从而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应用于择期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探索两药联合应用的合理配伍剂量。方法将择期12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成四组,Ⅰ组:1.5ml 0.75%罗哌卡因+1 ml 10%葡萄糖+0.5ml舒芬太尼5μg;Ⅱ组:1.5ml 0.75%罗哌卡因+1ml 10%葡萄糖+0.5ml舒芬太尼7.5μg;Ⅲ组:1.5ml 0.75%罗哌卡因+1ml 10%葡萄糖+0.5ml舒芬太尼10.0μg;Ⅳ组:2.0ml 0.75%罗哌卡因+1ml 10%葡萄糖,每组30例。比较各组产妇椎管内阻滞的效果、术中牵拉反应的抑制程度、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脐带血气、Apgar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Ⅱ、Ⅲ、Ⅳ组较Ⅰ组术中硬膜外追加局麻药量减少(X^2=10.23,P均〈0.05);Ⅳ组的寒战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低(X^2分别=12.38、14.20,P均〈0.05);Ⅰ、Ⅱ组与Ⅲ组比较.围术期瘙痒的发生率降低(X^2=13.45,P均〈0.05)。Ⅰ、Ⅱ组与Ⅲ、Ⅳ纽相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偏低(X^2分别=9.87、10.05,P均〈O.05)。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胎儿娩出即刻、娩出后10min)、从切皮至娩出时间及新生儿脐带血气分析结果(pH、PCO2、PO2、SBE)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分别=2.05、2.19、3.32、2.49、1.96、2.97、1.78,P均〉0.05)。各组感觉麻醉平面、产妇呼吸抑制、术后头痛发生率及Bromage评分〉3的发生率也同样无统计学差异(X^2分别=2.59、3.42、2.45、1.87,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效果确切。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术。舒芬太尼7.5μg(H组)复合11.25mg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围术期并发症相对较少,该配伍相对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超声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FS)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对二者的诊断能力进行对比研究。材料与方法35例肝纤维化患者及2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接受DWI(b1=0 s/mm2,b2=600 s/mm2)检查,并测量ADC值;其中33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接受超声瞬时弹性成像,将FS检查中获取的10次成功检查所得的弹性硬度值(Stiffness)作为FS指标。对测量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并绘制ROC曲线比较两者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弹性硬度值随纤维化分期从S0~S4期逐步升高,而ADC值依次降低(P值均〈0.05)。正常对照组及肝纤维化S1组与肝纤维化S2、S3、S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 DWI与FS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分别为79.40%和86.33%,而特异度分别为83.60%,76.91%。结论 FS对肝纤维化的敏感度高于DWI,而MR DWI对肝纤维化的特异度优于FS,二者结合应用是目前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分级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改变;研究胸腺五肽(TP-5)对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建模和给药周期内一切操作均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药物;模型对照组:建立肝癌模型后,给药期以生理盐水替代TP-5;给药Ⅰ组:建立肝癌模型后,给药期给TP-5,0.25 mg/次,1次/d;给药Ⅱ组:建成肝癌模型后,给药期给TP-5,0.5 mg/次,1次/d。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改变。结果模型组肝组织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P<0.001),CD8+T细胞在模型组肝组织中的比例低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P<0.001)。TP-5治疗后给药Ⅰ、Ⅱ组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reg细胞与模型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且明显趋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P>0.05)。结论肝癌免疫微环境中CD3+T细胞、CD4+T细胞以及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CD4+CD25+Treg细胞比例增高,但在抗肿瘤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CD8+T细胞比例却明显下降,导致肝癌免疫微环境处于抑制状态;TP-5对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TOF-PET(Time of fligh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TOF-PET)和PSF-PET(Point spread function-PET,PSF-PET)是用于提高PET性能的最新技术。本研究目的是比较TOF-PET和PSF-PET对脑、肝脏正常组织以及胸腹部肿瘤病灶组织对18F-FDG标准摄取率最大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maximum,SUVmax)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更好使用TOF-PET和PSF-PET技术。材料和方法:35例患者(男19例,女16例,年龄(58.69±12.88)岁),体质量指数(BMI)25.18±4.32。35例患者肺部病灶29个,腹部12个。CT测量病灶直径范围5~40 mm。使用GE Discovery PET/CT Elite和AW工作站。选择SharpIR+VUE Point HD,TOF+VUE Point HD 和SharpIR+VUE Point HD+TOF重建PET图像。SharpIR和VUE Point HD是分别PSF和迭代重建的商品名。结果:TOF与非TOF比较,胸部、腹部病灶SUVmax分别提高7.1%(n=29,P<0.001)、5.54%(n=12,P<0.006)。BMI>25组TOF与非TOF相比较,胸部、腹部病灶SUVmax分别提高15.6%(n=12,P<0.001)和20.6%(n=4,P<0.035)。同一组病灶(n=6)采用VUE HD+SharpIR、VUE HD+TOF、VUE HD+SharpIR+TOF处理后与VUE HD相比较,SUVmax分别提高了17.69%、2.3%和22.54%。对于所有病灶、脑正常组织,TOF-PET和PSF-PET均能提高SUVmax,但是对于BMI>25的病灶,TOF-PET提高SUVmax更明显。PSF-PET与TOF-PET相比较,PSF-PET对SUVmax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TOF-PET。肝脏正常组织受TOF-PET技术影响并不明显。讨论:TOF-PET和PSF-PET均能提高病灶和脑正常组织的SUVmax,但是PSF-PET优于TOF-PET。对于BMI>25的患者的胸部、腹部病灶,TOF-PET技术对病灶SUVmax的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背景:当肝移植胆管铸型诊断明确时移植肝因为胆道梗阻和反复感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胆管铸型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检测原位肝移植后发生胆管铸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从中筛选出可供早期诊断胆管铸型的预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内镜诊治或胆道造影已经确定发生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5例的肝功能指标,其中胆管铸型组7例,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13例;以胆道内镜检查肝移植后胆道正常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1周,正常组与胆道并发症各分组受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移植后1个月胆管铸型组、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高于胆道正常组(P〈0.01),胆管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低于胆管铸型组(P〈0.05)。提示胆管铸型是原位肝移植后潜在的并发症,γ-谷氨酰转肽酶可作为原位肝移植后胆管铸型组的预警指标,也是肝移植后鉴别黄疸原因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胆道镜检查和外科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其的影响,探讨CSE对Th17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及Th17/Treg的平衡关系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20例(A组),COPD稳定期患者20例(B组),吸烟肺功能正常者20例(C组),不吸烟肺功能正常者20例(D组)。抽取空腹静脉血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PBMC),将每个试验对象的PBM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CSE干预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试验对象对照组和干预组CD4+Th17细胞及CD4+Treg细胞各占CD4+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IL-17的浓度。结果 Th17/CD4+T细胞百分比对照组A组(5.33±0.66)高于B组(2.99±0.50)、C组(2.09±0.68)、D组(1.19±0.48)(P<0.001),CSE干预组较对照组升高(P<0.001);Treg/CD4+T细胞百分比对照组C组(5.88±0.52)高于D组(3.35±0.30)、B组(2.25±0.30)、A组(1.58±0.39)(P<0.001),CSE干预组较对照组升高(P<0.001);CD4+Th17细胞百分比对照组与CSE干预组差值A、B组高于C、D组(P<0.001),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CD4+Treg细胞百分比对照组与CSE干预组差值C、D组高于B组、A组(P<0.001),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6);外周血IL-17水平A组(145.22±5.50)高于B组(94.99±3.19)、C组(59.77±5.09)、D组(50.84±5.85)(P<0.001);COPD组血浆中IL-17的水平与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A=0.524,rB=0.462);与FEV1/FVC值呈负相关(rA=-0.456,rB=-0.567);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A=-0.503,rB=-0.445)。结论 Th17与Treg比例的失衡可能是COPD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外周血IL-17水平与FEV1/FVC值、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将80只小鼠分为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2大组,每个大组再分为4个亚组:对照组(C组)、咪达唑仑组(M组)、芬太尼组(F组)、咪达唑仑+芬太尼(M+F组),每组10只.应用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观察小鼠训练时潜伏期和错误次数,评估药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24 h后,在避暗实验中,M+F组潜伏期较单用药组(M组或F组)缩短(P<0.05),但各组之间错误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在跳台实验中,M+F组潜伏期显著短于单用药组(P<0.05),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0.05).48 h后,在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中各组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合用能增强小鼠的遗忘作用,但用药24 h后作用消失,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9.
沈云岳  宁小晓  王蕾 《检验医学》2011,26(12):823-82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不同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比较214例ALT正常的CHB患者中HBeAg(+)、HBeAg( -)患者与200名HBsAg( -)、ALT正常的健康对照者ALT水平的差异.将A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孕早期孕酮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自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内异症术后自然受孕、宫内单胎妊娠的120例孕妇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将同期正常宫内单胎妊娠的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C组)。定期测定各组孕妇血清孕酮水平,A组中孕酮水平低于15 ng/mL者应用孕酮治疗,并根据血清孕酮水平调整孕酮剂量,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孕5~5+6周,A、B组血清孕酮水平低于C组[(14.3±5.2)ng/mL、(15.1±4.9)ng/mL比(19.3±3.8)ng/mL],P0.05;孕酮治疗后,A组血清孕酮水平明显升高;孕6~6+6周始,A组和C组的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孕酮水平低于C组(P0.05);孕10~10+6周始,3组孕妇的孕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孕妇孕早期胚胎停止发育发生率(11.7%)明显高于A组(3.3%)、C组(5.0%),P0.05;3组孕妇稽留流产、死胎、胎儿畸形、早产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异症自然妊娠的孕妇,及时检测血清孕酮水平、及时补充孕酮,可以减少胚胎停止发育的发生率;孕5~10周可能是补充孕酮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