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已成为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亦可通过球囊扩张方法得到缓解。典型肺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 ≥ 40 mmHg,主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 ≥ 60 mmHg是球囊成形术的适应证。球囊成形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熟练地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挑选球囊的类型、大小和长度,避免损伤腱索和瓣膜周围组织。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球囊扩张风险较大,要注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用可折叠的双刃导管切割狭窄的肺动脉瓣,可缓解右室排血的受阻。在多次动物实验,证实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后,即进行临床应用。3例手术前后的右心室压力分别从85,100和120mmHg降至42,60和90mmHg。最后一例年龄13岁,圆锥部狭窄较重,术后造影显示狭窄口已扩张,但右室压力下降不明显,再用球囊导管作瓣口成形术,右室压力降至48mmHg。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近11年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单纯PS 48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PS 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径线大20% ~ 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 后肺动脉瓣开放、射流及肺动脉瓣、右房室瓣反流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38例采用单球囊,10例双球囊扩张,均扩张成功,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BPV是治疗单纯PS 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无严重并发症,已成为治疗PS 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67例,63例成功(94%),术后左房平均压由24+8mmHg 降至15+7mmHg(P0.001);跨瓣压差由21±9mmhg 降至10±8mmhg(P0.001);左房内径由49±7mmhg 降至43±7mmhg(P0.001)二尖瓣口面积由1.1cm±0.2cm 增至2.1cm±0.3cm(P0.001);心输出量由5.7±1.4升/分增至6.3±1.6升/分(P0.001)。MR 系影响 PTMV 术的效果的重要因素,术中产生 MR 主要决定二尖瓣病理形态结构,与采用球囊类型无关。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稳定。国产球囊可与进口球囊相媲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MS)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0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严格的PBMV术后随访,包括超声心动图、胸片,临床心功能评价.平均随访时间(6.4±1.4)年.结果二尖瓣口面积(MVA)由术前的(1.19±0.32)cm2增至术后的(1.99±0.45)cm2(P<0.01);随访5年以上,MVA逐渐减小至(1.44±0.42)cm2,较术后明显减小,P<0.01;16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53.3%.平均肺动脉压(PAMP)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双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P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并经双冠状动脉导丝建立介入轨道实施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10例CPS新生儿(双导丝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7.1(4~10) h;另随机选取10例经常规泥鳅导丝治疗的CPS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常规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辐射暴露时间、辐射剂量、术中失血量、对比剂剂量、术中并发症、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 结果 两组PBPV术均顺利完成,双导丝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辐射暴露时间、辐射剂量、CICU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对比剂剂量、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 结论 双导丝技术应用于新生儿CPS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较常规治疗可减少辐射暴露时间、辐射剂量及CICU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少,利于维持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3月对41例HOCM患者行PTSMA治疗,术后随访临床症状,评价活动耐量,超声评价心脏形态学。结果 术前超声测定患者室间隔厚度为(22.2 ± 4.1)mm,压力阶差为(99.2 ± 38.3)mmHg,左心导管检查测定压力阶差为(85.0 ± 27.9)mmHg,无水乙醇注射量平均为(2.3 ± 0.7) ml,分别消融1 ~ 2支前间隔支血管,第1间隔支消融32例,消融第2间隔支7例,消融第1和第2间隔支2例,术后即刻导管测左室流出道压差为(27.5 ± 19.4)mmHg,超声测定压力阶差为(39.0 ± 19.8)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消融后室间隔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5例患者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例于1周内恢复,1例1周后未恢复,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无围术期死亡,随访1 ~ 9年,6例失访,32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持续改善。1年随访室间隔厚度为(21.6 ± 3.4)mm,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为(36.7 ± 17.6)mmHg,与术后(39.0 ± 19.8) mm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例患者随访期间症状复发,其中2例患者转外科行室间隔肌肉切除术,术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PTSMA能有效降低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改善活动耐量,安全性好,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的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疗效;以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术后近期的肺动脉压变化.方法 42例风心二狭伴严重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5mmHg)患者以标准Inoue技术行经皮二尖瓣扩张术,并测定随访期临床心功能和多普勒超声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结果 39例扩张术成功(93%).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自(0.83±0.12)cm2 增至(1.75±0.11)cm2,肺动脉收缩压自(85±7)mmHg降至(61±13)mmHg(P值均<0.001).3例并发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治疗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疗效。方法14例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患者,对比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血透时血流量的改变及血管造影改变。结果所有病例经球囊扩张后,狭窄段明显扩张,闭塞处再通,经造影证实狭窄小于30%。结论球囊成形术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CB)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的疗效和可行性。 方法 收治3例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患儿,其中2例为男性,分别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存左肺动脉狭窄和肺动脉闭锁(PA)、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残存右肺动脉狭窄。1例女性,为“PA、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残存左肺动脉狭窄。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心导管介入治疗,分别测狭窄段压差和血管内径,选择合适CB扩张,根据扩张效果决定是否应用高压球囊再扩张。 结果 TOF男性患儿和PA/VSD女性患儿先选择CB扩张后,予高压球囊再次扩张,血管内径由术前4.6 cm和4.2 cm分别增至5.8 cm和5 cm,压差由术前35 mmHg和12 mmHg分别降为19 mmHg和7 mmHg; PA/VSD男性患儿,应用CB扩张后,血管内径由术前4.8 cm变为5.6 cm,压差由术前12 mmHg降为6 mmHg。术中和术后均无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CB治疗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