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汉情感隐喻认知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均有所体现,而情感这一抽象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这些情感隐喻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存在着个性,共性是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而个性,而是源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等。  相似文献   

2.
汉维语“快乐”概念隐喻认知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研究视角,从认知模式表达方式入手,对汉维语"快乐"概念隐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对比分析和描述,希望能对双语学习和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表达情感时,汉语、英语常常采用隐喻的形式,借人体感官、空间方位、自然现象的某一显性特征来喻示人的丰富情感。这种情感隐喻机制上的共性,源于人们生活体验、认知心理的共通性,源于隐喻机制建构原则的相似性。其建构原则主要有转喻原则、空间化原则、自然化原则等三种。同时,英、汉情感隐喻机制由于受社会环境、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诸多差异,呈现出地域环境特征、民族文化特征、思维方式特征和审美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英汉语言中共有的修辞手段,也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同时,由于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就使得英汉隐喻在共性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本文旨在揭示英汉隐喻在文化认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西藏大学学报》2014,(4):203-204
西藏手语时间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研究 隐喻和转喻是西藏手语时间概念化的两种基本认知方式。分析表明,西藏手语时空隐喻以“过去在上,未来在下”最多,“未来在左,过去在右”次之,缺少利用“前-后”空间图式隐喻时间的显性表达,这与藏族对纵向方位体验更为细致有关。三类转喻则是分别利用时间特征、人类活动以及计时仪器来指代时间。就认知理据性来看,西藏手语与汉语或藏语时空隐喻和转喻的共性大于差异,共性源于聋人和听者均借助身体与周围环境发生互动,因此具有体验的普遍性,差异性则来自西藏文化对隐喻和转喻使用的影响。鉴于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手语研究刚刚起步,全面考察和分析西藏手语时间隐喻和转喻的类型和特点,对于探寻西藏聋人的时间认知规律,以及开展少数民族手语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隐喻取象是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能够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隐喻取象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而个性则是不同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联想意义等形成的认知差异,然而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在分析隐喻取象时,既要从物理、生理、心理的角度入手,又要从社会、文化、语言等角度入手,这样才能全面透彻地揭示隐喻的内在本质。对于英语隐喻的汉译,要灵活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采用直译、直译加补充说明、直译加注、释义、归化等翻译方法处理,以确保语言的活力和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体验性哲学认为人的身体的、认知的和社会的体验是形成概念系统以及语言系统的基础,人体隐喻认知是借用身体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功能特点构成隐喻概念,以此来认知另外一个领域的隐喻概念。以体验哲学为基础,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大量的人体词语或词法的分析和对比,深入探讨英汉民族人体隐喻认知的理据、人体隐喻认知的模式以及英汉语言中人体隐喻化认知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揭示英汉民族由于自然、文化环境差异和语言特色差异而导致的人体隐喻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8.
黄建玲 《科技信息》2011,(33):148-148,133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以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为理论基础,以英汉语言中的颜色词"红"为例,比较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BNC英语国家语料库,参照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对汉、英基本颜色词"蓝"与"blue"的隐喻进行系统、深入的对比研究,从而增强人们对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量的语料分析,从概念隐喻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颜色词“红”在英汉语中存在共性与个性。共性有:受欢迎、革命、共产主义、成功、旺盛、害羞、救助、色情、危险、生气等。英语特有的概念隐喻投射有负债、被抓现行等三种情况,汉语特有的概念隐喻投射有红利、婚礼、美貌的女子等五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而且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隐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映射,即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爱情,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其隐喻的表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比比皆是。研究爱情隐喻在两个概念域(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问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爱情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汉语和藏语同属一个语系,但又在各自不同的语族或语支里,共性与个性交错存在。文章从汉藏语言的形成个性及对字母、字丁和字概念的理解,以及语法的角度试图阐释二者之间的差异及相同的对应关系。认为,以"字"为中心的概念看似平淡,但两种语言的"字"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认知落差,而这种落差正是缘于两种语言的个性差异。因此,不能用母语的思维惯势推导和阐释另一种语言,继而以己之见覆盖彼之存在。  相似文献   

13.
色彩是上帝的杰作。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的物质形态。颜色词作为一个特殊词类,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途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体系,一种思维方式。而概念隐喻也称为隐喻概念,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概念)之间建立认知联系,或者概念领域间的相互转换。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特征;其次分析了颜色的概念隐喻特性,最后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的隐喻意义异同,得以为更好的顺畅的为英汉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人们借助具体形象概念来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以隐喻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时间的横向坐标运动和纵向坐标运动方面对英汉语言中隐喻概念加以比较,分析了异同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英汉时间隐喻概念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助于认识自身文化,学习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5.
概念隐喻是一般隐喻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的有关动物的概念隐喻,它们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喻意。本文从概念隐喻入手,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和分析,阐述了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由于汉语的深入人心,一些人的汉语发音习惯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们的英语发音。本文列举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种错误发音,阐述了汉语发音对英语发音产生的影响。使人们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纠正英语发音,力求实现发音的纯正。  相似文献   

17.
李艳丽  王丽丽 《科技信息》2013,(13):224-224,228
本文从文化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首先介绍了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隐喻的文化重合和文化特有现象,接着研究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英语学习者只有将英语文化结合到英语语言学习中,才能真正掌握英语中的隐喻。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方位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方位隐喻才得以构建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了"LOW"/"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映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与"LOW"/"低"有关的方位隐喻映射主要集中在情感域、数量域、社会地位域、声音域、社会评价域和时间域,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同异并存、同大于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郭巧懿 《科技信息》2011,(22):I0187-I0187
According to the cognitive approach,metaphor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rhetoric language but a matter of thought,a point that is fully construed in Lakoff’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Based on the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metaphors of tim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