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胸部X线平片和CT表现,并与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对照结果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中,15例病变发生在单纯继发性肺结核非好发部位,14例累及2个或以上肺段,12例影像学表现为小片状淡薄影,7例伴弥漫粟粒性病灶,11伴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伴有肺外结核而40例单纯肺结核中有29例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下叶的背段,30例仅累及1个肺段,31例影像表现为致密的斑片影,23例伴有纤维增殖灶,19例有1个或多个空洞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在影像学表现上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1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中,发现双肺内多发结节影16例,多发斑片状实变影8例;其中肺内结节影均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厚9例,同时合并小叶间隔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9例发现少量胸水,均累及双侧胸腔。19例患者均未发现病变累及段以上支气管内壁。17例患者发现卡波西肉瘤时,体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个/UL。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卡波西肉瘤患者胸部CT表现以双肺各叶多发结节影和斑片状实变影多见,肺内结节影多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斑片状实变影形态多不规则,类似火焰状为其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肺部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2例经临床证实的艾滋病患者肺部疾病,包括卡氏肺囊虫感染7例,卡波氏肉瘤2例,肺结核2例,以及真菌感染1例,均经胸部X线检查,8例又经胸部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卡氏肺囊虫感染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呈网状合并斑片状、结节状及磨玻璃样影,2例卡波氏肉瘤表现为直径小于等于1cm的结节影,沿支气管血管分布,伴小叶间隔增厚或淋巴结肿大,2例肺结核表现为血行播散型和浸润型各1例,1例真菌感染表现为肺内结节伴空洞形成及空洞内结节与气体半月征。结论胸部X线与CT检查在艾滋病患者各种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艾滋病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其中71例行胸片检查,66例行CT扫描,胸片、CT都检查者53例.结果 82例中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54例,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斑片状、网格状、结节状影或磨玻璃样改变;肺结核19例,细菌性肺炎1例,肺部影像表现与普通肺结核、肺炎相似;此外还有真菌性肺炎2例,卡波氏肉瘤2例,双肺间质性感染4例.卡氏肺囊虫肺炎最常见且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 影像学可以鉴别艾滋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类型,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细微病变,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治疗后转归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AIDS合并PM感染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并与病灶的吸收时间、体内PM的转阴时间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AIDS合并PM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①斑片或大片状渗出病变为主型13例;②结节病变为主型14例;③双肺弥漫粟粒病变为主型4例;④肿块病变为主型4例;⑤双肺肺气囊为主型2例;⑥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为主型3例;⑦双肺弥漫网织状纹理增粗并淋巴结增大2例,仅见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仅见胸腔少量积液1例.(2)影像学表现与转归:①患者体内PM转阴时间早于胸部病变吸收时间;②粟粒病变为主型患者体内PM转阴的时间长于渗出病变、肿块病变为主型者;③肿块病变为主型患者病变吸收时间长于渗出病变、结节病变及弥漫粟粒病变为主型者;④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和网织状纹理增粗并淋巴结增大患者死亡率最高,其次为肺部结节型患者,再次为渗出病变为主型患者.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IDS合并PM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X线平片和CT检查能反映AIDS合并PM感染的病变转归情况;根据不同的影像学表现选择复查时间,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胸部CT扫描资料。结果: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6例,局限性病灶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或中叶(舌叶)7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除舌叶)1例。病灶呈大小不等结节影6例,单发类圆形肿块影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4例,小片状或大片状融合实变影5例,网结状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肺叶外周单发或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伴或不伴空洞影、小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影、网结状影及"树芽征",艾滋病患者CT扫描一旦出现此类征象,应高度警惕伴有真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孢子菌肺炎的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40例AIDS合并孢子菌肺炎的CT资料。结果:孢子菌肺炎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是两肺磨玻璃样影,呈"地图状"分布26例,肺间质性改变11例,肺气囊6例,少见的合并表现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气胸,双肺斑片状模糊影及小结节影。结论:AIDS合并孢子菌肺炎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HRCT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学的差异,提高临床医师和影像学医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表现,并与同期50例单纯肺结核的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中,17例发生在单纯肺结核非好发部位,17例累及2个或以上肺段;15例表现为渗出实变影,12例伴弥漫粟粒性结节。50例单纯肺结核中37例发生在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35例仅累及1个肺段;30例伴纤维增殖灶,26例有1个或多个空洞。2组发生部位及影像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病灶发生部位及影像表现均存在差异,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更为多样和不典型,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应警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氯气中毒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氯气中毒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依据国家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胸部影像学表现正常,临床表现为刺激反应者65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无异常或两肺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临床表现为轻度中毒者31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小斑片样模糊阴影,肺野有毛玻璃样改变、两肺散在点状和网状阴影,常可见水平裂增厚、单个或多个局限性片状阴影,临床表现为中度中毒者17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两肺广泛且密度均匀的实变阴影,临床表现为重度中毒者4例.结论 在有明确的氯气吸入史及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胸部影像学表现,能更准确地诊断氯气中毒以及判定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原则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认识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2年间在本院经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刷检证实的14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MSCT胸部检查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53岁,均行16排螺旋CT常规检查,对其图像分别使用肺窗和纵隔窗显示进行观察.结果 14例中,两肺弥漫磨玻璃密度影9例,其中2例双肺粟粒状密度增高影伴双下肺索条状密度影,纵隔淋巴结增大5例,胸膜增厚8例,同时腹部CT检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双肾淋巴瘤1例;双下肺可见斑片状、索条状阴影1例;两肺表现为散在多发线状及网状影3例,并伴淋巴结增大1例;双上肺可见斑片状、索条状影1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有多发线状及网状影,双肺门影增浓,肺尖部较清晰或病灶相对较轻.结论 艾滋病患者胸部MS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呈斑点状、索条状、片状或网状,有明显的融合成片趋势,早期病变主要在肺门周围,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灶向周围肺野辐射状扩展,而肺尖部较清晰或病灶相对较轻应考虑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表现(附18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艾滋病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18例,均摄有胸部X线片和CT扫描片,HIV抗体检查均为阳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典型的胸部表现:双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弥漫性不对称的网状或网织结节状影和对称的毛玻璃样影以及更多融合均匀的肺实变影.非典型表现:局部气囊性改变,大叶实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肿块和空洞性结节等.结论胸部X线片及CT扫描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典型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和血清HIV抗体阳性,诊断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2.
AIDS脑部病变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总结AIDS脑部病变影像学表现,为AIDS脑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神经系统型AIDS患者脑部CT和MRI表现。结果5例HIV脑炎中,3例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对称性异常信号,2例表现为脑萎缩。2例弓形体脑炎影像学表现为基底节区和额顶叶多发密度或/和信号异常,增强T1WI呈多发环状高信号。3例脑淋巴瘤分别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单发或多发结节,周围伴水肿,增强T1WI呈结节状或不均匀强化。3例脑梗塞表现为基底节区局限性低密度影。2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表现为额顶叶脑白质区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1例霉菌感染表现为脑干信号异常,增强T1WI呈环状强化;1例霉菌性脑膜炎和2例单纯颅内压增高患者,影像学无异常表现。结论CT和MRI检查可以发现大部分AIDS脑部病变,并可根据影像学表现和其它相关检查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X线和CT表现特点。方法本组6例经证实的AIDS合并PCP,胸部X线检查6例,CT扫描4例。结果典型表现为双侧肺门周旁及中、下肺野呈弥漫性网状影,部分渗出性病变可相互融合成斑片状阴影或呈磨玻璃样改变。少见表现有胸腔积液、气胸等。结论临床症状明显并且HIV抗体检测阳性者,结合胸部典型影像表现并排除其他免疫低下或缺陷疾病,可以考虑AIDS合并PCP诊断成立。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肾移植术后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5例,均摄胸部X线片,其中2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胸片示病变呈双侧性网状结节影、浓密的斑片状影和云团状影及全肺实变影。CT扫描示肺内毛玻璃样、片状影以及正常肺与病变肺交织嵌合构成马赛克图形。结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呈多样性,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72例SARS的胸部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X线胸片的改变和影像动态变化。方法对72例SARS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包括X线胸片异常出现的时间、病变最为严重的时间及病变吸收的时间和影像形态。结果胸部X线异常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病后的4~7d(53例,73.6%),X线表现最为严重的时间多在发病后的8~14d(54例,75.0%),多数病变吸收的时间多为发病后的15~21d(37例,51.4%),病变的主要特点是以双侧或单侧的单发或多发大片状模糊影(58例,80.6%),最严重时期变化快。部分病人病变呈游走性改变。X线片上病变吸收后1个月内CT证实肺内仍具有病变者占55.0%(11/20例)。结论胸部X线片可反映SARS患者病变的动态变化,但对病变的细微改变显示有限度。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艾滋病 (AIDS)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的胸部X线和CT表现。材料和方法 :对 6例经证实的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照片 ( 6例 )和CT扫描 ( 2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典型表现为双侧肺门周围以及中、下肺野弥漫性网状阴影 ,部分渗出性病变可以相互融合 ,呈斑片样或磨玻璃样改变。少见表现有肺囊性改变、肺实变、肺门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及气胸等。结论 :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特异性诊断是找到病原体 ,但是HIV抗体检测阳性者出现典型胸部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症状 ,并排除其他免疫低下所致的细菌性感染或肿瘤 ,复方新诺明治疗有效 ,诊断AIDS并PCP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临床、X线和CT资料。2例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高分辨CT(HRCT)扫描及X线胸部平片摄影,1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 2例患者CT及HRCT均为双中上肺野广泛分布的高密度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影及囊状和蜂窝状影。1例头颅CT示右枕骨局限性骨质破坏;胸部平片示双肺野透光度减低,双肺纹理模糊;另1例胸部平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右肺中野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区;纵隔影明显增宽。结论 PLCH的X线、CT及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HRCT显示病变更加清晰,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其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符合《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诊断标准的SAR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有全胸站立后前位和侧位片;6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97.8%(45/46)的SARS患者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其体征较轻,与影像学改变不符。X线表现:(1)病变分布:两侧肺17例(37.0%);一侧肺29例(63.0%),其中右肺14例(14/29),左肺15例(15/29)。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者28例(60.9%),分布于2个肺叶者9例(19.6%),3个肺叶者4例,4个肺叶者4例,5个肺叶者1例。多肺叶分布中,局限于一侧肺者1例(1/18),两侧肺分布者17例(17/18)。(2)病灶类型: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表现为密度不均的斑片状阴影,其内可见增粗和紊乱的肺纹理结构;肺纹理改变型3例(6.5%);间质型18例(39.1%);实质型9例(19.6%),混合型16例(34.8%)。此外还可见肺门模糊1例,少量胸水1例,轻度胸膜反应1例。6例CT扫描,3例急性期表现为磨玻璃样高密度灶或大片状渗出和实变,3例吸收期可见条索状残留灶。结论 SARS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预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PSM)的螺旋CT、PET/CT及临床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或脓液培养确诊的非HIV感染的PSM的影像表现,治疗前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2例行头部MRI,2例行PET/CT检查,分析影像学征象,并结合临床资料及复习文献.结果 单侧肺发病1例,双侧肺发病5例.双肺及右肺多发斑片、条索3例;多发结节2例,肿块伴结节1例.6例中伴小叶间隔增厚2例;气管纵隔瘘1例;心包及胸膜受累2例;骨质破坏及增生4例, 颅脑、肝脏受累各1例.6例均示两肺门、纵隔、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融合及坏死,2例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增大.2例病灶标准化摄取值(SUV)均表现摄取升高,为1.4~13.9.本组首次影像诊断误诊5例.6例患者均经抗真菌药治疗好转.结论 非HIV感染的PSM的影像主要表现为两肺部多发斑片、结节及肿块,均伴淋巴结增大,多伴骨质破坏或增生,但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病灶活检和脓液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