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胆道支架置入放射性粒子条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 方法38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应用125I粒子,每个125I粒子长4.5 mm、直径0.8 mm,送入导管制备粒子条。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导丝经皮通过梗阻段,先行球囊导管扩张,后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然后经支架置入8~10F胆道引流管;再将装有粒子条的导管在透视下经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包敷固定引流管体外部分或包埋于皮下。 结果38例中36例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及放射性粒子条置入术,术后患者的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P<0.0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后联合放射性粒子条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条支架联合靶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20例,分为单纯胆道支架组(A组,40例)、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组(B组,40例)以及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靶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组(C组,4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的变化、再梗阻间隔时间及生存时间。 结果:3组患者术后1周、4周的TBIL、DBIL和ALB均较术前明显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6个月内,3组患者的再梗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9个月,B、C组的再发梗阻率明显低于A组(25.0%、26.7% vs. 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81,P<0.05);C组术后12个月的再梗阻率低于B组(45.8% vs. 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8,P<0.05)。A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4.3±0.4)个月2=47.211,P<0.05)。 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植入联合靶向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在促进黄疸消退,延长支架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44例胆道梗阻患者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如导丝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则行支架置入或内外引流术.结果 44例患者中6例单纯外引流;7例单纯内外引流;2例仅行PTC胆道造影而未行胆道引流;29例置入支架32枚,其中19例行支架置入 外引流,10例单纯支架置入.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例中,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从术前(351±142.4)μmol/L降至(143.5±97.6)μmol/L,13例血清总胆红素1个月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3例血清总胆红素1个月无明显下降(<50%).死亡9例,生存时间3~21个月,中位生存期6.8个月.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回顾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无法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9例,经常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后,一步法或二步法穿刺扩张胆道,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指标改变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处理胆道出血。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60μmol/L降至158.2μmol/L,使用止血药物43例,11例轻微胆道出血,调整引流管及应用止血药后停止,5例严重胆道出血,4例肝动脉损伤,其中3例肝动脉栓塞治疗成功,1例失败。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并发胆道出血,能及时有效控制,术者应不断提高穿刺水平,减少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位胆道梗阻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治疗高位胆道梗阻患者45例。13例行胆道内外引流加支架置入术,17例行支架置入后肝动脉化疗和/(或)栓塞,6例行单纯经皮胆道内外引流,3例行射频治疗后置入胆道支架,3例肝动脉栓塞后置入支架,2例行单纯射频治疗,1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果:39例患者术后1周黄疸减轻或消失(总胆红素<100μmol/L),总有效率87%;患者术后生存时间1~17月,平均7.2月;术后出现胆道感染5例,胆道出血3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介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治疗高位胆道梗阻,减轻黄疸,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旁125Ⅰ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旁125Ⅰ粒子条植入,疗效评价标准:统计手术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期。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步改善,术后1个月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平均生存期为5.7个月。结论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旁125Ⅰ粒子条植入治疗胆道梗阻安全有效,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CD)后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内引流。结果 60例术前血清总胆红素(449.6±189.1)μmol/L,术后1 w与1个月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213.6±43.7)μmol/L与(174.2±51.5)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也下降明显(P〈0.05)。出现并发症27例(45.0%)。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内置引流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道粒子支架植入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序贯治疗对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CC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不可切除HCCA 6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28例接受125I粒子链及自膨式金属胆道支架(self-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stent, SEMS)植入,联合组33例接受125I粒子链及SEMS植入后行TAI序贯治疗(TAI包括注入顺铂25 mg/m2与吉西他滨1 000 mg/m2溶于生理盐水后灌注,每3周重复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生存时间、支架通畅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内两组TBIL、AST、ALT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对照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7.9个月、6.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4个月、6.7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道粒子支架联合TAI序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6例无法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首先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术,随后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进行内引流.结果 经联合治疗后,患者除血清白蛋白下降外,其他主要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TBil由治疗前的(325.6±182.3) μmol/L下降到(211.0±153.2)μmol/L,均未发生肝功能不全,30 d内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其中胆漏2例(1.3%),出血6例(3.9%);发生轻微并发症88例,其中胆道感染22例(14.3%),疼痛36例(23.4%),呕吐30例(19.5%).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旁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2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旁125I粒子条植入,疗效评价标准:统计手术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期.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步改善,术后1个月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