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外伤致臂丛神经损伤应用谢氏温针灸结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外伤致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营养神经药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谢氏温针灸结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分别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的VAS评分为(5. 1±0. 7)分,治疗6周的VAS评分为(2. 4±0. 4)分,治疗后臂丛神经功能评分为(9. 6±1. 5)分,临床总有效率为96. 7%(29/3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结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迅速、有效减轻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疼痛症状,促进臂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运用神经电生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定量机械推拿对大鼠臂丛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以探讨其相关的治疗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臂丛神经损伤模型制备、分别腧穴定量机械推拿治疗、NGF肌注治疗、模型对照各21天后,对大鼠右侧臂丛神经离体电生理检测、下颌下腺免疫组化检测NGF、双前肢直径测量。结果:内源性NGF单位浓度、臂丛神经及患肢肌肉萎缩的恢复程度,机械振动推拿治疗组优于NGF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结论:腧穴机械振动、按压能够促进大鼠内源性NGF的分泌,从而加速了臂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同时能够有效防治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正臂丛神经损伤为多种外伤性原因所致的一种周围神经损伤,分别表现为上臂丛、下臂丛或全臂丛神经损伤,可伴随其支配的相应皮肤感觉区域的感觉减退或消失~([1])。当前,西医治疗主要针对神经疼痛症状,如口服营养神经药物及止痛药物;手术则采用丛外神经移植术以及丛内神经移植术等进行治疗~([2])。上述疗法通常收效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付于教授擅长用皮部浅刺法治疗临床各类疾病,收效较好~([3-8]),本研究中应用皮部浅刺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神经电生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定量机械推拿对大鼠臂丛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以探讨其相关的治疗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臂丛神经损伤模型制备,分别腧穴定量机械推拿治疗、NGF肌注治疗,21天后对大鼠右侧臂丛神经离体电生理检测、下颌下腺免疫组化检测NGF、双前肢直径测量.结果:内源性NGF单位浓度、臂丛神经及患肢肌肉萎缩的恢复程度,机械振动推拿治疗组优于NGF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结论:腧穴机械振动、按压能够促进大鼠内源性NGF的分泌,从而加速了臂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同时能够有效防治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选择成年家兔 30只 ,雌雄兼半 ,体重 2kg~3kg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10只 ,模型组 10只 ,针刺组 10只。1 2 模型建立 将家兔用 2 0 %乌拉坦 ( 10ml/kg)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腹卧位固定 ,在左第一颈椎横突孔凝闭椎动脉 ,仰卧固定 ,颈部正中切口 ,分离双侧颈总动脉 ,第 2d ,动物清醒后 ,据需要夹闭放开。1 3 针刺方法 采用仿天津石学敏教授之“醒脑开窍”针法 ,先直刺双侧“内关”至筋间 ,用捻转提插结合的泻法 ,持续 3min ,继而在鼻中隔下部向上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电生理和生物细胞学角度观察机械振动对大鼠臂丛神经损伤恢复作用机理研究.方法:把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臂丛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制备,分别机械振动治疗、NGF肌注治疗、模型对照各21天后,对大鼠右侧臂丛神经离体电生理检测、下颌下腺免疫组化检测和光镜观察.结果:下颌下腺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单位浓度,神经髓壳的恢复程度及患肢肌肉的恢复程度,机械振动推拿治疗组优于NGF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结论:机械振动推拿治疗能够有效防治肌肉萎缩,能够促进大鼠下颌下腺NGF的分泌,加速受伤臂丛神经根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作业疗法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3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分为研究组(针灸+作业疗法)及对照组(作业疗法)各65例。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精细运动发育[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2)]情况差异,对肩关节功能(Mallet评分)及臂丛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儿治疗2个月后PDMS-2、Mallet及臂丛功能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作业疗法可有效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上肢功能,并有助于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对促进患肢神经及肌肉的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臂丛神经是由C_5~T_1脊神经前支组成,主要功能是支配上肢的感觉与运动。臂丛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引起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有颈椎椎间盘突出、骨折、脱位、外伤、臂丛神经炎等。目前临床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1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外伤致左侧肱骨骨折伴左上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60例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药物注射常规康复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结果:3疗程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评估及肌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3.3%(28/30)和86.6%(26/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和76.7%(23/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一运动疗法、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临床疗效,并对比两者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10在我院住院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103)和治疗组(n=105)。对照组采用口服弥可保营养神经加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治疗三个月后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1.27%,治疗组总有效率99.1%,在神经功能损伤恢复、临床疗效等方面,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共 149例 ,其中治疗组 87例 ,对照组 6 2例。男 84例 ,女 6 5例 ,发病时间 2~ 14天 ,平均 7.2天 ,发病部位在三叉神经 12例 ,颈丛神经 6例 ,臂丛神经 9例 ,胁间神经 87例 ,腰骶神经 2 5例。治疗方法 :治疗组仅用针刺拔罐法 ,不用其它药物。治疗部位常规消毒 ,用三棱针 (或梅花针 )点刺带状疱疹两端部位。针刺以拔罐后出血不宜 ,再用火罐拔带状疱疹两端 ,后拔中间部位 ,留罐 10分钟 ,每日 1次或隔日 1次。对照组用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为病毒灵、板蓝根冲剂口服 ,聚肌胞肌注 ,外用 0 .1%无环鸟苷药水湿敷。2 治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掌压复位结合压力垫夹板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掌压复位结合压力垫夹板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2.84±11.30)岁。Thomas分型均为Ⅲ型,其中左侧12例、右侧18例。3例合并轻度正中神经损伤。受伤至治疗时间1 h至7 d,中位数15 h。记录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腕部疼痛程度,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综合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患肢肿胀消退时间(7.11±1.32)d。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0周,中位数8周。腕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后1周(4.59±1.67)分、2周(3.59±1.04)分、4周(1.46±0.88)分。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5.24±3.67)分,优10例、良17例、可1例、差2例。疗效差的2例均为高龄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腕关节活动度较差,嘱患者家属协助其进行功能锻炼。术前合并轻度正中神经损伤的3例患者,后期症状自然消失。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掌压复位结合压力垫夹板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可以减轻患肢肿胀及疼痛,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臂丛神经麻痹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萍  吴丽  于静 《中国针灸》2001,21(9):20-28
臂丛神经麻痹是指患儿出生后即发现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肌肉呈进行性萎缩等病症 ,多为单侧发病 ,左、右侧发病为随机性 ,是小儿致残的一种疾病。通过临床观察 ,上臂丛神经中度麻痹多见。治疗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为原则 ,以手阳明经穴为主 ,循经取穴 ,配合头针及神经走向、肌肉收缩方向针刺 ,同时给予TDP带针照射及中药外洗方法 ,治疗前后有肌电图对照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男 2 2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为出生 5天 ,最大 5个月 ,1~ 2月最多。上臂丛神经损伤 18例 ,下臂丛神经损伤 6例 ,全臂丛神经损伤 4例。…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23-2126
目的:探讨乌头、半夏配方在上肢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后骨愈合中的作用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102例上肢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1例。联合组中途脱落3例,共48例有效病例入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联合乌头、半夏配伍煎液外敷方案;对照组中途脱落2例,共49例有效病例入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受试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8周时骨折愈合率等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肩、肘关节功能评分(Neer评分、Mayo评分)优良率及臂丛神经功能评估结果差异,记录其治疗2、4、8周时骨密度(BMD)水平变化情况,分析联合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15.23±3.52)周]显著短于对照组[(26.36±4.8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时,联合组BDM水平[(0.15±0.02)g/cm~2、(0.21±0.03)g/cm~2、(0.20±0.03)g/cm~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1±0.02)g/cm~2、(0.15±0.03)g/cm~2、(0.15±0.02)g/cm~2,P0.05]。联合组受试者治疗后Neer、Mayo评分优良率及臂丛神经功能优良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89.58%和83.33%vs 67.35%、65.31%和55.10%,P0.05)。联合组用药后虽无严重肝、肾、心功能障碍发生,但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波动者2例(4.17%),无肾功能指标及心功能异常报道。结论:乌头、半夏配伍外敷于患处,对促进上肢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后骨愈合及臂丛神经损伤恢复有利,且用药安全性理想,临床可将其作为一种可行性方案用于治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治疗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Ⅳ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11岁,平均6.4岁。左侧8例,右侧12例,均为单侧骨折。手术距受伤时间最短3h,最长为96h,平均6h.20例患儿中,4例伴正中神经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1例同时存在正中、桡神经、尺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为闭合复位,克氏针外侧或内外侧交叉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术后常规随访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外侧3枚克氏针固定3例,外侧2枚加内侧1枚克氏针固定15例,内外侧各一枚克氏针1例,其中2例外侧三针固定患儿末次随访时出现轻度肘内翻畸形。手术时间为(46.8±12.4)min;术中透视(11.3±3.6)次。20例患者均获6~28个月(21.1±6.2)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影像学愈合时间为1.1~2.1个月(1.2±0.3);3例患者术后出现针道的浅表性感染,经伤口换药后伤口顺利愈合;本组病例中无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发生;术前1例伴有正中、桡神经、尺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术后7个月完全恢复。按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本组优1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Ⅳ型多向不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可行的,可避免开放手术,本法具有损伤小,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自 1997年以来 ,作者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6 8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8例 ,男 49例 ,女 19例。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13岁 ,平均 8.5岁。左侧 2 2例 ,右侧 46例。伸直型 6 6例 ,屈曲型 2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正中神经损伤 1例 ,桡神经损伤 1例。伤后至就诊时间 1小时~ 3天。2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 ,术区常规皮肤消毒 ,铺好消毒巾。首先在电视 X光机监视下 ,予以骨折复位。伸直型者 ,两助手分别经上臂及前臂在屈肘 45°的位置上行对抗牵引 ,在纠正…  相似文献   

17.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9月-2007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臂丛神经损伤引起电生理改变结果与手术发现完全及基本符合率为93.3%;本组共有4种手术方法、2种神经修复方式,神经松解的疗效较好。结论:电生理检查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与程度的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开放性损伤,应力争急诊修复;对闭合性损伤,如伤后1个月仍无电生理反应,也应积极手术探查;对下干损伤应早期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药:患者取侧卧位,在肛门与尾骨尖端联线中点处(即长强穴)用碘酒、酒精消毒,取川芎嗪注射液6ml,加1%普鲁卡因2mL 进行穴位封闭。术后从新消毒,盖以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治疗效果:本组注射1次者20例,2次者68例,3次者13例。71例痊愈,24例好转,6例无效。总有效率94.06%。此法对陈旧性肛裂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结合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双侧臂丛神经成像,采用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横轴位、重T2W1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成像序列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横轴位及斜冠状位、弥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序列周围扫描。结果:通过对比观察,DWIBS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要明显高于STIR/long TE序列,两种序列影像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扫描,诊断臂丛神经肌肉损伤具有良好的影像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20.
邪热壅肺证家兔鼻腔与肺部病理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肺主鼻”、“肺开窍于鼻”等中医理论,我们观察了邪热壅肺证家兔鼻腔和肺部的病理变化,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麻杏石甘汤治疗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及分组 健康新西兰白兔30只,雌雄各半,体重2kg~2.5k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室提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邪热壅肺证模型组和药物治疗组各12只。1.2 实验方法 治疗组按每公斤体重7.5ml/次灌服麻杏石甘汤(麻黄10g、杏仁18g、生石膏36g、甘草12g)煎剂,每日1次,连续3d;其余2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d。从第4d开始,给模型组和治疗组用浓度为2×10~9个/ml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