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郭丽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62-3263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观察组39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CRP和UA水平,分别与单纯的T2DM组2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CRP和UA水平均明显增高,与单纯的T2D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CRP和UA有助于对T2DM伴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并加健康自愿组作为对比,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脂异常临床因素。结果:A组与B组比较,血TG、HDL-C、载脂蛋白A1(ApoAI)、载脂蛋白B(Apo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T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血TG、HDL-C、ApoAI、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TG、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ApoAI、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礼文  陈健  冯学山 《海南医学》2013,24(12):1729-17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已建立健康档案的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两组,比较T2DM合并NAFLD(A组,n=114)与T2DM不合并NAFLD(B组,n=86)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围(WC)、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组代谢综合征、肥胖症、脂代谢紊乱、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TG、UA对糖尿病合并NAFLD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易发生于肥胖、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的BMI、TG、UA升高是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凝血因子(FI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CH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5例及西药组35例,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液中CRP、FIB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CRP和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FI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RP、FI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FIB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内科就诊患者88例,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5例;冠心病无糖尿病组30例;正常对照组33例。采用ELLSA法检测各组血清OPG水平。所有冠心病患者按Syntax积分分出高、中、低危组,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OPG水平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O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并糖尿病组和冠心病无糖尿病组OP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高危组血清OPG水平与Syntax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OPG水平明显升高,血清OPG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关系,为相关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4年6月于抚顺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382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197例,非糖尿病组185例。比较两组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Hb A1c水平。根据是否患高血压及冠心病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对应亚组,比较各亚组Hb A1c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Hb A1c水平与血压及hs-CRP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血脂指标:两组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组HDL-C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SBP及DBP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相关指标(FPG、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均较高。糖尿病组hs-CRP及Hb A1c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Hb A1c水平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Hb A1c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Hb A1c水平与SBP、DBP及hs-CR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b A1c水平与血压及hs-CRP呈正相关,对高血压及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临床应特别注意对Hb A1c较高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及冠心病筛查及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4例2型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70例2型糖尿病(DM)无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均检测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脂、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70例健康对照者(C组)比较UA水平,对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UA显著高于B、C组,B组UA显著高于C组(P<0.05或0.01),A组TG、TC、CRP、L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A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A组FBG、HbA1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病程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型糖尿病为整体,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尿酸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最后年龄、病程、收缩压、尿酸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比非大血管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清胆红素(TBIL)、肌钙蛋白(cTnI)、尿酸(UA)和B型钠尿肽(BN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冠心病组),同时选取非冠心病胸痛患者50例(非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TBIL、cTnI、UA和BN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BIL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cTnI、UA与BNP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TBIL、cTnI、UA和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BIL、cTnI、UA和BNP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4.00%。结论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清TBIL、cTnI、UA和BNP的效果显著,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诺贝特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合并患有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诺贝特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水平与2hPG水平比较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HDL-C、LDL-C水平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脂指标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诺贝特与氟伐他汀联合对合并患有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征及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57例,分为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组,120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137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脑梗死的发病情况。结果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值、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非代谢综合征组明显增高,MS组β细胞功能较非MS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尿酸及尿白蛋白排泄率较非代谢综合征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组冠心病的发病比例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结论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β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抵抗及肾脏损害较重,冠心病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30例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伴2型糖尿病组(43例)和不伴糖尿病组(87例),与正常对照组55例比较,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例法测定CRP浓度。结果伴2型糖尿病组和不伴糖尿病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及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不伴糖尿病组相比,伴2型糖尿病组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高,可能是引起易发生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年龄和性别无差异的正常组(n=26)、冠心病组(A组,n=34)、冠心病并糖尿病组(B组,n=30)3组HDL、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TNF-α在3组中的含量分别为(5.00±1.38)、(11.21±4.73)、(13.83±4.18)ng/L。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3组以TNF-α为因变量,其它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最后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CRP、IL-6、HDL。结论TNF-α在糖尿病并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与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2-DM)患者生化指标异常与冠脉损伤的特点,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214例患者,根据CAG分析及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冠脉正常组(NCHD组)20例,单纯冠心病组(CHD组)138例,冠心病合并2-DM(2-DM组)5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冠脉病变程度应用CAG分析,冠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分类标准评价。结果(1)与CHD组比较,2-DM组多支病变、C型病变及末梢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冠脉狭窄及钙化程度严重。(2)与NCHD组比较,CHD患者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b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1);与CHD组比较,2-DM组CRP、TG、LDL-C、Fib显著增高,HDL-C显著降低(P<0.01),而TC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CHD合并2-DM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及C型病变发生率高,狭窄程度及钙化程度严重,末梢病变多见;CRP、TG、LDL-C、Fib、BS为2-DM患者冠脉损伤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的变化对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经冠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70例,按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A组)30例,单纯冠心病组(B组)加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血压,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hs-CRP、血UA、血糖、血脂等指标,将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A组血hs-CRP、UA、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水平以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B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FBG、TG、UA水平及SBP水平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UA、TG、FBG、DBP是影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炎性反应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浆hs-CRP和UA水平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CRP均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与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学状态,下调外周血CRP,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其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入我院就诊的88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合并2型糖尿病情况将其分为糖尿病组(n=32)和非糖尿病组(n=56)。两组受试者均行128排极速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其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分布位置及病变钙化特点差异。结果 32例糖尿病组患者左/右冠状脉主要血管节段共检出96条病变血管,56例非糖尿病组患者则共124条病变血管;两组冠脉双支病变率、弥散性病变率及冠脉病变血管分布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多支病变率及钙化斑块率分别为46.9%和60.4%,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的17.9%和2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CT影像多存在钙化斑块及多支病变特点,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胱抑素C(CysC)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空腹血hs—CRP与CysC水平。结果AMI组、UA组及SA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5);UA组与AMI组相比Cy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和UA组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s—CRP与CysC水平呈正相关(r=0.659,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s-CRP与CysC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分型及其严重程度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和尿酸检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平龙玉  叶丹 《重庆医学》2008,37(12):1340-134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高糖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相关关系。方法用O-lympus AU 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7例冠心病、89例原发性高血压和106例冠心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存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和尿酸(UA)浓度。结果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存患者TC、TG、LDL-C、Glu和UA水平均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F=7.32~22.59,P<0.05),而HDL-C却比对照组低(F=8.33,P<0.01)。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糖血症和高尿酸血症4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累积在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存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52.73%、46.07%和58.49%。结论高脂血症、高糖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交互影响,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联合高尿酸血症评估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取因胸部闷痛就诊患者412例,其中代谢综合征患者188例及非代谢综合征患者224例,以血清尿酸水平420 μmol/L(男性)或360 μmol/L(女性)为切点分为非代谢综合征未合并高尿酸血症组(A组)、非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组(B组)、代谢综合征未合并高尿酸血症组(C组)、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组(D组)。比较4组间各项临床指标及冠心病患病比例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尿酸及相关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体重、体重指数(BMI)、舒张压、尿素氮、尿酸、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各亚组间体重、BMI、尿素氮、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病比例在A组、B组、C组、D组依次升高,D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A组、B组、C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年龄、中高水平尿酸、AST及男性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加,冠心病患病风险性显著升高。 结论: 与单用代谢综合征或单用高尿酸血症相比,两者联合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g)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71例CHD患者组(其中Gensini积分轻度组24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29例)与29名正常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UA等水平,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 (4.11±0.84) g/L、UA (362.89±155.50)μ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Fg (3.03±0.34) g/L、UA (290.07±93.80)μmol/L显著升高(P<0.001和P<0.01);并且按Gensini积分分组后各不同冠脉病变组Fg和重度病变组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重度病变组血Fg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血Fg和UA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