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油气集输工艺和自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工艺系统(1 )西部油田。长庆油田油气集输过程经历了“单管常温输送工艺”、“单管常温密闭输送工艺”、“井口加药、管道破乳、大罐沉降脱水技术”、“井口投球、多井阀组常温密闭集输工艺”和“含蜡原油热处理常温输送工艺技术”等 5个阶段 ;在原油稳定和轻烃回收利用方面采用了“大罐抽气与轻烃回收联合工艺技术”、“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技术”和“轻烃综合利用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轻烃的回收问题 ,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吐哈油田油气集输主要采用单管不加热混输、投球清蜡、一、二级半布站相结合、计量站选井计量、余热利用、中低压…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了确定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的主要依据,把油田油气集输工艺分解成分井计量、集油、集气、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储存、天然气脱水、轻油回收、轻油储存,输油、输气等12个单元,提出了根据油田地质特征、采油工艺、原油及天然气性质,采用单元操作的适用工艺方法。分两次登完。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庆油田油藏埋藏深、低渗、低产、大井组、滚动开发、快速开发的特点,油气集输采用油气混输工艺可实现集输系统的优化和伴生气充分回收利用.文章从定压阀回收油气混输工艺、同步回转油气混输工艺、增压点油气混输工艺等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文章最后还对油气混输工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塔中Ⅰ号气田是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酸性凝析气田,地面工程包括井口至油气处理厂的油气集输、天然气脱硫脱水脱烃、硫磺回收、凝析油处理和各种产品外输等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工艺装置复杂。介绍了塔中Ⅰ号气田油气集输工艺和油气处理工艺。气田集输采用气液混输工艺,设置了高、低压两套集气系统,较好地适应了碳酸盐岩凝析气田压力及产量衰减较快、单井生命周期短的特点;油气处理工艺采用MDEA(甲基二乙醇胺)脱硫工艺、注醇+丙烷制冷脱水脱烃工艺和CPS(中国石油硫磺回收法)硫磺回收工艺,硫磺回收率可达99%,适合塔中碳酸盐岩凝析气田中低含硫的现状,为其他同类酸性凝析气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油田的原始气油比高,有着大量的伴生气资源。为了能够合理的回收利用油田伴生气,在地面建造环节经过大量的分析、运用,不断的变革伴生气回收、利用的技术方式,达到了有井口到联合站整个环节的封闭式集输,完全回收油田伴生气,同时经过轻烃回收、余热运用以及燃气发电等技术的运用,达到了油田伴生气科学、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油气集输工艺过程及流程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油气集输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气液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天然气净化、轻烃回收、污水处理和油、气、水的矿场输送等环节,对流程选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锦607块地面集输工艺运用自动化平台计量、自控掺液、油气混榆、集中加热等新技术,形成了新的稠油区块地面油气集输模式,克服了传统平台井集输工艺存在的集油半径大、工艺复杂、工作量大、能源浪费严重问题,实现了减少地面建设投资、缩短集油半径、节能降耗的目的.其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在油田集输工艺"优化、简化"工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庆油田部分老区块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地面工程效率低下的现状,研究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各个环节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指出不仅要减少油气集输的动力、热力消耗和原油脱水工艺的能耗,而且要采取油气密闭集输、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减少油气集输过程中的油气损耗。针对油气集输长距离、高回压的丛式井组,积极探索降回压工艺和伴生气利用工艺技术,最终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华北部分油田所产原油多具有高凝固点、高黏度、高含蜡性质,存在集输能耗高、工艺复杂等问题。为了节能降耗,简化流程,对站外集输系统实施优化改造。利用现场试验和软件模拟等手段,针对不同区块开展不加热集油边界条件和环状掺水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油井串接、井口电加热、隔热保温油管、油气混输降压等辅助技术,优化了站外油气集输工艺,降低了生产能耗,可为相似的油田地面站外集油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凝油集输及其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油田高凝油集输采用二级布站,充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油井回压.实现油气密闭混输的办法。油气集辅半径l~3.5km,井口回压1.0~1.2MPa。集输混程主要有:原油凝固点大于45℃的油井.大部分采用水力活塞泵采油集输,其动力液来自本区块自产的高凝油;闭式热水循环集输工艺,其循环介质采用热污水,闭式循环自成体系,介质入井压力低,这种流程既可提高污水利用率,又可节能,对低产的边远井可随时掺水输送;投球输送工艺.适用常温运行,当原油凝固点为28~36℃,气油叱大干40m^3/t时,可采用此集输流程,但流程较复杂。油气处理工艺,沈阳油田采用一级油.气、水三相分离与加热,二级热化学脱水。高凝油稳定工艺,采用微正压闪蒸工艺,原油稳定深度控制在C5组分拔出量不超过稳定前原油中C6组分总量的5%;天然气处理采用二甘醇吸收脱水工艺.可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干度;轻烃回收装置采用氨为冷冻剂,配以膨胀机和分离机,能回收100%轻质油和50%的液化气。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边远油井在集输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结合目前国内高气油比、低液量油井集输工艺,在深入调研长庆油田各采油厂边远油井目前集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了同步回转混输工艺的解决方案。现场应用情况分析证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地解决边远油井集输过程中存在的高回压、高成本、管线易堵塞、伴生气回收难等问题;该工艺还能实现油井伴生气的高效回收,产生较好的安全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2.
臧秀萍 《特种油气藏》2008,15(2):100-105
辽河油区稠油物性比较复杂,不能采用一种工艺进行油气集输,通过长期的室内研究和大量的生产实践,现在已形成一整套具有辽河特色的单管热输、稠油掺稀油(水)和三管伴热等稠油集输工艺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油田生产中.  相似文献   

13.
程建文 《青海石油》2005,23(1):63-65
针对青海油田目前主力油田含水较高,油田能耗较高,地面建设投资大等问题;通过对青海油田与长庆油田油气集输工艺的比较,回答了能否在青海油田利用定期清管技术,实现井口不掺水直接集输的集油工艺;目的是找到更加适合青海油田油气集输工艺,实现油田节能降耗,为高效开发青海油田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大港油田集输系统能源消耗情况,详细分析了集输系统中集油、输油、油气处理、热力和污水处理各个环节的生产工艺、存在问题和节能潜力点等,并针对问题提出今后节能工作的建议.应用油井单管常温输送技术简化集油系统工艺流程;采用越站输送方式减少原油进站升温、升压次数;应用高效的油气和污水处理装置,缩短脱水和污水处理工艺;试验新型节能燃料;通过供注水系统优化实现油田产出污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尽管我国油田已进入了高含水技术的开发阶段,但是由于集输设备的落后,依然制约着我国油气集输工艺的发展。针对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改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简化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流程、改进油水处理技术、加大三次采油配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加热炉提高热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增加各种废热、余热的回收和利用 ,但是增加了余热回收装置后 ,原来的自然通风燃烧器在结构、操作和节能等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 ,为此特设计了油气联合燃烧器。油气联合燃烧器由油喷嘴、燃料气喷嘴、配风器和燃烧道等部分组成。①考虑到燃烧器的液体燃料一般均采用残渣油 (如减压渣油、常压渣油 ) ,而残渣油通常都是高粘度、高残碳的劣质燃料油 ,难以雾化和完全燃烧 ,因此在燃烧器的油喷嘴处采用雾化效果最佳的蒸汽雾化 ,可以将渣油雾化成5 0 μm左右的雾滴 ,在与空气良好混合后可完全燃烧。②配风器采用…  相似文献   

17.
华北油田榆科油田经过30年的开发,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油井平均含水达81%以上,单井集油仍然采用传统的三管伴热方式,地面油气集输系统存在着腐蚀穿孔严重、设备老化等制约油田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深入分析油田开发状况和现有地面集输工艺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站外单井集油管线腐蚀严重、能耗高等问题,采用端点掺水、环状集油的新工艺,对地面集输工艺进行简化优化,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8.
长庆油田油气集输配套工艺技术经历了单管常温输送工艺阶段,单管常温密闭集输工艺阶段,井口加药、管道破乳、大罐沉降脱水技术阶段,井口投球、多井阀组常温密闭集输工艺阶段,含蜡原油热处理常温输送工艺阶段。轻烃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原油稳定技术、大罐抽气与轻烃回收联合工艺技术、伴生气轻烃回收和轻烃的综合利用技术。油田注水及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包括单干管、小支线、活动洗井工艺技术和污水处理与回注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9.
详细阐述了加油站卸油油气回收、加油油气回收和油气排放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分析了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庆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原油集输物性差、油井产量低、单位产能建设投资高和集输能耗大的特点,开展了单管掺常温水集油工艺参数确定的现场试验。试验研究了采用单管环形掺水简化集油工艺,在不同的掺水温度条件下,回油进站温度分别为47℃、42℃、40℃时,各集油环集输参数的特点,总结了不同掺水温度条件下,各参数边界条件和各工况稳定运行周期及能耗规律,为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低能耗油气集输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