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对18例癫痫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PECT局部脑血流注对比研究,结果6例单用抗癫痫西药的患者治疗后PECT无明显变化,加用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活血化阏治疗的12例患者,治疗后脑血液灌注减低区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脑电图亦有相应的好转,结果提示中药有抗癫痫作用,SPECT可以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2.
对18例癫痫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对比研究,结果6例单用抗癫痫西药的患者治疗后SPECT无明显变化,加用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活血化瘀治疗的12例患者,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减低区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P<0.01).脑电图亦有相应的好转.结果提示中药有抗癫痫作用.SPECT可以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原发性癫痫患者红细胞数,红细胞比容,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以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原发性癫痫患者手术前红细胞数,红细胞比容与正常组无差别(P>0.0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与性别无关。结论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以导致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对这类患者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补充,可能会改善癫痫患者脑内缺氧的状态,缓解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03~2009-03癫痫儿童77例,根据患儿是否正在使用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要,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单用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在其他抗癫痫用药基础上应用拉莫三嗪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不良反应较轻。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临床效果显著、安全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3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反复发作为特征,特别是持续状态反复发作有损于大脑,严重情况可造成死亡,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少数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用,故近年来有大量文献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目前临床上服用抗癫痫药物仍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AED)有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丙戊酸(valproata acid,VPA)、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等,作为控制癫痫发作的抗癫痫药具有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毒性强、服药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其血药浓度的测定成为调整剂量、评价不良反应和保证疗效的重要参考,故在临床用药监测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用药时,必须先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从而使抗癫痫药物治疗更科学、安全有效。现将我院自2002~2005年481例抗癫痫药物的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晶 《人民军医》2012,(Z2):60-62
随着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慢性病症,长期以来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癫痫药物,而患者的心理问题却未被重视。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精神障碍,是变态心理学范围中一种  相似文献   

7.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尤其是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1]。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属于应用两种或更多种恰当的抗癫痫药物,给予合理、足量的治疗(无论是单一抑或联合用药)后,治疗均失败的癫痫类型。临床上对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做好相关高危因素的分析后[2]继续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仍然可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慢性再障有10年以上病史,再障处于稳定期,全血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发现肺结核痰菌阳性用HRSZ方案抗痨治疗半月后,以白细胞血小板为主的全血细胞减少;被迫停药,加用中药结核丸或补金片及其他中药治疗。结果:2个月内痰菌阴转率90%,3个月内肺部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用药18个月后临床治愈,6个月内无复发。结论:中药成分中有杀虫的功效对结核菌有杀菌抑菌的作用可以起到西药的相同的功效,但无对造干细胞的抑制作用,对西药有禁忌证的患者可以取代西药。  相似文献   

9.
卫丽 《西南国防医药》2005,15(6):622-62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早发癫痫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28例急性脑出血中60例早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癫痫与脑出血的部位有关,以脑叶出血发生率高,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多见,早发癫痫的脑出血病死率31.0%,而无癫痫发作的脑出血病死率为12.0%,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急性脑出血有无早发癫痫还影响致残和生存质量下降(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继发癫痫,特别是早发癫痫者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在治疗脑出血同时应进行抗癫痫治疗,采取更积极方法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临床中治疗烧烫伤的常用西药和中药。在烧烫伤治疗中,西药和中药都有着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临床应用中应合理搭配,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予以西医的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实验组(B组)采用中医辩证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治愈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方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ndometial Abdominal Mass,简称EMA)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本课题通过分析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患者用药情况,观察中药灌肠治疗用于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以及妊娠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49例(单纯腹腔镜手术组)、西药组44例(孕三烯酮组)、中药组48例(中药灌肠组)。行盆腔B超及妇科检查,不孕患者随访妊娠情况。最后对收集资料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各组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的比较:术后9个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的总有效率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复发率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累积妊娠率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一年内累积妊娠率分别为21.05%和36.36%和55.00%,西药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与西药组P〉0.05,虽无显著差异。但中药组妊娠率高于西药组。结论中药灌肠用于腹腔镜EMT术后能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降低复发率,改善术后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滋肾通络方对MCAO大鼠颅脑CT的影响。方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组。灌胃前后,分别行颅脑CT扫描并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评分的变化,比较药物对其影响。结果:中药高、低剂量组、西药组大鼠颅脑CT缺血程度及神经行为评分均好于模型组;中药高、低剂量组缺血程度及神经行为评分好于西药组。结论:滋肾通络方可改善MCAO大鼠脑缺血程度及神经行为评分,从而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联合运动治疗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联合运动疗法的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和心电图的疗效情况均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联合运动疗法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较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对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较单纯硬要药物治疗更为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据中医病证运用中药抗肿瘤制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介入组和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两组各12例。两组患者按照中医病证,区域灌注榄香烯、华蟾素、艾迪注射液1~2种;灌注药物与碘化油充分混合后栓塞肿瘤血管。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同时区域灌注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奥沙利铂1~2种。结果:中药介入组CR+PR6例,有效率50.0%;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CR+PR5例,有效率41.7%(P>0.05)。介入治疗后出现肝功能下降两组各5例;出现轻度骨髓抑制分别为,中药介入组1例,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3例。结论:中药抗肿瘤制剂辨证用于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求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腹泻的有效中药方剂。方法 应用中药组方治疗48例老年糖尿病性腹泻,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2.59%,两组疗效基本一致(P>0.05)结论 中药组方对老年糖尿病性腹泻,有降糖止泻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的患者口服降糖药,加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方法,能较好的加强降糖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05~2011-05收治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6例,采用胰岛素联合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治疗湿郁化热、脾胃气虚、肾虚精亏型2型糖尿病患者,乙组患者22例常规采用西药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系统治疗后甲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乙组患者,甲组总有效率88.46明显优于乙组总有效率59.09%,甲组均明显优越于乙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消渴方加减解郁清热、健脾和胃、补肾固精等方剂辨证施治,可以综合调理患者机体环境,阴清热、益气健脾、补肾固精之法辨证治疗,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促进了胰岛素的利用,临床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乳头溢液药物灌注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乳导管造影,观察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特征,探索治疗乳头溢液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4年乳头溢液98例,其中74例经临床检查、钼钯摄片排除其他疾病,且经乳导管造影确诊为乳导管扩张症48例,囊性乳腺增生病16例,慢性乳导管炎10例。74例乳头溢液均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后,才经溢液乳管灌注庆大霉素8万u(单位)2~4ml加地塞米松5mg治疗。结果灌注治疗1个疗程(4~5次),43例溢液停止,乳房疼痛消失,26例乳晕区发痒、刺痛缓解,31例溢液明显减少。经第2个疗程灌注治疗,其中24例溢液停止,5例要反复挤捏患乳才有极少溢液,但疼痛明显消除。结论乳头溢液必须确诊为乳导管扩张症、囊性乳腺增生病、慢性乳导管炎患者方可经溢液乳管药物灌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广谱抗癌性中药的外科临床验证(附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祖国医学中"扶正驱邪,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辩证论治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判断中医药的广谱抗癌作用。方法:选择临床上较典型的恶性肿瘤32例,根据中医外病内治、内病标本兼治的原理,选择主要成分为党参、北沙参、鸡内金、鳖甲胶、阿胶、焙蛤蟆粉、炒蜂房、生大黄、蜣螂、粉丹皮、甘草等中药,根据个体情况加减给予服用,而不用其他西药。从近期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辅助检查及中远期复查来判断中药的广谱抗癌作用。结果:17例晚期乳癌均在1周内肿物明显变小或肤色转正常,除1例2个月后中断治疗,3例中转手术及化疗,其余13例生存期最短5年(75岁),最长10年,均能正常生活及劳务。11例肝癌术后复发,肝叶比例失调、脾大患者,门诊中药治疗达5年以上,脾肿大消、肿瘤标志物测定正常。3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者,服用中药治疗1周复查MR病灶变小。1例甲状腺癌左胸壁及肺多部位转移,中药治疗2d后颈前肿物即变小、软、可移动,门诊治疗观察已1年。结论:西医和中医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具有互补效应。中药所具有"虚则补之,实则消之"的双向调节机制而达到"扶正驱邪、软结散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耳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观测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应用MEBO外敷配合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内服、外敷及针灸)治疗52例,与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的44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中医综合治疗在疱疹、内耳症状的消退及面瘫恢复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EBO外敷配合中医综合治疗耳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可在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