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雷家油田下第三系低渗透储层裂缝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雷家油田下第三系低渗透储层中的裂缝分为节理型裂缝和断层型裂缝2种类型,其中断层型裂缝又可分为穿层、顺层裂缝。节理型裂缝垂直分布于岩层内,裂缝面两侧无错动,断层型裂缝面两侧有明显的错动,其中穿层裂缝呈高角度切割岩层,具有与区内正断层相一致的分布或组合样式,而顺层裂缝与层面近平行分布在泥岩夹层中。它们主要在伸展构造作用下形成,近东西向水平挤压作用也有重要的影响。裂缝的发育和分布受岩性、岩层厚度及断层等因素的控制。在低渗透储层的泥质夹层中,由于穿层裂缝及顺层裂缝发育,并相互连通组成三维裂缝网络系统,对油气的储渗有重要意义。岩层中裂缝的平均间距与层厚呈线性相关关系。伸展断层附近裂缝的发育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断层上盘的裂缝较下盘更发育。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处于大型湖盆的边缘相带,储层具有厚度薄、致密、非均质性强、粘土矿物总含量较高等特点。因而,储层改造技术是松南地区低渗透油气田增储上产的关键。通过对该区储层地质特征、岩石力学特征和地应力参数的模拟实验,取得影响储层改造设计的关键参数--最小主应力,得到压裂液、支撑剂优化方案。同时,从压裂时效角度论证了压裂优化设计的准则和原则,最终得出松南地区压裂改造的规模和砂比等压裂优化参数。经现场实践  相似文献   

3.
安棚油田深层系低渗透储层裂缝及其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棚油田深层系为低孔、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根据定向取心、成像测井和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安棚油田深层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渗流作用进行了分析。该区发育大尺度裂缝、中一小尺度裂缝和微观尺度裂缝3种级次的裂缝类型.以东西向裂缝最发育,其次是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但受北东向现今地应力场的影响,该区北东向裂缝的开度大.连通性好,渗透率最高,是该区的主渗透裂缝方向,也是该油田下一步开发井网调整的主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头台油田储层裂缝参数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对岩心中裂缝的观察入手,经过对岩心节理走向的古地磁定位分析,总结了松辽盆地头台油田扶余油层储层裂缝的空间展布特征。同时,运用纵波波速的比值-“龟裂系数”方法对扶余油层储层的裂缝发育频率进行了分析、计算。结论表明,头台油田储层的裂缝极为发育,裂缝参数特征必然影响油田生产。  相似文献   

5.
辽同田雷家沙四段湖相白云为理解缝性低渗透储层。裂缝系统包括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在成因上可分为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孔隙(洞)系统包括晶间隙和溶蚀孔隙(洞)。在白云岩中,各种成因的裂缝和孔隙发育,它们相互连勇,是最有效的储集空间。在白云岩的泥岩夹层中,虽然其孔隙(洞)与层内裂缝不发育,但其穿层裂缝和顺层裂缝发育,并和白夺中的裂缝一起构成储层的整体网络。因此,该区的泥岩夹层可视为准储层,泥岩中的裂缝是有  相似文献   

6.
新立油田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形成原因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描述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的特征和规律。通过从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演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形成的原因,认为沉积、成岩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原因;钙质胶结为主的砂岩是裂缝形成的岩性基础;在区域构造背景以及该区特定构造演化的作用下,最终导致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呈现低渗透裂缝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大庆长垣西部低渗透储层裂缝、地应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岩心描述、样品测试、地球物理方法解释等多种手段、技术系统研究了大庆长垣西部萨葡高油层天然裂缝及现代地应力场的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研究区套管损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控制适当压裂规模、保持合理注水压力,才能有效预防套管损坏,实现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经济、有效和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8.
在低渗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主要沿裂缝方向推进,水在推进过程中导致储层裂缝开启产生微地震波,通过对微地震波的监测可以得到储层裂缝发育的基本情况,利用测试成果结合相关的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来研究注水井储层裂缝与水流方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注采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达到提高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向定量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低渗透储层中发育的构造裂缝组系严重影响着油气的流动及分布,其发育方向的准确预测一直是储层物性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仅停留在基于井点的宏观预测上.采用将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裂缝发育的力学机制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一套针对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向的定量预测流程,预测结果可定量确定目标区内任一部位的构造裂缝发育方向.应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古中央隆起带营城组的构造张裂缝发育方向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井点探井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对误差均小于10%,效果较好;营城组地层内形成的构造张裂缝主要分布在80°~120°之间,是天然气流动的主导方向,在气藏开发方案设计及井位部署方面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10.
伸展构造区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辽河盆地雷家沙四段白云岩储层为例,研究了伸展构造区低渗透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根据裂缝的分布形式,可将储层中的裂缝分为层间裂缝、穿层裂缝和顺层裂缝3种类型,其中层间裂缝的分布严格受白云岩控制,与层面垂直,并终止于层面上,而穿层裂缝呈高角度与层面斜交,在剖面上,单条裂缝呈现"平面"式、"铲形"式和"坡坪"式分布,多条裂缝呈"堑垒"式和"多米诺"式等组合形式,即表现出与区内伸展正断层相一致的分布特征,它们和正断层一起构成了区内伸展构造从大到小、从宏观至微观的完整构造样式。储层中裂缝的分布受岩性、层厚及断层等因素的控制。在白云岩储层的泥质夹层中,由于穿层裂缝及顺层裂缝发育,它们相互沟通,并和白云岩中的裂缝一起构成了储层中三维裂缝网络系统,使泥质夹层不起真正的隔层作用,可划分为准储层,从而使该白云岩油藏具块状特征。在伸展断层附近,断层上盘的裂缝较下盘更发育,并表现出较好的分带性。  相似文献   

11.
12.
在低渗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主要沿裂缝方向推进,水在推进过程中导致储层裂缝开启产生微地震波,通过对微地震波的监测可以得到储层裂缝发育的基本情况,利用测试成果结合相关的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来研究注水井储层裂缝与水流方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注采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达到提高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质、测井、岩心、现场测试等资料,采用地质学、岩石力学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应力场发育方向和大小,并对该油田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该区裂缝是在阜宁晚期古应力场下产生,在现今应力场中被改造;石港断层带附近裂缝最为发育,裂缝优势发育方向与NNE向断裂一致;裂缝密度、开度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石3断块与石4断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岩石学研究,结合古物化环境分析.提供了本区储层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证据,根据特殊岩心分析结果,讨论了储层物性分类特征。并通过孔隙演化过程和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对孔隙分布及有利储层区进行了预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相渗研究与砂体沉积特征结合程度较低的问题,综合利用连续取心井的岩心、测井资料、油藏条件下的相渗测试数据、粒度分析、扫描电镜以及压汞数据,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分流河道微相及席状砂微相的沉积及渗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油水两相流的相对渗透率在分流河道垂向上的变化,以及在席状砂外缘、中部和内缘位置的差异。控制分流河道砂体和席状砂开发程度的因素分别为垂向上的水油流度差异和平面渗流能力的非均质性。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主体垂向上的相渗形态变化不大,但水油流度差异使底部更易水淹,是造成井间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因素;席状砂沉积特征的平面差异使注入水更易沿外缘推进,是造成内缘及中部的储量动用程度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资料,对库车坳陷克深2气田的单井裂缝发育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对井间裂缝发育特征进行定量预测,并讨论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及裂缝与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克深2气田主要发育NNW—NW走向的直立和高角度剪切构造裂缝,岩心裂缝开度主要分布在0~0.2 mm,微观裂缝开度一般为0.01~0.06 mm;裂缝充填物多为方解石,平均充填系数约为0.63。断层带裂缝性漏失量高,裂缝线密度和裂缝孔隙度均为高值,是裂缝的最有利发育区;背斜高点的裂缝线密度低,但裂缝开度、裂缝孔隙度和单井产能均为高值,裂缝整体发育程度较高;岩石中钙质组分的增加或泥质组分的减少有利于裂缝的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裂缝发育程度较高,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裂缝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在裂缝性储层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对储层采取保护措施,避免产能下降过快。  相似文献   

17.
杏树岗油田储层保护和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储层伤害较严重及注水井存在着吸水能力差的问题,在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敏感性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储层保护和酸化改造配套技术,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表明,该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注水井吸水厚度,增强油层吸水能力,并且现场施工成功率较高,有效期较长,可以满足杏树岗油田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田有效储层划分及储层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渗透油气田》2001,6(1):42-44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组合为主,孔隙结构类型属中孔-细喉道型;沉积因素对低渗透储层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压实作用强是低渗透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损失的原生孔隙度一般小于5%,对储层低渗成因起有限的强化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没能发挥明显的改造作用,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以濮城油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濮城油田为例,对低渗透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根据评价原则及主要参数,将储层分为一般低渗透层、特低渗透层、超低渗透层、致密层、非常致密层及裂隙-孔隙层六种类型,为进一步认识油层内部结构特点及合理开发,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