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二次熔融法制备了SrAl2O4∶Eu2+,Dy3+荧光粉掺杂低熔点硫磷酸盐的发光玻璃复合材料。采用DSC、透射光谱、XRD、发射光谱、S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熔制温度、熔制时间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熔制温度为700℃、熔制时间为30min的发光玻璃复合材料在36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峰值波长为514nm的黄绿光,保留了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尿素为原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出α-Sr2P2O7∶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RD、FSEM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激活剂Eu3+浓度、煅烧温度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光谱测量表明α-Sr2P2O7∶Eu^3+的5 D0→7F1、5 D0→7F2跃迁发射最强,为红光发射;该荧光粉可被394nm近紫外光和464nm蓝光有效激发,有望成为一种近紫外LED和蓝光LED用的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2NaMg2V3O12荧光粉,研究了焙烧温度、保温时间和NH4VO3用量等工艺参数对合成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出优化的工艺条件为NH4VO3过量1.5%,600℃预烧2h后900℃保温6h。所合成Sr2NaMg2V3O12荧光粉在紫外激发下发淡蓝绿色近白光,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其激发峰主要位于波长小于390nm的近紫外和紫外区,发射谱带为400~640nm,发射主峰位于470nm左右,有望成为新型近白光LED荧光粉。  相似文献   

4.
发光玻璃在白光LED照明等技术领域有重要应用,研究发光玻璃可以有效提高LED器件的发光效率。对复合钇铝石榴石(YAG∶Ce)荧光粉磷锌硼系(PZB)微晶玻璃的发光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通过正交实验方法,讨论了基质玻璃成形方式、荧光粉掺入量和烧结气氛等对微晶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基质玻璃成形方式和荧光粉掺量对微晶玻璃的发光性能有较大影响:水淬法制备的基质玻璃的发光性能优于浇注法制备的基质玻璃;当荧光粉掺量为20%(质量分数)时,相对发光强度最大,而后又趋于下降;而烧结气氛对发光性能影响不大。采用正交实验法,得出微晶玻璃试样的相对发光强度范围为1 081~4 577,各因素对发光强度影响顺序为荧光粉掺量基质玻璃成形方式烧结温度烧结气氛。  相似文献   

5.
以行星球磨得到的SiO2粉体和商用Ce:YAG荧光粉为原料, 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简称SPS)成功制备块体荧光玻璃。利用XRD、SEM、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等研究了Ce:YAG荧光玻璃的物相、显微结构、吸收和发光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 SPS烧结制备的块体荧光玻璃样品主体是非晶相, 同时荧光粉颗粒在玻璃基质中均匀分布, 颗粒大小也未发生变化, 这表明荧光粉晶体在SPS烧结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分解反应, 在玻璃基体中得到很好地保存。该荧光玻璃吸收峰在460 nm左右, 发射波长在530 nm左右。通过对不同含量荧光粉的荧光玻璃进行发光性能表征, 发现荧光粉含量为3wt%的荧光玻璃性能最佳, 以此封装的白光LED样品在800 mA电流驱动下, 获得白光输出, 色坐标为(0.33, 0.38)。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离子交换法制备K_2SiF_6:Mn~(4+)荧光粉,研究不同K/Mn原料摩尔比和不同反应时间对K_2SiF_6:Mn~(4+)荧光粉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制备的K_2SiF_6:Mn~(4+)荧光粉表面包覆SiO_2来提高K_2SiF_6:Mn~(4+)荧光粉的热稳定性。通过XRD,SEM,EDS,PL等方法对样品结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K与Mn原料摩尔比为43∶38,反应8h制备的K_2SiF_6:Mn~(4+)荧光粉样品具有立方晶系结构并且发光性能最优,在460nm的蓝光激发下,最强窄带发射峰位于630nm处(2Eg→4 A2)。包覆后的K_2SiF_6:Mn~(4+)红色荧光粉的表面上包覆了一层无定形的SiO_2,晶体结构没有改变。包覆前后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包覆SiO_2的K_2SiF_6:Mn~(4+)样品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红色荧光粉一直是发光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硼酸盐红色发光材料具有稳定性好、合成容易等优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采用固相法在还原性气氛下制备了(Sr3xEux) B2O6东列红色荧光粉.荧光粉能被393 nm和464 nm的光有效激发,发射主峰位于606 nm的红光,当铕离子的摩尔掺杂量为0.07时发光强度最大.用少量BaF2进行助溶时,有利于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获得发光强度更高的荧光粉.  相似文献   

8.
硼铝酸锶长余辉发光玻璃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浪欢  陈文新  刘应亮 《功能材料》2006,37(6):861-863,866
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备了硼铝酸锶长余辉发光玻璃,系统研究了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冷却制度等条件对长余辉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下,热处理温度为1300℃、保温时间为3h、试样随炉冷却的制备工艺可得到发光性能优良的长余辉玻璃,该玻璃的长余辉特性源自在玻璃基体中均匀分布的Eu2 、Dy3 共掺杂的SrAl2O4微晶.  相似文献   

9.
以硅藻土为原料,对 Na_2O-CaO-Al_2O_3-B_2O_3-SiO_2玻璃配合料进行了不同时间、温度下的水热处理,用 X 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等分析了水热处理产物。结果表明,在水热处理过程中生成了硅酸盐或硼酸盐化合物,这是降低熔制温度和缩短熔制时间的主要原因,将水热处理过的玻璃配合料熔制成玻璃,测定其结构、密度、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电阻率;还同未经水热处理的玻璃配合料和一般化学试剂为原料熔制玻璃,测量玻璃的结构、性能以作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电阻率降低,膨胀系数上升,密度、弹性模量增加,转变温度、软化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卓  黄维刚 《功能材料》2012,43(18):2550-2553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葡萄糖为表面活性剂,成功地合成了三维花状的Sr2MgSi2O7∶Eu2+蓝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对产物的结构无影响,但可改变产物的形貌和提高发光性能。当葡萄糖含量为0.03g/mL时,焙烧后的产物由无规则的块状形貌转变成颗粒形态为花瓣状的特征形貌。所得发光材料在355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获得波长为469nm的明亮蓝光,而且发光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退火处理后的CsI:Pb晶体在10-30K温度范围内观察到两类发光:当激发波长为410nm,主要发光带在464nm附近;而当激发波长为360nm或300nm,主发射带为422nm。这两种发光带的相对强度与退火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讨论了CsI:Pb晶体中不同的Pb^2 基聚集相的形成机制和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2.
钼酸锶红色荧光粉的燃烧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SrMoO4:Eu3+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燃烧温度、保温时间、Eu3+和电荷补偿剂Na+浓度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燃烧合成SrMoO4:Eu3+红色荧光粉的优化工艺参数。SrMoO4:Eu3+荧光粉样品的激发光谱在200~350nm之间有一个宽带主激发峰和分别在近紫外394nm、蓝光465nm处有2个次激发峰,其红光发射峰位于617nm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微波辐射法制备了Mg2SiO4Mn2+红色发光材料。研究了以Mg2SiO4为基质,在掺杂Mn2+的情况下,微波合成时间和Mn2+的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选择最佳微波合成时间和Mn2+的掺杂浓度,制备了在410nm激发下,发光中心位于690nm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b-Ho共掺的La2W2O9纳米晶。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PLE)对前驱体及产物进行表征。系统地研究了样品包括功率/温度依赖发射光谱、潜在上转换发光机制、主发射的衰减动力学、发光颜色等上转换发光特性及荧光测温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功率980 nm光源激发下,(La0.88Yb0.1Ho0.02)2W2O9荧光粉在654 nm出现最强发射峰,对应于Ho3+离子的5F55I8跃迁。在298-548 K温度范围内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表明所得荧光粉可通过荧光强度比模式(FIR)和荧光寿命模式(FL)实现双模式荧光测温。在980 nm光源激发下,所得荧光粉可基于Ho3+的最强发射峰5<...  相似文献   

15.
通过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了红色荧光粉Ca3Y2Si3O12∶Pr3+,研究了Pr3+掺杂浓度及助熔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荧光粉的主晶相为Ca3Y2Si3O12。通过分析荧光光谱,发现Ca3Y2Si3O12∶Pr3+硅酸盐荧光粉的有效激发范围可以在430~490nm范围内,并发射红光。在445nm激发下,样品发射光谱中的主发射峰分别位于610nm(3P0→3 H6)和644nm(3P0→3F2),其中610nm处峰值最大。通过改变Pr3+掺杂浓度,发现荧光粉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Pr3+掺杂量x(Pr3+)为2.0%,超过最佳掺杂浓度表现为由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浓度淬灭。该荧光粉色温为2261℃。通过观察助熔剂的助熔效果,发现最佳的助熔剂H3BO3添加量为2.0%。  相似文献   

16.
高飞  陈翔  卢滔 《材料导报》2013,27(Z1):186-18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可用于395 nm及465 nm激发的Ca1-2xBxEu MoO4 (B=Li+,Na+,K+)红色荧光粉.用XRD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就不同电荷补偿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煅烧温度及Eu3+浓度对所得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熔融热处理方法得到了Eu3+掺杂氧化锌微晶玻璃。利用XRD、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热处理后微晶玻璃的微结构。利用发射光谱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在750℃热处理2h后,在玻璃网络中形成了尺寸约10nm的ZnO纳米晶。结构研究显示结晶后Eu3+进入了ZnO晶格之中。发射光谱显示其发光性能随着ZnO含量的增加以及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双层钙钛矿Sr3Ti2O7:Eu3+系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双层钙钛矿Sr3Ti2O7:Eu3+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粉在煅烧温度为1300℃时为纯双层钙钛矿Sr3Ti2O7相,且其有效激发波长为在395nm和465nm,这与当前近紫外和蓝光LED芯片的输出波长相匹配,激发产生的相应发射波长分别为618nm和626nm。该荧光粉是一种理想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9.
长余辉蓄光玻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传统陶瓷制备方法合成了SrAl2O4:Eu,Dy长余辉发光粉体,该磷光体主发射波长位于520nm,余辉时间长达8h以上。并以硼硅酸盐低熔点玻璃为底材,掺杂该发光粉体,在一定温度下烧成,结果制得长余辉蓄光玻璃。研究还表明,烧成温度对该玻璃的发光性能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及余辉时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不同沉淀剂下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出掺杂不同金属离子(K^+,Mg^2+,Ba^2+)的Y2O3:Eu^3+荧光粉。通过XRD、IR、激发与发射等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结构与发光性能,考察了沉淀剂、掺杂的金属离子种类对Y2O3:Eu^3+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尿素作沉淀剂制备的发光性能明显强于用草酸作沉淀剂的Y2O3:Eu^3+荧光粉。其中,在草酸系列中,同时掺杂K^+离子能显著增强Y2O3:Eu^3+的发光强度,而掺杂Mg^2+,Ba^2+离子则会减弱其发光强度;而在尿素系列里,掺杂离子都会增强样品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